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9:26:14

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都要经过大脑进行思考,这一认识、分析、综合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
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进行思维,只能通过科学的思维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不善于思维,就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幼儿期是思维迅速发展时期,如果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智力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开发,对幼儿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婴儿一生下来是没有思维的,只有对事物的感知.3岁前幼儿的思维,是借助于动作而实现的一种思维,叫做直觉行动思维.如幼儿玩小汽车时,小汽车钻到椅子底下去了,幼儿会趴到地下伸手去拿,拿不到时,他会一个劲地往椅子底下钻,他根本想不到椅子移开,或者用工具如一根小棍把小汽车拨出来.
3岁左右的幼儿,由于他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语言发展了,思维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成人语言的说明和指示作用下,逐步由通过动作对物体最表面的特征进行概括,发展到依靠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形象等进行思维,这个思维特点叫具体形象思维.比如幼儿看到穿白大褂的人,都误认为是给他打针的大夫,说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片面地加以概括.所以,幼儿常常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幼儿到了五六岁,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幼儿,知识经验进一步丰富,语言也进一步发展,能够根据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概括事物.也就是说,他们对那些相当熟悉而又比较简单的事情,也能作一些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了,但是他们作为判断和推理的依据往往是事物表面的现象,甚至是偶然的联系.所以,作出的结论,也往往违背客观逻辑.
以上三种思维特点的形成,是一种在另一种基础上形成的,但又可以同时存在于幼儿的头脑中,三种思维方式是互相联系的.
根据幼儿思维的这些特点,做父母的应该创造条件发展幼儿的思维.
第一,重视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父母要利用周围的事物,让幼儿充分感知和观察外界事物,不断丰富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感性认识.可以带幼儿多参观,多游览,扩大幼儿脑子里的印象范围.经常这样做,幼儿脑子里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对各种事物的概括认识.幼儿接触的事物越多,对事物概括越全面,越正确,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带幼儿观察过炊事员或理发员的劳动之后,幼儿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不会再认为是给他打针的大夫了.
第二,要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善于给他提出问题和要求,培养幼儿动脑的好习惯.如带幼儿出门,天气阴了,父母可问:“你看看天能不能下雨?”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云彩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出来,借此机会告诉说:“像今天,天阴得很厉害,燕子飞得又很低,会下大雨.”或让幼儿找找看,蚂蚁是不是在搬家,水管子是不是有水珠等,这样引导,使幼儿思考问题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要让幼儿有自由活动的机会,在游戏中培养思维活动.父母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智力游戏.如“猜一猜”游戏,用一盆水,再找些小木块、小铁钉、火柴、纸等,分别往水里放,同时让幼儿猜:“它能沉下去吗?”游戏结果,木制东西浮在水面上,铁制的东西沉入水中.通过这种形象化的“猜测”游戏,幼儿可以逐步学会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对事物作出判断.通过这种活动,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才会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四,要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抓住一切机会,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词汇,帮助幼儿正确运用口头语言,连贯性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