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雷锋无私奉献的事例很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5:57:30

有关雷锋无私奉献的事例很短
有关雷锋无私奉献的事例
很短

有关雷锋无私奉献的事例很短
立志参军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参加儿童团
一九五零年,乡里成立了农民协会,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锋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当了儿童团长,站岗,放哨.巡逻,防止敌人破坏,他还学会了说快板,搞宣传.
学生时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走上工作岗位
一九五六年九月,雷锋在乡政府做通信员,十一月,年满十六岁的雷锋被推荐到望成县委做公务员.一九五七年,雷锋光荣地年经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全部展开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收起

本文资料来源于《雷锋日记选》和《雷锋全集》,并无半点篡改或断章取义,请大家自己对证。

雷锋演义之一: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

题注:如果是记者在雷锋事迹的基础上“演义”雷锋故事,我们应该批评记者,可是,下面你将看的是雷锋自己“演义”自己的事迹!

1960年6月Ⅹ日 雷锋日记
...

全部展开

本文资料来源于《雷锋日记选》和《雷锋全集》,并无半点篡改或断章取义,请大家自己对证。

雷锋演义之一: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

题注:如果是记者在雷锋事迹的基础上“演义”雷锋故事,我们应该批评记者,可是,下面你将看的是雷锋自己“演义”自己的事迹!

1960年6月Ⅹ日 雷锋日记
因公外出,我在沈阳车站,看见了一位老太太,在汽车旁边焦急的徘徊着,像是有什么困难。我上前询问,一看证明,原来这位老太太是从山东来部队找她儿子,路费用光了。我了解清楚后,立即请她老人家吃了饭,并且给她买好到她儿子驻地的车票。本月8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给我们部队首长写来一封感谢信。

1960年9月 雷锋讲话纪录(经雷锋审阅并修改标题)
小标题:照顾一位老太太
(今年)6月上旬,我因公外出,在沈阳火车站乘车回抚顺。早上5点,我背着背包刚走近天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走几步歇一歇,很吃力。我急忙赶上前去,帮助老人背起包袱,搀扶她上火车……给老人找了座位……拿出车站买的几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老太太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道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市ⅩⅩ信箱第四宿舍”。这个地方我当然不知道。……到了抚顺,我领着老人四处打听,走走停停地快9点了,终于找到了——这个“ⅩⅩ信箱”原来是个保密工厂。……我本不想汇报这件事……谁知,那老人的儿子果真给部队写来一封信,请求领导表扬这位不知名的战士。那天我回连晚了3个小时,想瞒也瞒不住。

以上文字均出自《雷锋全集》。

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雷锋在日记中记述的很清楚,故事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1、在汽车旁看见了一位老太太焦急的徘徊,便上前询问——2、这位老太太是从山东来部队找她儿子,路费用光了——3、我立即请她吃了饭,买好到她儿子驻地的车票。

可是,到了雷锋的讲话纪录里面,故事却“演义”为四个环节:1、走近天桥,看见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很吃力。——2、帮助老人背包袱,搀扶她上火车……给老人找座位……拿出车站买的几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3、老太太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道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市ⅩⅩ信箱第四宿舍”。——4、到了抚顺,我领着老人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

不但日记中三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又增加了第四个环节。在日记中,雷锋请老太太吃饭有可能,关于买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很“仔细的”,老太太出门更是要算计好路费,甚至坐快车还是坐慢车都要计划好。至于那个“画蛇添足”的第四个环节,明显是在编造,因为雷锋日记中有记载:请老太太吃饭、给老太太买票,之后呢,故事结束了。

“雷锋演义”之二:“抢救7200袋水泥”的故事

一、1959年11月14日 雷锋日记:深夜了,我还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
深夜11点钟了,走出门外……突然下起雨来。陈调度员说,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陈调度员急得手足无措……
这时,我猛然想起了党的教导……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跑到宿舍,发动了二十多个小伙子,组织了抢救水泥的突击队,有的找雨布,有的找芦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昂首阔步回到了宿舍……

二、1960年11月5日 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1959年8月……李书记买了一本毛主席著作给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到半夜,突然下起雨来,我跑到调度室听说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我想起了向秀丽,想起了毛主席的教:“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这时,我马上叫起二十多个青年,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在水泥上)了……

