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杞人忧天12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01:46:58 体裁作文
杞人忧天12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杞人忧天1200字作文

  很久很久以前,杞县是天地的正中心。那时候,杞县一带叫中天镇。中天镇位于中天山上,距离天只有三尺的距离。但中天镇的人却伸手够不到天,因为他们只有几寸高,最高的人也不超过一尺,所以,中天镇也是矮人镇。但在一段时间,镇上的头领镇首家生了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跟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比其他人高很多,各个都三尺多高,可以任意到天上走动。

  镇首的大儿子叫共工,二儿子叫祝融,三儿子叫杞人,另外还有个女儿叫女娲。老大长的一头红发,青面獠牙,样子十分可怕。他嘴巴里能喷出水来,和海龙王成了很好的朋友,人们都叫他“水神”。老二祝融,脑袋瓜子一丈多长,脸红的像团火,嘴巴一张,就能吐出火来,人们就叫老二“火神”。老三杞人和女儿女娲长得都是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很是好看。

  兄妹四人,样子有天壤之别,秉性也大不相同。共工和祝融,脾气火爆,动不动就发火,甚至动手;杞人胆小怕事,树叶掉下来都担心砸了脑袋,整天畏畏缩缩的;而女娲则聪明,善良,惹人喜爱。

  有一天,小妹女娲捡到一个天鹅蛋,兄妹四个都想吃。一争一吵,共工和祝融的火爆脾气上来了,俩人就动起手来啦。俩人从地下打到天上,从家里打到外面,打的是天昏地暗,不可开交,不知道打了多长时间,兄弟俩个越打越急,共工一喷水,洪水遍地都是;祝融一吐火,烈火漫天烧。不知道打了多长时间,祝融吐的火把天都烧红了,像烧红的铁块一样,让人不敢碰,地也烧热了,像个大铁锅,把地上的洪水都给煮开了。共工一看不好,自己怕热,扭头就往西方海龙王的方向跑。共工在前面跑,祝融就在后面追。共工只顾着向西方跑,没看路,不小心一头撞在了不周山上。不周山是顶天的柱子,被共工这么一撞不要紧,不周山塌了,天也就塌了。

  天塌了,洪水遍地流,石头到处滚。星星和月亮也往西边滚下去。后来,西方就堆满了石头,成了很高的石头山,这样地上的洪水就往东边流了,就成了东海。

  天一塌,可把胆小怕事的杞人吓坏了,他整天直挺着脖子,没命的在中天山上跑来跑去喊着:“不好了,天塌了。”

  女娲看到哥哥们这个样子,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就遍地找五色石头去熔炼,然后用石浆补天。就这样,不知道忙活了多少年,女娲总算是把天给补好了。回去又不知道费了多少力气,给杞人找医问药,总算把杞人救得清醒过来,不再到处喊叫,妖言惑众了。

  安生日子没过多久,黄帝和蚩尤又打起来了。天地间打的一片黑雾腾腾的,遮云蔽日,什么也看不见了。再加上天鼓咚咚地响,到处杀气腾腾,杞人吓的又犯病了。他又开始每天狂蹦乱叫:“不好了,天塌了。”他整天这样叫,叫得大家人心惶惶的,也没心思耕种,更没心思好好生活了。

  大家都对杞人这样喊叫很生气,埋怨他“无事忧天倾”。有一天,气人的两个哥哥共工和祝融正在睡觉的时候,一片树叶掉下来落在杞人头上,他吓得一蹦三尺高,尖声叫道:“天塌了,天塌了。”共工和祝融睡得正香,被杞人这么一叫吵醒了,一气之下,他们合伙把杞人打下了中天山。从此以后,中天山的人们再也没见过杞人。

    初三:竺亦凡

“杞人忧天”材料作文(2014期初考试作文)

“杞人忧天”材料作文(2014期初考试作文) “杞人忧天”材料作文(2014期初考试作文)生命语文熊芳芳

作文题: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兴。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主题,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浅谈“杞人忧天”

