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小学作文指导之:谈谈写作的真实性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1:57:19 体裁作文
中小学作文指导之:谈谈写作的真实性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中小学作文指导之:谈谈写作的真实性作文


  读初中生的作文,通常情况是记叙文,我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受:真实感越强的文章,就越读得有滋味;而真实感差的文章,不但读起来乏味,甚至你仅读了一小段,就不觉要弃它到一旁。这就是很多语文老师和一些写作指导书中一再强调的,记叙文写作要切合真实性的问题。有的人比喻说:真实性是记叙文的生命。我认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写作中的真实性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做到真实性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写作指导书,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指导方法,而其效果也参差不齐,有的也不尽人意。

  误区一:记叙文要写真人真事。这是很多语文老师和写作指导书中一致强调的,这一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了公理、成为了不可挑战、不可撼动的权威。甚至,由它推论出了一些语文方面的定理,例如:若判定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那么,就能判定,这篇文章一定实有其人,也一定实有其事。并因此,学生在习作时,就束缚在真的人,真的事的羁绊中,苦苦挣扎着。我认为,这其实已经走进了误区。

  我要发问:记叙文的真实性是什么?是简单的真人真事么?绝不是。记叙文的真实,应该是文学的真实,应该是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而绝不应该等同于真实的生活。也就是说,记叙文,它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而绝不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一部照相机!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我有这样的观点,原因在于:虽然记叙文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品味感悟生活,但这只强调了记叙文的一种特性--生活的真实性;而没有强调记叙文的另一种特性--文学性。记叙文的文学性,意味着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可以进行文学的剪裁、拼接、修补、提炼、加工、润色等处理的。这样处理,尽管使原本的生活素材面目全非;可是,这样了,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所以说,记叙文当然是要写真人和真事的,但这个真人,应该是经过文学加工过的真人,是源于真人又超越于真人,不能完全等同于本原真人的人了;而这个真事,也自然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长久以来旧思维中的窠臼,让学生挣脱束缚,还记叙文以应有的自由空气。

  误区二:积累素材,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这个观点本身倒并没有什么错,对此观点我绝对认同。平时多观察生活,确实是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这就如同平时一粒米一粒米的积累一样,积累了,到用时才可做有米之炊。但误区在于,究竟应该怎样去观察。有的学生说了:“老师,我也注意观察了,可是我为什么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呢?”有的老师也迷惑:为什么我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可他们却什么也观察不到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积累文学素材的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看,它主要依靠的是心,而绝不是眼睛。当然,说文学观察要完全不需要眼睛,那也是走上了极端;有些人、事、物,我们是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皮肤触、用鼻子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感知。但关键是,眼睛、耳朵、皮肤、鼻子,都仅仅是为了积累文学素材,而去观察的手段,或外在的形式罢了,它决不是观察的本身,观察靠的是心!有的同学说了:“老师,你说的我懂,我在观察时也用心去想了,可是,我怎么还是不行呀?”我说:“你虽然想了,但想的程度还不够深入。用心想,是要用心灵去阅读。它包括:用心体验、用心感悟、用心思索、用心品味、用心启迪、用心发现、用心灵去升华等等。更何况,观察也不仅是单纯的用心去阅读,它还应该是一个复合结构,即: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观察,再观察中再发现,再发现又观察,是这样一个“反复观察与发现”的复合结构。而且,观察还需要与联想、想像相结合,使观察、联想、想像三者成为一个有机体,而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孤立体。这样,我们才能在观察中得到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素材。”

  转变了思想,积累了素材,这就为写有生活真实感的好作文铺平了道路。但这仍然不够,还要注意一下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写作要领。

  (一)要注意推敲文章每个细节的合理性。合理性就是要合情理,是指:1、要合乎情,即合乎上下文、场合氛围、人物心路历程、特定情境下的人物真情;2、要合乎理,即合乎日常事理、生活原理;3、还要合乎逻辑,包括层次、次序、因果等内在的逻辑关系。我反复地和学生讲:合乎情理的,假的也是真的;不合乎情理的,真的也是假的。当然,这样说是有些夸张了,真的怎么能成假的了呢。我这样说,一方面是强调文章情节、细节的合理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确实在提示学生,有时,若不推敲其合理性的话,真的有可能会“弄真成假”的。

