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课题:快乐作文方法探究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3:53:23 体裁作文
小课题:快乐作文方法探究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小课题:快乐作文方法探究作文

附件二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快乐作文方法探究

课题博客网址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517429066

课题主持人

姓名

窦俊焕

出生年月

1978.7

职称

一级教师

单位

第二中学

课题类别

学科教学

二、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作文教学,要尽一切可能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真、善、美,并使课堂回归生活,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但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到无数学生良好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养成,以及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要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初中阶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写作知识系列、训练内容、训练方式,通过有效的作文教学及写作训练,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初中语文习作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习作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初中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农村初中各学段不同的习作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习作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过初中语文习作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通过调查农村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农村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心理表现等,分析农村初中习作教学现状及成因,制订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并向教科所呈送申请书。

2.文献研究法: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农村初中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2.编写教学案例、教案集。

3.整理有关电子、音像资料、照片资料等。

4.力求全面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特点与创新之处

宽泛、包容的研究题目;

实用、有效的研究方法;

与课改同步的研究进程;

规范有序的管理办法

 

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简介

书名:《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作者:管建刚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5

内容简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提出作文的六个“系统”,切近当下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无理论说教之枯涩板滞,有操作实践之鲜活可感。这些系统如果还不能说是范式的话,至少是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流程。

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序号

研究步骤(起止时间)

进  程

承  担  人

1

2015.5---2015.7

调查学生写作情况,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窦俊焕

2

2015.8---2015.12

按计划开展研究、收集学生习作,教师及时记录整理资料。

窦俊焕

3

2016.1

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窦俊焕

 

 

 

 

 

篇一:中期总结(小学生快乐作文课题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推广性实践研究中期成果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针对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不会写、不愿写的问题,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班情况,力争将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开展小学生快乐作文实践研究。

“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构建和完善了一个以三个阶段、三条主线、九种训练形式为框架的快乐作文训练新体系。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教得有法、有情、有趣,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快乐,对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文,激发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从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教师作文

教学有所提高,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丰富和完善“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形

成典型案例和作文教学应用模式,用于指导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

三、研究内容

1、通过研究,构建“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模式。

2、通过“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

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逐渐总结和优化不

同类型学生学习作文的有效对策,并在实践中予以运用和检验,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归纳总结法。在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总结,形成一套“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推广性实践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五、具体做法与措施1、在快乐作文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训练学生思维的题目,打开

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展开“头脑风暴”,为学生进入当堂作文课奠定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游戏、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入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竞争心理,引导学生争相描述活动实情、抒发亲历活动的感受,最后用文字方式呈现,进行写作训练。

2、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

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3、评改作文时,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

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

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六、研究成果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我明确了作文教学的方法,指导写作得

心应手。教会写作方法应从课文入手。每篇课文都有其写作特点,只要将本文的写作特点讲深讲透,并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然后启发学生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扮演一下课文中的人物,引导他们进行角色对话,最后再让学生将想到地写下来。依据课文内容的拓展写话共30本。

2、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在广泛

指导学生看课外书之前,我还教给了学生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作好读书笔记,积累了好词,佳句并集中编辑成--《课外拾贝》。一段时间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又尝试写读后感,现整理读后感80篇,并编辑成册。

3、围绕快乐作文教学创新实践,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词汇每天

写日记。要求把话说明白,句子写通顺,从写主要内容到把事情写具体。主要编著书籍《绘画作文》,《接力日记》4册。

4、一次,我讲授了《我爸爸》一课。课后学生仿照《我爸爸》

这本图书,亲手绘制了图画书,题目依然是《我爸爸》,其中12人所制作的图书形式新颖、图文并茂,被学校收藏。

5、本学期,班级主办了《快乐学作文》班刊。在班上引导学生

编辑班刊《快乐学作文》,把学生中写得精彩的习作发表在班刊上,并免费赠送给全班学生与家长,给学生一种习作成功的成就感。引导学生把那些特别精美的文章寄送到全国各地的杂志社,特别把班刊《快乐学作文》当作一个桥梁,把学生们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推荐到全国各地的作文杂志社,进行展示。随着一篇篇精美文章在各级杂志报刊上的发表,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成就感也越来越强,更写作的挚爱也越来越深。

