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浙江省2015八个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名师点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20:13:09 初中作文
浙江省2015八个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名师点评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浙江省2015八个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名师点评作文

【杭州市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历史、翻译等诸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点评:

1、从题目材料暗示的角度的来看,主要是关于阅读的力量。阅读改变人生,这样一个引导。低学历的人通过阅读,让自己知识和能力提升,获得很好的人生成就,而我们在生活中只要重视阅读,也能获得一种巨大的让人生进步的力量,这是很多学生的角度。

而另一种角度是,我们关注的不是金克木做了什么事情,而是用什么方式做事情,他是用大学教授学习阅读的方式来自己进行阅读。他做事的方式是向别人学习!我们身处网络社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有很多方式,如通过书本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还有不耻上问——向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比如像材料中的大学教授那样有知识、有视野的人学习。

很多同学只会注意到阅读让自己优秀,但我认为真正立意较高的作文是第二种,关注到学习的方式,向身边的人学习,而不是传统地只向书本学。这是一种很独到的心智模式。(杭州市语文学科大组专家、杭师大东城中学副校长陈金兵)

 

 

【温州市中考作文】

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

请以月亮离我有多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1)围绕题目,你可以叙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情。

2)你可以围绕题目有自己的发挥,也可以借助下列图片打开思路。

 

点评:本题系一道颇有创意的命题作文题,不仅延续了温州市作文命题的传统——关注诗意、人文、思维,而且题目配图、图文相辅,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出题者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当然审清题目中各个要素尤为关键,月亮一词,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情愫,月亮是诗性情怀的载体;……有多远?则是对于距离的一种理性思考,远与近其实不仅是地域上的,更应当是心灵上的认知;则关注写作者个体生命意识,强化作为的存在觉醒。通篇行文时宜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温州市绣山中学钱胜武)

 

 

【丽水市中考作文】

当一阵风吹散了你的头发时,当一团雾挡住了你的视线时,当一场雨打乱了你的步伐时……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

请以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评:

真切的人生体验是写作永恒的话题和不竭的动力,富有诗意的情境导语触发了学生的生活回忆并引发他们积极的生活感悟,打开了考生的写作空间,可记叙,可描写,也可议论,考题显得亲切而丰富。----毛然馨(丽水黎明初级中学)

 

【宁波市中考作文】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

题目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点评:

2015宁波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放得开、打得开,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表达愿望。无论是细腻如水的描绘,质朴无华的讲述,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精辟深刻的阐述,都适合这个作文题目要求,无文体上的偏向,无主题上的限定,使得考生都如那胡萝卜种子,有了都能发芽的空间,但至于能长得多大,考生的作文多精彩,就取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了。(宁波市顾国和外国语学校李欣)

 

【金华市中考作文】

请以“▲ ,有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抄袭现代文阅读材料《中国不亡,有我!》;

3)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点评:

读写一体,强调担当是今年金华中考作文题的亮点。考生在做阅读时已感受到张伯苓铿锵有力的有我所传递的勇于担当的精神,而作文以,有我!为题,则进一步唤醒了考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小事大事都有我!如果仅仅把有我理解成在场,则显浅薄。(金华四中教育集团陈晓英)

 

【湖州市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是远方/在召唤我们前行/还是我们的心/已准备好出发(奔驰汽车广告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是由组成的,表示路是由脚走出来的,表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三毛)

请以挥挥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评:

2015年中考湖州卷作文题形式上气象一新,内容上颇具情怀,似与去年的中考作文遥相呼应,归来之后再出发!题目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注重挖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能激发考生进行深度思考,表达真实情感。三则导语充实了题目的内涵,拓宽了文章的视角: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展现自我,大胆出发。仔细想来,挥手出发的理由,出发挥手的目的;挥手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姿态,再出发开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从过去的生活中汲取生命的养分,让前行更加从容,让出发更加坚定;作别不甚完美的自己,实现旧我向新我的改变,努力追求自我的不断超越,迈向更美好的将来……只要出发,就有无限可能!(湖州市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付少来)

 

【台州市中考作文】

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点评:

