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古隆中导游词谁知道?湖北襄樊的5大景点导游词我都需要‘‘,也就是<襄阳古城><古隆中>、<薤山>、<水镜庄>、<襄阳王府>.有谁知道的麻烦告诉我哦‘..我急需‘,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22:04:31

襄阳古城,古隆中导游词谁知道?湖北襄樊的5大景点导游词我都需要‘‘,也就是<襄阳古城><古隆中>、<薤山>、<水镜庄>、<襄阳王府>.有谁知道的麻烦告诉我哦‘..我急需‘,感
襄阳古城,古隆中导游词谁知道?
湖北襄樊的5大景点导游词我都需要‘‘,也就是<襄阳古城><古隆中>、<薤山>、<水镜庄>、<襄阳王府>.
有谁知道的麻烦告诉我哦‘..我急需‘,感谢咯哒...

襄阳古城,古隆中导游词谁知道?湖北襄樊的5大景点导游词我都需要‘‘,也就是<襄阳古城><古隆中>、<薤山>、<水镜庄>、<襄阳王府>.有谁知道的麻烦告诉我哦‘..我急需‘,感
襄阳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现基本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古隆中导游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 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 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高兴 玩得开心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 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 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 有山隆然而起 得名 三国演义 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 隆中对策 的提出之地 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 它们是:三顾堂 草庐亭 草庐碑 六角井 躬耕田 抱膝石 梁父岩 老龙洞 半月溪 小虹桥 武侯祠 野云庵等,被称为 隆中十二景 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 今山东沂水县人 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 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 昼勤四体,夜诵经书 ,躬耕自食 古隆中内有数十亩 躬耕田 ,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 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 梁父吟 ,以寄托志向 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 徐庶 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 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 卧龙 ,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 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 虽然隆中有人说 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 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明 貌美,是一个不可多是的才女 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 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带着关羽 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 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 三顾堂 上 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 三顾 和平等 坦诚相待,使诸葛亮改变了 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的初衷,当即提出了著名的 隆中对 在 隆中对 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 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 真可谓: 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此,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 隆中对 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 胆略,才使刘备迅速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 张飞说: 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 三国演义 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 壮丽,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 三国演义 热,成书的专著 专辑有 三国的人际关系学 三国的智慧 三国 商业学的宝库 等等 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 不知我们有何感想
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 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 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 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 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 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 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 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 正宗 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 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 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 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 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 隆中派 以 隆中对 之 隆中 为证, 南阳派 以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为证,争得不亦乐乎 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论更达到了高潮 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 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 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 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 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 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 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 躬耕于南阳 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 南阳又分属湖北 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 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 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 好了,古隆中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 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 谢谢大家!

篇幅有限先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