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7:16:40 体裁作文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作文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如何写好写景抒情散文

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   张美红   

——如何写好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多在真真切切,活灵活现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类散文有三个突出特点:“写景”——无论自然之景还是人文之景——是写景散文的实质特点; “描写”——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简笔勾画——是写景散文的重要技法; “抒情”——无论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写景散文的根本。在构思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三点来写。

一、把景物作为行文线索。要戴着“有色眼镜”去写景物,描其形,绘其色,念好“准、细、顺”三字诀,把景物描摹准确、细致、有序。首先要准确。抓住事物特征,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可以说“准确”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如果不准确,即使写得再精彩、再生动,也只能是败笔。其次要细致。写景物尽量细一些、角度多一些、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写景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象流动的瀑布,还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文章才会具体,内容才会丰富。第三要有次序。写得“细”,内容自然多,各个景点,千头万绪,万头攒动,这就要讲究“顺”字,就是要理顺,有次序。这样既能欣赏美好的景物,又不致眼花缭乱。如朱自清的《春》,景物写得就够多、够细,但他按着“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这样的顺序,把原本杂乱无章的景物组合得整整齐齐,使景物显得错落有致、富有层次。

二、把描写作为升格技法。生动而富有个性的景物描写会让文章锦上添花,使人读来赏心悦目。一是巧用色彩,使景物靓起来。赤橙黄绿青蓝紫,万千色彩打造了一个千娇百媚、亮丽迷人的世界,只有用充满色泽的语言来描绘,才能呈现或清纯或散淡或沉郁或悲怆的人生万端景象。如,“有的还只是小花苞,尖儿红红的,好像谁在上面抹了一层薄薄的细粉;有的含苞欲放,玉色的花瓣之间可见开放的缝隙了;有的已经开放,正迎着和风舒展着自己洁白如玉的花瓣。荷花里面是黄色的花蕊,一丝丝的,多得数不清。花蕊的中间长着一个绿色的小莲蓬。……”二是妙用动词,使景物活起来。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动才有变化,有变化才有灵气,追求运动变化,才会使我们的写出来的东西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如著名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先生评说是“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动词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三是巧用修辞,使景物立起来。用好各种修辞手法,可使语言“以一叶而传秋色,以一语而现灵魂”。如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把抒情作为文章灵魂。“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正是感情使然。其实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是没有的,其中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写景的文字只有投入自己的情感,文章才会传神、灵动起来。否则,景语就变成无意义的点缀。如经典散文《岳阳楼记》,将情融化在景中,犹如盐化水中,不见盐迹,而有咸味,分不清什么是景,什么是情,达到情与景水乳交融的最高境界。

                 窗外,如此多娇

             兴山县黄粮中学901班  马炳垣

  山峦雾绕,梦若琉璃。风乍起,丛林涛声阵阵,白云被清风放牧窗外,如此多娇。

                            雾绕丛林丝丝雨

  早春的某个夜晚,临窗而眠,让丝丝细雨飘入梦中。清晨,推开窗的一刹那,映入眼帘的是比梦境里更美的画卷细细的雨丝密密斜织着,宛若银线纺成的纱,轻柔地从空中笼下,点点新绿在雨中依稀朦胧。润湿的空气带着一丝凉意,夹杂着嫩草的幽香,沁人心脾。那片如彩虹般的是什么?化作鲜亮的一抹,流露出生命的芬芳。你嗅到那空气中弥漫着的春雨的香气了吗?

                 豆雨跳珠敲夏热

  夏日某个燥热的午后,一道闪电划破天际,隆隆的雷声从天的那边滚来,重重在炸开。豆大的雨点砸下来,和深黄色的泥土一同溅起。走近窗户,路旁的丛树在风雨中摇曳 。长长的枝条在空中狂舞,山上的小草却依旧挺立。这一切陷入眼底,有着无穷的威力。你看到昏暗的苍穹中夏雨的健壮了吗?