熟悉的材料,开放的思维2015年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采用的是材料作文的形式。在题目中,命题者给出了三则材料,这些材料均来自课文,分别是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鲁迅的《故乡》,只是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作了适当的概括、提炼和加工。对考生来说,这些材料都非常熟悉,在学习课文时对材料的含义也有一定的理解,另外命题者还在材料的开头加了一句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的提示语,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障碍,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使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同时,这个作文题也能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拉开作文的档次。它要求考生围绕三则材料展开联想与思考,来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不能停留在某一则材料上,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这些材料的表面,而是要深入地、综合地理解三则材料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比如同样是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散步》是为了母亲而选择平顺的大路,放弃了儿子选择的有意思的小路;《未选择的路》是虽然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仍然选择了一条荒草凄凄、人迹更少的路;《故乡》则是选择自己去创造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可以说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彰显人生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些都是考生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思考程度的深浅,对这些问题看法的差异,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篇作文立意的高下,自然也会影响到作文的好差。因此,这个作文题的思维又是开放的,多元的,它给了考生一个能够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创造空间。(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

 

【衢州市中考作文】

1、育英中学广播站的读书栏目开卷五分钟开播了,现在向你约稿。本期的主题是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滋味。广播站提供了以下资料,请你选择其中一项,从人物经历和自己感悟两方面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稿子。

A.《草房子》中的细马B.《童年》中的阿廖沙C.《简·爱》中的简·

 

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猎豹是非洲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声名响彻整个草原。一天,猎鹰很不以为然地对它说:你尽管跑得很快,但无法像我一样站在高耸的山顶上俯瞰世界。猎豹一惊,除了上树,它几乎从未攀上高山。它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第二天,猎豹宣布,它将去征服草原上的最高峰。动物们在惊疑之余,也对它挑战极限的壮举给予最大的褒扬。不幸的是,这只勇敢的猎豹再也没有从雪山上下来。其后,整个草原为它举行了最隆重的追悼会,将它称为史上最勇敢的猎豹。这时,那只猎鹰又出现了,它高声笑道:我看它是史上最愚蠢的猎豹!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阐述观点,也可以编写童话,还可以……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点评:

作文材料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内容富含张力,既能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张扬自己的个性,又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人生哲思。总之,这个材料简约而不简单,角度丰富,立意多元,表达空间广阔,真正做到写出不难,写好不易。(衢州市柯城区巨化中学金丽华)

 

 

篇一:浙江省各地市2015年中考作文题目集锦

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

请以“月亮离我有多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1)围绕题目,你可以叙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情。

(2)你可以围绕题目有自己的发挥,也可以借助下列图片打开思路。

点评:本题系一道颇有创意的命题作文题,不仅延续了温州市作文命题的传统——关注诗意、人文、思维,而且题目配图、图文相辅,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出题者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当然审清题目中各个要素尤为关键,“月亮”一词,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情愫,“月亮”是诗性情怀的载体;“离??有多远?”则是对于距离的一种理性思考,“远与近”其实不仅是地域上的,更应当是心灵上的认知;“我”则关注写作者个体生命意识,强化作为“人”的存在觉醒。通篇行文时宜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温州市绣山中学钱胜武)

【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历史、翻译等诸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点评:

1、从题目材料暗示的角度的来看,主要是关于阅读的力量。阅读改变人生,这样一个引导。低学历的人通过阅读,让自己知识和能力提升,获得很好的人生成就,而我们在生活中只要重视阅读,也能获得一种巨大的让人生进步的力量,这是很多学生的角度。

而另一种角度是,我们关注的不是金克木做了什么事情,而是用什么方式做事情,他是用大学教授学习阅读的方式来自己进行阅读。他做事的方式是向别人学习!我们身处网络社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有很多方式,如通过书本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还有不耻上问——向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比如像材料中的大学教授那样有知识、有视野的人学习。

很多同学只会注意到阅读让自己优秀,但我认为真正立意较高的作文是

真切的人生体验是写作永恒的话题和不竭的动力,富有诗意的情境导语触发了学生的生活回忆并引发他们积极的生活感悟,打开了考生的写作空间,可记叙,可描写,也可议论,考题显得亲切而丰富。----毛然馨(丽水黎明初级中学)

【宁波】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

题目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点评:

2015宁波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放得开、打得开,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表达愿望。无论是细腻如水的描绘,质朴无华的讲述,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精辟深刻的阐述,都适合这个作文题目要求,无文体上的偏向,无主题上的限定,使得考生都如那胡萝卜种子,有了都能发芽的空间,但至于能长得多大,考生的作文多精彩,就取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了。(宁波市顾国和外国语学校李欣)