三、1960年末 雷锋讲话录音:
有几天晚上,我学习毛主席著作到半夜。我们那个王师傅开会回来,他对我讲,小雷你怎么还没睡觉哇。我就对他讲,为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不想睡觉哇。
王师傅讲,气象台预报今晚有大雨。当时,我想到工地上还有很多材料,打湿了不好办,我就跑到调度室,告诉了调度员。调度员才想起前天工地刚好运来7200元水泥,没有东西盖呢,他急得没办法。
我就马上往外跑,我一直去找工会主席,找车间领导……我把自己的一件棉大衣脱下来盖在水泥上……又跑到宿舍,把自己的被子、褥子一起拿出来盖在水泥上。当时我一面跑一面叫,叫来20多个工人同志,组织了一个突击队,我们找来一块大雨布,很快就把水泥盖好了。
第二天,党委书记天还没亮,就到办公室里来,当时我在办公室看毛主席著作。

为了让网友看的更清楚,我把这个抢救7200袋水泥的分成四个环节,每个自然段一个。大家先看着,雷锋是怎样不断的“改编”自己的先进事迹。至于改编事迹的目的,大家见仁见智,我先不下定论。

有些网友说雷锋因当时“年幼”,记不清解放前的事情,我的质疑有点小题大做。那末,就请大家看看“雷锋演义”,这些可都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并且雷锋此时20多岁,记忆力正是最佳时期。这些刚刚发生的事情,难道雷锋也记不清,在讲台上就可以“信口开河”吗?

(1) 59 年11月14日的事,记得是当天的事。当时所述说的是用雨布、芦席去盖水泥的。60年11月5日在回想时,说起一年前的保护水泥,“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

(2) 59年11月14日:盖完水泥是“昂首阔步地回到了宿舍”,可是60 年末的日记变成“第二天,党委书记天还没亮,就到办公室里来,当时我在办公室看毛主席著作。”。

(3) 59 年和60年11月的日记都说是“半夜”或“11点”下起雨来;而60年末的讲话录音说是“听王师傅讲要下雨”, 才想起工地上有材料,才跑到调度室。

雷锋在1959年11月14日日记中记载的是“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

但是到了1960年11月5日,在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中,却变成了“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到半夜,突然下起雨来,我跑到调度室听说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

对比一下,不但读的书有变化:由原来的“介绍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小册子变成了赶时髦的“毛主席原著”;而且读书地点也有变化:不是坐在“车间调度室”,至于转移到什么地方雷锋没有交待。但是,地点变化之后,雷锋就必须主动跑到调度室去,主动的知道“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于是,“雷锋精神”在雷锋这里又一次得到“升华”。毛泽东曾赞扬雷锋“此人懂点哲学”,我看还应该增加一句:“此人很善于给自己贴金”!

“雷锋演义”之三:“义务劳动治肚子疼”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语言失误,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可是发生在两个月前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一、1960年9月 雷锋口述
1、前两个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到卫生连看病回来,
2、走在半路上,看见团部前面正在建筑楼房,心想。领导上经常讲要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我就跑到工地找到一辆手推车,帮助工人推起转来……
3、工人们感到很奇怪,从哪里来了一个解放军战士帮助推砖?一位穿蓝制服的同志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这下把我难住了:不说不好,说吧,你们准又是一通表扬……他们一定要知道我的名字,我只好说了。
4、……我一气干到快吃晚饭了,回到连队。傍晚,工人们敲锣打鼓来到我们连,送来一张用大红纸写的感谢信……参加点劳动,我的肚子反而不疼了,所以我开玩笑说:参加义务劳动能治病……

二、1960年末 雷锋录音报告
1、有一个星期天,……那一天我肚子痛,我到卫生连看病的时候,医生不在家。
2、我刚走出卫生连,就听见工地上的广播站广播:“工人同志们,加油啊,现在运砖赶不上需要了。”……我想到,这是革命的需要。我也想到应该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我就跑到工地上和他们一起推砖……我又想到一个人要顶两个人干……就拿辆车子,在那推一车就推六十几块……
3、工地广播员跑来了,说:“解放军同志,叫什么名字呀……我说:我呀,不告诉你。后来,又来了三个工人同志,其中一个跑过来和我握手,他说:“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我也没有告诉他……后来一个同志在旁边对我介绍说,这个同志是我们建筑公司的党支部李书记……我想这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就没有(把名字)告诉他。后来,李书记就把我的衣兜解开了,掏出我的驾驶执照,看了我的名字,知道我是那个部队的,他马上让广播员广播了。
4、广播之后,又用一张大红纸写了感谢信,工人们敲锣打鼓给我送来了……那时候,我的肚子也不痛了,早上没吃饭也不知道饿了……

