作业帮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大学生恋爱问题浅探[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2 02:33:38 社会学论文
大学生恋爱问题浅探[1]社会学论文
【找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摘要] 笔者系一名大学三年级在校学生,曾有过数次恋爱经历,每次恋爱经历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结合了上海交通大学陈进老师所教授课程“心理自助”的课上讨论内容及笔者个人经历的系统反思,对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二:分手需要理由吗?;三:校园恋爱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一: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笔者认为,大学生恋爱动机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空虚型、压力型、真爱型。

1 空虚型:

此类恋爱动机在各大学比较常见,尤其常见于一些课业压力较轻,闲暇时间较多的大学生身上。此类大学生容易在学习之余所空出的大段时间里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心空虚感,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对于自己人生的迷茫。当然这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教育体制等等,更深层次的则可以涉及到中国人对于信仰的缺失问题。因此,不少大学生认为恋爱可以让自己对未来的目标看得更明晰,甚至将爱情看做是自己的信仰,以爱情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容易印证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选择爱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但最基本的空虚型爱情所产生的原因是大学生愿意选择用爱情来消磨自己的空闲时间,毕竟谈恋爱是一种非常消耗时间与金钱的事情。

当然产生空虚型恋爱动机的另一大推动力就是大学生的生理需要问题,爱情能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一种身体上的满足,科学界已经有明确的研究表明神经递质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紧密的关系,而爱情与各种神经递质、催产素、基因型的关系更是密切。因此不难发现,爱情本身是需要有一个生理基础的。当然,大学生更处在一种后性行为懵懂期,对发生性行为的欲望本身也比较强烈,这也是产生空虚型爱情动机的原因。

而就空虚型爱情来说,是大学生恋爱中最不持久的一种,大多数空虚型爱情是即兴的、盲目的、冲动的、不理智的,让爱情成为了一种满足生理需要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或是将爱情作为一种填补内心虚空的砖瓦,却越填越空,这也致使了空虚型的爱情通常没有很好的结果,却能带给人成长。

2 压力型:

压力型爱情所产生的原因本身都来自于各种压力。首先我们要谈到的是大学生对于自我未来生活的要求较高,给自己造成的压力,此类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有一段爱情可以为未来的婚姻奠定一些牢固的基础,当然这不一定会实现。有一段好的大学时期的可能会转化成为未来婚姻的爱情会让自己未来的路走得更家平坦。于是造就了自我在爱情方面施压。

再者,不可以忽略的是家庭方面带来的压力。虽然我们的社会在不停地发展,文明在不停地进步,但是这种压力仍然在部分较为不发达地区成长的大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笔者身边就有大学生父母存在严肃地“催谈恋爱”、“催早日结婚”的现象……更可怕的是,一位此类女同学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未来能留在上海工作,逼着孩子一定要找一个上海男生……不得不让笔者想到封建时代……这是何等的压力啊!

第三,来自社会的压力,主要也表现在同学之间的攀比以及从中心理上。大学生之间也存在有摆脱单身之后的炫耀现象,也有一些同学因为自己没有对象而感到自卑的现象。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压力型的爱情较空虚型爱情较为理智,但成也压力,败也压力,通常此类大学生的爱情容易被压力所笼罩,因而可能造成彼此恋爱节奏的参差不齐,最终导致分手。

3 真爱型:

真爱型的大学生恋爱容易见于各种小说、电视剧、电影等,然而这也并非否认了在校大学生能有真爱型的恋爱动机。真爱型的爱情动机一般分为两种:一见钟情型和日久生情型。

对于一见钟情型的爱情来讲,有一个必要的要素就是“邂逅”。这直接导致了此种爱情动机常见于在学生活动中较为活跃、热衷于参与各类社交活动的大学生身上。而凑巧两个人在各种方面又情投意合。

对于日久生情型,两个大学生彼此之间有一个必要的要素就是“维系”,即两个人有一种可以维系他们在一起长期相处的理由。当然这种理由并不仅仅可能是一种工作,更重要的是一种愿意彼此慢慢了解自己,慢慢进一步发展的精神维系。

真爱型顾名思义是三种恋爱动机中笔者认为最积极的一种,事实也证明了此种恋爱动机能产生较为长久的恋情,也是最有可能转化为婚姻的爱情。

二:分手需要理由吗?

笔者认为,无论如何,分手是需要理由的,这有以下两点好处:

1 分手时交给对方一个理由是一种人道安慰:

分手时被分方应该处于一种较为消极的情绪状态,若没有一个解释交付于他,那么被分手方很有可能陷入一种自我猜测、怀疑的状态,有部分的人可能就会进入一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