                    雨似珍珠点秋韵

  秋日的某个黄昏,天空收起那不再温暖的阳光,湿气渐渐充斥了干燥的天空。窗外,偶尔有调皮的小雨滴随着微风在青空中飞扬,终于倦了。于是,落在路旁,枝头零落上树叶再抓不住生命的流逝,在灰色的天空中旋了儿圈,轻轻地落在地上。然而落叶无改变,因为枝头曾结出丰硕的果实。就像秋雨无怨,只求滋润泥土,孕育更多的生命。用心去听,那“沙沙”的声音似乎在讲述生命的意义。你听着瑟瑟风中秋雨的心声了吗?

   春雨并不柔弱,只是你触摸不到它内心的坚强;夏雨,并不张狂,只是你看不它内心火一样的激昂;秋雨,并不萧瑟,只是你读不懂它内心的无私。

晶莹剔透的躯体在我的掌心慢慢滑动,我感动生命的灵动。

窗外,如此多娇

(指导老师 张士勇)

                 又到校园桂花开放时   周会玲

  我漫无目的的走着,无意间来到了校园的走廊,被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所吸引

  校园的桂花开了。

  小小的花朵挤在绿色的叶片之间,显得娇美而可爱浅黄色的花瓣,浅黄色的花朵,点缀着这棵绿色的树,像是小小的精灵,跳着,笑着

  有些花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挤在一起打打闹闹;有些花儿像害羞的小姑娘羞涩的躲在树叶儿里;有些花儿像是顽皮的孩子,争先恐后的向人们露出自己无比灿烂的笑容;有些花儿像美丽的仙子,高居在树头,散发出甜美的香气

  我静静地伫立在桂花树前,嗅着这甜丝丝的香气。

  一声清脆的铃声打破了这个梦黄的时刻,我转身匆匆向教室走去。

  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声唰唰的响着。下课后,我透过窗子往外看,树下洒满一层黄色的花瓣,上面有一点一点的泥点,树上没有多少花儿了,树叶被雨水洗刷得新绿新绿的,却总好像少些什么,显得那么单调。

  不知怎么的, 我的心忽而沉重起来

  过了几天,我又无意走进了长廊,这时,天空晴朗如洗,我一抬头,一下子被震撼了满树都是淡黄的桂花,散发着那样朴实无华的香气,它们似乎笑得更灿烂了

  校园的桂花依旧骄傲而美丽的开着

  我也加快了脚步……

校园里的香樟树

在校园的东南角,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它历经了170多年的风霜雨雪,见证了我们锦水学校建校近百年来的风雨历程。这棵香樟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远远望去,它就像是苏东坡的书法,圆润连绵,俊秀飘逸姿态十分美丽

它的身躯十分壮硕、挺拔它那高耸入云的躯干需要五人同时张开双臂才能环抱一周,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它那挺拔的身躯仿佛是一位卫士,保卫着我们的校园。这棵香樟树的树皮很粗糙,到处都是不规则的条状裂纹,但是,它的质地很均匀,没有白杨树的斑斑驳驳,也没有柳树那样的肿瘤结节。

它的树冠是球形的,在天空中画着优美的曲线。树冠的枝叶很茂盛,密密匝匝的,在树干的支撑下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当阳光明媚时,灿烂的阳光经过那树冠密密层层的枝丫,只漏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当大雨倾盆时,那顽皮的小雨滴唱着、跳着,落了下来,打在香樟树的树冠上,细细一听,真像“大珠小珠落玉盘”,那声音好似天籁!如今正值春季,香樟树老树抽新芽,散发出无穷的生机。愿我们的锦水学校也像这棵香樟树一样,老树抽新芽,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这篇习作写了校园里的香樟树,抓住了树的特点,特别是对树的外形描写,生动具体,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非常好,词语运用相当准确,不错。

