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腹稿无用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1 01:27:34 作文素材
腹稿无用论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腹稿无用论作文

 

大家都说,灵感来临时要赶紧记录下来;

大家也说,要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记录灵感。

这两条建议都很好,然并卵!

 

真正执行起来,需要用极大的力量去克服一切,不然就会歪楼。

 

比如说,

我在开会时,闪现了一个idea,赶紧在笔记本上速记下来了。一般来说,会碰到两种情况:

一,正写得酣畅淋漓呢,领导们居然注意到你在奋笔疾书,心里一阵乐啊——真是我的好同志、好下属啊!特殊情况下还会想要欣赏你的“笔记”,那就等着傻眼吧。当然,这种惨剧几率挺少的,可是代价很大哦!

还有一种情况,正写得酣畅淋漓呢,居然散会了;如果你居然不合群地还在那边奋笔疾书,那么同事们也会很自然地来围观。所以我一般是随大流离开现场,然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留下一篇腰斩的小文章……

如此这般,我就不会在会议室记录我的灵感了。或者打个腹稿,在笔记本上记个关键词还是可以做得到得吧。的确也记录了,可惜啊,回到家里准备撰文了,我看着那几个龙飞凤舞的字儿,苦苦思索着单词的由来,费力回想当时灵感闪现的情绪。哦,最后的结果——50%的几率“难产”!50%的几率“大概是原来那个意思吧”!

 

又比如说,

我在五谷轮回之地迸发了一个idea,——有草纸!不错。没有笔!!!难道要写血书吗?没关系,我们可以打腹稿嘛。不行啊!时间不够构思啊!赶紧用脑电波把这个idea以及当时的思绪刻录下来,一出门赶紧去撰文呀。只要不被家务、办公室绊住,或者没有待提交的项目报告,而且有一小时左右的空余时间,我才能顺利搞定这次idea的生产。那么大家也懂的,顺产几率之低的缘由所在啦。

 

再比如说,

当我在锻炼时、当我在看电影时、当我做家务时,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缘由,导致灵感一瞬间的消失。并且,腹稿这件事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简单粗暴地说,有写腹稿的空余,我也就把草稿写在纸上了——在你打腹稿时,整个人沉浸在“无他”的境界,陷入在自己组成的空间内,无法对外事外物产生反应,请问你如何在工作或家务或交流场合中实现“无他”呢?

 

经常丢失灵感的我,开始怀疑“腹稿”这件事。可能对某些人有用,但是对我来说实在一言难尽啊!我还是会经常记录脑中的“偶然所得”,可是,实际写出来的与当时的想法,那可真是两个世界的事。不过也无所谓啦,我借由这些片段,结合正式写文时的心情和想法,任指尖流露文字的顺序,让她引领我完成这些文章。

 

 

备注:

本文仅为作者(非专业作者)之己见,尤其是欢迎大家讨论。苦于无法及时记录灵感的我,不时也要宣泄一下压力啦!

 

 

2015-11-26于拥有2座桥的十二层

篇一:略谈作文腹稿的三种形式]

略谈作文腹稿的三种形式]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作文腹稿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形式。如果从腹稿的思维过程与文字的表述过程的比较来看,我们认为,作文腹稿大致可分为简单腹稿、正常腹稿、复杂或双重腹稿三种形式。一、简单腹稿形式这种腹稿形式的特点是:打腹稿时的思维过程与写作时的文字表述过程相比,前者要短,即字数要少。有时要短很多,如一篇二三千字的文章也许只要打一二百字、或许几十个字的腹稿就足够了。腹稿的任务主要是给文章定出一个大致框架或主要观点。这类腹稿形式通常适用于引用了大量资料、数据、表格或他人之文的文章。在此类文中,作者自己的语言通常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文中往往依靠所引用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当然,这类文章的打腹稿过程虽然简单,但收集各种资料的过程却十分艰辛。作者也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笔者采用这种腹稿形式写成的文章有《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对人口变动的影响》一文(载于《南方人口》1990年

此可以说,正常腹稿形式是双重腹稿形式的基矗如果不懂得使用正常腹稿形式,就根本无法采用双重腹稿形式。我们的另一个观点是:理论上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必须建立在二级语言表达阶段的基础上,理由之一就在于此。四、我们使用双重腹稿的一点尝试在前文《略谈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几个问题》的写作中,我们曾尝试性地使用了双重腹稿形式。1989年我们对湖南师范大学幼儿园的幼儿所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三四岁的小孩就会“写”短文(实际上是“说”短文)。这引起了我们一系列的思考,从而开始了我们的