注:a、以上文字都出自《雷锋全集》绝无篡改或断章取义,如果你有时间拜读全文,你会更加恶心
b、1、2、3、4、是我加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雷锋是如何“信口开河”,为自己的“事迹”“锦上添花”。。

“雷锋演义”之四:“参加抗洪抢险”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一个月前的,四个环节没有一处“保持一致性”,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一、1960年9月 雷锋口述
1、8月3日那天,我们连接到命令,到郊外上寺水库去抗洪抢险。当时,我身体不好,连长让我在家执勤。我讲了价钱:“在这种时候,不能把我留在家里!”……
2、到了水库,大家挥舞锹镐越干越欢……一不小心,我手中的锹被塌下的土方打掉了……我只好用手当锹挖泥,手指挖破了皮,但我想到过去的苦……我继续干。连长见我用手挖,就让我搞宣传鼓动工作。于是我马上收集好人好事,口头广播……
3、一连干了四天,我病倒了,晕倒在堤坝上。同志们把我扶到一个老乡家,连长让卫生员看着我,不让我再到工地去。
4、……我从挎包拿出日记本,第一眼就看见黄继光的像……我用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说服了卫生员,又跑到工地上去了……

二、1961年1月5日 雷锋在辽宁省实验中学的讲话(录音)
1、一次,发了大洪水,我们部队出发防洪抢险。连长看我个子小,不让我跳下去,哪里的水齐我这(没有录像,看不见雷锋比划哪里)。我想我一定要跳下去。
2、我也想到在这样艰苦环境下,一定要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我看见好人好事马上就表扬,我发现一个同志他的铁锹坏了,他就用手挖泥……马上到广播站去广播……看到一个战友没穿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给战友穿上了。那天晚上,整整战斗了一夜。
3、到第三天我生了病,一天没吃饭。连长叫我休息,我想到一定不能休息,一定要干。这时候连长叫来一个卫生员,那个卫生员把我拖到房里边,看着我。
4、我走到房里以后,就打开自己的日记本,看到黄继光的英雄照片……,因此,我想到在这样艰苦环境下……绝对不能后退。后来,我和卫生员说:“卫生员,你等一下,我去解手去。”我就借解手的机会,跑到了工地上……

点评:同一个事迹,雷锋做了两次讲述,在关键情节上全都自相矛盾:就拿第3环节来说,第一次讲述是说自己“晕倒在堤坝上,同志们把我扶到一个老乡家”,第二次讲述中却变成了“连长叫我休息,我想到一定不能休息,一定要干。这时候连长叫来一个卫生员,那个卫生员把我拖到房里边,”其他环节的编造,大家一定会比我看得清楚。

注:a、以上文字都出自《雷锋全集》绝无篡改或断章取义,如果你有时间拜读全文,你会感觉更加“生动”。
b、1、2、3、4、是我加的,目的是便于“比对”。让大家更清楚雷锋是如何“信口开河”,为自己的“事迹”“锦上添花”。

雷锋演义之五:不喝汽水喝自来水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两个月前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证据一 1960年9月雷锋口述:
今年7月份,我去军区参加体育运动大会,天气热得跟,不少同志都跑到场外买汽水喝,我也想买一瓶,掏出钱往外走,发现那里有自来水管,我又把钱收起来,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

证据二 1960年末 雷锋报告(录音):
比如,我今年7月份的时候,参加了军区体育运动比赛大会,天气比较热,有的同志就出去买汽水喝,当时我口也很渴,也想去买一瓶,我掏出了三角五分钱,但又舍不得,我想这三角五分钱可以买一个笔记本子学习文化,我就没有买。

证据三 1961年1月5日 雷锋在辽宁省试验中学的讲话(录音):
7月份,我参加体操运动员比赛大会,那时,天气比较热,好多同志比赛完了都出去买汽水喝。当时,我也很渴,也想买一瓶,但是又舍不得这钱哪……我就没有买,到外面找了一个凉水管子,漱一下口。

简评:
一、好多同志都买汽水,唯独雷锋不买,你看他多高尚,提醒网友注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是雷锋的一贯作风,以后你会看到更多的证据;
二、第一次报告是“发现那里有水龙头,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下一次报告却变成了“到外面找了一个凉水管子,漱一下口”——从被动的发现水龙头,到主动的找凉水管子,雷锋的伟大形象又拔高了许多;从“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到“漱一下口”,雷锋的形象又文雅了许多!
你喜欢这样一个“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人吗?这可以雷锋自己编造的!