秋雨至,桂花香

小雨拍打着窗台,发出咚咚的声响。透过窗子看向远处,细密的雨丝倾斜着飘落在地上,浸的地面湿漉漉的。一只麻雀扑扇着翅膀落在院子里,机灵的晃动着小脑袋跳来跳去,羽毛上滚动着小水珠,远着看去像是羽翼上镶上了透明的水晶。许是雨水滑落到了眼睛里,它曲起嫩黄色的爪子,在眼睛旁搔了几下,脖颈上被浸湿的羽毛一根根蓬了起来,水珠顺着羽毛滑落到地上。

落在房顶上的雨水沿着瓦片上的凹陷,脱离屋檐边的瓦尖,滴落。屋檐下,一个白色的瓷盆,里面存了一些雨水,盖过了盆底。屋檐上滴下的水滴,落在水面上,瞬间溅出朵朵水花,一圈荡起的涟漪伴着水泡在盆中扩散,同时发出叮咚的水滴声。这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感,泥土的气息让我无意识的闭上眼睛,静静的享受这一刻,聆听落入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的想和雨水再近一些,随手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紫色雨伞,走出教室。一丝凉意扑在我的手臂上,我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秋已经早早的就钻进了这座叫做商丘的小城市了。“一阵秋雨一场寒”这秋带来的凉意侵入了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昔日繁茂的小草只剩下枯黄的残躯横七胡八的歪在那里,细长的叶子上沾满了雨水,叶尖上挂着一颗颗水珠。

抬头看四周,干净明朗了许多,小雨附着着空中尘埃落地,也洗去了万物的污垢。一阵秋风,扯下无数片绿意耗尽的残叶,沾着雨滴蹁跹落下,在坚硬的石砖地面上,在碧绿的湖面上和小小的积水坑里。雨依然下着,密密麻麻的雨丝打落在柳枝上,慢慢顺势流下,汇聚在叶尖,晶莹的水滴承载不了不更多的重量,闪烁着垂落下去,砸在一片小坑洼的积水中。

顺着一条湿漉漉的小道走在校园,纯白色的鞋子溅上了些秋泥。此时的组团楼格外的干净,白色的墙体,蓝色的瓦片,欧式的建筑风格,远远看去,似一幅展现在眼前的异域画卷,美极了。

一阵桂花的清香飘然而至,随风萦绕于鼻尖。顺着香味至一棵开满小白花的树下,米粒大的朵朵桂花,四叶白瓣,数点黄心,一茎青梗为一朵,几朵为一簇,生在墨绿色的叶子茎旁。长长的花瓣,被雨水打的微微合拢,依稀可以看到米黄色的花蕊。那不起眼的小小黄色花蕊竟然把周遭的空气熏染成浓浓的花香,犹如春水一般,悄无声息地流进每一个路人的心田。这是一种甘之如饴的味道,是漂浮在岁月里的一种怦然心动的气息。

这个时节虽没有百木繁盛,百花争艳,桂花树,叶瓣像翡翠,花色似黄金,令人在观物入心的瞬时之间,领略到一种非同凡响的高贵与执着。这应该是桂花“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的不败风采。而浓郁的桂花香也足以把我们征服,从此爱上这个看似萧瑟的季节。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计划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篇一: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作者:肖辉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

二、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提升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更上一层楼,在仿句之后进行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句子的选择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想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世界,蕴藏着极大的想象力,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内心潜藏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心灵自由飞翔,写出出色的作文来。

篇二: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2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开放式教学让音乐课堂更具魅力

古人云:“耳聪则目明,乐行则伦清。”作为“人类

了相应的舞蹈、律动,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加强了,课堂气氛也更活跃起来,学习效果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总之,大多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并且,他们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随着音乐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音乐课要成为师生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而且这个舞台永远是充满诱惑力的,永远是学生彰显个性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学生才会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才会动起来,音乐课才会充满生机!