  (二)要注意选取你生活周围的题材。我的家在黑龙江省的偏僻农村,一次,我的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以保护江河水资源为主旨的习作,她写的题材是黄河,假想自己是黄河中的一条鱼。我问她:“你见过黄河吗?”她说:“没有”。我说:“你看,你文章中这两处:一,你的同伴陷在黄河水中的污泥里窒息得快要死了;二,你对同伴说:‘不要伤心,其实我们所有的鱼也都活不了几天了’。我们没有到过黄河去看一看,也不知道这样编起来合不合乎黄河的真实现状,它的合理性必然会受到质疑。我们家就在松花江畔,你与其凭空臆想黄河,为什么不以我们能看得见的松花江为写作题材呢?这样选自你生活周围的题材,才更容易写得合乎真实的情境。也才更具有真实感呀”。

  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却以美国人的生活为写作题材;没有去过南方的北方人,却以南方为写作题材,这样的情况,都是属于偏离了你自己的生活范围,纵使你才智过人,善于编造,也无论你把情况想像得多么合情合理,终不免会贻笑大方,暴露出虚假的面目罢了。这样的文章,自然很难有真实感可言。

  所以说:选你生活中的、身边的题材,也是你记叙文具有真实性的必要条件。

  总之:只要我们明白了记叙文“真实”的原理、积累了大量源自真实生活的素材、掌握了使文章真实的写作要领,创作出具有“真实感”的记叙文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记叙文的真实性是记叙文的生命,我祝愿同学们用“真实”来赋予你的文章以鲜活的生命,使你的文章更精彩!

篇一:浅谈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兴趣、言之有物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表现出“谈文色变”,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畏难情绪严重,每次作文总是拼拼凑凑地写上那么几段,作文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本人对作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尝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做了一些尝试:

1、游戏作文,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又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常将游戏融入到课程中,教学生玩中写作。例如,我曾在作文课上和学生玩了一个“猜词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看了老

师指定的词语后,用动作表达出来让另一个同学猜词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比赛哪一组猜出的词语多。游戏中,学生都表现得很兴奋,场面很热闹,我在旁尽量用轻松的语言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并写下来。这一次学生们的作文写得自然真实,情绪场面及游戏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2、畅谈作文,提高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所以每次上作文课,我不会告知学生现在要写作文,以免增加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感到压抑。我先指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我也参与其中,并从旁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用语言表达,或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在这样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们能畅所欲言,把心里话说出来。“我手写我口”,既然能说得流利,自然写能流畅。所以畅谈作文操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也为写作做好最为坚实的基础,提升会话兴趣同时也提升写作兴趣。

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我觉得要学生愿意并自觉地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以免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例如,我会特别注意发掘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一个好词或好句我都会为他们圈出来,为之叫好。有时候我还会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班里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原来有能力把作文写好,消除恐惧心理,从“愿写”过渡到“好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思维。所以我常将游戏融入到课程中,教学生玩中写作。例如,我曾在作文课上和学生玩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看了老师写的词语后,用动作表示出来让另一个同学猜词语。比赛哪一组猜出的词语多。游戏中学生都表现的很兴奋,场面很热闹,游戏结束后,我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再写下来。这一次学生们的作文写的自然真实,描绘的动作;神态栩栩如生。

另外,作文教学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所以每次上作文课,我先指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我也参与其中,并从旁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用语言表达,或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在这样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们能畅所欲言,把心里话说出来。“我手写我口”,既然能说得流利,自然写能流畅。所以畅谈作文操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也为写作做好最为坚实的基础,提升会话兴趣同时也提升写作兴趣。