【金华】

请以“▲,有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抄袭现代文阅读材料《中国不亡,有我!》;

(3)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点评:

读写一体,强调担当是今年金华中考作文题的亮点。考生在做阅读时已感受到张伯苓铿锵有力的“有我”所传递的勇于担当的精神,而作文以“,有我!”为题,则进一步唤醒了考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小事大事都“有我”!如果仅仅把“有我”理解成“我”在场,则显浅薄。(金华四中教育集团陈晓英)

【湖州】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是远方/在召唤我们前行/还是我们的心/已准备好出发(奔驰汽车广告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路”是由“足”和“各”组成的,“足”表示路是由脚走出来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三毛)

请以“挥挥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评:

2015年中考湖州卷作文题形式上气象一新,内容上颇具情怀,似与去年的中考作文遥相呼应,“归来”之后再“出发”!题目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注重挖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能激发考生进行深度思考,表达真实情感。三则导语充实了题目的内涵,拓宽了文章的视角: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展现自我,大胆出发。仔细想来,“挥手”是“出发”的理由,“出发”是“挥手”的目的;“挥手”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姿态,再“出发”开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从过去的生活中汲取生命的养分,让前行更加从容,让出发更加坚定;作别不甚完美的自己,实现旧我向新我的改变,努力追求自我的不断超越,迈向更美好的将来??只要出发,就有无限可能!(湖州市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付少来)

【台州】

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

《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点评:

熟悉的材料,开放的思维

2015年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采用的是材料作文的形式。在题目中,命题者给出了三则材料,这些材料均来自课文,分别是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鲁迅的《故乡》,只是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作了适当的概括、提炼和加工。对考生来说,这些材料都非常熟悉,在学习课文时对材料的含义也有一定的理解,另外命题者还在材料的开头加了一句“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的提示语,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障碍,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使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同时,这个作文题也能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拉开作文的档次。它要求考生围绕三则材料展开联想与思考,来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不能停留在某一则材料上,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这些材料的表面,而是要深入地、综合地理解三则材料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比如同样是“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散步》是为了母亲而选择平顺的大路,放弃了儿子选择的“有意思的小路”;《未选择的路》是“虽然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仍然“选择了一条荒草凄凄、人迹更少的路”;《故乡》则是选择自己去创造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可以说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彰显人生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些都是考生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思考程度的深浅,对这些问题看法的差异,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篇作文立意的高下,自然也会

影响到作文的好差。因此,这个作文题的思维又是开放的,多元的,它给了考生一个能够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创造空间。(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

【衢州】

1、育英中学广播站的读书栏目“开卷五分钟”开播了,现在向你约稿。本期的主题是“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滋味”。广播站提供了以下资料,请你选择其中一项,从人物经历和自己感悟两方面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稿子。

A.《草房子》中的细马B.《童年》中的阿廖沙C.《简·爱》中的简·爱

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猎豹是非洲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声名响彻整个草原。一天,猎鹰很不以为然地对它说:“你尽管跑得很快,但无法像我一样站在高耸的山顶上俯瞰世界。”猎豹一惊,除了上树,它几乎从未攀上高山。它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篇二:2014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汇总

2014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汇总

2014杭州作文题

中国气象视频网“@中国气象”发了一条微博,用气象学解读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气象圈,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有暖流也有寒流。而每个人的气象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你把自己变成南极冰川,别人回报你严寒;你把自己变成副热带高压,别人回报你炎热。所以,多给人家温湿气流,人家也会回报你充沛的降雨、暖和的天气。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较大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点评:杭州中考卷的作文题选用了带有时代气息的微博文字,通过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题目空间较大,易写但不亦工。“相互影响”“相互塑造”是题中的关键词,揭示了自身行为能影响他人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环境,最终影响自己的蝴蝶效应。所以,要净化环境,改变他人,首先要从自我提升开始。当然,写付出与回报也可以,关键是看有没把付出与回报的含义揭示出来。(杭州下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金铃)

2014宁波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海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点评:今年宁波的中考作文题很符合新课标对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并向思想更“深处”漫溯。对学生来说,不会造成审题障碍,都有话可说,但又必须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宁波北仑东海实验学校童红霞)

2014温州作文题

大海之于高山,是另一个地方;乡村之于城市,是另一个地方;社区之于校园,是另一个地方??