二、情境式教学,让音乐课堂妙趣横生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孩子们的参与意识会更强,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大家都知道,音乐最新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来源于生活,表现着生活。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审美创造力,教师应该从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注重音乐与生活的结合,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也经常借鉴美术强烈的视觉效果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作品。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但它毕竟离孩子们较远,孩子们互动性不强。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贴近孩子们的需要,教师随手可得的简笔画、一张张美丽的图片、一个小小的动物头饰,从那里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参与制作和表演,孩子们在理解音乐的同时也获得视觉上的惊喜,从而加深了对音乐的兴趣。

三、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彰显个性

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讨论式不失为一种好形式。如教唱《翅膀》一课时,我提问:“歌曲中有许多休止符,休止符就是不发出声音,大家想一想,歌曲中的休止符有没有用处?”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休止符没有作用,没有休止符也很好听,有的学生则认为休止符有用,它

能表达歌曲的一种意境。我接着提问:“休止符表达怎样的一种意境?”有的同学回答:“休止符表达了翅膀抖动的意境。”有的同学说:“休止符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它表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还有同学说:“休止符的作用就象书画中的“空白”艺术一样,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讨论不仅解决了歌曲教学中的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

四、表演式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

构建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调动学生内心的表演欲,以唱歌课为例:大多数教师在教唱时只采用齐唱的方式,至多辅以独唱,小组唱等形式。我在教唱时根据学生和歌曲情况,灵活地采用齐唱,分角色唱,领唱齐唱,加伴唱合唱,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并让学生组织排练,如在教学《哦,林中那间小屋》一课时,我这样引导他们:护林老爷爷工作这么辛劳,他一定太累了,我们也来当一回护林工人让他歇会儿,于是有的人扮演护林工人,有的人当小树,并自己创编歌词,这样教师退至伴奏员地位,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演唱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

五、创作式教学,让学生潜能大放异彩

我们的音乐教学并非单纯地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逐步接触音乐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并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所以音乐创作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创作音乐。如编歌、为歌曲配节奏朗读、自由唱儿歌、为不完整的儿歌补充、填空游戏、接龙游戏、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创作练习,激发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为学生日后创作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采风式教学,让音乐课堂在拓展中厚重

实现开放式音乐教学,应该摆脱教材,教室对教学的束缚。为此我尝试将学生带出教室到民间感受丰富的音乐。如观摩民间艺人的演奏、布置采集江苏民歌、收集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唱段等等。回来后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尝试着表现,这样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我们的小组成员在民歌、民乐、以及不同剧种的戏曲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既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及本土文化,也强化了学生的民族意识,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和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音乐教学的改革关系着全民素质提高的大计。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实践新的课程标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既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空间,也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让我们所有的音乐工作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让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更具魅力。

王春林

2010-1-28(注:此论文获全县中小学师生论文征文大赛一等奖)

篇三: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摘要:教师获得的自身发展,完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却在于其主动接受式和亲身活动式的和谐统一。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无疑是一条颇为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教学相长艺术性主动性发展性

孔子曰:“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孟子曰:“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陶行知也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怎样学便怎样教。”①以上明训,无一不说明师与生的和谐关系。但,无可否认的是,教师获得的自身发展,完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却在于其主动接受式和亲身活动式的和谐统一。只有把被动变为主动,尊重学生人格趣味,尊重学生接受规律,才能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性结合起来,教与学才活,教与学才进,教与学才新,教与学才趣,教与学才谐。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实现“活、进、新、趣、谐”的教学效果呢?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无疑是一条颇为有效的途径。

