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一模优秀作文(古婕、许小敏、陈娅芝)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20:12:32 体裁作文
一模优秀作文(古婕、许小敏、陈娅芝)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一模优秀作文(古婕、许小敏、陈娅芝)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熬:形声字。从火,从敖,敖亦声。敖意为抬高、抬升。敖与火联合起来表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熬字本义为:以间接加热方式熟化食物。熬与煎不同。熬指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煎字从前从火,前意为打尖、尖头。前与火联合起来表示火苗尖尖。煎本义为用火苗舔着烧。因此,熬是间接加热,煎是直接加热。煎的加热方式比熬猛烈,用时较短;熬的加热方式比煎缓和,用时较长。中国人把煲汤又叫成熬汤,好汤都是熬出来的。 

请以“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高三(13)  古婕

 

杨绛说:人经过愈多的磨练,其将获得愈多的修养,愈多经验。好比香料,磨之愈久,研之愈细,其香味愈浓烈。好汤都是熬出来的,能人都是磨练出来的。

老子曰:江流之所以为百谷王者,其善下也。江流成为众河流之首的原因,正因为它有处于下游的胸怀,海纳百川的容量。任何事物都是极其渺小的,其进化的过程必是漫长而艰辛的。熬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苦,成功唾手可得。

司马迁这写成《史记》,忍辱负重,受尽折磨,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熬过百般苦难,历史才能向我们娓娓道来。越王忍辱负重几下载,才得以一雪前耻。

任何人的成功,都得之不易。从古至今,无尽英雄出于绝处,若不是“熬”过了千辛万苦,恐怕早已化为焦土。

央视名嘴崔永元用十年时间走遍大江南北,采访数千人,录制了十万余分钟的影像资料,制成了记录片《我的抗战》。冯骥才通过对一百余人的采访,写成了真实动人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记叙了文革时期亲历者的经历与心理历程。随着时光飞逝,这些历史见证者逐渐逝世这些收集来的资料便派上用场,具有宝贵的意义。而获取资料的过程,其艰辛与复杂我们不得而知。冯骥才在书中的前言写道,在听这些亲历者的描述时与仿佛与他们一起经历这些苦难,其中无限煎熬,几乎使他放弃这项工作。但是亲历这些煎熬,才能让人们清醒,认识到历史的真实,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弘一法师有句话我很认同:威不足则多怒,知不足则多虑,信不足则多言。事物的发展过程曲折而艰辛,不足量的认识,就好比不足纯度的黄金,到哪都不会发光。时间的充实与方向的正确,才能赢得一幅完美的人生景观图。

铁在烈火高温中成型,钻石在千磨万琢中闪耀,好汤在慢火细柴在飘香,壮士在顽强拼搏中挺立。成材之路,莫要那刀光剑影;成人之路,莫要畏寻前途荆棘。熬字底下虽有一把火,功成名就却也终有时,可谓“乘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0分】

 

 

高三(13)  许小敏

 

池莉说自己是从满屋纸墨的堆里“熬”出来的,余华也说过自己是从那个漫长苦痛的年代里活生生“熬”出来的。在为这些作家幽默的比喻莞尔一笑的同时,又是否有人难体会到一个“熬”字下,漫长反复的和蜕变的过程。

何为熬?熬是以一种间接加热的方式,用一点点的火苗在下面炙烤丰,在长久的时间流逝中一点一滴地使温度上升。熬用一种缓和的方式,让事物在长时间的承受和自我蜕变里,提炼出自身的精华。中国人常说好汤都是熬出来的,正是因为那些食材经历了足够的质与量的考验和磨练,才最终得到了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升华,成为一锅营养美味的汤,除去了它们原本单一,混杂的模样。

“年轻的性子像一杯猛烈的酒,也像一盘爆炒的菜。呼啦啦地窜起腾空的火苗,未消几下,就带着仍旧四溅的油花和烫人的温度上了桌。“年轻一辈以一种激烈带着惊人高温热情的态度审视并对待这个世界。他们喜欢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对待事物,容不得半分等待和缓和。殊不知“慢工出细活”,那些成功和所向往的美好,都是小火慢炖“熬”出来的。正是由于“熬”这小小心翼翼,间接加热的方式,才不至于横冲直撞,落得一身伤。这是一种积累的过程,慢慢释放精华,提炼自身,留下更多空余时间从中吸取教训、反思和总结。更重要的是,“熬”这种方式的成长历练是较为均匀而带有善意的。它不像“煎、烤、炒”,稍一不留神就半生不熟了,还带有难以消磨的伤疤。它的缓和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被体会。

“熬”的用时较长,更是它的宽容之处。尽管感受痛苦的过程漫长,然而感受变化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样被放大了千百倍。它给予了人们更多时间去感受和体会,去进行量的积累。更多的时间意味着更细致的改变,可以让人更加全面地去完善和发展,不必慌张。曹雪芹著《红楼梦》之时用尽多年心血,反复修改。在岁月的熬煮中写出了经典著作,里面的人物、事件,甚至情态和语气,都是凝结而成的精华。正是由于“熬”,才使得这本名著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它被制作的方式正是时间浓缩的精华。

“要到许多年后才会明白,最好的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像易卜生说的那样,去生活在这世界。”格拉宁说。正是这“熬”的反复,缓和而又漫长的过程,才能让我们明白,不必急,让我们耐心地,温柔地慢慢“熬”。【48.5分】

 

 

高三(13) 陈娅芝

 

熬是什么呢?是一煲泛白的猪骨浓汤,是蛰伏了漫长冬季的新鲜嫩芽,是破茧而出颤动的蝶翼,还是历经百十年,用血肉滋养的珍珠?

熬是挥汗如雨的苦,亦是泪流满面的甜。

感人大概是最能熬的。苏武牧羊,为熬出一个可能的承诺,杜甫含血,为熬一个复繁盛的国家。他们呕心沥血,带着抱负离开,留下身后千古诵读的诗,衣袂飞扬。梦虽不成,可那倾倾愿望,却永留世间。那是他们熬出来的风雨满楼,壮丽而辉煌。

你见过沉寂后破茧而出的蝶吗?那脆弱而充满坚毅的小生命,在沉静中度过了它三分之一岁月,才得以重见天日,化虫为蝶。兴许它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它只知道要积蓄力量,要熬干空气中的养分,然后蜕变。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这是多么有勇气和毅力的话呀!你可知日日衔枝填海的精卫?又可知太行山边掘山的愚公?他们是平凡而渺小的生物,却想着要反抗自然,只因为积少成多。他们在熬,用时间、用生命,用无比的意志和永不倒塌的信念。

熬是痛苦后的释然,亦是忙碌后终得的回报。

学子苦读十二年,熬便成了他们手中的笔,是要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是要激扬文字,抒发志向的。不经历那个小火熬煮的过程,你便不仁明白鲜汤的滋味。同样,不熬过人生之辛苦,你如何知道幸福是来之不易,需紧紧抓住的。

农夫播种,将一整年的时间投入,才能收获满满的篮子;植物们要熬过一整个冬季,才有不再寒冷的春天;钢琴家多少次磨破手指,才换来一曲熟练而优雅的音乐;儿时的你曾跌倒过多少次,才学会摇晃着走路。

熬是辛苦,却是人必经的成长之路,没有跌倒过的人,不知道自己站起来有多自豪,被母亲保护着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如何面对汹涌的百态人生。

你熬过了, 便获得了飞翔的能力;你熬过了,你便能品尝到果实的滋味;你熬过了,你便拥有了完整而坚固的自己。熬过了,便是苦尽甘来。【48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