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五灵少年3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1 16:45:56 小学作文
五灵少年350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五灵少年350字作文

   “从前有个五灵王,他拥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他把五种元素给了五个少年,五个少年又把自己的元素给了子孙,谁拥有了其中一个元素就会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榕树村有个神秘的传说,就是它。镇上的人也十分相信这个传说。建文小学,镇上唯一一所小学,这里的人员十分多。最有名的要数三年二班的五个人:孙宇凡,头顶有个木龙纹;张传俊,头顶有个金龙纹;姜秉权,头顶有个火龙纹;熊一凡,头顶有个水龙纹;闫佳棋,头顶有个土龙纹。最有趣的是,他们居然生下来就有这些!所以他们认为各自有缘,便交了朋友。虽然他们这么有名,但是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们头上的纹路。这个世界不是安宁的,经常受到小白,小黑,史莱姆,末影龙等怪物的攻击。人们用尽办法来攻击他们,可怪物们却毫发未伤。可必须把他们消灭,怎么办呢?  

三年级:王俊凯

澎湃着中国心的《五陵少年》

澎湃着中国心的《五陵少年》 -------------余光中诗作《五陵少年》赏析

惠军明

余光中(1928-- )福建省永春县人,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上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这首诗,题目为“五陵少年”,其典故出自哪里,指的是哪些人呢?咸阳原9座汉家陵阙中的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惠帝安陵以及汉昭帝平陵并称“五陵”,故而咸阳原也称为“五陵原”。在汉代,帝王陵墓旁常常会迁居一些居民,负责陵墓的保护和维护,陵园附近设有中央直辖县邑即陵邑,迁入全国各地的富豪贵族居住。因为种种因素,使得汉家陵阙诸陵邑成为大富巨贾的聚集之地和朝廷选拔官吏的地方,西汉朝廷的许多官员都出自这些陵邑,使五陵原成为社会特别势力的衍生地。这时候的“五陵少年”是指居住在

陵邑的年轻人,他们仗着有钱有势,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鱼肉乡里。随着历史的发展,唐朝时,“五陵少年”就成了纨绔子弟的特称。

以“任侠”“纨绔”为特色的“五陵少年”,后来成为后世文学上一个被恒久歌咏感叹的对象。唐诗中常有关于五陵少年的描写,如李白“五陵少年金市东,银勒白马度春风。”白居易“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李白有诗云:“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真可谓纨绔子们放浪形骸生活的逼真写照。

但余光中却常常称自己为称“五陵少年”,这是为什么呢?余光中难道认为自己也是纨绔子弟,他难道不怕自毁形象?看来余先生的“五陵少年”是另有所指。从“黄河”“家谱”“燧人氏”“大禹”等意象可以感受到作者身上散发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燧人氏钻木取火,大禹治水,逐鹿中原,后羿射日,抗击匈奴,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中华民族的传说典故。“千金裘”“五花马”的意象出自李白的古风《将进酒》,此诗中的侠士形象意气风发,豪气干云,视金钱如粪土。反复品读《五陵少年》的这些意象,我们渐渐悟出这个称谓的象征意义。所谓的“五陵少年”,既是作者余光中自我的化身,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中国人的化身。

遥想汉唐,多少宏放,一群群富于进取精神意气风发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缔造了数不尽的传奇。盛世唐朝,激情澎湃,英气勃发的中国人擂响了最昂扬激越的鼓点,成为中华民族震撼世界的最强音。盛

唐雄风,泱泱中华,世界

附:

五陵少年

余光中

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 我的水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 喂! 再来杯高粱!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 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 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

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 听见没有? 来一瓶高粱!

千金裘在拍卖行的橱窗里挂着 当掉五花马只剩下关节炎 再没有周末在西门町等我 于是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 来一瓶高粱哪,店小二!

重伤风能造成英雄的幻觉 当咳嗽从蛙鸣进步到狼嗥 肋骨摇响疯人院的铁栅 一阵龙卷风便自肺中拔起 没关系,我起码再三杯!