一、激师活教,诱生活学,教、学乃活。

作为21世纪的伟大工程之一,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其有效载体之一的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也必将日益凸显它的非凡魅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的语文课堂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应当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尝试和发展,它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讲,无疑是一项崭新、鲜活、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就无形被激活,其表现有二:一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教师必须活学活用这一新型的“教学工具”。二是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又决定教师必须活用善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如,面对一段“风戏垂柳,湖波荡漾,花前月下、深谷幽涧,泉水叮咚、百鸟鸣啭,碧江晚霞、夏岭秋山??”的文字,教师如何尽其美,广其义,深其涵,行之远呢?这种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磨破“嘴皮子”,那么,久而久之,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是“书呆子”。但倘若引进了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鼠标轻轻一点,画面、音乐、文字落英缤纷,表情、眼神、思考也就流光溢彩。在这里,多媒体教育技术代替了“言”而有“文”,其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刻骨铭心,久而难忘了。

从另一个方面讲,试想,当教师在恰如其氛、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使语

文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活力十足之后,作为学生,难道还能无动于衷、一池死水吗?故学生也就被相机诱活。表现也有二:一是广开视听,获得知识的“活”。二是奋其私智,获得思维的“活”。

如在讲授《边城》一课时,通过多媒体集中展示出文中描写歌声的句子并配以土家民歌播放后,当笔者再问“为什么作者如此浓墨重彩写歌声”的时候,有学生甚至说出“当歌声点燃歌声,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的妙语。这不可谓不是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妙用的功效。

二、教约其博,学薄其厚,教、学故进。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极大限度地扩充知识面,链接相关信息,进行广泛阅览,从而广才弘识。苏轼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叶圣陶也说:“故教师之为教??必令学生??领悟之源广开。”②在语文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给了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自由空间,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则成了教师所必备。于是,博观约取,运思如刀,“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随之“潮平两岸阔”,更进一层。此进,曰为师者之“思”进。

而从学生角度讲,教师虽于博取约,其获得的知识量仍是相当巨大。若教师又相机诱导,利用多媒体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知识的储备可谓“富五车”了。那么“艺术品所放射的人的性格的光辉----一种奇妙的表现,通过画或音乐,把人性中最深刻最简单的一些特质都表现出来”(爱默生语)。学生至于融会贯通、欣然顿悟、学至妙境的机会就会更多一些,其学习能力也会更进一步。

如在教授《荷花淀》一课时,笔者曾留下课下研究性学习题目《一枝一叶总关情----谈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研究,一周后各学习小组分别交上了自己的答案。笔者只是将其汇总起来,但答案之妙让人赞赏:

细致入微妙传神,

暗示情节作蓄势,

渲染氛围巧烘衬,

线索作用贯主题。

三、新师所教,新生所学,教、学共新。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节省教学环节及时更新所学。如其对板书时间的节省,对资料印刷的节省,对操作步骤的节省;对教学手段的更新,对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学内容的更新。

如在讲授《祝福》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领会鲁迅“画眼睛”的写人方法呢?来几幅面部夸张但眼睛神似的名人名星肖像画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但图片太小,不易传阅,如果按传统做法,放大,传阅,则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投影,完事大吉,快捷方便。

又如在讲授《寡人之于国》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对孟子的语言艺术作进一步深入理解和体会呢?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颇为精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轻轻一点击,读----思----议----结,即节省学习时间,又强化深化学习效果,可谓一箭双雕。

四、促教生趣,使学有趣,教、学同趣。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③窃以为,这里的“基本自由”便是学生学习的“趣味”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至少解放学生的“四种”基本自由:头脑、眼睛、嘴、时间。这就毋庸置疑地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教而生趣的促动作用和对学生学而有趣的促使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每一个细节生趣,无疑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如一,葆有学习兴趣,从而事半功倍地取得学习效果。

如在讲授《〈呐喊〉自序》一课时,笔者就在课件的每幅画面中加入了不同比赛项目的“福娃”的造型,或飞入,或闪入,或旋转,或螺旋,或水平,或垂直,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屏幕上,课堂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学生始终乐此不疲,效果甚佳。