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一1班

廖晋枫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对这个成语的主流解读是不必要的担心是荒谬的。但是在这里,我想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

假设就算绝大多数担忧都是错的,也会有一些只能被少数人所察觉的危险,这和真理的掌握情况相似。这些危险虽然“不太可能”遇上,但却很有可能摧毁一件事物。小至杯子,大至社会。若这些人都像故事中的杞人一样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个社会就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你有自己的思想与信仰,那不应该轻易被他人所改变,因为你有可能是对的,你要坚信自己是对的。

“杞人忧天”这个词有时候会被利用,用以安慰逃避真正灾祸与困难的心:“它们不存在,我不必担心。”但殊不知,灾难正在越变越大并步步逼近。马基雅维利曾经讲过:“用绥靖政策去避免一场战争只能造成更大的灾祸。”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掐灭掉找借口与逃避的念头。勇敢地冲过去,你就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坚硬。

有个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之人可分为两种,痛苦的哲学家与快乐的猪。”一个有思想的人思考的事情有很多,随之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人便越加地深沉与忧虑。周围的人便嘲笑他,“杞人忧天”,没有比这更合适的词了,他们同时也对自己的“乐观”而感到自豪。过度的快乐与兴奋其实是剂麻醉药,它麻醉你的头脑,让你无暇思考,像喝醉了酒一般走向失败与灾难。固然,人不能淹没在痛苦的深渊中,欢乐是必须要有的调和剂。但相信我,人必须要有深沉的时候,要留时间去给自己思考与担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书中的社会通过对低等人的压榨做到了“乌托邦”。政府要求人民永远快乐,不开心时只需服用一种药物便可解决。作为快乐的障碍所有道德包括性道德和节俭都被消除殆尽,唯一的社会准绳就是快乐。由于思考伴随着忧虑,于是思考也被消灭了,人们成了一群被欲望所操纵的行尸走肉。这样的社会,可怕程度与《1984》比较有过之无不及,两者都是没有思考的世界。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要告诉大家忧虑的必要性。忧虑产生的痛苦不可怕,因为它可以解决,而没有思想才是真正的可怕。

他朝遥遥

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一1班

段文昕

人们爱说:他朝遥遥。

古往今来,未来在人们眼里闪着神秘却又耀眼的光芒。所以我们总会以充满希冀的坚定脚步走向前。

从没人说未来是黯淡危险的,杞人的出现却让人慌了神。而人们又对自己说着他朝遥遥,说着口不对心的话劝导杞人。

若是杞人再执意下去,怕是他们自己的防线也该一点点崩溃。好在人生来没有太多的坚持,独特的人只该被同化。故事最后,放心的不止杞人,还有开导他的人,还有很多人。

有人把这叫坚持,坚持相信坏的事情不会发生,坚持自己认定的理论,坚持大多数人的坚持才是对的,不同的独特的都该摒弃消失。

我们太坚持,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坚持而让苍茫大地上开满一模一样的花。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坚持而不知让多少个可预知的未来消磨殆尽。还有太多太多的坚持,让我们说着他朝遥遥活在当下。

或许是对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我们宁愿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所有猜疑的念头都该被打消。穷苦的人展望未来,幸福的人希望未来更美好。所以不该有太多的摇晃,那些逃避的借口变成强心剂,一针针稳住飘忽不定的人。所以杞人如此,他人亦是。

“人生如此,拿酒来。今朝有酒今朝醉。”太多的坚持让我们相信人生本当如此。何必去想未来的事呢。现在有你可以抓住的东西,比如快乐,比如金钱。他们这样说。可时光的钟摆从未因谁而停止。它从酒鬼身边跑过,留下一地碎玻璃。它从无知少年身边溜过,叹了一世界的惋惜,而它却会给那些对未来细致描画的人一个拥抱,他们大都构想到最坏的场景却依然坚持走在路上。只有他们,才是经得起羡慕与崇拜的,他们才能满身光芒地裁尘而来。

