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情景交融的作文1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2 22:15:55 字数作文
情景交融的作文100字字数作文

篇一:情景交融作文格式教案

“写好情景交融的记叙文”教案

一、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3、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4、运用情景交融格式写记叙文。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情景交融?

写作中,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含蓄委婉的把情感表达出来,这种手法叫情景交融。

2、阅读下面片段,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羚羊木雕》)

(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

②??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风筝》)

(衬托“我”对故乡温和春日的怀念和向往,衬托孩子们快乐心情。)

③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 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心声》)

(渲染了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

3、景物描写的作用:

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等。

三、方法引领

1、下面这两个语段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通过那些景物抒发出来的?请快速从文段中找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2、你能找出每段中所选景物的共同特点吗?

(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3、情景交融如何做到融情与景?

选景方法指导: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绘景方法指导: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

4、情景交融手法在记叙文中如何运用?

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孤立的,人、事、景与情总是相伴而生的,是一个整体,以人带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开篇写景:开头运用景物描写,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景”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和剪裁;有实景也有虚景,有动景也有静景等,必须与记述的人或事的个性特点相统一,能起到烘托作用,以景物描写开篇,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

文中写景:文章中间写景,能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性格,还可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结尾写景:文章结尾写景,即以景结尾,这种写法也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

我们描写景物时,也不能纯自然式地给景物“录像”,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景物着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写画面更加灵动,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增加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打动读者。

5、例文分析:阅读下面文章,找到文中运用情景交融手法的内容,看看作者是如何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当运用的?

握一把温暖

整个世界都白了。地上的雪,厚得出奇,只要踩上一脚,就会陷进去。一片无垠的白,溢满了视野。整整一个下午,这场突如其来的鹅毛大雪似乎没有停息的意思,到了傍晚,凛冽的寒风也参与进来,肆虐着漫天狂舞的雪花,更加猖狂。

“这该死的鬼天气!”我抱怨着,拖着冻僵的双脚一步步艰难地往家赶。冰冷的雪花一片片舞弄着,落在冻得通红的脸上,“到了家,就有暖气吹了。”一边鼓劢着自己努力前行,一边咒骂着天气,挪动着快要走不动的麻木的双脚。

也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快到了家门口,才知钥匙没了。父母都出差了,我倚在楼梯口,有点崩溃了。天渐渐黑了,一片片雪花肆无忌惮地涌进楼道里。我欲哭无泪,谁叫自己这么大意呢?借着一丝路灯的光芒,在楼道的广告栏里隐约看到“开锁:’两个大字。我立即拿起手机,打通了电话,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等待救星的到来。

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个人影。“是不是不来了,这么冷的天,谁在乎这10元钱呀?”我有些绝望了。在这阴风怒号的楼道中,我冻得更加哆嗦。又过了一会儿,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驼着背,穿着褪色的棉大衣。枯瘦的手上拎着一只陈旧的木箱。满是雪花的木箱上隐约映着“开锁”两个字。

我一下子迎了上去,像看到亲人一样。我道明了父母出差的情况,请他开锁。谁知他听后,眉头一皱,突然提着木箱掉头就走了。我不由得一愣,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冲着他远去的身影大喊:“什么职业道德呀?难道怕我不给钱?我就是坐在楼道里冻一夜也不求你!”除了喊声,我六神无主。呆呆地站在那里,我脑海中一片空白。

“姑娘,你家里人都出差了,我回去拿来了工具,给你配把钥匙吧。”抬头一看,原来是开锁的大爷!漫天的飞雪中,我再次打量了他:头发上满是雪花,有的已经融化为雪水,水珠顺着脸颊慢慢滴落,脸上一道道皱纹映着岁月的沧桑,慈祥的面容,佝偻的脊背,却曼凸显了他的可亲??

蓦地,一把崭新的钥匙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也拉回了我的思绪。当老大爷把温暖的钥匙放到我通红的手中时,他和蔼地笑着,关切地问:“小姑娘,冷吧‘”

我微笑着回答:“不冷,很温暖!”

寒风愈加凛冽,雪花纷飞,我却感觉分外的温暖,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所给予的温暖。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酷暑严寒,如果大家都能传递着温暖的接力棒,那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充满温情,这世上也将会是夭堂!