五、教者心谐,学者情谐,教、学相谐。

黑格尔说过:“只有从心灵生发的,仍继续在心灵土壤中长着的,受过心灵洗礼的东西??才是艺术作品。”教学过程其实是“真、善、美”的相融相合的过程,教师“心动”----现代教育技术型课堂----学生“情动”,这是有机统一的和谐。体验、思维,应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关键词。所谓“自觉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④

如在讲授《边城》一课时,笔者这样设计:由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的片断影像引出一段话:“中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执著,外有魂断蓝桥的钟情,以及乱世佳人斯佳丽,泰坦尼克水晶恋??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所说:‘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既然爱情如此神圣、神秘和神奇,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湘西,去解读一段健康、优美、质朴的爱情故事。”很自然地导出新课,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而在教学过程中又通过电影《边城》和课文内容的细节对比,诱使学生以新异

的眼光进行体味研究;并通过配乐《在水一方》让学生进行《十八里相送》的情节描写,使学生体会纯洁真挚的情愫。整节课由于师生互动共融,情绪互相感染,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课堂疑难迎刃而解,课堂效果良好。

《礼记.学记》在论述教学之道时,十分明确地指出:“道而弗牵则和”,“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⑤这其实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终极状态:和而不同,定位致和。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变得更加鲜明突出,落实有效。叶圣陶曾经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⑥综上所述,“活、进、新、趣”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应用的初级目标,“谐”才是其高级目标。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吹来了革新的春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能跟得上这一发展的潮流,方能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也只有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全面地大面积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①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③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⑤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篇四: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河南省漯河高中/张荣谦

教学相长。孔子曰:“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孟子曰:“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陶行知也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怎样学便怎样教。”1以上明训,无一不说明师与生的和谐关系。但,无可否认的是,教师获得的自身发展,完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却在于其主动接受式和亲身活动式的和谐统一。只有把被动变为主动,尊重学生人格趣味,尊重学生接受规律,才能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性结合起来,教与学才活,教与学才进,教与学才新,教与学才趣,教与学才谐。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实现“活、进、新、趣、谐”的教学效果呢?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无疑是一条颇为有效的途径。

一、激师活教,诱生活学,教、学乃活。

作为21世纪的伟大工程之一,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其有效载体之一的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也必将日益凸显它的非凡魅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的语文课堂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应当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尝试和发展,它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讲,无疑是一项崭新、鲜活、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就无形被激活,其表现有二:一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教师必须活学活用这一新型的“教学工具”。二是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又决定教师必须活用善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如,面对一段“风戏垂柳,湖波荡漾,花前月下、深谷幽涧,泉水叮咚、百鸟鸣啭,碧江晚霞、夏岭秋山??”的文字,教师如何尽其美,广其义,深其涵,行之远呢?这种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磨破“嘴皮子”,那么,久而久之,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是“书呆子”。但倘若引进了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鼠标轻轻一点,画面、音乐、文字落英缤纷,表情、眼神、思考也就流光溢彩。在这里,多媒体教育技术代替了“言”而有“文”,其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刻骨铭心,久而难忘了。

从另一个方面讲,试想,当教师在恰如其氛、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活力十足之后,作为学生,难道还能无动于衷、一池死水吗?故学生也就被相机诱活。表现也有二:一是广开视听,获得知识的“活”。二是奋其私智,获得思维的“活”。

如在讲授《边城》一课时,通过多媒体集中展示出文中描写歌声的句子并配以土家民歌播放后,当笔者再问“为什么作者如此浓墨重彩写歌声”的时候,有学生甚至说出“当歌声点燃歌声,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的妙语。这不可谓不是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妙用的功效。

二、教约其博,学薄其厚,教、学故进。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极大限度地扩充知识面,链接相关信息,进行广泛阅览,从而广才弘识。苏轼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叶圣陶也说:“故教师之为教??必令学生??领悟之源广开。”②在语文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