雷锋演义之六:一个晚上连作三件“好事”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一个月以内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1960年末 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报告:
(原文引自《雷锋全集》199页,为了避免“断章取义”之嫌,原文抄录,一字不差)
我学习毛主席的每一篇著作,都要联系实际。我学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以后,就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比如,有一天晚上,那是冬天,我们大家都睡在一个简陋的营房里面,天特别冷,又刮着北风,下着雪,炉子烧得很旺。在半夜的时候,我起来解手,看见炉子座板把地板都烧坏了,当时,满屋都是煤气。我想,同志们都睡得很香,现在煤气这么多,万一要是中了毒,会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我马上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上的火浇灭了,我还把窗户、门都打开了,不一会儿屋里就变得非常冷啦,冷清青的。我又想,如果这样冷的话,把大家身体冻坏了也不好办,就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又把炉子重新生着了,一直把屋子弄得暖乎乎的,我才睡觉。

简评:
一、初读一次,深受感动:你看,雷锋这个晚上做了多少好事——1、为了不让战友煤气中毒,“我马上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的火浇灭了”;2、浇灭了炉子,屋子里充满烟、汽,雷锋“把窗户、门都打开了”,让屋子里空气新鲜;3、空气新鲜了,屋子却变冷了,怕把“大家身体冻坏了,就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又把炉子重新生着了”。一个晚上连做三件好事,救了一屋子战友的性命,岂不感人!

二、再读一遍,漏洞百出:

第一、简陋的营房怎么会铺地板?
60年代在辽宁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时的营房,只有团以上干干部的办公室或者宿舍才铺地板,士兵宿舍都是水泥地面或者砖地面。铺地板的房间没有烧炉子的,有的安装了暖气,有的使用“火墙”,雷锋的“简陋的营房”怎么会铺着“地板”?
第二、 “炉子座板”怎么会“把地板都烧坏了”?
北方的铁炉子下面有一个“板座”,目的就是让炉膛里掉下来的炉灰不直接落在地面(或地板)上,再一个作用就是隔绝燃烧着的煤炭的热辐射,防止地板被烤焦,因此,“炉子板座把地板烧坏”的可能绝不存在。
第三、即使有一些火炭从板座上跳出来,跑到地板上,地板可能被“烫煳”,但仅仅是一点点而已,靠几个火炭是绝对点燃不了地板的。
第四、即使出现了那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一个发现者也不应该是雷锋——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部队晚上除了站岗的哨兵以外,还有一个“带班”的,责任之一就是监督岗哨不睡觉,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巡视宿舍,冬季给炉子添煤,看看有没有煤气,或者给喜欢蹬被子的战士把被子盖好。雷锋所在部队的带班的干什么去了?
第五、就算带班的偷摸睡觉去了,雷锋发现了危险,一个正常的人会像雷锋那样处理这场“灾难”吗?地板即使被火炭烫焦了,顶多冒一点烟而已,如果确实着火,只需要用脚一下子就可以踩灭,雷锋不但不这样做,反而“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上的火浇灭了”,你说雷锋是聪明还是犯傻?
第六、按照雷锋的做法,把水浇进“烧得很旺”的炉火之中,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壮观景象:随着雷锋把水倒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战友们都被“轰”的一声巨响惊醒,巨响同时,“蘑菇云”冲上天棚,紧接着,水蒸气弥漫整个宿舍,让人看不见东西,每个人的鼻子里都灌满了二氧化硫的臭鸡蛋味,10秒之后,随着蘑菇云升起的“炉灰”纷纷扬扬的落在所有雷锋战友的脸上、被子上。善于表现自己的雷锋竟然没有描述这一戏剧性情节,你不感到奇怪?