二、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引导

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家庭、学校中每天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用小学生的眼光和语气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就会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学生的视野别有一片天地,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在写作时就会有述有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要让学生言之有物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我觉得应做好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其实,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娱、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外出旅游等各种形式活动。然而学生面对这么多的材料仍无从下笔,那是因为他们不留意身边的

事情,缺乏体验。所以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他们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这样学生才能捕捉素材,开发写作的源泉。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时,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引导他们去发现、捕捉平时忽略的美丽。观察时,我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仔细观察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所以他们能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

2、注重词汇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因此,阅读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的积累运用到写作当中,作文一定增添光彩。可见词汇的积累对写作非常重要,我们应重视:

(1)积累语文内容,重视文本知识。“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节课后,我就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用其来写写熟悉的景物(如家乡)。

(2)多读课外书或报刊、杂志,摘抄好词、佳句。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老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勤写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及典型事例就摘录下来,还可以做佳作摘要。这样,学生的的知识丰富起来了,那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文章自然不会空洞,生涩。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小学作文指导方法例谈

小学作文指导方法例谈

【摘要】小学生作文不仅需要掌握写作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形成作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文指导必须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学会观察,注重材料积累;弘扬个性,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习作水平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表明小学生作文不仅需要掌握写作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形成作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指导必须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我从两个方面谈谈作文指导的方法。

1.学会观察,注重材料积累

作文教学的着力点之一,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的生活要转化为他们的写作材料,必须具备化生活材料为作文材料的能力。为了保证每次作文训练学生都有材料可写,并能较快地从纷繁无序的“材料库”中选取恰当的习作材料,可采取以下方法:

1.1组织活动,定向观察生活。定向观察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习作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各类活动,包括少先队的活动,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另一种是以一个事物(人物、动植物或景物)为观察目标,连续一段时间有意观察,来发现该事物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如我在教小学语文

节假日,充当“小记者”,到街头巷尾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随机观察身边的“新事趣事”。这样学生开阔了视野,超出了自我的“小圈子”,去认识生活的“大天地”,学会“做人”,也便于“写文”。

1.3调查研究,深入观察生活。学生在课余时间闲聊,毫无顾忌的谈笑,常会显露出日常生活中最敏感的话题。例如,笔者听到几个学生谈论起某同学家里如何如何有钱,言语中充满羡妒之意,便伺机组织他们进行调查了解。原来那学生的父亲原是宾馆的一名普通厨师,后来到外地闯荡,自学烹调技术,回来后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小酒店。由于他吃苦耐劳又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红火,小酒店也换成了大酒楼……弄清了事情原委,学生即以此为素材进行写作。于是有的以《难忘的身影》为题赞扬了那位父亲勤劳、热情而正直的品质;有的以《吴伯伯的秘密》为题,歌颂了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还有的以《变》为题,表现搞活经济,提高效益仍要以诚待人的主题……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尔后有所撰作。”让生学认识生活,注意积累,产生情感,才会产生表达的激情。而这类作文也往往极富生活气息和个性特点。

1.4借助阅读,掌握观察方法。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重点句子进行分析,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抓住了:“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让学生朗读、理解、体会,知道写人的作文既要记事,又要注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现阅读与习作的双赢。

又如我在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为了吸引学生,我先让学生想一想:作者抓住翠鸟的什么部位写出了翠鸟的可爱的呢?然后让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即头——背——腹部的顺序写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具体写出翠鸟的羽毛特点。好像这样的写法,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描写,是写作采用基本方法。在课后布置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鸟儿,学生大部分能抓住动物身体的基本特点,具体写出某一部分,把课文的写作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这样,结合课堂教学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不经意中得到不断的提高。为每单元的系统作文训练做好了阶梯式的铺垫,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使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弘扬个性,提高习作水平

现代社会为儿童创设了不尽相同的成长天地,使跨入同一级的学生在认知、智力、情感因素等方面呈现出极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在写作过程中得以显现。因此作文指导应因材施教,改变“一刀切”的模式。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明确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让所有学生掌握简单记叙文和应用文的基本写法,指导时应严格遵照《课标》中提出的各学段训练目标