术,给了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自由空间,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则成了教师所必备。于是,博观约取,运思如刀,“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随之“潮平两岸阔”,更进一层。此进,曰为师者之“思”进。

而从学生角度讲,教师虽于博取约,其获得的知识量仍是相当巨大。若教师又相机诱导,利用多媒体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知识的储备可谓“富五车”了。那么“艺术品所放射的人的性格的光辉----一种奇妙的表现,通过画或音乐,把人性中最深刻最简单的一些特质都表现出来”(爱默生语)。学生至于融会贯通、欣然顿悟、学至妙境的机会就会更多一些,其学习能力也会更进一步。

如在教授《荷花淀》一课时,笔者曾留下课下研究性学习题目《一枝一叶总关情----谈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研究,一周后各学习小组分别交上了自己的答案。笔者只是将其汇总起来,但答案之妙让人赞赏:

细致入微妙传神,

暗示情节作蓄势,

渲染氛围巧烘衬,

线索作用贯主题。

三、新师所教,新生所学,教、学共新。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节省教学环节及时更新所学。如其对板书时间的节省,对资料印刷的节省,对操作步骤的节省;对教学手段的更新,对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学内容的更新。

如在讲授《祝福》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领会鲁迅“画眼睛”的写人方法呢?来几幅面部夸张但眼睛神似的名人名星肖像画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但图片太小,不易传阅,如果按传统做法,放大,传阅,则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投影,完事大吉,快捷方便。

又如在讲授《寡人之于国》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对孟子的语言艺术作进一步深入理解和体会呢?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颇为精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轻轻一点击,读----思----议----结,即节省学习时间,又强化深化学习效果,可谓一箭双雕。

四、促教生趣,使学有趣,教、学同趣。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③窃以为,这里的“基本自由”便是学生学习的“趣味”所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至少解放学生的“四种”基本自由:头脑、眼睛、嘴、时间。这就毋庸置疑地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教而生趣的促动作用和对学生学而有趣的促使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每一个细节生趣,无疑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如一,葆有学习兴趣,从而事半功倍地取得学习效果。

如在讲授《〈呐喊〉自序》一课时,笔者就在课件的每幅画面中加入了不同比赛项目的“福娃”的造型,或飞入,或闪入,或旋转,或螺旋,或水平,或垂直,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屏幕上,课堂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学生始终乐此不疲,效果甚佳。

五、教者心谐,学者情谐,教、学相谐。

黑格尔说过:“只有从心灵生发的,仍继续在心灵土壤中长着的,受过心灵洗礼的东西??才是艺术作品。”教学过程其实是“真、善、美”的相融相合的过程,教师“心动”----现代教育技术型课堂----学生“情动”,这是有机统一的和谐。体验、思维,应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关键词。所谓“自觉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④

如在讲授《边城》一课时,笔者这样设计:由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的片断影像引出一段话:“中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执著,外有魂断蓝桥的钟情,以及乱世佳人斯佳丽,泰坦尼克水晶恋??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所说:‘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既然爱情如此神圣、神秘和神奇,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湘西,去解读一段健康、优美、质朴的爱情故事。”很自然地导出新课,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而在教学过程中又通过电影《边城》和课文内容的细节对比,诱使学生以新异的眼光进行体味研究;并通过配乐《在水一方》让学生进行《十八里相送》的情节描写,使学生体会纯洁真挚的情愫。整节课由于师生互动共融,情绪互相感染,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课堂疑难迎刃而解,课堂效果良好。

《礼记.学记》在论述教学之道时,十分明确地指出:“道而弗牵则和”,“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⑤这其实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终极状态:和而不同,定位致和。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变得更加鲜明突出,落实有效。叶圣陶曾经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⑥综上所述,“活、进、新、趣”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应用的初级目标,“谐”才是其高级目标。如图所示: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吹来了革新的春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能跟得上这一发展的潮流,方能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也只有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全面地大面积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以上所谈,仅为管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注: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④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