点评:

文章一波三折,很有波澜,并采取欲扬先抑的手法,赞颂了老大爷的美好品质。文章细节描写也比比皆是,运用得也很成功,几乎段段都能见到细节。作者很善于营造氛围,开篇写景,渲染“雪”这一特殊的环境,将老大爷与我联系起来,结尾再次写景,升华文章主旨。

四、实战演练

情景再现:期末考又很糟糕,我又难过又无奈,不知道怎样向妈妈交代,挣扎的走在回

家的路上! (依据: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教师评讲,展示例子:这次的月考失败了,得到成绩后,我独自一人走在荒凉的小街上,两旁树上的鸟儿唧唧咋咋的叫声使我感到十分的烦躁,但是仔细的听,这些鸟儿像我的知己一般,似乎听懂了我的悲伤,陪着我一起哭。书包的肩带在肩上勒出两道细细的痕迹,很痛,很沉重。看着那垂坠的夕阳橘艳地近在咫尺,像是要融化了般要滴下泪来。你是在为我哭泣吗?)

五、巩固运用

作文题目:那一次,我

要求:写一篇运用了“情景交融手法”的记叙文,用红笔把景物描写部分勾画出来,不少于550字。

篇二:学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

学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作用。

2、探究选景、绘景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片断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选景、绘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启发、点拨,学练结合

四、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学练结合,探究选景绘景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写记叙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播放)

看来,大家都被小动物们逗笑了,笑得这么开心,面对着小动物们顽皮的举动,我们高兴了,这就是触景生情。那么,怎么用文字把这种情景表达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会写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出示)

(二)

1、什么是情景交融呢?

创作中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含蓄委婉地把情感表达出来,这

种表现手法叫做情景交融。

2、怎样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教师带来两个语段,它们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一段选自朱自清的《春》,由女生来读。另一段选自鲁迅的《故乡》由男生来读,边读边思考:你所读的这个语段抒发了怎样的情?

(答:《春》喜悦《故乡》悲伤)

3、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景物抒发出来的?请你快速地从文段中找出作者描绘的景物。

4、你能看出每段中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春》明丽、欢快、充满生机

《故乡》萧索、荒凉、死气沉沉

我们把这种“明丽、欢快、充满生机”的景物称之为“乐景”,把“萧索、荒凉、死气沉沉”的景物称之为“哀景”。朱自清用乐景抒发了喜悦之情。鲁迅用哀景抒发了悲伤之情。这就告诉我们写情景交融的文章,一般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情,在有情的前提下,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当然在景物的选取上我们还可以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

5、什么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呢?

(提示:比如我们要抒发思乡之情,你会选取什么景物?月亮。我们要抒发坚毅刚强之情,你会选取什么景物?松、柏、梅。这些都是传统景物)

6、景物选好了,应该怎样来绘景?

我们接着看语段中划线的词语,比较这两段中红色词语有什么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一喜一悲)

这些词语能传达出喜和悲,所以它们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在写景时—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抒发情感。

7、文段中在抒发感情时,除了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外,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哪种修辞手法用得最多呢?(比喻,拟人)为什么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能够表达情感呢?

因为在运用这两种手法的时候内心是充满联想的,联想的过程就是感情抒发的过程,所以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抒情,可以使所抒发的情感更具体可感,使情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这是老师教给你情景交融的又一个方法——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抒发情感。

小结:回忆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写情景交融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在有情的基础上,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或选取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来抒情,最终达到情景交融。

过渡:下面我们就试着用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作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断练习。

秋季既是万物成熟??表达出你或喜或悲的感情。同学们绘秋景的时候,可以描绘忆中的秋景,也可以描写老师带来的视频短片中的秋景,200字左右。(学生写,学生读)

结束语:写得真好,可以看出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

心,你们的文章把老师带入了或喜或悲或忧,或伤的氛围中,情感含蓄委婉,令我回味无穷。最后,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熟练的掌握这些技巧,写出好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板书设计:

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

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情

色彩的传统景物 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

情景交融

篇三:情景交融在写作中

情景交融在写作中

作者:苏明贵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1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情景类文章的旨归,也是根本要求;见景生情,情动于衷,这又是此类文章的发端,也是基础。情景类一直是多年教学、写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家在努力,在强调,但收效甚微,个中情由就是学生缺乏应有的情(移情有两种相反的路径,先有情,为情找到恰切的寄托物,找到情与物的最佳契合点;(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先有物,物能诱发,激发心中酝酿已久的情,从而激情喷涌,不能自禁,就借物来表达),使情景类文章成了空中楼阁——情无物可托,物也无情可发。而教师虽也读范文,讲技巧,绞尽脑汁,但最终“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想依旧难以实现。“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想,其中师生是否蕴蓄着情,是否意识到了情景交融的四个境界,是否明白写作就是有意识的借景抒情等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蓄情当属第一要务