末班巴士的幽灵在作祟

雨衣! 我的雨衣呢? 六席的 榻榻米上,失眠在等我 等我闯六条无灯的长街 不要扶,我没醉!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军明老师收

邮编 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惠

山东甘旅

向山水和圣人致敬——余光中《山东甘旅》析评

作者:黄维樑 来源:名作欣赏

余光中说,他的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光凭这句话,他的民族感情已显得充沛洋溢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超现实主义于台湾兴起时,余光中写诗吊屈原;在六十年代艾略特的诗歌和诗论从西方东来时,他撰长文发扬李贺的诗艺。他在美国留学或讲学时,心系五陵少年和长安丽人;在大学小城的图书馆,故国神州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美利坚“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他向《纽约时报》的油墨狂嗅古典中国的芬芳。余光中留学美国,在大学里教授英美文学,用舶来的自由诗形式写诗,而他是民族感情浓烈的作家;他在七十年代写的《乡愁》一诗,传诵于海峡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各地,他成为“乡愁诗人”,也可说是民族诗人。

九十年代以来,余光中经常到中国大陆各地讲学、旅游。南京、厦门、四川等出生地、求学之地,他都去过。泪罗江畔的屈子祠,他馨香顶礼过。他的乡愁已消解了。二○○一年的春天,余光中有山东的壮游。登泰山,临黄河,在济南的文化长廊礼拜历代的圣人贤人,事后写成《山东甘旅》一文。他的民族精神书写,攀上了新的高度,巍巍然如泰山。

《山东甘旅》分为四章:《春到齐鲁》《泰山一宿》《青铜一梦》《黄河一掬》。《春》章写济南山东大学新校区的春色,他漫游众芳之园,但愿化为蜜蜂,把梨花、海棠、丁香的香泽都亲了。群艳之尤是丁香,七十二岁的诗翁,他的妙思(Muse)还非常年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成为了花事、乐事。余光中写桃花,古雅浑成,“桃花天天,冶艳如点点绛唇”一句,而桃花之美尽在其中,《诗经》(“桃之天天”)、宋词(词牌《点绛唇》)之典尽在其中。

更古雅,而且朴厚的,是接下来的松柏之笔。“同为地灵所育,灼灼群芳只争妍一季,堂堂松柏却支撑着千古。”文章于是由柔丽进入苍劲,这古风可掬的对仗句是其过渡。余光中把松柏喻为金刚:“从济南的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岱庙到孔庙与孟庙,守护着圣贤典范、英雄侠骨的,正是这一排排一队队肃静而魁梧的金刚。”已自称且公认为诗翁了,而其想像力仍然喷涌如泉城(济南)之泉。松柏是金刚,是长老、华胄,余光中这样说。“朝代为古柏纹身,从蟠根到盖顶,顺着挺峻高昂的巨干……”而松柏的分别呢?“古来松柏并称,而体态不同。大致而言,柏树挺拔矗立,松树天矫回旋。譬之……”

看官,比喻大师的本色又显现了:“譬之书法,柏姿庄重如篆隶,松态奔放如草书。泰山上颇有一些奇松,透石穿罅,崩进而出,顽根宛如牙根,紧咬着岌岌的绝壁……”这里喻中有喻,我们得仔细阅读余氏文字的工笔,在这个一般人匆匆读字的“读图”甚至“图腾”时代:“翠针丛丛簇簇,密鳞与浓鬣蔽空,黛柯则槎桠轮困,能屈能伸,那淋漓恣肆的气象,简直是狂草了。”对篆隶、草书、狂草之喻,祖籍山东的文论家刘勰,我想一定拍案称快。柏如篆隶,松如草书吗?山东人王羲之若闻余光中之喻,会否也挥毫潇洒一番?余光中的山东之旅,至少观赏过上千株古柏,其风骨道貌,“那气象,岂是摄影机小气的格局所能包罗?”这里他崇中华的自然,抑现代的科技,无理而有趣,是其谐谑处。《山东甘旅》的《春》之章,我导游至此,跟着是《泰》之章了。

