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文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文学论文:怎样以唯物史观精选中华英杰[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04:26:13 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怎样以唯物史观精选中华英杰[1]文学论文
【找论文网 - 文学论文】

  惟我中华泱泱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赖兆亿炎黄子 孙世世代代精勤创新,奋发图强。其间涌现了众多英雄豪杰,他们作出了特殊突出贡献 ,值得后人作为学习楷模。总结出中华英杰的独特作用与成功经验,这是当今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再铸中华辉煌的需要。在张大可教授主持和指导下,由王慧敏主编的《影响 中国历史100名人》一书(民族出版社1999年7月初版),正是旨在师承先贤,激励来者。 中华英杰成千上万,为何只精选百人呢?这是由于“百”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为数之 极,又是为数之精。在古汉语中不是有“百灵百验”、“百发百中”等众多成语吗?如 果选入千人万人,又不免数量过多。
  要精选历代中华英杰,又只限于百位名人,首先遇到的难题是以什么思想为指导、以 什么标准来细挑。我拜读之后感到本书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是本书精选得 当的灵魂。提起唯物史观,也许有人认为它是见物不见人,只强调生产力的作用,而忽 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或者进而认为它只讲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抹 煞了个人的重大作用。诸如此类的误解不一而足。其实唯物史观是非常全面、严整的科 学世界观。它既见物又见人,指明了任何社会生产力都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 它既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又重视个人在历史上正面的进步作用或负面的反动作 用;既突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主导作用,又注重生产关系对 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说过:“马克思 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 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第349页)。又说: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 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 ,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 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同上书第4卷第695—696页)。可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政治制 度与意识形态、道德艺术与宗教、人民群众与个人之间,虽然有主次、起承、正反、源 流等不同的关系与作用,但是它们都汇成为历史发展的合力。
  按照唯物史观的上述原理,《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一书从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 各个不同领域精选出百名有特大贡献的人物。其中科技文化人物达57人,政治军事人物 43人。把春秋时期鲁国的木工祖师公输般即鲁班、北魏时期的农业专家贾思勰、宋元时 期的棉织工能手黄道婆等人选入百名中华英杰,就是着眼于发展生产力的首要性。把最 早的经济改革家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首创法制的改革家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创立两 税法的唐朝财政改革家杨炎、通西域的汉朝外交家张骞、七下西洋的明朝航海家郑和选 入本书,体现了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把造字的仓颉、造纸的蔡伦、书 法家王羲之、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东晋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画家顾恺之等文化名 人选入是别具慧眼的。选入尊礼士人开自由学风的齐宣王,更是别具深意。把玄奘、慧 能、宗喀巴选入是考虑到宗教在历史上的特殊作用。
  本书在写作上也有特点。对每个入选人物的行文都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各个人物 的姓名、生卒年之上加有一句简明的提示定语,以表明各个人物的特殊贡献和身份,如 建立多民族一统政权的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第二部分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夹 叙夹议评说人物的最突出贡献。第四部分余论,或补充内容,或对其历史功过作了提示 。这样对人物层层递进的评价就较为全面、深刻。
  全书在附录中又列出10个反面人物,即从荒淫暴虐的殷纣王受辛到背叛民国复辟帝制 的袁世凯,作为10大昏暴奸佞,列举出他们的历史罪行。这样给读者以善恶对照,忠奸 对比。正面英杰精选百人,反面败类只列出10人。这也显示正气压倒邪气,好人远超坏 人,所以中华民族能够经久不衰,持续兴盛。
  对于精选的百名英杰如何分类排列呢?这是需要悉心考究的。本书采取一种独特的纵横 比较方法,即把百名英杰分为10编,每编10人。第一编是作为“民族之魂”的贡献最大 的10个历史人物,他们起于黄帝、仓颉,终于毛泽东、邓小平。第二编至第九编是按政 治家、思想家、文史学家、科学家、改革家、军事家等分类排列。第十编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