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1:50:38

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理解
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理解

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理解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经典,选自柏拉图的《美诺篇》.这个命题的实质其实不是美德是不是知识,而是“美德需要教育”.在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美德是不是需要教育的问题上,呈现了精美的西方形式逻辑推理.
而当我仔细领悟了其中的逻辑过程后,我感到自己对形式逻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三段论片断的水平上而已.而之所以“形式教育论”在西方如此盛行,因为有古希腊“智者教育”的渊源,就不难理解了.
苏格拉底首先给定了一个哲学前提:要讨论一个事物的性质,必须先明确它的“本性”.而美德的“本性”是什么呢?苏氏提出了两个假设:“美德是知识”,“美德是善”.但知识与善是什么关系呢?苏格拉底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美德就是知识,那它肯定是需要教育的;另一种是善独立于知识之外.
于是苏格拉底着重论述善是否需要教育,他先界定善的特征是“有益”,但有益的事物,同时也会是有害的,在列举了许多有益的事物同时也可能有害之后,得出:决定“益”与“害”的是智慧.也就是说,善不是自然就善的,那么什么产生了善?只能是教育.所以到最后,苏格拉底总结说: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
苏格拉底从美德是善开始,经过善不是天生的,善是需要教育的,最后达到“美德需要教育”的命题.
当然,逻辑仅仅能构造理论的形式,因为逻辑只是形式,形式中的实质内涵有赖于认识的发展.比如在划分“善”的来源时,苏氏采用“天生”与“教育”的两分法,显然是一种认识的局限,所以后来科尔伯格就面临了惯偷“知而行窃”的诘问.因此,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
对于我来说,解读《美德即知识》原译文是一种比较艰苦的建构,而在这个建构中,我感到意义建构存在两个过程:一个是意义要素的输入与表征,另一个是意义要素的格局排布.谁为前提,谁为主干,会有一种关系选择,这个选择很可能是遵循一种大脑既有的逻辑形式展开的,是一种类似化学溶液在小树枝上不断析出固着的过程.而忽视这种关系选择,理解就发生困难.接着的问题是:儿童建构的过程是完全同型于此呢,还是另有特点?

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理解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名言 评述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的知识与美德那句话哪个是主语?是“知识即美德”还是“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为什么说美德即知识呢? 美德即知识,知识即美德,到底哪个才是苏格拉底提出的?还是都是他提出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谈一谈你堆这一命题的 认识和看法 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但是“智慧即德行”跟它意思一样吗?我看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但是就是没找到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只有“智慧即德行”,那这个跟它一样吗? 苏格拉底说过的“美德即知识, 无知即罪恶 ”英语原文怎么说的?哪位仁兄知道,多谢了! 高二历史: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理解选择题1.“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具有相似含义是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B.“《春 评析“美德即知识” 高中课本中说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而老师却说应是“德性是知识”.到底谁是正确的,这里所说的美...高中课本中说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而老师却说应是“德性是知识”.到底谁 “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指的是什么?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急.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雷洛夫则用《熊与隐士》的寓言说明自己的观点: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 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与“知识即美德”是一个意思吗我是只哲学菜鸟,目前只用了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这本教材,书里用的概念是德性就是知识,我想知道这与“知识即美德”是 如何简述苏格拉底关于“德性即知识”的思想 如何简述苏格拉底关于“德性即知识”的思想? 15、“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指的是:() (3.00分) A.伦理学的知识 B.科学知识 C.对善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