世上有很多可怕的事,那些对现状唉声叹气的人不可怕,更可怕的是那些一味活在当下,不去构想未来有多坏的人。南唐后主李煜、纣王等真切的例子,我们可以信手拈来。

他朝纵然遥遥,而我们只能跟着生活流走向他朝。所有看似遥远的目的地只有一步一步走完才知道真实距离。当下纵然安适,与其不去面对最坏的未来,倒不如恐惧过后敲鼓挥旗呐喊。永远不迟,永远不遥!

杞人凭啥不忧天

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一1班

刘可欣

相信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是些烦人的孩子。“妈,地球为啥是圆的?”“地球跟太阳一样,肯定是圆的啊。”“那为什么太阳又是圆的呢?”“是就是,哪来这么多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有太多的“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本来就处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世界里。我们不知道天究竟会不会塌,不知道日月星辰是何种形式的遥不可及,更不知道地球为什么圆、为什么扁。

可以说,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每一个单独的人类,都几近白痴。

但为什么只有孩子会问一句“为什么”?

杞人,这个被嘲笑了千百年以至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可怜人,只不过是另一个内心充满疑问的孩子罢了。

《苏菲的世界》里有一段,讲到世界不过是魔术师变出来的一只兔,而人类便是落在兔子毛上的跳蚤。一开始我们在兔毛的尖端上,对兔子之外及其本身充满好奇,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一点点滑向兔毛最深处,安逸地闭上眼睡着。

杞人只是紧紧抓住毛尖罢了,而那个逐渐下滑的旁人,和嘲笑他的人们,凭什么来对他的疑问指指点点呢?

只是可惜,故事的最后,杞人和开导他的人都放心而高兴地滑了下去。

要是杞人再倔一点,忧天忧到底,说不定他就能发现外太空没有空气,月亮跟行星不会发光,地底下不是土而是地幔和地核了。再忧下去,什么牛顿定律、开普勒

启示是:不要做没有根据的假设。如果有一定证据,杞人忧天也可以成为一件正确的事情。

人们总是不愿相信一些事情会发生直到它已经发生了。这不是某些人才会犯的错误,这只是人性罢了。

在二战期间,犹太人不相信他们会被屠杀,直到德国的纳粹分子把他们送入集中营,导致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残忍地杀害。

以色列人看到了阿拉伯军队的动向,却没有人相信会遭到偷袭,结果阿拉伯军队大举进攻以色列,差点把以色列人赶到海里。

在甲午中日海战时期,甚至连西方列国都不相信中国会败给日本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慈禧太后还在京城举办她的生日宴会,结果日本的进攻导致中国海军全军覆没,迫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在国共内战时期,美国人和苏联人都不相信红色政权能在中国存在,美国把补给都给了蒋介石的国军,苏联不肯派一兵一卒支援中国共产党,但在经过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被赶到了台湾小岛上。

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前,美国的维修人员前来检查,说日本的核电站有漏洞,在地震中可能出现安全隐患,日本人不相信美国人说的话,在一次地震中,核电站的燃料泄漏,让几万人失去了家园。

在斯诺登曝光美国监听丑闻前,没有国家愿意相信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遭到监视。

许许多多贯穿历史的实例,向我们说明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但忧患的前提是有确凿的证据,在坚实的证据和迹象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假设。否则忧患只能成为人们的拖累,使人畏首畏尾,不敢做事。

人们要学会在以往的错误中吸收教训,不要对表面上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深信不疑,不要对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毫不关心,用你手中的证据去证明才是最好的方法,每个人都不应该杞人忧天,而是要学会做一个会“忧天”的“杞人”。

