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议项羽12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3 18:58:53 体裁作文
小议项羽12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小议项羽1200字作文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漫长的五千年,当我们用求索的目光去探究历史时,我们是否想到过"他"----项羽----的背影遮住了多少有为志士的无奈人生历史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反抗过----反抗王权,他们成功过,成功到可以号令天下,但他们最终却都失败了.他们留名青史,我们也为他们歌功颂德,可他们又得到什么在时间的消磨下淡退了背影,失败成为他们生命的终结.于是,压抑的灵魂与痛苦,与失望,与有为却无成的煎熬纠缠在一起.

项羽,他的故事几乎使他成为霸王的代名词.然而,即使是他这样一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人物,在我看来,也一样"无成",起码对于他自己的人生来说.

项羽,真的是英雄.年少之时,身处于那么一个讲究文化的社会,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不读书,不学写字,一句"学万人敌"将他那与生俱来的霸气突现得淋漓尽致.他也真的是人才,当初,刚起义时,他要地无地,要人无人,可就是巨鹿那一仗,使他树立了在诸侯里的威望,也为他日后的称霸奠定了基础.与秦军主力的背水一战,是他整个事业的颠峰.有人曾经怀疑那一仗并非由项羽指挥,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在我看来,背水一战并不仅仅代表着胜利,它更代表着项羽这个人,是项羽性格的真正体现.是啊,破釜沉舟需要何等的魄力和霸气,这岂又是一般人所具有的背水一战因此被刻上了项羽的印记.

就这样,一个无尺寸之地的项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一方霸业.于是,天下人惊呼"天下当归项羽",大家没有看错,项羽后来真的成就了霸业.可是,大家都只猜对了开头,没有人想到,项羽的结局最后竟然会那样的悲惨.对于他的失败,有的人说是因为刘邦,可是我认为,即使没有刘邦,项羽的覆灭也是历史的必然.他的残暴——对于咸阳人民残暴,对于阿房宫的焚烧;他的自负――永远把功劳归于自己;他的孤傲――永远不相信别人,甚至是对自己的"亚父"――范增.这一切的一切,不由得使我将项羽同他亲手推翻的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联系起来,倘若没有刘邦,我甚至怀疑项羽会成为第二个秦始皇.然而,历史终究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从这点上来看,项羽的失败又是必然的.

刚愎自用的项羽注定没有成为帝王的福气,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将军的气质.谋略,宽容,心计,这些成为帝王的必备要素项羽却一个也没有,唯一的那一点霸气永远只属于战场上的项羽,而下了战场,他不过就是一个武夫.也许太过于顺利的前半生使项羽失去了磨砺心志的机会,战无不胜助长了他的自负与嚣张.前半生没有失败的经历注定了他后半生的失败,这对于项羽来说,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力拔山兮气盖世",即使在项羽的《垓下歌》中,我也只能看到一个将军的霸道,而不是一个君主的王道.对于项羽我是同情的!当我们读着史书上对他大段大段的歌颂时,你可曾想过他那扭曲的生命,抑或那生命里茫然无助的呐喊――"天亡我也".

表达欠文采

篇一:高二作文:小议项羽

高二作文:小议项羽

高二作文:小议项羽

高二(1)班张楚烽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漫长的五千年,当我们用求索的目光去探究历史时,我们是否想到过他----项羽----的背影遮住了多少有为志士的无奈人生历史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反抗过----反抗王权,他们成功过,成功到可以号令天下,但他们最终却都失败了.他们留名青史,我们也为他们歌功颂德,可他们又得到什么在时间的消磨下淡退了背影,失败成为他们生命的终结.于是,压抑的灵魂与痛苦,与失望,与有为却无成的煎熬纠缠在一起.

项羽,他的故事几乎使他成为霸王的代名词.然而,即使是他这样一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人物,在我看来,也一样无成,起码对于他自己的人生来说.

项羽,真的是英雄.年少之时,身处于那么一个讲究文化的社会,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不读书,不学写字,一句学万人敌将他那与生俱来的霸气突现得淋漓尽致.他也真的是人才,当初,刚起义时,他要地无地,要人无人,可就是巨鹿那一仗,使他树立了在诸侯里的威望,也为他日后的称霸奠定了基础.与秦军主力的背水一战,是他整个事业的颠峰.有人曾经怀疑那一仗并非由项羽指挥,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在我看来,背水一战并不仅仅代表着胜利,它更代表着项羽这个人,是项羽性格的真正体现.是啊,破釜沉舟需要何等的魄力和霸气,这岂又是一般人所具有的背水一战因此被刻上了项羽的印记.

