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灰雀》的教案啊《灰雀》是小学的课文 我要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2:42:53

我要《灰雀》的教案啊《灰雀》是小学的课文 我要教案
我要《灰雀》的教案啊
《灰雀》是小学的课文 我要教案

我要《灰雀》的教案啊《灰雀》是小学的课文 我要教案
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按读、画、查、找的自学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采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第一次自学.
例: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重点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画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以提示.
(三)检查自学.
1 .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有些字虽不是生字,但朗读中学生容易出错,比如:“桦”字应该读 hu4 ,学生会误读为 hu2 ,因此讲课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在讲课中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
2 .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 6 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
如:填表按要求给生字分类:
3 .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郊”左边是“交”,右边是“阝”,合起来是“郊”.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坚”字是上下结构,右上方是个“又”字,不要写成“ ”等.也可采用辨析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
郊( ) 渣( ) 坚( )
效( ) 楂( ) 竖( )
(三)理解词语.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3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本课的生字、词大多属于表示处所或事物名称以及动态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易于理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中确有较为抽象难懂的词语,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比如:“果然”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确实、真的意思.在理解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含有“果然”一词的原句读一读,然后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讨论,“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果然”一词?学生读上下文可以知道因为小男孩两次说“一定会飞回来的.”一次是肯定地说,后一次是坚定地说.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灰雀的方向,并有把握让灰雀再次回到这里.第二天列宁真的在白桦树的枝头再次见到灰雀,这恰恰印证了小男孩说的话是真的,确实他做到了让灰雀再飞回来.所以这里用“果然”一词恰到好处.
4 .教师出示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检查预习情况.
5 .检查词语认读的情况后,教师可再次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的内容.
(四)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二)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1 .让学生齐读课题.
2 .教师提问题,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 1 )初读课文,你知道本文写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吗?这时教师可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列宁和男孩.
( 2 )初次见到题目你们有哪些疑问?
教师以此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这时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灰雀是什么样儿的?”“谁喜欢灰雀?”“怎样喜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围绕学生质疑,抓住重点开展教学.
1 .灰雀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2 .教师指名读所画出的句子.
3 .出示重点句: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 1 )指名读句子.
( 2 )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两句话中你怎么看出它们惹人喜爱?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灰雀非常惹人喜爱.①外形色彩艳丽,胸脯是粉红的和深红的.②它们“欢蹦乱跳”,动态活泼可爱.③在枝头唱歌,说明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所以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 3 )让学生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教师可采用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
(三)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下文.
“正因为灰雀这样美丽,又这样活泼可爱,所以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这时教师让学生听老师读一段话,想一想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1 .教师读重点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讨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
2 .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四)让学生小声读 2 ~ 13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1 .指名回答问题后出示重点句: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让学生讨论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教师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在“树林中找遍了”这一点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
2 .让学生从课文 3 ~ 10 自然段中找一找列宁和小男孩有几次对话?
( 1 )让学生用伸手指示意的方法回答.
( 2 )指名读各次对话.
(五)逐段阅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次对话.
1 .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2 .这时列宁的心情怎样?应该怎样朗读?
3 .再次指名读,要求学生读出列宁着急的心情.
4 .然后让学生评议.
5 .男孩怎样回答列宁的话?当你读到小男孩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以此启发学生围绕重点句质疑思考展开讨论.
6 .在学生质疑后教师可出示三种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判断是真是假.
( 1 )没看见.
( 2 )我没看见.
( 3 )没看见,我没看见.
经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前两种回答的句式语气是肯定的,第三种是文中原句.小男孩两次强调没看见,用这种语气反复说,表面看似真实则虚假,明显是在为自己推托.这就暴露出小男孩在说没看见时内心是慌乱的.
7 .再次指名读这段对话,要求学生把男孩心虚、慌乱的心情读出来.
(六)读第二次对话,想一想列宁说了什么?他此时心情怎样?
1 .指名读列宁说的话.要求学生把列宁焦虑、担心、惋惜的心情读出来.
2 .讨论:列宁此时担心什么?小男孩这时说话了没有?他为什么不敢讲话了?
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小男孩这时不敢讲话了,是因为他怕列宁知道他把灰雀抓走了.明知不对却又没有勇气说出来,内心很矛盾.
(七)教师让学生依照学习前两次对话的思路自己学习三、四次对话.
1 .出示问题:
2 .让学生读问题后,自读对话,同学之间讨论.
3 .在学生自己讨论的基础上指名回答讨论第三次对话的结果.
4 .讨论第四次对话.
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小男孩回答列宁的话中悟出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而且他已下决心改正错误,要把灰雀放回来.列宁的一句追问“会飞回来?”虽是问话,但充满希望,既是希望马上见到灰雀,又希望抓走灰雀的人能认识到错误及时纠正把它放回来.这时列宁的心情是急切的,“一定会飞回来!”小男孩最后的回答是坚定的,表明小男孩已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改正错误.
5 .指名读男孩的话.
文中小男孩在与列宁的对话中三次提到“会飞回来!”但标点不同,语气自然也不相同,要注意提示学生朗读中区别语气,读出情感.
6 .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带走?
讨论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小男孩带走灰雀也是出于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7 .让学生分角色读第四次对话.
(八)第二天列宁再次来到白桦树下结果如何呢?
1 .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2 .让学生讨论小男孩这时为什么“低着头”,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让学生从中体味到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错了,感到惭愧.
3 .这时列宁微笑着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微笑着呢?
文中列宁“微笑着说”有两层含义:
( 1 )灰雀又飞回来了,列宁看见后心里很高兴.
( 2 )列宁知道小男孩用行动改正了错误更喜欢他了,心里更加高兴,所以是微笑着说.
4 .这时小男孩会对灰雀说什么呢?
教师可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小男孩会对灰雀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把你带走,请你原谅.”也许会说:“灰雀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你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5 .这时老师可出示填空练习:
小男孩( )对灰雀说:“对不起灰雀,我不该把你带走,请原谅.”
让学生思考小男孩怎样对灰雀说.出示这样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态,并会运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如:惭愧、不好意思.
6 .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男孩对列宁说什么?
7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可再次出示填空练习.
小男孩( )对列宁说:“列宁同志,是您教育了我,谢谢您.”
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是怎样对列宁说的,要把小男孩改正错误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如:真诚地说,真心真意地说等等.
8 .教师小结.
经过这样的讨论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通过这件事情,小男孩受到了教育,列宁也更加喜欢小男孩了.

《灰雀》的教案http://course.zjnu.cn/learn/bbs/dispbbs.asp?boardid=11&Id=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