三、冷静思考,又是一假:在雷锋所有好人好事的“自我记载”中,对于他所服务的对象的反应都不是轻描淡写的,唯独这件“连做三次”的好事,却没有战友的反应。为什么没有?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以不可能有反应。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雷锋当场遭到的不会是战友的赞扬,而是战友的臭骂:谁让你这样瞎折腾?

.
.
.
.
.
.
.

收起

立志参军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参加儿童团
一九五零年,乡...

全部展开

立志参军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参加儿童团
一九五零年,乡里成立了农民协会,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锋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当了儿童团长,站岗,放哨.巡逻,防止敌人破坏,他还学会了说快板,搞宣传。
学生时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走上工作岗位
一九五六年九月,雷锋在乡政府做通信员,十一月,年满十六岁的雷锋被推荐到望成县委做公务员。一九五七年,雷锋光荣地年经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回答者: 84936726 - 中位魔导士 八级 2009-11-9 14:17
本文资料来源于《雷锋日记选》和《雷锋全集》,并无半点篡改或断章取义,请大家自己对证。

雷锋演义之一: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

题注:如果是记者在雷锋事迹的基础上“演义”雷锋故事,我们应该批评记者,可是,下面你将看的是雷锋自己“演义”自己的事迹!

1960年6月Ⅹ日 雷锋日记
因公外出,我在沈阳车站,看见了一位老太太,在汽车旁边焦急的徘徊着,像是有什么困难。我上前询问,一看证明,原来这位老太太是从山东来部队找她儿子,路费用光了。我了解清楚后,立即请她老人家吃了饭,并且给她买好到她儿子驻地的车票。本月8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给我们部队首长写来一封感谢信。

1960年9月 雷锋讲话纪录(经雷锋审阅并修改标题)
小标题:照顾一位老太太
(今年)6月上旬,我因公外出,在沈阳火车站乘车回抚顺。早上5点,我背着背包刚走近天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走几步歇一歇,很吃力。我急忙赶上前去,帮助老人背起包袱,搀扶她上火车……给老人找了座位……拿出车站买的几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老太太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道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市ⅩⅩ信箱第四宿舍”。这个地方我当然不知道。……到了抚顺,我领着老人四处打听,走走停停地快9点了,终于找到了——这个“ⅩⅩ信箱”原来是个保密工厂。……我本不想汇报这件事……谁知,那老人的儿子果真给部队写来一封信,请求领导表扬这位不知名的战士。那天我回连晚了3个小时,想瞒也瞒不住。

以上文字均出自《雷锋全集》。

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雷锋在日记中记述的很清楚,故事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1、在汽车旁看见了一位老太太焦急的徘徊,便上前询问——2、这位老太太是从山东来部队找她儿子,路费用光了——3、我立即请她吃了饭,买好到她儿子驻地的车票。

可是,到了雷锋的讲话纪录里面,故事却“演义”为四个环节:1、走近天桥,看见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很吃力。——2、帮助老人背包袱,搀扶她上火车……给老人找座位……拿出车站买的几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3、老太太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道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市ⅩⅩ信箱第四宿舍”。——4、到了抚顺,我领着老人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

不但日记中三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又增加了第四个环节。在日记中,雷锋请老太太吃饭有可能,关于买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很“仔细的”,老太太出门更是要算计好路费,甚至坐快车还是坐慢车都要计划好。至于那个“画蛇添足”的第四个环节,明显是在编造,因为雷锋日记中有记载:请老太太吃饭、给老太太买票,之后呢,故事结束了。

“雷锋演义”之二:“抢救7200袋水泥”的故事

一、1959年11月14日 雷锋日记:深夜了,我还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
深夜11点钟了,走出门外……突然下起雨来。陈调度员说,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陈调度员急得手足无措……
这时,我猛然想起了党的教导……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跑到宿舍,发动了二十多个小伙子,组织了抢救水泥的突击队,有的找雨布,有的找芦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昂首阔步回到了宿舍……

二、1960年11月5日 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1959年8月……李书记买了一本毛主席著作给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到半夜,突然下起雨来,我跑到调度室听说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我想起了向秀丽,想起了毛主席的教:“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这时,我马上叫起二十多个青年,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在水泥上)了……