通过努力和实践,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用得灵活,现在大部分孩子已有了一定的写话能力,已爱上了写话。

篇二:“在体验中快乐作文”课题研究方案

“在体验中快乐作文”课题研究方案

吴江市实验小学周敏(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核心概念界定1.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或自身感受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即亲身经历,“验”即自身感受;所谓“言为心声”“情动辞发”。“体验作文”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景(客体),让学生设身其中,用真实或仿真实的氛围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

2.快乐作文: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

“快乐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的习惯,释放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潜能,开拓视野,找回写作的乐趣。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体验作文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体验作文的渠道与方法研究,领域包括:关于体验本身的研究(如学生主体体验与习作兴趣的关系、学生自主体验与教师有效指导的研究、怎样有效地增进学生的体验)、体验作文的基本原理及范畴体系、实施体验的途径与内容;2、体验作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如各年级课堂内体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体验作文与相关作文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如生活作文、童话作文、绘画作文、快乐作文、创新作文等);3.体验作文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研究(如体验作文在哪些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体验作文如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体验作文评价方式的研究);4.体验作文与教师发展的研究(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等)。

2.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淡化“教”作文,强调在体验基础上的有感而发,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生活与作文结合紧密,力求让学生作文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写作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

3.可能的创新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老师们总结出一系列适合学生的体验活动,真正做到“生活是作文之本”。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的:

“体验作文”倡导在生活体验中作文,在活动体验中作文,在阅读体验中作文,写作的时间是自由的,写作的空间是敞开的,写作的心灵是飞翔的,而不必受固定时间等的限制增加学生对生活、对作文的体验,也就是要带给学生全新的“作文体验”,使教学充满源头活水。

研究内容:

1.生活体验研究:

(1)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

(2)体验家庭生活的温暖: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注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

(3)广泛参与社会生活:老师要经常带学生“看”社会,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

2.活动体验研究

(1)游戏体验作文:作文前,教师的任务是结合语文教学,结合班级教学实际,结合学生需要,创设活动,事先安排学生去体验。

(2)种植体验作文: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教室种植各种花草,平时注意观察其生长变化,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3)班级活动体验:组织学生在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

3.阅读体验研究:通过课外阅读,开拓视野,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并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写成读后感。

研究重点:

通过品味生活的滋味,体验家人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交往的愉悦;通过阅读书籍,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获得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9--2011、12)

(1)确立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相关研究。

(2)学习体验作文的有关理论,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价值。

2.研究阶段:(2012、1--2012、12)(1)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确定体验作文的研究策略,途径和方法。

(2)加强课题的管理,立足课堂获取信息,积累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3)根据实施情况,做好资料整理,进行阶段性的交流、总结。

3.总结阶段:(2013、1--2013、6)

全面收集相关信息,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评估,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资料查找。调查研究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中收集反馈信息。

经验总结法:用于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

篇三:关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需要“快乐作文”课题方案

关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需要“快乐作文”课题方案

徐州九里区庞庄小学朱红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基于时代发展的思考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裁体,介绍科技成果,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二基于我校习作教学的思考

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积累知识少,写不出内容,有许多“编,抄,套”现象,学生习作严重脱离生活的轨道,丧失了积极主动作文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走出习作教学困境。

三基于国外、国内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国外,写作教学的总体趋势是生活化、实用化。

生活化趋向在日本写作教学的发展轨迹中体现得最为明显。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起了“日常生活作文运动”。日本语文教育界认为作文训练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作文和阅读联结,作文和生活联结。作文和生活联结的方法是指导学生观察和调查,是把学生放到一种能激发写作动机的情景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一开始不要让学生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而先写观察作文,他让学生置身于森林、田野、果园、草地、河边这些神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周围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

小学生不喜欢回忆,喜欢生活在当下。因此,写观察作文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日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看周围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生活化作文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习作动机、习作指导、习作评改等全方位的生活化,国外仅仅重视习作动机的生活化是远远不够的。