余光中有他的文学理论。其理沦不后现代,也不后殖民,更不解构;或者可说有点“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色彩吧:他论游记之美,认为作者下笔时,宜感性与知性并重。具感性,即有艺术;具知性,即有文化。《山东甘旅》是文化之旅,是“余道一以贯之”的作品。《春》章写丁香,除了其美色外,她的科属以至药用功能都写到了,仿佛一半出自李时珍的手笔。《泰》章写泰山,我们在此读到一堆地理和历史的资料。余光中堆资料、砌资料,把一堆石头切割打磨成为有光泽、有光彩的文学美玉。在《泰》章中,余光中列举了泰山周遭的山名后,说泰山立于平野,天地间“似乎有意腾出一整幅空旷,来陪衬这东岳的孤高,惟我独尊,像纸镇一样镇压着齐鲁”。好喻成双,紧接下去是:“又像是一块隆而且重的玉玺,隆重地盖在后土之上,为了印证她是所有帝王的版图:所有帝王,不仅是秦皇与汉武。”泰山是高、重、稳的象征,常见于成语。“占了地利,儒家的至圣与亚圣每当用喻,辄就近取材,你一句?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一句?挟泰山而超北海?,就把自己的?家山?愈炒愈热。”余光中和“后现代”的Johnny Kong(孔仲尼)先生开玩笑了,说他善于炒作。

这是游记的一种“闲笔”、趣笔而已,泰山当然是要严肃对待的。话说众人清早起床,准备观日出:“大家心里都在奢望,从茫茫的雨雾深处,从蓬莱仙岛的方向,徐福带六千童男女一去不返的烟波里,比一切传说更古老一切预测更新的,那太阳,照过秦皇与汉武汉光武,照过唐玄宗与清圣祖,还有……奢望它此

刻能排开一重重传说一页页历史,用它火烫的赤金标枪射我们苦盼的眼瞳,给我们永生。”余光中期待着,然而日出终于没能看到。天下也看不见,连泰山也几乎看不见,余光中只能苦笑:“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日出没看成,希望看到黄河。

《黄》章写余光中一行人从济南北上,奔向黄河。汽车经过鹊山,就是赵孟頫《鹊华秋色》画中的山。济南附近又有开山,徐志摩乘坐的济南号飞机撞的就是此山。余光中赴山东前,先做好功课。他嗜读地图,大山以及小山,大河以及小河,都在他的好奇心范围之内。登过了大山泰山,现在到了大河黄河了,余光中多少篇诗写过的黄河,李白的黄河,《黄河大合唱》的黄河,他自己《民歌》(“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的黄河……黄河,黄河,他来了,他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刹那问的兴奋,他激扬的感情流滚起这样的文字波涛——既是黄河式的,也是余光中式的:

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余光中墨水的上游是泪罗江,也是长江,是黄河。现在他拜过了黄河。四十年代离开后土时,他“风吹黑发”,九十年代回乡时“雪满白颜”。在黄河边,“乡愁诗人”的眼睛湿了。诗人的鞋底粘着黄河的湿泥,他就穿着泥鞋登机。《黄》章在上引文字的昂扬激越乐章之后,以夜曲般的舒缓调结束:“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青黄相接。《青》章写济南市中心泉城广场的文化长廊,广场在一九九九年建成,其文化长廊是余光中“在山东所见最有深意最为动人的现代建筑”:“三层楼高的空阔廊道上,每隔十米供着一尊山东圣贤的青铜塑像,连像座有二人之高。十二尊塑像由南而北,依年代的顺序排列。”这十二位圣贤是:大舜、管仲、孔丘、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每尊铜像都有余光中数百字的描写、议论、抒怀。学识广博的余光中,在贾思勰像前,坦率承认:“真是惭愧,这名字我从未见过。”贾思勰是农业家、《齐民要术》的作者。

七十年代余光中游历伦敦,在西敏寺的诗人之隅(Poets'Corner)对着莎士比亚、米尔敦、拜伦的塑像和魂魄,大发思英国古人的幽情。诗歌不朽,云石的雕塑至少可矗立数十年数百年。诗是余家事,余光中和妙思,签了终生盟约,誓言白头偕老,他自然希望诗人生前身后都得到善待礼遇。他羡慕那些无韵体(blank verse)和十四行诗(sonnet)的作者,铿锵的节奏、丰盈的意象凝铸成生动的塑像。余光中当时联想翩翩,发而为文,文坛的敌人竟说他希望死后也被供奉于此。这自然是误读。余光中不是早写过,《当我死时》,白发盖着黑土,长卧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吗?如今他正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在泰山不远处,在乡愁诗人民族文化之乡的中心,表达他对民族文化英雄的孺慕、景仰之情。

