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择业须知:最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0:45:48 高中作文
高考择业须知:最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择业须知:最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作文

高考择业须知:最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


   对于考生来说,要在高考填报志愿上数百个形形色色的志愿名称中找到一个真正合自己心意,在校几年既能学到东西,毕业后又能找到一份对口、满意工作的专业,绝对是一件大伤脑筋的事。

  好多高校都会在临近高考前夕到一些中学面向高三学生做宣传,那时候大学和专业介绍的宣传材料贴满了校园,好多学生都围着看。介绍材料中充满了高科技的概念名词和专业术语,让单纯的高中生们云里雾里。个个专业都看起来很美,但究竟这个名称下专业学的是什么,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是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一个专业,就概莫能知了。

  五花八门的专业,有的可以从专业名称和院系名称,顾名思义地大概“猜”出专业性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像船舶与海洋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学习内容指向明确,行业特色鲜明,辨别容易。而有些专业名称概念比较笼统,范围又特别大,像安全工程、生物技术、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连老师都不能完全明白其所以然,便常常根据往届弟子的报考来做大致推断,指导效果不很理想,考生们更是只好跟着感觉走,抽彩般胡乱填报了。

  于是,就产生了种种误会,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最合乎情理的误会老专业、新名词

  误会这些专业,是合乎情理的—专业就是那个专业,名字一丝不错,有的连就业单位都能蒙住,没办法,谁有那么多能耐打探尽它的前世今生?

  这类专业俗称“新瓶装旧酒”。一是为提高生源质量,二是国家也要求专业名称规范,很多高校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自动化”等联系起来,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一些名称中带有“国际”、“信息”等时髦字眼的专业异常火爆。改名称,也没什么不好,关键是看有没有相对应的师资和教学实验设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二三流的大学由于经济因素,并未能及时培训或者引进师资,实验条件也不完善,甚至开的还是老课程,这就容易误人子弟了。还有的虽然及时更新了师资和硬件设备,但社会需求并不旺,导致就业招生冰火两重天。有的虽然招生就业两旺,但学习内容却不在常人的想象当中,一些考生可能会感觉到与自己的兴趣不吻合,从而心生不满。

  这类误会,以信息类和管理类学科为最。

  地理系常常改为环境科学系,搭上环保信息快车,下设“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招生无忧。其实专业是顺应了改革大潮,只是社会对此不是很热情,这类专业,要红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管理学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个典型,这个专业在很多院系中都有开设,有的甚至是一所学校的下属几个院系同时设有,有的是名副其实,学的是计算机,有的却是由“档案学”专业移花接木,或是由图书馆学、情报学演变而来,它们将信息电子化了。这种现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就是上这个学校的网站看这个专业设在哪个院系之下,由院系名字就可以判断出它到底是哪个专业方向了。这样,才能够把握好自己可以学习什么样的东西。

交通运输是工科类专业里面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但是在不同的学校里,它的培养方向却有所不同。在北京交通大学,它更侧重铁路运输管理,而在大连海事大学,则侧重航道和船舶运输管理。

  近些年“大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虽然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都大同小异,但在一些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学校里,仍有不同含义,如在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也叫航空电子,主要是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惯性导航系统等与航空电子维护方面的课程。毕业后将成为电子设备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学生们常戏称自己是“修飞机的”,而且毕业生一般会在外场作业,劳动强度大,对人的体能有很大的考验,这样的专业,就不适合兴趣在纯电子技术方面的考生和女生报考。

  此外,还有“石油勘探”改为“能源工程”,“机械维修”改为“机械自动化”……不能一一道来,大家多注意看它的开设时间长短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不过,老专业新名称的情况,也要区别对待,有的是为了更规范的表达本校专业目的的,不在上述之列。就像浙江大学的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肇始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济南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脱胎于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北京工业大学的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更名为交通土建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更名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这些专业名称细化,更适合考生参考和理解了。