三、1960年末 雷锋讲话录音:
有几天晚上,我学习毛主席著作到半夜。我们那个王师傅开会回来,他对我讲,小雷你怎么还没睡觉哇。我就对他讲,为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不想睡觉哇。
王师傅讲,气象台预报今晚有大雨。当时,我想到工地上还有很多材料,打湿了不好办,我就跑到调度室,告诉了调度员。调度员才想起前天工地刚好运来7200元水泥,没有东西盖呢,他急得没办法。
我就马上往外跑,我一直去找工会主席,找车间领导……我把自己的一件棉大衣脱下来盖在水泥上……又跑到宿舍,把自己的被子、褥子一起拿出来盖在水泥上。当时我一面跑一面叫,叫来20多个工人同志,组织了一个突击队,我们找来一块大雨布,很快就把水泥盖好了。
第二天,党委书记天还没亮,就到办公室里来,当时我在办公室看毛主席著作。

为了让网友看的更清楚,我把这个抢救7200袋水泥的分成四个环节,每个自然段一个。大家先看着,雷锋是怎样不断的“改编”自己的先进事迹。至于改编事迹的目的,大家见仁见智,我先不下定论。

有些网友说雷锋因当时“年幼”,记不清解放前的事情,我的质疑有点小题大做。那末,就请大家看看“雷锋演义”,这些可都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并且雷锋此时20多岁,记忆力正是最佳时期。这些刚刚发生的事情,难道雷锋也记不清,在讲台上就可以“信口开河”吗?

(1) 59 年11月14日的事,记得是当天的事。当时所述说的是用雨布、芦席去盖水泥的。60年11月5日在回想时,说起一年前的保护水泥,“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

(2) 59年11月14日:盖完水泥是“昂首阔步地回到了宿舍”,可是60 年末的日记变成“第二天,党委书记天还没亮,就到办公室里来,当时我在办公室看毛主席著作。”。

(3) 59 年和60年11月的日记都说是“半夜”或“11点”下起雨来;而60年末的讲话录音说是“听王师傅讲要下雨”, 才想起工地上有材料,才跑到调度室。

雷锋在1959年11月14日日记中记载的是“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

但是到了1960年11月5日,在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中,却变成了“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到半夜,突然下起雨来,我跑到调度室听说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

对比一下,不但读的书有变化:由原来的“介绍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小册子变成了赶时髦的“毛主席原著”;而且读书地点也有变化:不是坐在“车间调度室”,至于转移到什么地方雷锋没有交待。但是,地点变化之后,雷锋就必须主动跑到调度室去,主动的知道“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于是,“雷锋精神”在雷锋这里又一次得到“升华”。毛泽东曾赞扬雷锋“此人懂点哲学”,我看还应该增加一句:“此人很善于给自己贴金”!

“雷锋演义”之三:“义务劳动治肚子疼”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语言失误,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可是发生在两个月前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一、1960年9月 雷锋口述
1、前两个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到卫生连看病回来,
2、走在半路上,看见团部前面正在建筑楼房,心想。领导上经常讲要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我就跑到工地找到一辆手推车,帮助工人推起转来……
3、工人们感到很奇怪,从哪里来了一个解放军战士帮助推砖?一位穿蓝制服的同志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这下把我难住了:不说不好,说吧,你们准又是一通表扬……他们一定要知道我的名字,我只好说了。
4、……我一气干到快吃晚饭了,回到连队。傍晚,工人们敲锣打鼓来到我们连,送来一张用大红纸写的感谢信……参加点劳动,我的肚子反而不疼了,所以我开玩笑说:参加义务劳动能治病……

二、1960年末 雷锋录音报告
1、有一个星期天,……那一天我肚子痛,我到卫生连看病的时候,医生不在家。
2、我刚走出卫生连,就听见工地上的广播站广播:“工人同志们,加油啊,现在运砖赶不上需要了。”……我想到,这是革命的需要。我也想到应该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我就跑到工地上和他们一起推砖……我又想到一个人要顶两个人干……就拿辆车子,在那推一车就推六十几块……
3、工地广播员跑来了,说:“解放军同志,叫什么名字呀……我说:我呀,不告诉你。后来,又来了三个工人同志,其中一个跑过来和我握手,他说:“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我也没有告诉他……后来一个同志在旁边对我介绍说,这个同志是我们建筑公司的党支部李书记……我想这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就没有(把名字)告诉他。后来,李书记就把我的衣兜解开了,掏出我的驾驶执照,看了我的名字,知道我是那个部队的,他马上让广播员广播了。
4、广播之后,又用一张大红纸写了感谢信,工人们敲锣打鼓给我送来了……那时候,我的肚子也不痛了,早上没吃饭也不知道饿了……