面对圣贤,余光中夹描夹叙夹议,把古代人杰的成就,作了若干现代论述(discourse)。管仲治齐,“通货积财,与俗同好恶”;余光中说:用现代的话语,就是“发展经济,顺应民心”;其“仓廪实而后知礼节”等语,强调民生重于一切,实为今天大陆的“硬道理”。在王羲之铜像前,余光中神往于《兰亭集序》的情景,而且和书圣风趣起来:“眼前的铜像宽袂长带,临风飘然,是永和九年水上吹来的惠风吗?书圣举着右手,五指似握笔之状,头则向左微昂,不知是在仰观宇宙,还是想起了晚餐有肥鹅。其实雕塑家何不让饕餮客抱一只鹅呢?”这样的书写,使一千六百多岁的王羲之活起来了,书圣变为饕餮客,与肥鹅联在一起,圣者的形象被幽默地“颠覆”了。用较为传统的文论“话语”来说:余光中用了戏笔,于是辞章乃摇曳生姿。

余光中的多元思路和笔路,在戚继光像前又显露出来。他不再开玩笑,而是肃穆地称颂他——“可称最早的抗日英雄”。曾经抗战之苦的诗人,回顾民族的痛史,悲慨地说,“倭寇的后人屠杀了戚继光的子孙”。祖籍山东的刘勰千多年前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诚然,敏感善应的朝圣者(用语或太重了,改为朝贤者吧)余光中,其心潮就因为诸圣诸贤的时代风云和个人际遇而起起伏伏。在最后一尊铜像蒲松龄之前,他一眼就觉察到《聊斋志异》作者“面容清苦,额多皱纹”。这位穷书生一生“只教私塾,到七十一岁才举贡生”。

《青》章写蒲松龄,近千言,可独立成一篇文论小品,甚为佳妙。余光中从塑像的主体,写到铜像脚底的金狐狸。何以是金色的?他用悬疑笔法,先问后答。由狐狸到狐仙,《聊斋》的鬼故事来了。寒士在寒窗苦读,苦闷引生幻想,幻见绝色佳人,这不像西方歌德笔下“浮士德心动而魔鬼出现么”?余光中这几句话中西并观,大可铺陈成为一篇比较文学论文。余氏手握五彩璀璨之笔,用黑色笔来写文学批评。《浮士德》《聊斋》的比较之后,余氏概述《聊斋》内容与语言特色,说它在诸经典说部之外,“为中国小说探得新境,自成一家”。他又简要地把《聊斋》和《楚辞》、李贺诗相提并论,加以比较。这里没有二十世纪的各种“主义”(一isms)、“后学”(post一)文评的时髦术语,然而——评论家的功力具现无遗。接下去余夫子自道中学时耽读《聊斋》,故事曲折,语言雅洁,他“想入非非……难怪我就变成狐迷了”。有了比较文学的观照,以及文学史论的透视,到了这里,余光中的经验交代,是“读者反应”的范畴了。日间游览时闲聊《聊斋》,狐仙仿佛,当晚可有异事异象可志?余光中写道:“那天晚上,狐狸倒没有来找我,若非蒲翁喝止,便是因为我这书生太老了。”自言妙思仍然年轻的余翁,这里说自己太老了。自我调侃,读者乃能增加阅读情趣,而作者娱人亦娱己,应能延年益寿吧!

读了十二位圣贤豪杰、十二种成就和十二副笔墨,或庄或谐,读者乃知作者论述中的文化,在严肃的历史感之外,还有活泼的生命力。余光中礼拜“这些伟大的、睿智的、威武的、多情的魂魄”,且和他们对话,因为他是这些圣贤的子孙,血管中有这些中华民族彤彤的细胞。从大舜到蒲松龄,余光中说:“不仅山东人以他们为傲,所有的中国人都以他们为荣。”登泰山,临黄河,朝拜山东省的也是全中国的十二位圣贤。“一山一水一圣人”?是,也不是。山东何止孔子一个圣贤者?余光中向一山一水众圣贤致敬,向中国的千山万水众圣贤致敬。向来恋国怀乡、往往尊洋而不忘崇华的余光中,到了山东,写了《山东甘旅》,他的民族文化深情、豪情,也登上高峰,涌现成大河。

