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那些名臣?详述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3:48:21

北宋有那些名臣?详述之!
北宋有那些名臣?
详述之!

北宋有那些名臣?详述之!
史学界有句话叫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反过来说其实就是北宋名臣非常多,名将缺少之又少.
咱们就说“古文运动”的“旗手”唐朝八大家有6个都在宋朝,而且都在北宋,欧阳修 蘇洵 蘇辙 蘇轼 曾巩 王安石,这些是当时的大知识份子,也是当时宋朝的大臣.其中欧阳修 蘇轼 蘇辙
王安石都是北宋的名臣,下面我就介绍一部分吧,要全介绍怕1万字都不够.
范质(911~964),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大臣.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范家营人.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登进士第.授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后晋高祖天福间,宰相桑维翰奏为监察御史,随桑维翰为泰宁、晋昌节度从事.出帝天福八年三月,桑维翰入为侍中,荐其为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开运元年六月,为翰林学士.二年六月,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后晋亡,为草降表.后汉初,加中书舍人.隐帝乾祐元年四月,为户部侍郎.后周初为枢密副使.太祖广顺元年二月,为兵部侍郎.六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周时任宰相九年,先后进位左仆射、门下侍郎、司徒等.周世宗临终时,受顾命辅佐恭帝.恭帝时,封肖国公.陈桥兵变后,率百僚降宋太祖.入宋仍为宰相.乾德二年正月,罢为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
赵普(922-992年8月14日),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出生于幽州蓟县(今北京),后先后迁居常山(今河北正定)、洛阳(今河南洛阳).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来在赵匡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寇准(961~1023) 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生活比较奢侈,多有微议,能诗,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钱惟演(977—1034)北宋大臣,西昆体骨干诗人.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从俶归宋,历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
晏殊(991-1055)字同叔.是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其时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当时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 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进入权利中心.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刘安世(1048~1125)北宋官吏.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以直谏闻名的大臣,被时人称之为“殿上虎”.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又以吕公著荐,为右正言,累迁左柬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章惇用事,贬英州安置,徙梅州,徽宗立得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刘安世在蔡京为相后,连谪至峡州羁管.有《尽言集》.
宗泽(1060~1128)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汉族,浙江义乌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宗泽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
北宋名臣很多,那就是个知识份子的黄金时代,赵匡胤对知识份子的优待一直延续到宋朝灭亡,那个时代对知识份子束缚较少,生活待遇也好,他们在文化上到达了一个可能连唐朝都没达到的地步,而且这些知识份子在政治上也各抒己见,多有建树,这里我只说了一部分而已.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寇准,王禹偁,唐子方,马遵.王安石等等太多了,列举几个
范仲淹(989—1052)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

全部展开

寇准,王禹偁,唐子方,马遵.王安石等等太多了,列举几个
范仲淹(989—1052)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寇准 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进士。知巴东县。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侵宋,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起了稳定局势的作用。不久,被大臣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莱国公。后又因大臣丁谓等陷害遭贬,远徙道州、雷州。仁宗天圣元年病死於雷州。谥号忠愍。
现存《寇莱公集》 7卷,有《两宋名贤小集》本,《寇忠愍公诗集》3卷,宋知河阳军范雍初
刻、有序,清代有圣香楼刊本及辨义堂刊本。
杨延昭958~1014 北宋名将 。本名延朗 ,人称杨六郎。麟州新秦( 今陕西神木北 )人 。初投北汉军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灭北汉后归宋,补供奉官,从父杨业守代州(今山西代县)。雍熙三年(986),宋攻契丹时,为杨业部先锋,出雁门关(今代县西北),战于朔州(今属山西)城下。旋知景州,后徙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咸平二年(999),率军民坚守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抗击契丹军进攻。时逢天寒,令众汲水泼洒城墙,顿时结冰,滑不可攀,契丹军屡攻不克,乃退兵。其城被誉为“铁遂城”。以功升莫州刺史。景德元年(1004),契丹军大举南下进逼澶州(今河南濮阳)。上书真宗,建议趁契丹军深入,人马疲惫,扼其要路歼之。未得回示,乃率部进抵契丹境,俘获甚众。次年,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守边关20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同士卒共甘苦,深受部属爱戴。大中祥符七年卒。
一代英雄杨衮:杨衮生于乱世的残唐五代,他自幼随父学刀,后又向神枪手夏书棋学枪,向飞锤将金良祖学锤,练会全身武艺,名震中原。他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为兄弟。后来刘知远当上后汉皇帝,时逢辽兵进犯中原,杨衮联合了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自立为火山王。打出“扶汉灭辽”大旗,一举打败辽兵。但是他也认清了刘知远并非明君,拒不接受皇封,仍归火塘寨而去。精彩情节有“杨衮大战李存孝”、“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真杨衮义收假杨衮”、“火山王战败辽太宗”等。

收起

杨延昭
958~1014 北宋名将 。本名延朗 ,人称杨六郎。麟州新秦( 今陕西神木北 )人 。初投北汉军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灭北汉后归宋,补供奉官,从父杨业守代州(今山西代县)。雍熙三年(986),宋攻契丹时,为杨业部先锋,出雁门关(今代县西北),战于朔州(今属山西)城下。旋知景州,后徙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咸平二年(999),率军民坚守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抗击契丹军进...

全部展开

杨延昭
958~1014 北宋名将 。本名延朗 ,人称杨六郎。麟州新秦( 今陕西神木北 )人 。初投北汉军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灭北汉后归宋,补供奉官,从父杨业守代州(今山西代县)。雍熙三年(986),宋攻契丹时,为杨业部先锋,出雁门关(今代县西北),战于朔州(今属山西)城下。旋知景州,后徙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咸平二年(999),率军民坚守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抗击契丹军进攻。时逢天寒,令众汲水泼洒城墙,顿时结冰,滑不可攀,契丹军屡攻不克,乃退兵。其城被誉为“铁遂城”。以功升莫州刺史。景德元年(1004),契丹军大举南下进逼澶州(今河南濮阳)。上书真宗,建议趁契丹军深入,人马疲惫,扼其要路歼之。未得回示,乃率部进抵契丹境,俘获甚众。次年,任高阳关副都部署。守边关20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同士卒共甘苦,深受部属爱戴。大中祥符七年卒。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荆公故里东乡上池塑像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吕夷简(978—1040年),字坦夫,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祖籍莱州。宋代著名政治家。真宗年间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仁宗立,任宰相。正确处理北宋国内国外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