就这样,一个无尺寸之地的项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一方霸业.于是,天下人惊呼天下当归项羽,大家没有看错,项羽后来真的成就了霸业.可是,大家都只猜对了开头,没有人想到,项羽的结局最后竟然会那样的悲惨.对于他的失败,有的人说是因为刘邦,可是我认为,即使没有刘邦,项羽的覆灭也是历史的必然.他的残暴对于咸阳人民残暴,对于阿房宫的焚烧;他的自负――永远把功劳归于自己;他的孤傲――永远不相信别人,甚至是对自己的亚父――范增.这一切的一切,不由得使我将项羽同他亲手推翻的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联系起来,倘若没有刘邦,我甚至怀疑项羽会成为

段的歌颂时,你可曾想过他那扭曲的生命,抑或那生命里茫然无助的呐喊――天亡我也.

篇二:议论文坚持素材

项羽学习:无恒心埋隐患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长又腻了,又欲学兵法。其叔父项梁对此大为光火,然而项羽却是“壮志凌云”,回答起来振振有词:“学书识字,能认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学得再精,也不过是学了‘一人敌'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这番话打动了项梁,于是便又开始向他传授起兵法。起初,项羽还学得挺有兴致,孰料时间一长,又故态复萌,依然浅尝辄止,结果没有一样能够坚持到底。项羽少年时代养成的这种坏毛病给他日后的“霸王事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他在楚汉战争中最终败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恒心、谋略不足当属重要原因之一。

放弃也是一种坚持

“做事要有恒心”,我们常常这样被叮咛着。同时,我们也在一直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作我们的座右铭。但是有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需要坚持的事情在过程中变质了,难道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吗?面对这样的困惑,我想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对它说“拜拜”。我们不再困惑,不再会被陷入这样的死胡同,因为我们选择了放弃。

然而事实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面对一段曾经真挚的感情,却遭受到朋友或者爱人的背弃,最糟糕的是我们无法割舍,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总是希望他们仍然在自己身边,无尽的痛苦甚至使我们想到了做傻事。但是这样的坚持仍然于事无补,我们必须要勇敢地对自己说:该放弃了。我想这样做更多的是一种解脱。

因此,勇敢地对自己说:我要放弃了。那么死胡同将离我们远去,新的大道向我们走来。

蜂蜜如何酿出

一只蜜蜂要酿出一公斤蜂蜜须往来飞行30万公里,吸吮1200万个花朵的汁液,每次采集归来,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汁液成蜜汁,但这时的蜂蜜,还有大量的水分,不适宜储藏,蜜蜂还要不断地鼓翅扇风,使水分蒸发掉,最后变成浓稠的蜜糖。由此观之,蜂蜜酿自于蜜蜂的锲而不舍中。

篇三:勇气的议论文

勇气的议论文

什么是勇气?勇气就是古希腊英雄泅渡海峡时坚定的意志,勇气就是古罗马角斗士与猛兽博斗时大无畏的精神,勇气就是被围困三载的莫斯科城人民不屈的信念,勇气就是“海空战士”王伟同志为国捐躯的豪情……

布鲁诺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真理献身的勇气;贝多芬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挑战命运的勇气;屈原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国投江的勇气;戚继光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上阵杀敌的勇气。

不光是轰轰烈烈的大事需要勇气,日常小事中也蕴含着勇气。坦白的承认自己错误,这是需要勇气的;向师长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是需要勇气的;走上讲台毛遂自荐,这是需要勇气的;甚至独自走一段黑路,独自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些都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钦佩鲁迅先生,因为他敢于向黑暗的社会宣战;我们敬爱毛主席,因为他敢于从枪林弹雨中拯救中国;我们崇拜海伦·凯勒,因为她敢于与令人窒息的黑暗和无声的世界搏斗;我们赞美王昭君,因为她敢于独自出塞,去那天寒地冻的边疆完成民族和平的使命。我们对他们的钦佩、崇敬、爱戴,归根到底都是对勇气的歌颂。但,这里所说的“勇气”并不是指匹夫之勇,不是指赳赳武夫的力气之勇。真正的勇气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拥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能独自越过困难堆成的高山;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克服生活的磨难;拥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能成为命运的主宰,始终扬起胜利的风帆。

我们歌颂勇气,赞美勇气,同时我们真诚的呼唤勇气。老人被歹徒刺伤,围观者无一上前救助;小孩溺于水中,周围的人却视而不见;居民楼失火,旁观者

指指点点,却都不上前帮忙……这些事实让我们痛心于人性的冷酷,勇气的沦丧。但,我坚信,只要有人存在,勇气之花便不会枯萎。听,向王伟同志学习的号角不是正在响起吗?