余光中的《山东甘旅》,是余体散文的新近成品。余体散文总是知****性兼备,语言现代而又典雅,情理之外常见风趣;新颖比喻这最见想像力的文学表现,总不匮不乏。《山东甘旅》在余体散文的艺术性方面,并没有突破,不同寻常的是其民族文化感情的特别昂扬。多年前某某电影公司有宣传语句日:“某某出品,必属佳片。”余氏散文,不写则已,一写必属佳作,属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一流作品。他的优秀是有“质量保证”的。

笔者夹叙夹议《山东甘旅》,甘于做这篇游记的导游、导赏,提纲挈领地指出这篇散文的文采。余光中对中华民族的感情,包括对中文方块字表现能力的高度赞扬。中文十分美丽,他一生致力于发挥中文的高强性能,创造了无数诗文的杰作鸿篇,他用这个方式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评论余光中的作品,如果不顾及他的修辞艺术,就好像观看孔雀而不欣赏到它的彩屏。他的诗文在海峡两岸三地备受推崇,近年在神州大地的知音愈来愈多。中华文学自然应得中华民族的认同、赏识,不管是在宝岛台湾、福地香港,还是神州大陆。余光中向生他、育他、润他、扬他的大地致意,向其山水和圣人致敬,我们也应向这位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大作家致敬。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注释]:

中国人凡认同、关怀中华民族及其历史文化,不论爱之或责之,都可说是具备中华民族精神。本论文对中华民族精神不多作界定、阐释,对余光中及其作品,也不先作介绍,而是单刀直入,析评其散文作品《山东甘旅》。此文刊于台北《联合报》副刊2001年8月11、12、13、14、26、27、28日,局部刊于香港《明报月刊》。福州《台港文学选刊》2002年1月号转载全文。此文收人余著《新世纪散文:余光中精选集》(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本沦文引述余氏作品,以及对余氏作品的若干评论,这里不一一注明。读者可参考余氏著述,以及黄维樑编著的《大浴的凤凰: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9年)与《璀璨的五彩笔:余光中作品评论集(1979—1993年)》(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此外,傅孟丽、徐学、王尧诸人所写所编的余光中传记,也可参考。陈幸蕙著《悦读余光中》(台北,尔雅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有专章论述余光中的中国情结,虽然举例的都是诗篇,也可参看。又:余氏本文的篇名,以及其中三章的名字,其用法似可供咀嚼。当代一位作品畅销的散文家,其书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余光中以《山东甘旅》《青铜一梦》等为名,是要与该散文家呼应呢?表示欣赏他,甚至要“思齐”呢?还是要引起读者对二人作品的比较,而有斗丽争雄且称雄之意?当然,这可能是余光中的“偶然一笔”而已。

附:

山东甘旅(散文四章)

余光中

春到齐鲁

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遥墙机场。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阴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那些显然都是耐干耐寒的旱柳,嗜光而且速长,而且绿得天真情怯,却都亭亭挺立,当风不让,只等春深气暖,就会高举华盖,欣欣向阳。

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佟光武处长和刘永波副处长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睛得十分豪爽。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分外显得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每次从邵逸夫科学馆前路过,我都左顾右盼,看得眼花,无法“不二色”。只恨被人簇拥来去,点指参观,身不由已,无法化为一只蜜蜂,周游众芳,去留连“一花一天国”。

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首先,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然后是爱情的联想: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初春的济南,到处盛开着丁香,简直要害人患上轻度的花魇、花癫,整天眼贪鼻馋,坐立不安。山大校园里的丁香就有乳白、浅绯、淡紫三种,好像春天是各色佳丽约好了一齐来开游园会,你不知该对谁笑才好。我心里暗暗挑选了紫衣的姹娃,也就是所谓“华北紫丁香”了。

同为地灵所育,灼灼群芳只争妍一季,堂堂松柏却支撑着千古。从济南的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岱庙到孔庙与孟庙,守护着圣贤典范、英雄侠骨的,正是这一排排一队队肃静而魁梧的金刚。阴翳的树影萧森,轻掩着屋脊斜倾的鳞鳞密瓦,或是勾心斗角的犄望屋檐,再往下去,覆盖在横匾与楹联上,或是土红粉白的墙头,或是字迹漶漫的石碑。若是树顶有鸦鹭之类来栖,则磔磔怪号声中更添寒禽古木的沧桑。