在国内:常州的“生活化作文教学”苏州工业园区的“快乐作文”等课题都有了一定成果。从成果看,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了,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转变为“真话”“趣话”,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从教学方法论来看,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定生活素材的范围。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没有密切关注学生习作兴趣,以及整个习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什么。

国外和国内的生活化作文研究无疑给我校的习作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关注中年级学生的需要快乐作文研究》。本课题将生活作文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研究整个习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什么,“一切为了学生”教师的习作教学应落脚在“需要”上。

理论支撑:

一.符合“作文产生于生活的需要”的观点。

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叶圣陶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人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表达内容来自生活需要,作文内容即生活内容,可避免无病呻吟。

二符合“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促进“人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是教育的天职。

本课题对“需要”和“快乐”的“关注”,贯彻和坚持了“教育应回归到人”的基本立场。

三符合克莱默的理论。

美国学者克莱默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

种情境,是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他认为如能达到下述六点要求,书面语言的教学就能产生最大的效果。(1)运用学生的经验。(2)激励儿童写符合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

(3)通过阅读典范的文艺作品,发展儿童对优美词语的语感.教会他们从构思、语言和风格方面将自己的作文同典范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4)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儿童的作文过程。(5)教师应该同儿童一起写作文。(6)应该使儿童的作文具有实用的目的。

基本概念界定:

1关注:一个指向“需要”的充满人情关怀的,必须落到实处的行为动词。

2需要:“显在”或“潜在”的要求,或冲动的统称。既涵盖个体认知,操作,表达,倾诉,娱乐,学习,生活,发展,审美之被理解,被接纳和自我实现等心理方面的需求和冲动,也包括群体的,社会的各种需求。

3关注需要具体表现为:

①关注显性需要:习作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有米下锅的需要;习作课,创设相似的生活情境,寓教于乐,关注“我要写”的需要;习作后,赏识、鼓励,特别珍视学生习作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我会写”的自信。②关注隐性需要:密切关注学生习作兴趣、习惯、能力等内隐的非智力因素

4快乐:一种“幸福而满意的积极生命体验”。既是对学生习作体验,学习状态,生存状态的真诚关注,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追求。

5。小学中年级: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

课题研究内容

一加强阅读教学中的写话训练,即随文设练

1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写话训练让学生想象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对话,用笔写下来;让学生把文本内容改写成对话或小诗;让学生把文本的某一处写具体。

2中年级的阅读短文中有许多描写:人物外貌学生;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动物描写;植物描写;景物描写。在阅读教学中研究这些描写的方法,指导学生模仿方法,写好这些素描小练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

二加强段式、立意的写话训练,即单元设练

1三年级课文的构段方式主要有: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并列式。教学中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模仿写比喻句;模仿作者的观察顺序。

2四年级课文的构段方式主要有:承接式、对比式、并列式、因果式、点面式。这五种构段方式出现在四年级的许多课文中,而“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这二种构段方式只在个别课文中出现。指导学生读懂这些段式,模仿用“先??再??然后??”“起先??渐渐地??然后??再??后来??”连句成段。模仿先写果后写因;模仿用对比手法连句成段;继续模仿写比喻句;继续模仿作者的观察顺序;继续模仿分层写。

三加强习作指导课的研究

1加强课内习作指导课的研究

1)习作课上关注习作动机的激发,注意关键环节的指导2)寻找习作与口语交际的有机联系,促进人人从口语交际向习作的正向迁移。

2、加强课外习作指导课的研究

1)以课内习作为依据,探索、甄选与教材中习作话题具有相似的生活素材。指导观察方法,在实践中、体验中,培养观察能力。

三年级的习作素材应该写写自己或在家庭,学校里能够直接接触到得到人和事或者自己直接参与的活动。四年级的习作素材,要明显增加取材与社会、自然的比重学生要走出家门和校门到大自然中去搜集素材,要从社会及媒体中搜集素材。

2)在课外习作中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如“次序观察法”“综合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比较