杞人忧天

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一1班

陆洲

我常认为,妈妈是杞人忧天。

“哎呀!你那个手电筒别放在那个小盆里,会掉下来的!”妈妈又对我刚随手一放的手电筒表示不满。“这不还没掉下来嘛!”我嘟囔着不情不愿地将手电筒往里一推,“哎呀你看你,这样很容易??”我一头扎进了卧室,将她的指责关在了门外。

“哎呀你这羊城通怎么到处乱扔,到时候肯定找不到了!还有你这饭卡,放完寒假后肯定又不见了!??”她源源不断的唠叨再次闯入我的卧室,我感觉我的心脏被无数蚂蚁侵占,“你又知道我会找不到?!”心烦意乱下这句话几乎是伴随着尖叫吼了出来,我一把夺过她手中的两张卡,随手扔去了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开学的日子如期而至,早已淡忘了刚放假时的那段争执的我匆忙收拾着行李。唉对,书、衣服、被子??生活费,还有什么来着,嗯对,饭卡??饭卡呢?应该是跟羊城通在一起的,可是我的羊城通呢?

我努力搜索着自己的记忆,试图搜到羊城通与饭卡的踪影,可它们像是存心跟我玩起了捉迷藏似的,丝毫没有痕迹。哎呀,这到底怎么办才好呢?我无奈地翻找着行李箱,不放过一个细微的地方。

但是结果还是不尽人愿。无奈之下,我只能向老妈求救,虽然作足了被大骂一顿的心理准备,但还是对妈妈的杞人忧天开始抱有一丝认同。

最后,终于成功地在卧室找到了我的饭卡,也给自己上了一堂难忘的课。

是的,我常认为,妈妈是杞人忧天,但我并不能否认,这些担忧是真的对的。我成天想

着事情可以推迟再做,我一定不会忘记,但直到我真的忘记了,事情真的发生了的时候,我才来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担心。

我知道我以后应该做一个会“忧天”的人,不过是适当地杞人忧天,对事情持有一定程度上的担忧,而并不是过分的担忧,这是很重要的,难道不是吗?

杞人忧天在一定程度上是件好事,我会做个适当“忧天”的人。

杞人忧天

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一2班

黄煜棨

我抬起头看着这片天空。湛蓝色,一望无际,像极了海。

“会塌陷的,终究会塌陷的!不管是我们深爱着的天空,抑或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地!”耳边又响起了熟悉的声音。过头去,我又看到了那沧桑的面庞,和冒着精光的双眼。

“又是他,这个疯子。”议论声响起又消散。人来人往的大街空出了寂静的一块,我和他站在中央。

这是今年的

下页

杞人忧天

杞 人 忧 天

?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

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一、 注音:

杞( ) 大蒲( )扇

恍惚( )(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憔悴( )(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二、思考:

1、杞国的这个人为了什么而整天忧愁?

2、大家怎么来劝他?

3、“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它与另一个成语的意义大致相同,这个成语是什么?

4、请举出一个你自己在生活中所担忧的、类似“杞人忧天”的事

打 草 惊 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解释:比喻由于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了觉察与防范。

一、注音:

衙( )门 汝( )

不慎( ):不小心

觉( )察( ):发现,看出来

贿( )赂( ):用财物买通别人

二、思考:

1、王鲁看到状纸后为什么感到害怕?

2、王鲁在状纸上写的八个大字是什么?

3、“打草惊蛇”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4、请用“打草惊蛇”造一个句子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环境之灾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有这样一个成语,它叫杞人忧天。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传说古时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他将无处存身,因此愁得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杞人也成了无端忧虑,庸人自扰的代名词。

然而,“杞人忧天”仅仅是形容那些无端忧虑的庸人吗?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需要,环境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重。当我们头顶着那满是冒着黑烟的天空时,当我们踩着因毫无节制开采地下水和矿产而不断塌陷的地面时我们怎能不“杞人忧天”?“杞人忧天”似乎不再是什么无稽之谈,庸人自扰的事情了,而是要担忧我们即将面临环境之灾。