  求新求异是人的本性,对于一些传统的老专业,人们总是容易忽略,殊不知“桃红又是一年春”,眼光要与时俱进才行。

  旧瓶装新酒”是这类专业最好的注解。虽然专业名称还是老样子,但其内容、地位和就业方向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焕然一新。这些以传统的“老黑难”专业和基础学科为最。

  石油工程、石油地质、勘察技术、土木工程、资源勘察、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核技术与核工程等专业,由于就业后工作条件相对较为艰苦,因此历年来报考人数偏少。但是随着目前石油、煤炭、国土、冶金等传统行业复苏,环境资源的进一步强化,对上述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猛增,从业环境也在大幅度的好转。石油地质、勘察技术专业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以前的勘探需要翻山越岭的找矿,采样、手工制图。而现在大多是卫星定位系统的勘测,电脑控制绘图,工作条件和待遇不止比以往好了三五倍,每年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西藏、新疆、云南等地的地矿部门,不仅对签约的大学毕业生提供诸多优惠条件,还积极和高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凡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定向”前往这些地区工作的学生,其全部学费和生活补助,都由上述地区的地矿部门“买单”。另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对人才引进限制相当严格的发达城市,近年来对石油地质、地勘等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很大,并将相关专业毕业生列为“特殊引进人才”放宽限制。

  此外,还有一直被认为“不温不火”基础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录取分数,近年来也相对提高,很显然,由于数学的广泛用途和数学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它已逐渐成为考生心中的热门。出国潮的涌动,也使物理学、化学这些基础学科逐年看涨,当然,前提是名牌大学。

  有这样一些专业,它们的名称没有改变过,但由于行业面不广,人们常常望文生义,认定它的职业身份。

  蒙冤最多的莫过于法医学专业了,乍一听起,仿佛是以后整天与尸体、命案打交道的行业。人们纷纷避之惟恐不及,尚不说高考时敢于鼓起勇气报考的考生寥寥无几,就连入学后还不清楚所学内容的也大有人在。其实,法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只是多了一项法律方面的课程设置,是一种对受伤害结果进行鉴定的学科。今后从事的工作,也多是一些医疗鉴定、伤害案件的司法鉴定,做些DNA、伤痕检验、医疗事故界定等等,至于命案,那是少之又少的。而且,一般能设立法医室的大多是一些大城市的权威机构。所以今后的工作待遇还是比较乐观的。至于说到尸体,有哪个学医的会不接触呢?

  其次是心理学专业,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学了心理学,就是当心理医生的料,而实际上,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心理学更多的作为一种辅助性专业出现,公安、司法监狱系统在公务员招录中就比较欢迎这个专业,面对一个心理特殊的人群,无论哪个岗位,懂些心理学都是优势。还有很多人到学校里心理健康老师,这与“心理医生”的本行差距不大,但施展空间就小得多了。至于做人力资源管理、客服、幼儿出版、行政、公关、广告、市场调查乃至文秘,都是可以发挥特长的。

  这类专业,是让考生们最郁闷的——高分考入,雄赳赳气昂昂地去就读,毕业时却落个出嫁难的结局,怎么想怎么憋气。

  名称听起来也很响亮,有的甚至可能是新兴专业。但是,这些专业的专业设置方向与培养目标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不太适应国情。或者可以说是相关行业将来也许会很红火,也许曾经很红火,但至少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太令人满意。因此常会造成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情况。

  如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该专业是由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演变而来。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专业的将宏观经济调控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而在这一领域真正有所作为的,是至少硕士学位以上的专家、学者,本科生在此,几乎无用武之地。

  最普遍的要数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了。由于这几类专业对实践和理论的能力要求都相当高,所以,行业内更需要一些既有实践技能,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人才。用人需求普遍倾向于研究生学位的设立,而从校门到校门的本科毕业生无异于“鸡肋”——好看不好用,中看不中吃。

