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投石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8:55:26

扁鹊投石内容
扁鹊投石内容

扁鹊投石内容
扁鹊投石》,文言文,文章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主要讲述的是秦武王请名医扁鹊来治病,手术尚未开始,就因秦武王身边小人谗言而中断.文章以治病喻治国,告诫国君要用贤不疑.不能为小人所左右.
目录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注释
译文
作品鉴赏
作品出处
文言文知识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相关练习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注释
译文
作品鉴赏
作品出处
文言文知识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相关练习
展开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医扁鹊①见秦武王②,武王示之③病④.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⑤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石⑥曰:“君与知之⑦者谋⑧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⑨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扁鹊: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②秦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③示之:给……看,之,指扁鹊. ④病:疾病. ⑤已:停止,病愈的意思. ⑥石: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 ⑦之:指治病的事. ⑧谋:计议,商量,谋划 ⑨使:假使.[1]
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的病给扁鹊看,请求把它治除.秦武王左右亲信说:“君王的病症所在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治除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不灵敏,眼睛不明亮.”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谋士说客不辞劳苦,奔走游说,推销自己的治国方略,为了说服对方,经常运用巧妙的比喻,生动的寓言.《诗经》中的“筑室道谋”一词是说与过路人商量造房子的事,而《战国策》中记载的“扁鹊投石”的故事用以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请教,切不可听任外行 .医人和医国虽然不同,但在听取专家意见,不胡乱采纳纷扰的意见上是一致的.人们行事施政时最忌讳不能果断决策,而果断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听取最合理的各种建议,如果有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建议,那么决策起来就比较容易,最可怕的是乱听建议、听一些专业不对口、对问题知之不详的人的胡说八道,那么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专家有专家的资历和优势,他们是花了数十年的工夫在一个问题上研究,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最有发言权. [1]
编辑本段作品出处
文章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而成的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谋士说客的政治活动和游说言辞的书.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其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写唐雎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战国策》还热情讴歌了多位义侠之士的豪情壮举. [2]
编辑本段文言文知识
古今异义
已 今常用义:已经.文中古义:停止;如“除之未必已也”. 石 今常用义:石头.文中古义:用来治病的针;如“扁鹊怒而投石曰”. 左右 今常用义:左边和右边;支配;文中古义:近侍,近臣;如“左右曰”.
一词多义
前 (1)名词,前面;如“君之病,在耳之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 (1)动词,前进,上前;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使 (1)动词,让;如“将使耳不聪,目不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2)连词,假使;如“使此知秦国之政也”. (3)动词,出使;如“《使至塞上》”. 与 (1)介词,跟,同;如“君与知之者谋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2)动词,给予;如“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明 (1)形容词,眼力好;如“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2)形容词,光明,明亮;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3)形容词,次,下一个;如“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知 (1)动词,知道,了解;如“与知之者谋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六则》) (2)动词,主持,管理;如“使此知秦国之政也”. (3)动词,领悟;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六则》) 举 (1)动词,行动;做;如“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2)动词,推荐,选用;如“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3)动词,举起,抬头;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谋 (1)动词,谋划,商量;如“君与知之者谋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名词,计谋;如“足智多谋”.
词类活用
动词用如使动词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中的动词“亡”是用如使用词,即“使……灭亡” ;该分句可译为 “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使此知秦国之政也” 之前省略主语“君”,即“(君)使此知秦国之政也”;该分句可译为“(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 (2)“而与不知者败之”之前省略主语“君”,即“(君)而与不知者败之”;该分句可译为“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 2.省略宾语 (1)“扁鹊请除”之中,动词“除”之后省略宾语“之”,指秦武王生的病,即“扁鹊请除(之)”;该分句可译为“扁鹊看了,请求把它除掉”. (2)“君以告扁鹊”之中,介词“以”之后省略宾语“之”,指秦武王左右亲信说的话,即“君以(之)告扁鹊”;该分句可译为“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 3.省略介词 (1)“武王示之病”之中,“示之”之后省略介词“以”,即“武王示之(以)病”;该分句可译为“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给扁鹊看”. (2)“使此知秦国之政也”之中,“使”之后省略介词“以”,即“使(以)此知秦国之政也”;该分句可译为“(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
编辑本段相关练习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4分) 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