注:a、以上文字都出自《雷锋全集》绝无篡改或断章取义,如果你有时间拜读全文,你会更加恶心
b、1、2、3、4、是我加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雷锋是如何“信口开河”,为自己的“事迹”“锦上添花”。。

“雷锋演义”之四:“参加抗洪抢险”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一个月前的,四个环节没有一处“保持一致性”,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一、1960年9月 雷锋口述
1、8月3日那天,我们连接到命令,到郊外上寺水库去抗洪抢险。当时,我身体不好,连长让我在家执勤。我讲了价钱:“在这种时候,不能把我留在家里!”……
2、到了水库,大家挥舞锹镐越干越欢……一不小心,我手中的锹被塌下的土方打掉了……我只好用手当锹挖泥,手指挖破了皮,但我想到过去的苦……我继续干。连长见我用手挖,就让我搞宣传鼓动工作。于是我马上收集好人好事,口头广播……
3、一连干了四天,我病倒了,晕倒在堤坝上。同志们把我扶到一个老乡家,连长让卫生员看着我,不让我再到工地去。
4、……我从挎包拿出日记本,第一眼就看见黄继光的像……我用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说服了卫生员,又跑到工地上去了……

二、1961年1月5日 雷锋在辽宁省实验中学的讲话(录音)
1、一次,发了大洪水,我们部队出发防洪抢险。连长看我个子小,不让我跳下去,哪里的水齐我这(没有录像,看不见雷锋比划哪里)。我想我一定要跳下去。
2、我也想到在这样艰苦环境下,一定要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我看见好人好事马上就表扬,我发现一个同志他的铁锹坏了,他就用手挖泥……马上到广播站去广播……看到一个战友没穿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给战友穿上了。那天晚上,整整战斗了一夜。
3、到第三天我生了病,一天没吃饭。连长叫我休息,我想到一定不能休息,一定要干。这时候连长叫来一个卫生员,那个卫生员把我拖到房里边,看着我。
4、我走到房里以后,就打开自己的日记本,看到黄继光的英雄照片……,因此,我想到在这样艰苦环境下……绝对不能后退。后来,我和卫生员说:“卫生员,你等一下,我去解手去。”我就借解手的机会,跑到了工地上……

点评:同一个事迹,雷锋做了两次讲述,在关键情节上全都自相矛盾:就拿第3环节来说,第一次讲述是说自己“晕倒在堤坝上,同志们把我扶到一个老乡家”,第二次讲述中却变成了“连长叫我休息,我想到一定不能休息,一定要干。这时候连长叫来一个卫生员,那个卫生员把我拖到房里边,”其他环节的编造,大家一定会比我看得清楚。

注:a、以上文字都出自《雷锋全集》绝无篡改或断章取义,如果你有时间拜读全文,你会感觉更加“生动”。
b、1、2、3、4、是我加的,目的是便于“比对”。让大家更清楚雷锋是如何“信口开河”,为自己的“事迹”“锦上添花”。

雷锋演义之五:不喝汽水喝自来水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两个月前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证据一 1960年9月雷锋口述:
今年7月份,我去军区参加体育运动大会,天气热得跟,不少同志都跑到场外买汽水喝,我也想买一瓶,掏出钱往外走,发现那里有自来水管,我又把钱收起来,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

证据二 1960年末 雷锋报告(录音):
比如,我今年7月份的时候,参加了军区体育运动比赛大会,天气比较热,有的同志就出去买汽水喝,当时我口也很渴,也想去买一瓶,我掏出了三角五分钱,但又舍不得,我想这三角五分钱可以买一个笔记本子学习文化,我就没有买。

证据三 1961年1月5日 雷锋在辽宁省试验中学的讲话(录音):
7月份,我参加体操运动员比赛大会,那时,天气比较热,好多同志比赛完了都出去买汽水喝。当时,我也很渴,也想买一瓶,但是又舍不得这钱哪……我就没有买,到外面找了一个凉水管子,漱一下口。

简评:
一、好多同志都买汽水,唯独雷锋不买,你看他多高尚,提醒网友注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是雷锋的一贯作风,以后你会看到更多的证据;
二、第一次报告是“发现那里有水龙头,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下一次报告却变成了“到外面找了一个凉水管子,漱一下口”——从被动的发现水龙头,到主动的找凉水管子,雷锋的伟大形象又拔高了许多;从“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到“漱一下口”,雷锋的形象又文雅了许多!
你喜欢这样一个“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人吗?这可以雷锋自己编造的!