  面对那些名称乍一看差不多,实际内容千差万别的专业,可千万不要“乱点鸳鸯谱”而造成诸多遗憾。

园林、园艺

  听起来都很美的一对姊妹专业,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园林专业有苏州园林做代言,人们都知道它是一个创造美丽景观的专业,在城市建设、森林公园经营、房地产建设中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及对园林植物进行繁育栽培、养护。园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园林艺术,实际上却是“园丁的艺术”,指种植、培植蔬菜、果树、花卉的技术,只是花卉种植跟园林艺术联系得较为紧密。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是培养学生化学专业的基本素质,和应用开发研究和工程技术。而材料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新材料的制备、加工、结构、性能、应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研究一斤黄豆是怎么变成酱油的,是应用化学;而研究除了黄豆,还能把什么变成酱油的,那是材料化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为主要方向,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借助数学与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课题的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研究以信息产业(计算机、自动化、通讯等)为中心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并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学科,包括四个研究方向:计算数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运筹科学。

  这两个专业,简单地区分就在于,是以计算机来研究数学的,还是为研究计算机而学数学的。

  数学与应用数学、精算学

  这不都是算数吗?没错,可数学是纯理科的专业,包括一些理论性强的、具有完备体系的课程,培养学生严密而开阔的思维方法、较强的创造性和科技创新能力。而且基础学科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具有类似“万金油”的特点。虽然不至于十分抢手,但毕业生一般不用担心工作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基础专业,但不同学校的数学专业也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重点。如果志向是在数学专业方向发展,要留心考察学校该专业的科研、教学力量。国内数学专业实力较强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

  而精算学呢,则是保险业的范畴。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研究保险事故的出险规律、保险事故损失额的分别规律、保险人承担的平均损失及其分别规律、保险费和责任准备金等保险具体问题技术方法的应用数学。也可用于对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军事等方面风险的分析。但总体来说,精算师仍然是一个就业领域比较有限的职业。

  目前国内开设有精算学专业的学校不多,招生人数也不多。比较有名望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都是热门专业,课程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应用信息论、电路与系统理论、电子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以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设计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在专业设置培养时,很可能前一个是“搞IT的”,后一个就是研究电路的。

   



我的更多文章: (2015-02-16 13:20:51)(2015-02-16 13:12:02)(2015-02-16 13:04:16)(2015-02-16 12:45:34)(2015-02-16 12:39:39)(2015-02-16 12:21:21)(2015-02-16 12:15:00)(2015-02-15 10:55:52)

篇一:高考须知:考场作文十大“潜规则”

1.考场意识:在考场上时刻提醒自己现在写的是高考作文,不是日记、周记、随笔、感想。心中牢记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

2.原则——稳健:高考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可能是一生只有一次,在面对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考试时,我们应该以稳为先,在稳健的基础上再谈出彩和满分。我们不需要赌博,需要的是足够的分数。这些年有些满分作文十分精彩而另类,如2001年以文言白话为文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但我的忠告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写作实力,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老师会欣赏你的创新,那么,放弃这些可能的“美丽毒药”吧,切记!

3.切题——人工点题法:作文题目可能很短,但也要抓好每一个字。如2002年全国考题“心灵的选择”虽然只有短短5个字,但需要你把握好两方面的内容——“心灵”和“选择”,并且在作文中也一定要充分体现。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会导致“跑题”的严重后果。如果你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那么我的方法可供参考,就是“人工点题法”——在每一大块内容的开头和结尾都明确地点出作文的题目、文章核心。这样给阅卷老师以清晰的感觉,同时也能不断提醒自己防止跑题。

4.立意——中庸之道+富于哲理:现在的高考作文强调真情实感,三类过去常见的极端立意基调应该被坚决摒弃。(

宝。段落不能太少,至少要4段;也不能太多,那样就成了言情或武侠小说。以优秀学生的经验和对高考作文的统计,5--6段较为合适,除去开头结尾,中间200—300字一段正好描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一个充实的想法。当然,抒发个人感情,表达自我思想,阐述认识哲理的句子一定要单列一段,以示突出,这种一句话段落不包括在前面所说的5—6段之内。

开头结尾是文章中最应人注目的地方,所以,要想在90s内俘获阅卷老师的心,就势必要在开头结尾上下功夫。将你认为最有哲理的,最代表自己想法的,最优美的句子写在开头和结尾上,让老师在看

篇二: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符合英语习惯的优秀作文

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符合英语习惯的优秀作文

芸芸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符合英语习惯的优秀作文,在高考中一举夺魁,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呢?