远方对于眼前,未来对于当下,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也都是另一个地方。

凝视自己的生活,遥望另一个地方,我们思潮涌动,我们好奇神往??

那么――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这是生活的变奏,是内心的召唤,是精神的指引。

请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点评:今年温州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这里”到“那里”,可以是空间的移动,也可以是时间的转换,更可以是精神的探索。由此地去彼处,是为了忘却,还是为了追寻;是为了重温,还是为了发现。这就要求学生把握具体的生活,作出适合自己认知层次的解释。每个学生都有话说,但说的精彩与否,就与他(她)的思维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有关了。(温州二中吴积兴)

2014嘉兴(舟山)作文题: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我们总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600字以上。

点评:该题直击心灵,拷问“信念”,引导学生辩证认识自我,思索人生,是一道能在精神层面引发思考的作文题。(舟山

于人的天性??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应该不难找到写作素材,但由于材料本身对写作角度的巧妙限制,学生想要用现成的“万能作文”去套写,似乎并不容易。(丽水市梅山中学钟海平)

2014台州作文题

题目1:_______过得太快;题目2:_______原来还在。

请在两题中选择一题进行写作。

点评:题目虽为二选一,但思维彼此交错,写任何一题都需要对二者的综合思考;同时也需要学生唤醒自身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才能从具象进入抽象。该题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又能拉开档次,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台州温岭市教研室江奎)

篇三:2015年浙江各地市中考作文题目集粹及点评

2015年浙江各地市中考作文题目集粹及点评

【温州】

月悬高空,朗照千年,照关山万里,照庭院篱墙;照书中古人,照眼前你我。

请以“月亮离我有多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

(1)围绕题目,你可以叙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情。

(2)你可以围绕题目有自己的发挥,也可以借助下列图片打开思路。

点评:本题系一道颇有创意的命题作文题,不仅延续了温州市作文命题的传统——关注诗意、人文、思维,而且题目配图、图文相辅,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出题者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当然审清题目中各个要素尤为关键,“月亮”一词,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情愫,“月亮”是诗性情怀的载体;“离??有多远?”则是对于距离的一种理性思考,“远与近”其实不仅是地域上的,更应当是心灵上的认知;“我”则关注写作者个体生命意识,强化作为“人”的存在觉醒。通篇行文时宜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温州市绣山中学钱胜武)

【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金克木,年轻时曾是大学图书管理员。一次,他偶然看到某位大学者的一份借书单,心想,大学者都要阅读的书,一定很有价值。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阅读。渐渐地,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阔。学问越来越深厚。只有小学学历的他,最后成为在文学、历史、翻译等诸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点评:

1、从题目材料暗示的角度的来看,主要是关于阅读的力量。阅读改变人生,这样一个引导。低学历的人通过阅读,让自己知识和能力提升,获得很好的人生成就,而我们在生活中只要重视阅读,也能获得一种巨大的让人生进步的力量,这是很多学生的角度。

而另一种角度是,我们关注的不是金克木做了什么事情,而是用什么方式做事情,他是用大学教授学习阅读的方式来自己进行阅读。他做事的方式是向别人学习!我们身处网络社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有很多方式,如通过书本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还有不耻上问——向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比如像材料中的大学教授那样有知识、有视野的人学习。

很多同学只会注意到阅读让自己优秀,但我认为真正立意较高的作文是

请以“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评:

真切的人生体验是写作永恒的话题和不竭的动力,富有诗意的情境导语触发了学生的生活回忆并引发他们积极的生活感悟,打开了考生的写作空间,可记叙,可描写,也可议论,考题显得亲切而丰富。----毛然馨(丽水黎明初级中学)

【宁波】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

题目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点评:

2015宁波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放得开、打得开,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表达愿望。无论是细腻如水的描绘,质朴无华的讲述,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精辟深刻的阐述,都适合这个作文题目要求,无文体上的偏向,无主题上的限定,使得考生都如那胡萝卜种子,有了都能发芽的空间,但至于能长得多大,考生的作文多精彩,就取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了。(宁波市顾国和外国语学校李欣)