进行,遵循儿童认知规律,顺应儿童作文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写作要求。特别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习作要求,真正让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

2.2读写结合,由“仿”到“创”。“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作文指导得法,首先是用范文进行有效地指导。阅读教学中的“范文”是学生最好的“范例”。其次,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自由练笔,循着“从仿到创”、“仿中有创”的原则去练笔、写文,从多读多写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这种自由的读,欢畅的写,将真正成为他们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2.3求同存异,发展思维和语言。作文活动时的思维属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避免思维形式上的求同性和语言表达上的模式化。

在作文指导实践中,我体会到运用“双轮指导法”能训练求异思维。具体做法是:

篇三: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淑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引导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动笔勤写,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提高写作质量。注重作文评价,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作文的主人。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下面我谈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写亲身经历的事或积极参与的游戏,以“熟”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回忆过去曾参加过的游戏、劳动、辩论、演讲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如“贴鼻子游戏”、“枪椅子”等。游戏前,告诉学生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们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开心,自然也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也就不难了。

2、随文小练笔,培养写作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时练笔,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学了《长城》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导游词;学习了《麻雀》后,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父母对孩子那种伟大的无私的爱,引导学生写《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后,由于学生对文中人物充满了敬意,就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

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我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班里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之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会写,从而引导他们由“怕写”向“要写”,再到“乐写”的过渡。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星光闪闪”文学社投稿,并且对入选《星光闪闪》的作品定期进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良好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际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多种形式的训练。

1、指定观察训练。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文化长廊,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嬉戏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提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指导学生从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例如观察一盆花、一棵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又例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校园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际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雨》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天气,以及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进而将优美语句运用到了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否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

1、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生活内涵,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2、扩大阅读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作文创作积累素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读书班会或校园文学主题活动,让学生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或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秦做记录,喜欢做摘抄笔记,坚持写好日记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对学生的文章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即使表扬,能让这样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指引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学中争取实现学生与环境、教材、学生、教师多向互动的桥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创作灵感的火花激情迸发,愿他们的写作在这宽广无比的创作天地里,自由的发挥,自由的驰骋,自由的翱翔,自由的创造。

篇四: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训练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优劣。目前,从全国范围看,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作文训练十分重要,难度大,问题多。因此,下力气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文训练的目的不十分明确

一些老师认为,在课程计划规定中,高年级设作文课,教材里设计了作文的内容,就要教学生作文;一些学生认为,老师叫我写,我就得写。为什么设作文课?教师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看似清楚,实际上并不十分清楚。有些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范围里,在作文指导上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套作。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少自己的思想、情感,说套话;形式上,不少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作文为老师而作,为得高分而作。这样的作文教学,好像是在训练作文,实际上是走过场,不仅对学生作文甚至对学生做人也产生不利的影响。追到根儿,学生仍是“代他人立言”,“奉命而作”。这是“八股”遗

风,是应试教育的表现。

(二)作文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忽视阶段性,缺乏层次性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要求过高,是造成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此外,教师急于求成,作文书刊的误导等等,也是重要原因。要求过高、过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应达到的作文要求提得过高。现行大纲要求就比较高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还要加码,追求文学化、词藻的华丽等等。一是年段教学要求的提前。低年级应着重写话,应侧重于词和句的训练,升格为写片段;中年级应着重练习写片段,升格为写成篇的作文。教学要求的超前,造成各年段的训练都不够扎实,

结果事与愿违。

(三)作文训练的量不够,质不高

语文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的量与阅读训练相比,已经很少了,低年级只有一些写句、写话训练,中高年级每学期只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在教学中往往还不能保证教材规定的起码的训练量,打了折扣。从训练的质上说,尽管主观上把要求提得很高,但在作文训练时,对内容具体、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等具体要求有所忽视。造成多数学生的作