一、了解写作常识

对中学生来说,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要点即可。要严格按照作文的提示内容写作,不能意发挥,也不能逐字翻译所给材料。同学门只要能抓住文中所给材料达的信息和要求,用自己熟悉的句子进行表达即可。因为要求写出的句子一般低与课文的水平,只要同学们能把题中规定的要点全部表达清楚而无遗漏,同时再做到语意连贯,既是一篇优秀的英文写作.

二、写前准备

做好写前准备,不言而喻就是再英文写作前,做好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

首先:了解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人们常说“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话虽说的是汉语中的读写关系,但也适合外语中的读写关系,显而易见,读的东西多了,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所以读是一个人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一个人写的能力的提高和写作的各种素材都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同样,写作也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较高的鉴赏力,较快的阅读速度,较强的吸收能力等。由此可见,广泛阅读积极吸收各种知识是联系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准备。

其次:了解写作与词汇、语法的关系

学生在写作的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如词汇量少、语法不熟、书写动作慢和不正确等。在这里谈一下写作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同学们要多学、多记、多用,持之以恒做词汇和句型的积累工作,-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仓库,这样在写作时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语法,学习任何一门外语,不学习语法是不行的,这里的语法主要是教语法,主要包括词法和句法两类,这两项也需要日积月累,反复运用。所以,积累词汇,熟知语法是写作的重要一环。

的原则,走好书面表达“三大步”。

首先:文从字顺的初级阶段。同学们在用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首要的是把句子写的简单明了,做到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避免繁冗复杂的单词或句式;另外不出现语病。

其次:多写多练的过渡阶段。这里的多写可译为“写多”虽然高考书面表达有词数限制(150词),但我认为初级阶段尽量写长些,不要拘泥与词数的限制。“多练”则是追求篇目数量,在多写多练中多思多悟。

最后:是登堂入室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一选词方面尽量选用最富表现力的词汇,也可适当使用成语、谚语等。其二再造句方面应突破简单句,根据条件使用各类从句、短语以及某些修辞手法,增加可读性,避免句式表达的单一性,使行文既变化有致、又自然流畅。其三、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下功夫,宏观把握好全文的组织结构,做到起承转合、条理清晰、浑然一体。

三写作的几点技巧

1审题

仔细观察所给提示(包括文字图表)明确要求,确定主旨。花点时间审题组织思路是值得,如果写糟了以后推翻了重来,不仅卷面不整洁,在时间上也得不偿失,审题时要对所写内容的体裁,采用的基本懂得时态特定的要求等要胸有成竹。

2备料

列要点即把要写的内容要点化,一般5—10个左右结构上独立,内容上连贯的句子。确保要点不遗漏,做到这一步时,不一定要按照题目中所给材料的顺序,而要组织好表达方式及次序,做到条理清晰不漏要点。

3草稿

再吃透了要点的真实含义之后,恰当地把每一个要点译成英语,写成大约10个左右完整的句子。但书面表达不是几个或几十个句子,更不是百十个单词的简单凑合,而应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地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一体化”的表达方式。因此写作时遣词造句要准确,对于拿不准的单词短语或句型千万不能乱用,更不能违背英语的表达习惯,生编硬造,标新立异。否则,只能是弄巧成拙,错误百出。造句时要多用简单句、短句,少用复杂句、长句。多用自己有把握的词汇、句式,多用地道英语,避免“汉语式”英语。每个句子都要注意句子成分的完整,语法是否正确,说法是否符合习惯,当对限定的内容表达“山穷水尽疑无路”

时,可用“变通”手法,很可能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e.g.:

汤姆英语学的很好。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TomknowsEnglishwell..TomisgoodatEnglish.