【金华】

请以“▲,有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抄袭现代文阅读材料《中国不亡,有我!》;

(3)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点评:

读写一体,强调担当是今年金华中考作文题的亮点。考生在做阅读时已感受到张伯苓铿锵有力的“有我”所传递的勇于担当的精神,而作文以“,有我!”为题,则进一步唤醒了考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小事大事都“有我”!如果仅仅把“有我”理解成“我”在场,则显浅薄。(金华四中教育集团陈晓英)

【湖州】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是远方/在召唤我们前行/还是我们的心/已准备好出发(奔驰汽车广告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路”是由“足”和“各”组成的,“足”表示路是由脚走出来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三毛)

请以“挥挥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评:

2015年中考湖州卷作文题形式上气象一新,内容上颇具情怀,似与去年的中考作文遥相呼应,“归来”之后再“出发”!题目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注重挖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能激发考生进行深度思考,表达真实情感。三则导语充实了题目的内涵,拓宽了文章的视角: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展现自我,大胆出发。仔细想来,“挥手”是“出发”的理由,“出发”是“挥手”的目的;“挥手”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姿态,再“出发”开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从过去的生活中汲取生命的养分,让前行更加从容,让出发更加坚定;作别不甚完美的自己,实现旧我向新我的改变,努力追求自我的不断超越,迈向更美好的将来??只要出发,就有无限可能!(湖州市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付少来)

【台州】

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

《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点评:

熟悉的材料,开放的思维

2015年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采用的是材料作文的形式。在题目中,命题者给出了三则材料,这些材料均来自课文,分别是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鲁迅的《故乡》,只是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作了适当的概括、提炼和加工。对考生来说,这些材料都非常熟悉,在学习课文时对材料的含义也有一定的理解,另外命题者还在材料的开头加了一句“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的提示语,这样,考生在审题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障碍,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使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同时,这个作文题也能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拉开作文的档次。它要求考生围绕三则材料展开联想与思考,来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不能停留在某一则材料上,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这些材料的表面,而是要深入地、综合地理解三则材料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比如同样是“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散步》是为了母亲而选择平顺的大路,放弃了儿子选择的“有意思的小路”;《未选择的路》是“虽然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仍然“选择了一条荒草凄凄、人迹更少的路”;《故乡》则是选择自己去创造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可以说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彰显

人生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些都是考生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思考程度的深浅,对这些问题看法的差异,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篇作文立意的高下,自然也会影响到作文的好差。因此,这个作文题的思维又是开放的,多元的,它给了考生一个能够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创造空间。(台州市教研室叶军彪)

【衢州】

1、育英中学广播站的读书栏目“开卷五分钟”开播了,现在向你约稿。本期的主题是“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滋味”。广播站提供了以下资料,请你选择其中一项,从人物经历和自己感悟两方面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稿子。

A.《草房子》中的细马B.《童年》中的阿廖沙C.《简·爱》中的简·爱

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猎豹是非洲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声名响彻整个草原。一天,猎鹰很不以为然地对它说:“你尽管跑得很快,但无法像我一样站在高耸的山顶上俯瞰世界。”猎豹一惊,除了上树,它几乎从未攀上高山。它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篇四: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

解析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文展示

文显其品动人心

一考生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阅卷老师点评

作者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以“文显其品动人心”为题,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心。文章以袁中郎和郭沫若为例,分析、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彼此关系,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文章首尾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运用恰当。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具有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

解析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材料大意:肉豆和丝瓜藤两个植物的须缠在一起,一个小孩想将两者扯断分开,父亲告诉他这两种植物都是用来吃的,不用将其扯断区分。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依旧是稳定在山东高考语文“不藏考点,不考偏点”特征上。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8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比去年略难,但比较其他省份的高考试题难度一般,所以,只要围绕材料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豆藤和丝瓜藤”,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强调意识”和“强调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豆瓜藤缠绕”——“所见不同”——“价值观决定判断和选择”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孩子的角度是一个维度而大人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价值观念不同选择不同”的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生活的情怀与生命的出走是山东卷的今年的稳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窗外看风景体现着从关注大众观点到关注个体思维融合关注社会,“思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瓜藤缠绕的价值取向”终于走上了“社会生活视角”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部分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将会产生高分作文。

【例文】

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陈希同、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得快乐,为了快速的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