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三季人(4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4 16:45:34 字数作文
三季人(4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三季人(400字)作文

  今天无意间,看到一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子的弟子与一人争论,一个说一年有四季,一个坚持只有三季,二人争论不休,便来找孔子理论。孔子毫不犹豫的便说三季,导致其弟子输了,像坚持三季的人磕了三个头。在大家都疑惑,大圣人竟然也会糊涂时,孔子说:刚刚那个人是蚂蚱,春天生,秋天死,从未见过冬天。你说三季他会满意,你说四季吵到晚上都说不通。

  那个人就是三季人,在他们的心内,若是认定是对的事情,永远都是对的,从来不会允许人来证明他是错的,那只会让想要证明的人不得安宁。他总爱活在自己所认为的世界里,闭关锁国,不让外人入侵,自己也无法看到自己的不足,自然也就学不到真正具有价值的,与时俱进的东西。

  对于三季人,我们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去与他争输赢,更不要因为他而生气,那都是不值得的作为。我们要学会用宽容大度的心,去包容那些有些自我的三季人,不要去计较那么多。当你能够用一个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三季人,你会发现,自己瞬间得到了升华,再也不是那个遇事便生气的人了。

  生活就是如此简单,很多事物的存在都是有他的理由,三季人就是如此,你是三季人,还是被三季人修炼成了一个更具有修养,能够把持自己的人呢?

篇一:“三季人”故事的启示

“三季人”故事的启示

通信信息所

在孔子的老家曲阜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呀?”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有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读完这则故事,我们每个人从中得到的启示肯定各不相同。我本人领悟到的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做好“三季人”,努力成为“四季人”。

什么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换位思考有什么作用?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在一个团队之中,只有换位思考,才可能增强凝聚力。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换位思考的能力是能否成功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社会中,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各自的价值观、信仰、思维模式、理念无论是先天形成还是后天影响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导致各自的性格特征、言行举止都会有所不同;现今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侧重点与角度皆不相同,于是我们每个人就都有自己认同的原则、标准以及思维模式。也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不同,而人性中习惯于坚持自己的看法是共性,所以现实中在所难免的会有某些不同意见的存在。

生活中也一样,一个矿泉水的瓶子,有人说它是长的,这是对的,因为你从纵向看;有人说它是圆的,也是对的,因为他从瓶底看。还有,开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特别是会开车的坐车人经常会为道路行驶问题发生口角,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意见不统一或分歧的地方需要

争论,这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我们坚持的观点是否确实有道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下结论。我们院从事技术工作的同志较多,习惯于坚持自己的看法的共性较强,但我认为任何观点、方法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切不可太较真,得理不让人,也别以为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理解别人,学会包容,才能完善自我。

人非圣贤!人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各自所理解的、学习的知识也很有限,所以不会有完全的圣人与全才产生,因而难免在某些地方处于“三季人”的尴尬境地,也可以这么说,我们生活中在所难免会遇到很多“三季人”,同时我们自己也在不停地扮演“三季人”。

“三季人”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只能善意地议论他,没有必要对此冷嘲热讽,毕竟有时我们自己免不了也会扮演“三季人”的角色。我们要从“三季人”这个故事里面,吸取到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有用的东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一点谦虚谨慎。我们院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等系统各有各的差异,每个系统内各专业、各阶段又有不同,因此我们首先要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相对全才。

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延年益寿!相对来说做一个“三季人”并不可耻,但我们要努力去探索

自己做“三季人”,其实大家都是“三季人”,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合格的“三季人”,把自己知道的三季搞清楚,而后虚心学习,努力去认知

篇二:三季人的故事

三季人的故事

一个故事,让你一生不再生气。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

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ma zha),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记住这个故事,别考究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因为: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很多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三季人坚持自己的“真理”,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证明他们错误的事实,因而,你生气就是对不起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时,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