重头再来是需要勇气的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如果遇到使你一无所有的挫折,你还会继续坚持吗?

爱迪生是众所周知的大发明家,可是,他的伟大成就,是经过无数次挫折历练出来的。一次,由于实验室里的一些化学用品保管不当,引发一场大火。爱迪生的试验品、实验成果全部变成了灰烬。热浪掀起了他的白发,他隐藏住内心的悲伤,平静的望着这场大火。还高兴的说:“这场大火烧掉了我的所有错误,我一定要从头再来!”没过多长时间,一座更大的实验室坐落在原地。爱迪生望着他的实验室,笑了……

难以置信的举动,与众不同,从而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爱迪生的勇气使他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丰功伟业。但是,历史上也不乏自甘堕落的人,楚霸王项羽正是如此。楚汉相争,在乌江河畔,项羽败了,毫无还手之力的败了。退到江边时,腹背受敌,被活捉眼见成为事实。但这时江边有一船夫愿为项羽撑船过江,愿意帮他躲过此劫,可是项羽拒绝了。因为江东父老本盼着他获胜归来,可是却落得如此下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啊!这时,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自刎了,一代霸王就这么彻底败了。如果项羽当时能够忍辱负重,回到江东,那么历史就一定会重写,天下就一定是项羽的!

重头再来需要勇气,需要敢于面对事实的勇气,需要乐观的精神,只有这样,

胜利才会向你招手,成功才会向你微笑。重头再来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敢于重头再来,敢面对事实,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如果我遇到使我一无所有的挫折,我一定会选择坚持。

重头再来是火焰,点燃成功的希望,东山再起是灯光,引领我们走向胜利!

勇气的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浑然壮阔的诗句流传于千古。舍生取义需要的不仅仅是英雄气魄,更需要的是那坦荡无畏的勇气。

在我们的生活中,勇气无时无刻不被需要。青春蓬勃的大学生看到落水的少年,毫不犹豫的出手相救,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下,利益充斥于社会,很多人标榜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仍有一方净土保留着很多正渐渐消逝的东西。纵使舍己救人的行为并不为许多人赞同,但我们仍要歌颂他们的勇气,那已被很多人渐渐抛却的见义勇为的勇气。

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尚有勇气相助,可是人性的弱点却让许多人在自己遭遇挫折时选择退缩。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有一种鹿叫做花腹鹿,它们的腹部有着美丽花纹,但花纹并不像斑马的花纹一样与生俱来,而是经过磨难才形成。当它们还是幼鹿时,被父母带去跳跃荆棘丛,矮小的幼鹿在跳跃时腹部被荆棘划,伤口纵横交错,而伤口痊愈后交织的疤痕却成了美丽的花纹。纵横的伤口都能形成美丽的花纹,这不能不让人们惊奇。在漫长的人生中,人和小鹿一样,同样会遭遇许多挫折,面对挫折与其选择回避不如鼓起勇气正视它、迎击它。但凡成功的人没有谁不遭受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才可能更接近成功。即使命运刺了你一刀,仍然鼓足勇气去

面对和搏击,伤口同样也能绽放出另一种美丽。

很多成功的人都认为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当他们经历风风雨雨,创造辉煌的成就后,却发现成功道路上遭遇的困难远不如超越自己困难。但他们突破瓶颈,超越自我后的腾飞,就如同矫健的雄鹰翱翔于蓝天一样。鹰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他们有着尖锐的喙,锋利的爪子,强壮的羽毛,但这一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痛苦换来的。它们将自己投入痛苦的深渊中,然后鼓起勇气承受痛苦,接受挑战,这种痛苦很可能是致命的,但却在痛苦的边缘获得新生。

勇气如同温暖的阳光,让因自私而日渐麻木的人心得到温暖。

勇气如同甘甜的河流,让因磨难而千沟万壑的心灵得到滋润。

勇气如同清新的空气,让因瓶颈而心灰意冷的内心得到活力。

无论人还是动物,勇气在生命的旅途中都是不可获取的。人只有不断鼓足勇气去感受人性、正视困难、突破自我,将勇气与智慧并行,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篇四:小议蜀国灭亡