观察法”“观察结合合理想象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加强习作评价课的研究

1)评价学生的习作内容表达是否清楚,是否具体;

评价学生在习作中能否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容;

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评选优秀习作,编辑校刊《雏鹰展翅》

2)评价教师在习作指导课上是否注重激发学生的表述动机,是否注重关键环节的指导。

3)评价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是否以赏识、激励为主,保持学生整个习作过程的兴趣。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与起步作文的发展规律

2教师更新育人观念,更有效地指导,促进学生发展

3探索小学中年级学生生活作文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题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成员,调查分析学生平时的习作兴趣,原有的习作水平;问卷调查老师习作指导的困惑。

(3)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

(1)学习、积累与课题有关的相关理论,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方案。研究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同行的生活作文研究动态及研究特色;合理借鉴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

如习作教学观摩课教学沙龙习作竞赛等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试验方案,继续做好课题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工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整理学生习作,编写作文集《雏鹰展翅》;整理习作生活镜头,制作活动影集

(3)编写实验老师习作教学论文、案例集《我们在路上》

(4)组织课题结题报告会,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综合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前测等方法调查学生习作的现状,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教师习作课的授课方式,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制度对策。

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与或直接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并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3案例研究法:树立优秀的作文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4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依据调查出的数据,分析原因,制定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反思自己的研究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价值

作文是先有表述动机,再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述动机有:(1)个体的内在需要(2)外部的诱因。内在需要是产生言语表述动机的“推力”,外部诱因则是产生言语表述动机的“拉力”。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探索外部诱因转化为内在需要的有效途径;探索自主习作与科学指导有效结合的方法,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操作方案与体系,并经过论证,广泛推出。最后总结出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与起步作文的发展规律,在理论上丰富对习作中心理学问题的认识。

课题研究基础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中培养观察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的观察作文;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的编者张庆的学术思想;国内、外的习作教学理论都是我们课题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作仁《儿童心理学》

2凤凰语文网中“三四年级教材培训”的“习作培训”

3《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学论》《语文课程标准>>

课题研究工作流程徐州九里区庞庄小学朱红

一般在一个主题下安排三次课堂作文教学指导,

下页

篇四:小学生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的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生情境作文快乐作文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缺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其痛苦之状可想而知。在作文教学专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我曾经指定某班级38名学生每人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题目自拟,题材格式均不限,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有90%的学生记流水账;80%的学生语言枯燥乏味,文不对题;73%的学生存在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作文,且未能抓住中心内容。针对这种现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5%的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学校班级的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容忽视。课题研究表明,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

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21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叶老)。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习作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怎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

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而有了主动性,才有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且极具个性。

又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及的。有些人物对孩子们来讲似乎是熟悉的,但往往“熟视无睹”。要他们写爸爸妈妈,似乎不成问题,但真正要他们提笔写,就觉得写不出多少话。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孩子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们写“一个的人”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从中提炼出中心,确定写作重点,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及时修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

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在小学语文

人作介绍”。并结合写人文章进行写作。系列活动之五--向游客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变化调查采访活动。每一个同学或一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一个角度;对家乡实际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在“某一个方面”的发生的变化。调查访问结束,小组进行交流。每个人针对他人的调查主题,提供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资料。将自己了解到的、感受到的家乡的变化写下来。写好以后。班内进行“向游客介绍家乡变化”的“预演”。系列活动之六--向游客介绍未来家乡发展蓝图。人人做一个“家乡未来小设计师”,设计家乡未来发展蓝图。首先,开展专题社会调查,从环保、经济、社区生活、居民生活、风景区建设等各个方面选取一个专题,了解现在家乡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上网、课外阅读、收看影视、访谈等方式,了解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大家对发现的问题和了解到的“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然后,针对自己在专题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社会和科技在这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未来的家乡设计“发展蓝图”。想象好以后,把自己的“设计”写成文章——《未来家乡的??》。小组或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从别人的设计中,汲取经验。然后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当中,学习练习口语交际和写作,同时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在五年级下半学期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