跨进寺庙高高的门槛,最先令我瞻仰出神的,往往不是香火或对联,而是这些木德可敬的古树。济南一带气候干燥,一年雨量不过六百七十二厘米,约为高雄的三分之一。我在山东十天,只觉寒风强劲,时起时歇,却一直无雨,松柏桧槐之类的“常绿乔木”,虽然经冬耐旱,不改其郁郁苍苍,却显得有点干瘦,绿得不够滋润。

鲁中寺庙里巍巍矗立的,多半是柏,本地人把它念成“北”。那十天我至少观叹过上千株古柏,其风骨道貌却令人引颈久仰,一仰难尽。那气象,岂是摄影机小气的格局所能包罗?从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孟庙到孔林,那成千上万的木中长老,柏中华胄,哪一树不是历经风霜,饱阅世变,沧桑的记忆那么露骨地深刻在糙皮上面?朝代为古柏纹身,从蟠根到盖顶,顺着挺峻高昂的巨干,一直削上天去,像是凿得太痛,苍老而坚毅的霜皮竞都按着反时钟的方向朝上面拧扭,回旋成趣。

岱庙里有五株汉柏,传说是当年汉武帝来泰山封禅,亲自手栽。耿耿汉魂,历劫犹健,但毕竟是两千多岁了,槎桠的枝柯早已炭化,霜皮大都剥落,只靠残余的片段向古根汲水,去喂顶上虬蟠的苍青。问他

们建元的往事,问张骞和苏武几时才回国,古木穆穆,只鸦啼数声便支吾了过去。

古庙古宅里的匾联碑志,像历史的散简断编,但逐一读去又苦其卷帙浩繁,字迹难辨。读累了,我宁可仰观古树,或摩挲树身,从淡淡的木香里去仿佛古人的高标与清誉。屹然峭起的古柏,刚劲的巨干如柱,把虬蟠纵横的枝柯,和森森鳞集的细叶,挺举到空际去干预风云。这些矍铄自强的老柏、老伯,阅历之深岂是匆促的游客能望其项背?喋喋不休的导游小姐,只像是绕树追逐的麻雀罢了。那许多秦松汉柏,满腹的沧桑无法倾诉,只能把霜皮拧扭成脾气,有些按捺不住,竟然发作成木瘤满身,狞然如峥峥的怪兽,老态可惊。

岱庙的五株汉柏,相传是汉武帝封泰山时所植,果然,就应有两千多年了。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相传是因秦始皇在树下避雨而受爵,虽然更老,却不如汉柏长寿,早在明朝就被山洪冲走,要到康熙年间才加补植,现在也只剩下两株。

古来松柏并称,而体态不同。大致而言,柏树挺拔矗立,松树夭矫回旋。譬之书法,柏姿庄重如篆隶,松态奔放如草书。泰山上颇有一些奇松,透石穿罅,崩进而出,顽根宛如牙根,紧咬着岌岌的绝壁,翠针丛丛簇簇,密鳞与浓鬣蔽空,黛柯则槎桠轮困,能屈能伸,那淋漓恣肆的气象,简直是狂草了。

杜甫的《古柏行》说古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不过是修辞的夸张。就算加州海边的巨杉,俗称红木者,最高拔的也不过三百六七十英尺。加州海边的怪松,天长地久,被太平洋的烈风吹成蟠曲百折的体态,可称“风雕”,而以奇石累累为其供展的回廊,神奇也不下于泰山之松,只可惜奇石怪松独缺名士品题,总觉得有景无句,不免寂寞。所以山水再美,也需要人文来发挥,需要传说来画龙点睛,才算有情。

泰山一宿

四月二日我在山东大学对五百多位师生演讲,是这样开始的:“访问山东,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程文化甘旅。能站在黄河与泰山之间,对齐鲁的精英,广义上也是孔丘与孔明的后人,诉说我对于中文的孺慕与经营,真是莫大的荣幸。”

三天之后,正逢清明,我终于登上了泰山。

能登泰山,总是令人兴奋的,不是因为它海拔之高,而是因为它地位之高,也不是因为它磅礴之广,而是为了它名气之大。

东岳泰山,论体魄之魁梧,在五岳之中只能算

下页

七下李白诗必背

七年级下学期李白诗歌必背

1.访戴天山道士不遇⑴ 犬吠水声中⑵,桃花带露浓⑶。

树深时见鹿⑷,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⑸,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⑹。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2.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⑴,布帆无恙挂秋风⑵。

