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答语文阅读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3:31:52

如何作答语文阅读题
如何作答语文阅读题

如何作答语文阅读题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7.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我觉得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总之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做到以下方面才能获得高分:
  ⒈练习量要保证
  ⒉看分答题(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语文基础要有(例如八大修辞,基本表达方式,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论证、记叙、说明的不同等等)
  ⒋要积累字词(如果没有错的话,有注音和解释吧)
  ⒌领会题目的意思,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⒍在平常阅读时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层次,段落,修辞等)如果可以,尝试复述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那样表达的好处.不知不觉中,在做阅读时便能体会出题人的意图了,这样,就可以抓住要点答题,简明扼要,使批卷老师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阅读和作文一样,是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要上去,语文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要提高.文学源自生活,所以,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多思考生活的问题,在读书时便和作者产生共鸣,在做一些写感悟的题时便有话要说了.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最最中要的一点,无论会不会做,字体一定要工整漂亮,尽量写多一点。为了节约时间,应该先看问题,画出关键词,在回到文章中去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仔细审题,分析题目所问的重点,然后答题准确率会高很多,还有就是时间允许尽量多答几点

问题中提到的那段句子在哪个位置是很重要的,你需要了解好周围的描述,然后通过自己的了解用自己话把作者话反映到答案中去。所以问题就是答案,这句话很重要,相信我。还可以多去揣摩每个答案的来源,然后就会找到一定的答题技巧了

我们语文老师是这样教的:

做阅读题的方法:

  1. 抓关键。

  2. 抓文题。

  3. 抓中心。

关键是指要找出关键段、关键句和关键词。文题是指要读懂文章的题目。中心是指要找出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句。

找准了这三点,做起来就很容易了。

望采纳!!!

首先明白作者的意图,文章大意,再把题目带入文本研读,就行啦。(我不擅长散文阅读,讲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