《资本论》。当然,在一些很长的议论文中,几种腹稿形式也可能结合使用。总之,不管写作前以何种形式打腹稿,打腹稿本身却属于主动性的思维。中小学生及幼儿虽然在其知识范围内具有“天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思维大多属于被动性的思维,这种思维往往在自然的、无意识的状况下方表现出色,一旦正式动笔写作,思维则表现为停滞(因受到文字与思维不同步的干扰)。因此,如何教会学生们打腹稿,从而使他们的被动性思维转化为主动性思维无疑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篇二:考场作文“五分钟腹稿法”

考场作文“五分钟腹稿法”

作者:刘军华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

其次,明确文章的中心与材料。这是对一篇文章进行总的谋划和设计,对脑海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或多个材料作为写作内容,确立自己对这一个或多个材料的理解与认识,并由此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理解与认识。中心与材料的内在联系一般有两种:一种用归纳的方法,作者从现实里看出点意义来,然后,或者就把现实的事情、人物记录下来,使人看了,也看出作者所看出的那点意义,或者另造事情、人物,作为材料,使那点意义格外明显。另一种用演绎的方法,就是作者先有了一种意义,然后创作事情、人物来寄托它,使人看了,也悟出作者所见到的那点意义。[1]无论是用哪种,一条作文的思路,便从无到有,从杂乱到清晰了。接下来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观点等,都要进行一番认真的梳理,理出头绪,理清思路,从而对文章整体规划,使整篇文稿的蓝图明确地展现于头脑中了。

最后,明确怎样来写。即详略怎样安排,要用怎样的写作技巧,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等等,这样文章的具体的组织安排就了然于心,脑子里形成一个不见字面的写作提纲,什么内容放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详写,什么地方略写,什么地方不写,粗略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写完一段,略微停顿一下,对下一段的内容稍作梳理,再落笔成文。这样步步为营,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就会出自笔下。

落笔前,用五分钟打个腹稿,才能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布局层次清晰。它能较好地避免跑题、偏题现象的发生,能使文章的选材更合理恰当,详略更分明,重点更突出,结构安排更符合逻辑。因为落笔之前已“心中有数”,写起来就必然顺畅快捷,速度快了,语病也减少了,的确一举多得。表面看是多花了几分钟,实际上赢得了大量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分钟腹稿法”在平时写作中也可以多加运用,这样在重要的考试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当然,要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写出有水平的作文,考生应有意识地在平时训练快速准确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和必要的写作技巧。平时的材料积累和写作训练是考场出佳作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篇三:谈谈作文训练中的审题与谋篇布局

谈谈作文训练中的审题与谋篇布局

文/流水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这正是日前学生作文时的普遍现状。不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从多方面、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分析、收集、整理作文素材,积累起来还是很多的,有了作文的素材,作文就不难了。

有了丰富的作文素材,要组成一篇好文章,还得要根据作文题目,精心选择素材,认真地组织这些素材,才能写成一篇好文章。作文前的这项工作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审题与谋篇布局。

那么,作文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去审题与谋篇布局呢?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抓呢?笔者这里就只从命题作文来谈一谈作文训练中的审题与谋篇布局:

命题作文教学中,首要的是引导学生审题,审题可抓两点:

(一)判断文体

让学生明确,看到作文题目,首先要判断出该作文题用什么体裁,记叙?议论?说明?根据文体再准备素材。可任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判断文体:(例)

1、我喜爱的生日卡(记叙、说明)

2、课间十分钟(记叙)

3、聪明的小狗(记叙、说明)

4、布置我的小天地(记叙、说明)

5、爸爸的光脚板(记叙)

6、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记叙)

7、报纸与杂志的区别(说明)

8、我家的小台灯(说明)

9、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议论)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议论)

11、驳新的读书无用论(议论)

12、小事不小(议论)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判断:

可写成记叙文的有1、2、3、4、5、6

可写成说明文的有1、3、4、7、8

可写成议论文的有9、10、11、12

这里的1、3、4既可以写成记叙文,又可以写成说明文。

(二)找题眼

这一步很重要,这一步跟立意(确定中心)有关。题眼抓准了,中心易确定,中心确定了即可围绕中心组织素材。

如上例1《我喜爱的生日卡》,题眼在“喜爱”二字上;

例2《课间十分钟》,要写出短短“十分钟”的丰富多彩;

例3《聪明的小狗》,要写小狗是怎样“聪明”的;

例4《布置我的小天地》,着重写如何“布置”我的小天地;

例5《爸爸的光脚板》,要写爸爸的“光脚板”有哪些传奇经历;

例6《告诉您一件新鲜事》,写出告诉别人的事如何“新鲜”;

例7《报纸与杂志的区别》,主要说明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例8《我家的小台灯》,重点说明“小台灯”有哪些特色?