此行不为鲈鱼鲙⑶,自爱名山入剡中⑷。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⑵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⑶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⑷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3.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⑴,义士还家尽锦衣⑵。

宫女如花满春殿⑶,只今惟有鹧鸪飞⑷。

⑴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⑵锦衣:华丽的衣服。《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⑶春殿:宫殿。

⑷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4.金陵酒肆留别⑴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⑵。

金陵子弟来相送⑶,欲行不行各尽觞⑷。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⑵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⑶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⑷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⑸风吹:一作“白门”。

⑹唤:一作“劝”,一作“使”。

⑺试问:一作“问取”。

5.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⑴,万户捣衣声⑵。

秋风吹不尽⑶,总是玉关情⑷。

何日平胡虏⑸,良人罢远征⑹ ⑴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⑵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⑶吹不尽:吹不散。

⑷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⑸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⑹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罢:结束。

6.清平调词⑴【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4)“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7.清溪行⑴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⑵。

借问新安江⑶,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⑷。

向晚猩猩啼⑸,空悲远游子⑹

⑴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⑵诸:众多,许多。

⑶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⑷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⑸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⑹游子:久居他乡的人。

8.秋浦歌【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1)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1)石楠: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女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因冬夏长青不落,似有节操,故名女贞。

9.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①曾闻子规鸟②,宣城③还见杜鹃花④。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⑤三月忆三巴⑥

①蜀国:四川。

②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③宣城:今安徽宣城。

④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

⑤三春:指春季。

⑥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

10.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下榻:指留宿处。

行杯:浮杯,流觞。

回:回荡,摆动。

12.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注释:刬却,铲掉。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山。“刬却君山好”是一个假设句,意思是:如果能把君山“刬却”多好。

13.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回房放下。

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14.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余:我。

栖:居住。

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15.听蜀僧濬(浚)弹琴⑴ 蜀僧抱绿绮⑵,西下峨眉峰⑶。

为我一挥手⑷,如听万壑松⑸。

客心洗流水⑹,余响入霜钟⑺。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⑵绿绮(qǐ):琴名。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⑶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⑷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⑸万壑(hè)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⑹“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客:诗人自称。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⑺余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这句诗是说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16.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注释:①五陵年少:长安以北(今咸阳附近)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

有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每个陵墓周围都聚居了许多豪富之家,风气骄奢,也是汉代豪侠少年和纨绔子弟聚集之所。后以五陵少年代指豪侠少年或纨绔子

弟。

②金市:指唐长安西市。西市是都城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又是国际贸易的市场,较东市更为繁荣,故称“金市。” ③胡姬:唐时旅居长安的西域胡人,有以卖

酒为业者,其侍酒胡女称为胡姬。

④少年行:乐府曲,属《杂曲歌辞》。

17. 太原早秋⑴

岁落众芳歇⑵,时当大火流⑶。

霜威出塞早⑷,云色渡河秋⑸。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⑹。

思归若汾水⑺,无日不悠悠

注释:⑴太原: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⑵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⑶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

⑷塞:关塞,指长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当早感霜威。

⑸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⑹故国:家乡。

⑺汾水:汾河。黄河

2010年高考考前必读名家经典美文之听听那冷雨

2010年高考考前必读名家经典美文之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

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幺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挟,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蝎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

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湿旧式的庭院了。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正如马车的时代去后,三轮车的夫工也去了。曾经在雨夜,三轮车的油布篷挂起,送她回家的途中,篷里的世界小得多可爱,而且躲在警察的辖区以外,雨衣的口袋越大越好,盛得下他的一只手里握一只纤纤的手。台湾的雨季这么长,该有人发明一种宽宽的双人雨衣,一人分穿一只袖子此外的部分就不必分得太苛。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塑胶伞上,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溅,伞缘便旋成了一圈飞檐。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

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的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凉凉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徽档圃诼ド系挠甏白永铮人厝ィ蛲聿秃蟮某了稼は肴フ砬嗵ι钌畹募且洹?/p>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