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永遇乐教案请尽快作答,要有写作手法,中心思想,修辞方法等,多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6:29:54

辛弃疾 永遇乐教案请尽快作答,要有写作手法,中心思想,修辞方法等,多谢
辛弃疾 永遇乐教案
请尽快作答,要有写作手法,中心思想,修辞方法等,多谢

辛弃疾 永遇乐教案请尽快作答,要有写作手法,中心思想,修辞方法等,多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案
  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继承了苏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风格.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做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二、谋篇立意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尽用人才的愤懑.
  三、整体感知
  上阕,即景生情,追怀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下阕,陈古警今,借刘义隆失败的历史教训,警告韩侘胄不应草率对敌用兵;借廉颇自况,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四、分析词的上片: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分析词的下片: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六、写作特点
  1、围绕作品思想内容而多用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2、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
  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用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七、归纳全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模拟试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填空: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的作品.词人归宋以后,一直______ ,始终 ______.这首词写于1205年.当时,宰相韩侘胄要草率北伐,任命词人为镇江知府.词人既______,又______.在登上镇江东北______时,______,写出了这首词.
  2. 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是 ( )
  A.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
  A. 人道寄奴曾住.( ) B.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
  C. 俱会大道口.( ) D. 执手分道去.( )
  (3)“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
  A. 望中犹记.( ) B. 不久望君来.( )
  C. 怅然遥相望.( ) D. 君还何所望.( )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 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 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3. 问答: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试分析这里运用刘裕典故的表现力.
  (3)为什么说这首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试题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稼轩长短句》 南宋 辛弃疾 力主抗金 壮志难伸 支持韩侘胄北伐 反对草率冒进 北固亭 抚今追昔
  2. (1)ACD (2)Aa Bd Cb Dd (3)Ad Bc Ca Db (4)D (5)D
  3. (1)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2)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3)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北伐.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侘胄方面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