例9《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介绍“良好的习惯”有哪些?议论怎样“使人终身受益”?

例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论述怎样才不会“白了少年头”?

例11《驳新的读书无用论》,写如何批驳“新的读书无用论”?

例12《小事不小》,论述“小事”为什么不“小”?

通过指导训练,学生审题是不难的,审题后紧接着就是组织素材谋篇布局,这里笔者只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很重要,它可避免作文时随心所欲,结构、层次凌乱。谋篇布局就如建房中的框架图纸,图纸设计得好,房屋修建出来就漂亮,同样,谋篇布局得好,文章写出来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那么怎样谋篇布局呢?这要根据作文的要求来定。一般限时作文,可打腹稿,即在头脑中确定篇章结构,如不是限时作文,可打草稿。

布局谋篇,笔者认为还是传统的“三段论”为好:起因,发展与经过,结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说明问题;提出论点,批驳论点,结论。这样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当然这里的“三段论”绝非自然段,而指“意义段”。

要使文章有新意,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可段中分层,层中分自然段,这就要在作文时去充分发挥了。

篇四:作文构思的三种方式

构思的三种方式

常用的三种构思方式:

腹稿构思、提纲构思、边想边记构思。

一、腹稿构思

1、什么是腹稿构思?

腹稿构思,就是将文章的立意、题材、布局、细节等,预先酝酿成熟,然后挥毫成篇。

2、“腹稿”的实质——是个不见字面的详细写作提纲。

3、先人们打“腹稿”。

(1)、《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2)、北宋诗人陈师道的写作习惯:“每登览得句,即归急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抱寄邻家。徐待诗成,乃敢复常。”

{评}:“引被覆面卧”、“急卧一榻,以被蒙首,”都是凝神精思打腹稿的不同构思方式。

(3)、鲁迅也是这样构思文章,他写作从来不列提纲。

据许广平的回忆:鲁迅即使写三五百字的短文,“也不是摊开纸就动手。那张躺椅是他构思的好所在,

那早晚饭前饭后的休息,他是一言不发,在躺椅上把所要写的大纲起腹稿的时候。”

(4)、郭沫若的创作,也是如此。先把大体轮廓想好,创作冲动一来,提笔就写,细节语言,都是边写边出。

——这些,不是“神来之笔”。主要是靠平日之积累,更要靠下笔前的精思熟虑,到烂熟于心的时候,自然就一挥而就了。

二、提纲构思

1、什么是提纲构思?

就是把文章的整个构思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列成提纲。

列宁说:“提纲确实是很重要的”,“要写详细些,”“思考得周密些。”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尽在写作方面。”

2、列提纲,对于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1)、列提纲,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列提纲就是把主观思想视觉化,思路是否清晰,内容的条理性、严密性如何?看提纲,就会一目了然。

(2)、提纲经反复修改,会使文章的构思一步步臻于完善精美,到动笔时就能一以贯之,顺理成章。

(3)、文章主次不分,杂乱无章;丢三落四,语无论次;思路不清,中心不明;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等,多因动笔前没有认真构思,没有编好提纲之故。

3、提纲的种类。

提纲有简明和详细之分。

[简明提纲]只列大纲,不列细目。

[详细提纲]要把大纲细目,一一列出:主题思想、运用的材料、布局、段落层次的安排、头尾的照应、上下的连贯、写作手法的运用、引文、警句等。

4、列宁写文章很重视编写提纲。

列宁的夫人回忆说:“他在写文章以前,通常是先写好提纲。从这个提纲可以追溯伊里奇的整个思想过程。有许多文章伊里奇把提纲改了两、三遍。”

初学写作者,要学会列提纲,养成列提纲的构思好习惯。

三、边想边记构思

1、什么是边想边记构思方式?

边想边记构思构思方式,先是,在定题之后就纵横多方思考,想到啥,就随手就记下来。想一点,记一点,不求系统、完整;

接着,回过头来,对记下来的零乱条目,进行梳理、分辨,归拢出一条思路——形成一个提纲;然后,再依据这个提纲,逐段写下去。

2、边想边记构思的好处。

这种构思的好处是,利于扩展思路,丰富写作内容;又能把思维成果及时地记下来;这一做法,使思维和手笔紧密配合,使文章的构思活泼、清晰、明朗、严密。

3、朱光潜教授,就是采用边想边记构思方式。

朱光潜教授说:“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一直想下去、记下去,到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我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把无关重要的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

潜)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