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9:06:15

唐长安城的特点?
唐长安城的特点?

唐长安城的特点?
特征
长安城龙首原六坡与乾坤关系示意图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重影响,也影响着都城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总要有一些原则与方法,尤其在中国古代,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城市布局上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仍然不能逃脱这种窠臼.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与阐扬.
宫城、皇城、外郭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因此,唐人即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当然,它也是封建皇帝据北而立,面南而治儒家传统思想的一种体现,它作为历代帝王治国总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也体现到都城的规划布局上,增加了皇帝君权神授思想的神秘色彩.
据宋敏求《长安志》引《隋三礼图》记载,大兴城的街数、坊数的设计也都有所依凭.皇城之南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九逵之制;皇城两侧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无论事实是否如此,将其附会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则是都城设计的普遍规律.
另外,随着中国古代风水思想的发展,宇文恺也将这一思想引入大兴城的规划设计当中.大兴城址选在汉长安故城之南,地势敞阔平远,有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横贯,如果从空中俯视西安大地,就能看出这种地面形状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横贯西安地面的这六条土岗从北向南,依次称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从六坡的高度看,地势从南到北渐次降低.那么宫城所处的位置则相对较低.不把宫城设置在最高处是另有原委.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应该相对应,因此,只能把皇宫布置在北边中央位置.而且北边有渭河相倚,从防卫的角度看,也比较安全.
卦论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现)龙在田”,因此只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这里,正可以体现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于是宫城与皇城分别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上.九五却最尊贵,所谓“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便在这条高岗的中轴线部位,东西对称地建筑了两座规模宏伟的寺观,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观,东面是佛教的兴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镇压住这个地方的帝王之气.中唐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这条“九五”高坡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其实唐代住在这条高岗上的名臣也很不少,比如张说、韩愈、李宗闵、杨国忠、李晟、柳公权.
长安城中东西、南北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将全城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其中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隶属万年县,本应有五十五坊,因城东南角曲江风景区占去两坊之地,故实领五十三坊;西部属于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
一百零八坊排列的象征寓意:108坊恰好对应寓意108位神灵的108颗星曜(如《水浒》中的108将);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
为了避免泄掉帝王之气,隋文帝政府下令宫、皇城之南的居民里坊,取消南北门而仅开东西门. 传统风水在建筑上提倡子午向,即坐北朝南,这一提倡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唐都长安最初的宫殿建筑均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中国古代帝王的座位,身在北方,面向南方.因为帝王是一朝之长,宛如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是“上”,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成“下”了.此外,将宫城南面之门命名为“朱雀门”,而将宫城内太极宫的北门命名为玄武门,此皆来源传统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有其名必有其实,太极宫的北门既然被命名为玄武门,它就必然带有与之对应的“坎”卦之象征寓意(八卦中坎象征陷).唐初围绕继承皇位而发生的宫廷之战——玄武门事变在这里发生,恰好与不谋而合.由此看来,城市街道、建筑的命名大有讲究.
还有,在太极宫中太极殿以北建有两仪殿,“两仪”之称谓也是出自《周易》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唐长安城-宫殿布局 太极宫复原鸟瞰图唐长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称为“三大内”.
其中“大内”就是宫城中的太极宫,是隋朝和初唐时期的皇帝居所和朝会之地.太极宫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米,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宫内由南向北分为前朝、后寝和苑囿三块区域.前朝的正殿为太极殿(隋称大兴殿),四周有廊庑围成的巨大宫院,东西两侧建有官署.后寝的主殿是两仪殿,周边有万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龙殿、安仁殿等殿堂.苑囿位于宫殿最后部,有亭台池沼等,其北的宫墙上有玄武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此.由于太极宫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装饰等都较为简朴.唐高宗继位后,认为这里比较潮湿,于是搬到了大明宫居住.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长安城.宫殿建于贞观八年(634年),从唐高宗开始的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称为“东内”.宫城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整座大明宫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三大内”中最大的一座.
兴庆宫位于外郭城的东部,原是唐玄宗早年任临淄王时的藩邸,开元二年(714年)改名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726年)进行了扩建,合并周围的邸宅和寺院,于十六年(728年)竣工,称为“南内”.天宝十三年(754年)又筑宫墙和城楼,形成了一座小型城堡.同时还附外郭墙建造了一道北至大明宫,南至芙蓉园的夹城,方便宫内人员来往潜行.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在此居住,盛唐后地位降低,成为安置太上皇和太后的场所.
兴庆宫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75米,周长4.6公里,面积约1.35平方公里,规模在“三大内”中最小.宫墙四面设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墙偏北处.宫内以园林为主,且不按中轴对称布局,因此具有离宫的性质.其南部主要是龙池,周边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亭台楼阁.北部有兴庆殿、南薰殿、长庆殿、大同殿等一组宫殿.唐末兴庆宫毁于战火,1958年遗址改造为公园,并兴建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