小议蜀国灭亡

——初观《三国演义》有感

仁义爱才的帝室之胄刘备苦心经营的西蜀政权(公元221年建国,国号大汉,史称“蜀汉”)最终于公元263年,刘禅自缚岀降,自此蜀汉灭亡。真是令人蹉跎不已。今日,小生斗胆欲一论蜀国灭亡之道。

余以为蜀国灭亡之根本原因当属刘禅之昏庸无能。但作为素有谋略的刘备的儿子,又怎会昏庸呢?这的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猜测:自刘禅登基以来,丞相诸葛亮掌握朝中重权,朝中之事、事无大小,丞相必亲自主张,而刘禅则在后花园中与黄皓饮酒作乐。即使刘禅天资聪慧,但不经历许多磨练也会如金属一样生锈。不过,刘禅的昏庸确实令人瞠目结舌。当年,邓艾偷越阴平小道,绵竹被克,诸葛瞻父子为国捐躯,不过蜀国仍有众多不屑于内的侍卫之臣、忘身于外的忠志之士。但刘禅却听信于腐儒谯周(原属刘璋,先主刘备入川之时,谯周便劝刘璋率众岀降)一人之言而早早的降了魏。难道就不能听百官之言“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不如早弃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险峻,可以自守,就借蛮兵,再来克复未迟。”或“蜀吴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若皆不可,亦可听我一言:假投降,赚邓艾,可解益州之围;也可坚守待援,至姜维全师回防,内外攻之。这些都是上策或中策。可刘禅却用下下策:出城请降。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即使不能战死沙场,也不可屈辱投降。作为君主就更不能抛弃民众,使君臣和人民感到耻辱。北地王刘谌(刘禅的

子)便为蜀国尽忠,自刎于昭烈庙中。可笑的刘禅还为孙皓做了个“好榜样”:面缚舆榇。更可笑的是刘禅到了洛阳后竟忘却了国耻,还言:“此间乐,不思蜀。”真是愚不可及。

400年前汉高帝刘邦受封汉王,定都汉中,后平定三秦,消灭项羽,一统中原。如今,刘备也占领秦汉故地,为何不能成就一番伟业呢?仔细想想也不难。汉王刘邦所率士卒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都盼着东归,刘邦便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东进,其势如破竹,自然能建功立业。而蜀主刘备所率士卒一半来自荆州,一半是原蜀主刘璋的降兵。所以带领这群组合兵,在调兵遣将,行赏受罚之时都会成为难题一不小心就会起内讧。很明显刘备在这方面做地不够好。一旦发生一些小矛盾且不妥善处理就有可能危及整个蜀国,最终土崩瓦解。再者,秦末年间,秦朝官吏滥用刑法,天下百姓怨声载道,最终揭竿而起,汉王刘邦于此时大施仁政,得尽民心,军民一致对外;而刘璋统治益州时,滥施仁政,却揽尽民心。不过刘备入川后,欲整顿朝纲,改施严政,有失民心。虽然严政与暴政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大汉天下正处于军阀割据时期,人们饱受战乱之苦,难得有个安家之所却因为“严政”以及多年的对外战争而难以维持家计。那么这个国家就失去希望了,因为人们很可能会选择一个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却奸诈阴险的国君,而不一定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忠义主公。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民心乃国之大计,因而施政当谨慎!

蜀国的灭亡也离不开诸葛亮错误的战略方针。而号称卧龙的诸葛先生又怎么会错呢?在下以为源于刘备托孤时的一句“若嗣子可辅,

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一句肺腑之言,令人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诸葛亮急功近利,而且违背兵法(《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不度时宜,千里运粮,连年劳师远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使士卒疲惫不堪。而且北伐并没有因为诸葛亮的离世而终止,其嫡传弟子姜维竟有九伐中原之说。魏军却在司马懿、邓艾的正确带领下养精蓄锐,伺机而动最终兵入川蜀。再者“王业不偏安”也是错误之一。周武王姬发屯兵岐山两年才伐夏纣;秦国久居戎地五百年,到了秦穆公时才迁都咸阳;汉高帝刘邦也久居川蜀之地五年才消灭项羽,成就帝王基业。所以王业并非不能偏安。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汉天下被魏蜀吴三分,最终却由晋一统。确实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正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