据统计,长江每天水土流失面积达500个足球场。云南91种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有45种处于濒危状态,部分珍稀树木和药材仅剩几棵甚至1棵。我国沙化面积达168.9万平方千米,仍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扩展,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由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看来,环境问题已成了大患,我们即将会面临一个灭顶的环境之灾,并且如果我们人类还不罢手,继续污染环境,地球必将会毁在我们手里。人人皆知,春季是北京沙尘暴的高发期。据记载,2000年春季,首都北京连续八次遭到沙尘暴的袭击。可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了呢?自然直木为何要向她的子女们发脾气呢?这一切的一切,也只能“归功”于人类自己。近百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再加上环境污染,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片土地成为裸地。随着荒漠化的加快,沙尘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沙尘暴也因此愈演愈烈。长期以来,人们片面的强调“人定胜天”,可忘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所以环境问题不断恶化,我相信,如果这样下去,“人定败天”!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再嘲笑那些“杞人忧天”,相反,我们要从我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遏制并消灭那可怕的环境之灾,是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家园更美好, 让我们的自然之母重新展现炫丽的色彩! 杞人忧天,人人有责:环境之灾,不容懈怠!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

?

?

? 空间栏目:精品教案—语文设计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分享到圈子

全屏

发表时间:2012-5-16 8:15:51

浏览:227

评论:0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太平镇中心学校 童中英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寓言的概念及《列子》的基本情况。

2、读对、读顺、读好课文,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大意。

3、品味寓言寓意,科学评价晓者关于日、月、星辰的言论。

4、尝试运用“杞人忧天”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培养学生心胸宽阔、树立远大志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情境教学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同学们,我们在

大家还记得寓言的概念吗?

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一)回顾寓言的概念

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文学体裁。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意)寄托于简单的故事当中,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富于智慧哲理。

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等都是寓言。

(二)了解《列子》的基本情况

《列子》又名《冲虚经》,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悟

要求:分三步循序渐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一)看谁读得对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划线字字音.点学生读,师生点评。

杞、崩坠、寝食、星宿、耶、充塞、中伤、躇步跐蹈、舍然

(二)看谁读得顺

要求:听录音,学生尝试朗读,把握节奏和重音,师生点评。

(三)看谁读得好

要求:在以上环节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调,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师生点评。

教师方法指导: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2、劝说者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三、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一)小组合作——译——看谁译得准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讨论,疏通文意,注意一些列出的字词、句子。然后小组派代表,按照下列五幅图片内容,对相应句子进行讲解,师生共同点评。

1、杞国有人忧天地,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注意的字词:忧、废寝食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注意的字词句:因、晓 、奈何

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注意的字词:只使、中伤

4、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注意的字词句:奈……何、四虚、躇步跐蹈

奈地坏何?

5、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意的字词:舍然

(二)质疑探究——品——看谁理解透

提出思考:杞人忧什么事情呢?晓之者是怎样为他解忧的?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继续思考:“杞人忧天”蕴含着什么寓意?

明确:“杞人忧天”的寓意:“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讽刺了那些患得患失、胸无大志的人。

(三)联系实际——说——看谁说得棒

1、自由讨论: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杞人这样的人?

2、提出思考讨论:你认为晓者的言论解释是否科学?

明确:寓言中那位晓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四、巩固练习,检测评价

(一)巩固落实——练——看谁学得好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杞、崩坠、寝食、星宿、耶、充塞、中伤、躇步跐蹈、舍然

2、抢答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崩坠、寄、废寝食、因、晓、屈伸、行止、中伤、躇步跐蹈、舍然

3、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②奈何忧崩坠乎?

③奈地坏何?

4、解释一词多义

之 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奈何奈地坏何?/奈何忧其坏?

其 其人/奈何忧其坏?

5、古今异义

中伤

六、课堂小结

(一)学生总结本文的内容及寓意。

明确: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二)学生讨论:学习了《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