文章要以情感人,这已成定理。但文章情感的源头却在作者自己。试想,一个情感苍白的人面对五彩缤纷的生活时,是否会有心灵的震动(或惊喜或疼痛)进而是否有创作的欲望;退一步想,一个情感苍白匮乏的人表情达意搞创作将会是何种情形,其文章的情感张力又将怎样。结果一定很难想象。所以,我认为目前我们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在这里:教师不明白或不重视作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一味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结果作文教学事倍功半,陷入了泥潭而不能自拔;学生没有夯实写作的情感基础,写作时就虚情假意,文思不畅,以技巧为文,结果学生生涯中文章有千篇创意却近乎无,久之,文章写成了八股,写作失去了兴趣,失去了提升的信心。

既然蓄情为第一要务,那么情在哪里?如何蓄情呢?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要幼稚的回答:情在生活里,只要教给学生美好生活的意识——认识它,热爱它,并创造它,也就是用知识的真去导引学生,用德行的善去感化学生,用艺术的美去熏陶学生,这样他们在情感上就能日渐真挚,日渐丰厚;具体而言,有两条途径,一是走向历史,一是走向现实。走向历史,就是用前人的生活意识来弥补来提升我们的生活意识,用前人的情感来熏陶我们的情感。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品味,这一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大概说的就是这个理。特别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古诗文尤其要读,因为中国古诗文的精髓之一就是它——意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古人他们面对美常常是情动于衷而能“一切景语皆情语”营造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佳境。故只要教师不间断地导引,时间长了,他们自会具备造文之情。走向现实,因为现实是冶炼情感的熔炉,“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得之历史的情感只有在现实的熔炉里才能内化。又因为艺术是随时代的,只要身体力行,在现实这个宝库中,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最大限度地补益。环境污染,生态恶化,道德沦丧,战火肆虐,疼痛感怎能不被激发?家乡日新月异,社会突飞猛进,良知频频

唤醒,喜悦感又怎能不从心底飞出?看重历史、看重现实吧,只有深入生活,你就能赞叹、渴求生活的真善美,鄙弃、批判生活的假恶丑。

二、关注、利用层次性

南朝刘勰曾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其认为的“思理之致”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联想,想象;是神与物游的境界。王国维将情景的层次分为“无我之境”、“有我之境”。而为了教学和写作的实用,为了顾及学生能更简捷地了解情景结合的规律,提升借景抒情的技能,我将其简化为四个层次:

1.客观地表现,几乎不带感情色彩 平心而论,文章无感情是不可能的,但相对来说,此层面上的文章感情淡极。它有截然的两种,一是,照相式的实录,没有也无法倾注情感。初学情景类文章的同学大都属此,故对此要及时的点拨引导而提升。一是诗文的作者经历了人生大波折后感情深沉化了,亦或艺术渐入佳境而返朴归真了,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是后话。

2.有情,但很淡,停留在赞美层面 学写情景类文章时间不长的同学由于情感阅历不丰富,体验不深刻时,常写它。我并不是说此类文章不好(佳作也连连),而是说经常写它思维会停滞、情感会浅薄。故走出写作单一化模式,深化情感、拓宽思维,是这一层次的目标。

3.情浓,人情渗入了客体,客体“人化”了 浓浓的情象云象雾迷漫;淡淡的情象雨丝象微风清新;喜如山间清泉欢歌;悲如丛中玉兰泣露。物皆有情,物通人性,物在这里都被拟人化了,让“人化”的物承载并吐露作者的心声,从而实现了喜怒哀乐的迁移,达到情与境浑的佳境。这一层次应是我们竭力追求的,只要在教学写作中同学们有了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只要具备了真善美的心灵,只要营造最佳的写作氛围,长此以往,它完全可以实现。

4.情更浓,非声嘶力竭呼喊、控诉不可 故“物化”之,这样才能达其意,抒其情。这一层次喷涌的是激情,但又不能通畅的抒发,就以物化的形态表现出来了。

三、“为情造文”出佳作

毛泽东曾说:“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如果为文而文将诗文写成了形式华美的尤物,读时引不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没有如浇心中块垒的快感,我情愿放弃它。当情感为真善美激发时,就应让其得到真挚地、艺术地抒发,让其感乎人心,而不要让单一、肤浅、纯形式、矫揉造作的写作习惯束缚我们。

面对情景类作文,我们本乎情,晓喻情景结合的层次,在真情的推动下,自觉地运用一些写作技法创作,这样,随着量的积累,写作水平发生了飞跃就会发言为“诗”。

作者单位:西宁市湟中县多巴中学。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