雷锋演义之六:一个晚上连作三件“好事”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一个月以内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1960年末 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报告:
(原文引自《雷锋全集》199页,为了避免“断章取义”之嫌,原文抄录,一字不差)
我学习毛主席的每一篇著作,都要联系实际。我学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以后,就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比如,有一天晚上,那是冬天,我们大家都睡在一个简陋的营房里面,天特别冷,又刮着北风,下着雪,炉子烧得很旺。在半夜的时候,我起来解手,看见炉子座板把地板都烧坏了,当时,满屋都是煤气。我想,同志们都睡得很香,现在煤气这么多,万一要是中了毒,会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我马上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上的火浇灭了,我还把窗户、门都打开了,不一会儿屋里就变得非常冷啦,冷清青的。我又想,如果这样冷的话,把大家身体冻坏了也不好办,就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又把炉子重新生着了,一直把屋子弄得暖乎乎的,我才睡觉。

简评:
一、初读一次,深受感动:你看,雷锋这个晚上做了多少好事——1、为了不让战友煤气中毒,“我马上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的火浇灭了”;2、浇灭了炉子,屋子里充满烟、汽,雷锋“把窗户、门都打开了”,让屋子里空气新鲜;3、空气新鲜了,屋子却变冷了,怕把“大家身体冻坏了,就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又把炉子重新生着了”。一个晚上连做三件好事,救了一屋子战友的性命,岂不感人!

二、再读一遍,漏洞百出:

第一、简陋的营房怎么会铺地板?
60年代在辽宁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时的营房,只有团以上干干部的办公室或者宿舍才铺地板,士兵宿舍都是水泥地面或者砖地面。铺地板的房间没有烧炉子的,有的安装了暖气,有的使用“火墙”,雷锋的“简陋的营房”怎么会铺着“地板”?
第二、 “炉子座板”怎么会“把地板都烧坏了”?
北方的铁炉子下面有一个“板座”,目的就是让炉膛里掉下来的炉灰不直接落在地面(或地板)上,再一个作用就是隔绝燃烧着的煤炭的热辐射,防止地板被烤焦,因此,“炉子板座把地板烧坏”的可能绝不存在。
第三、即使有一些火炭从板座上跳出来,跑到地板上,地板可能被“烫煳”,但仅仅是一点点而已,靠几个火炭是绝对点燃不了地板的。
第四、即使出现了那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一个发现者也不应该是雷锋——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部队晚上除了站岗的哨兵以外,还有一个“带班”的,责任之一就是监督岗哨不睡觉,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巡视宿舍,冬季给炉子添煤,看看有没有煤气,或者给喜欢蹬被子的战士把被子盖好。雷锋所在部队的带班的干什么去了?
第五、就算带班的偷摸睡觉去了,雷锋发现了危险,一个正常的人会像雷锋那样处理这场“灾难”吗?地板即使被火炭烫焦了,顶多冒一点烟而已,如果确实着火,只需要用脚一下子就可以踩灭,雷锋不但不这样做,反而“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上的火浇灭了”,你说雷锋是聪明还是犯傻?
第六、按照雷锋的做法,把水浇进“烧得很旺”的炉火之中,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壮观景象:随着雷锋把水倒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战友们都被“轰”的一声巨响惊醒,巨响同时,“蘑菇云”冲上天棚,紧接着,水蒸气弥漫整个宿舍,让人看不见东西,每个人的鼻子里都灌满了二氧化硫的臭鸡蛋味,10秒之后,随着蘑菇云升起的“炉灰”纷纷扬扬的落在所有雷锋战友的脸上、被子上。善于表现自己的雷锋竟然没有描述这一戏剧性情节,你不感到奇怪?

三、冷静思考,又是一假:在雷锋所有好人好事的“自我记载”中,对于他所服务的对象的反应都不是轻描淡写的,唯独这件“连做三次”的好事,却没有战友的反应。为什么没有?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以不可能有反应。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雷锋当场遭到的不会是战友的赞扬,而是战友的臭骂:谁让你这样瞎折腾?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