篇三:关于“三季人”的故事

关于“三季人”的故事

曾仕强曾讲了一个故事既有趣、又耐人寻味,特别在为人处事上大有裨益。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孔子的一个弟子在院内扫地,这时闯进来一人很不客气地问,你是孔子的学生吗?弟子答是,来人曰:既是孔老夫子的学生一定很有学问吧,弟子说一般一般。来人说:我有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回答,就是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不加思索地回答,一年有四季,来人说不对,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弟子说四季,你错了,来人说三季,你错了。他们的争吵惊动了孔子,听到孔子的脚步声,来人便对弟子说你看这样好不好,让孔老夫子来判断,谁错了给对方磕三个响头,你看行嘛,弟子理直气壮地说当然可以。孔子出来听完他们的话,什么也没说,只是仔细端详来人,然后对弟子说“一年有三季”你错了,这一句话把弟子惊呆了,傻傻的愣在哪,这时来人说话了,你看你错了,快给我磕三响头,孔子也让弟子给来人磕,弟子磕完头,来人洋洋得意地走了。弟子开始抱怨老师,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你老咋说是三季了呢,孔子说你只知死读书,不看情况,不分来者是什么人,你看来人通身全是绿的,他是蚂蚱变的,蚂蚱春生秋死,只经历三个季节,他是个“三季人”,你给“三季人”讲四季,你能讲清楚?你说你该不该磕头。

曾教授说他知道“三季人”的故事后,一旦遇到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便自嘲的一笑,心想又遇到“三季人”了,与他不争不犟,本人也不生气,因为不能与“三季人”一般见识的。生活中不乏有“三季人”,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因为对“三季人”是讲不清四个季节的,就是说白了讲不清道理的,不如和他不要讲了。

篇四:“三季人”故事的启发

“三季人”故事的启发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弟子在院子里扫地,远处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年轻人,年轻人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吗?”

弟子很骄傲地答道:“是啊。”

“那你懂的东西也很多喽?”绿衣人问。

“应该是吧。”弟子虽然有些纳闷,可也不想让人小看。

“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绿衣人接着问道。

弟子一听这个问题,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屑地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这谁都知道。”

“不对,是三季。”绿衣人抢白道。

“你才不对,是四季。”弟子也不甘示弱。

“那好,咱俩也别吵,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如果是三季,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如果是四季,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绿衣人出了个主意。

弟子一听,满口答应道:“行,一言为定。”

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弟子赶紧上前去问老师。

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一下,对弟子说道:“确实是三季,你输了。” 弟子一脸吃惊地望着老师,心里满是疑惑,可是也不敢问,很不情愿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满意地走了。

弟子不甘心,问道:“老师,明明是四季节,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笑道:“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他明明就是个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对他讲冬天,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你呀,就当吃点亏吧。”

至此,有人不禁要说,哈哈,原来孔子也曾教弟子“耍滑头”——“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呢。试想,此话反之,能有效沟通么?你同一个蚱蜢讲四季,无异对牛弹琴。

其实,“三季人”的故事有其符合自然的地方,蚱蜢动物——低级,人也是动物——高级。从动物性说有相同处和不同处,相同的是都有生命,不同的是生存时间、空间和生存方式——适者生存。

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要对懂理的人讲理,才能沟通,对不懂理的人讲理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判断人的本事,是一种人生智慧。如果你没有孔子的本事,最好听听“三季人”的道理。今天的“理解万岁”,在一定程度上,是要你知道:别人的见解也有别人的道理。我们没有见过的事太多了,了解一下别的人、甚至于别的动物是怎么样生,怎么样活。

“三季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存在,且有相当的数量,不要看不起人,轻视人,学会平等共处,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待人类破解的悬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之”,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和立场理解生活。

“三季人”的故事除了很有风趣,还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人不可偏执,不认同别人,也是自己的偏执,总想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纠正别人,以证明自己的绝对正确和权威是不可取的。

当今世上“三季人”太多了!只要明白这一点,就不会与他人生气了。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自己在不经意间成了“三季人”却浑然不知。

原文:

一日,孔子门下一弟子正于庭前洒扫,忽遇一客,问之:汝何人?弟子应:吾先生门下弟子。客人曰:既为先生门下,且有一问。弟子欣然应诺。客人问:一岁几季?弟子回:一岁四季。客人摇首:错,一岁三季。弟子欲争,客人曰:若错,行三拜之礼。

适孔子出,弟子请教:一岁几季?孔子即曰:一岁三季。弟子惧,遂向客人行三拜。客人去,弟子不解,问:奈何一岁三季?孔子曰:斯身绿,乃蚱蜢,春生秋灭,何知冬乎?与争,明日不能已也,益乎?

弟子顿悟,春生秋灭之人,岂知有冬乎?斯乃三季人也。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