文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均未达到要求。

(四)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听说训练联系不够

作文课练作文,阅读课练阅读,说话课练听说,各管各的,缺乏联系。阅读课只管理解,只管帮助学生了解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不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和作文训练缺少联系。作文课只管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往往忽视作文和所读课文在写法上的联系,忽视从说到写的训练过程。各项训练

单打一,缺少融合,难以形成语文训练的合力。

(五)作文指导不很得力

作文指导存在一般化、缺乏针对性、效果不十分明显的情况。对命题作文指导多,对其他形式的作文指导少;从写法上指导多,从内容上指导少;面上泛泛的指导多,个别、具体的指导少;教师包批包改多,学生自批自改少。作文教学和讲读教学存在相同

的弊端──费时多而收效微。

(六)作文训练忽视课外练笔和校外实践

教师只注重每学期的几次作文,对提倡、指导学生课下练笔,引导学生在校外根据

需要进行作文实践重视不够。

二、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

主要有进一步认清作文性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问题;确立

学生是作文训练主体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一层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创作,明确这一性质,对于降低要求,克服畏难情绪,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写什么?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这对于防止作文胡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有

重要意义。怎样写?“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在表达上要符合要求。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性质是训练,作文教学要体现

训练的过程。

练习的性质和训练的观点,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根本

目标。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征是基础性。语文教学乃至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语文素质的基础以及心理、智力品质的基础。从这一高度出发,提出作文

教学的目的、要求。

1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

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按叶圣陶先生的话说,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书面表达的本领”。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适应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就从教学目的上,从根本上划清了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

追求高分的界限。

2作文教学的要求,大纲既规定了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总要求,又规定了各年段、

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

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从能力上说,大纲提出要培养两种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语言文字表

达能力,注意未提“布局谋篇”)。

从文体上说,大纲提出练习写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其核心是训练基本的叙述

能力和初步的描写能力。

从具体要求上说,内容方面,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思想健康。

形式(表达)方面,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会用常用标点。

书写方面,做到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加上合适的标点。

各年级作文要求,大体包括观察、想象,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标点,修改及应用

文方面。

3与现行大纲相比,作文教学要求有所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会写”改为“能写”,更好地体现小学生作文习作、练笔的性质;由“简短记叙文”降为“简单记叙文”,明显降低了作文要求。(2)变“中心明确”为“有中心”,“条理清楚”为“有条理”,不再提“详略得当”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从内容上说,做到真实、具体;从表达上说,做到有中心,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连贯。

适当降低教学要求,面向大多数,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

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似退实进。

一言以蔽之,通过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要使学生感到作文如衣食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使学生有作文的需要,教给学生用笔写话的本领,使他们感到作文有用,并在实践

中受用。

(三)要确立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要实现发展人的功能,因此,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发展性,也可称之为主体性。作文训练体现发展性和主体性,其核心是把训练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能力的培养靠训练,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解除思想负担,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而且能增加作文训练的动力,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树立“我要写”的自觉训练意识,“要我写”的自我训练意识,“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动训练意识,使学生由爱作文、练作文到能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

三、改进作文教学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一)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阅读和作文,一个吸收,一个倾吐,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没有进,就谈不上出,吸收得好,才能倾吐得好。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领悟写法;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阅读教学,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作文能力的提高。阅读和作文是既有各自训练的目的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项最重要的语文训练,阅读能力不高,作文能力也不会强。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是作文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搞好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训练的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折不扣地做到教学大纲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做到从读学写。在作文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课文,做

到借读悟写,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之上。

(二)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的关系

即训练说和训练写的关系。说和写都是表达、倾吐,这是共同点。口头语言往往不够系统、不够严谨、不够精炼,书面语言要求更严整、更精确、更干净,这是不同点。从训练上说,口语训练在先,书面语训练在后,训练的起点不同,要求也不同。特别是低年级,说的要求要高于写的要求,这是一。

二者缺一不可。学生作文,首先遇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作文难首先也难在不知道写什么上。因此,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