TomdoeswellinEnglish.

TommastersEnglishwell.andsoon.

4、修改

草稿完成后,不要忙于抄写,要多思考,

多修改几遍。检查选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得体,段落是否合适,同时也要注意拼写、语法、标点等错误。总之,文章不厌其改。

5、誊写

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能过分潦草,不能毫无收敛地恣意挥洒。

四、如何选词

1、用词要规范

所谓规范是指所选的词语应是全民的、现代的、通用的合乎习惯的词语。人们才会觉得顺耳,否则,酒会显得生硬、难懂。eg:

我们每天起床很早。Weriseearlyeveryday.这里的rise虽也有起床之意,但不如getup更通俗易懂。

2、用词要贴切

词义指得是词所表示的内容,要想用词贴切,准确表达思想,

就应透彻的掌握每个词的确切含义。学英语时,尤其要注意那些同义词和异义词,使用不当就会出错。eg:“他长的很高。”英译为:Heisvery

tall.但若将tall误用high就会让人误解为“他离地面很高。”

3、用词不累赘

例如:“他的名字叫汤姆。”有的同学译为:HisnameiscalledTom.这里的called不仅累赘,而且还不符和语法规范,

所以就成了错句子。若译为:HisnameidTom.就简单明了而且符合语法规范。

总之,选词时我们要尽量做到:宁用常用词,不用偏僻词;宁用具体词,不用抽象词;宁用单个词,不用累赘词;宁用短词,不用长词。

五、如何写好句子

上面谈到了如何选词,词选好了就能写好句子吗?恐怕不一定,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写好句子是写好文章起码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句子呢?

首先:语法要正确

句子是一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而组成的。忽视或不懂语法规则,那么写出的句子只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词汇,而不是一个正确的句子。

每个英文写作者都应把组词造句作为训练写作基本功的起点,组词成句要求每一个写作者要有着多方面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

另外,要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首先要了解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句子中起一定功用的组成部分,句子是由各个句子成分构成的。一般情况下句子成分分成六种:主、谓、宾、定、状、表六大句子成分,此外还有补语、同谓语等。

其次:了解和掌握句子种类

句子成分明确了,不同的句子成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不同的句子类型,掌握好句子的各种结构和类型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根据句子的结构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三种。根据句子的目的或用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式。

掌握好了上面了几种句式,构词造句就不成问题了。

简单句是最基本的英语句型。掌握好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对英语写作者来说会有一种游刃有余的功效。

这五种基本的句型有:

1、主语+谓语。

2、主语+谓语+表语。

3、主语+谓语+宾语。

在以上五种基本句型基础上再进行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学习,我认为句子难关就能迎刃而解了。

六、组句成段

段落是由一组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许多句子而组成的。它虽是文章的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完整性。首先是思想和内容的一致。其次是各个句子前后连贯性。

七、英语的书写

书写有称书法,是包括字母、单词、句子标点符号、国际音标的正确写法。书写与写作都属于笔头的范畴,这两方面是统一的,书写技巧差,字迹潦草不清,上下平直不符和标准,会人产生厌嫌之感,直接影响到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同样,只是字写的不错,但内容贫乏,语法词汇错误满篇皆是,也会使读者失去美感。

书写应该是字母和标点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以句子作为书写训练的核心。

以句子为核心的书写训练具体做法,可以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语法例句,也可以用新词造句或套用新句型,按照句子书写的要求写下来。

书写是一种习惯,开始时就要严格训练拿笔、下笔、停笔、连笔等,这样即可以节约时间,有可以培养写的兴趣,最后收获一种好习惯。另外,通过练习书写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学习成绩,同时美观流利的书写还会使人得到美德享受,从而为自己扣开成功的大门.

篇三:——对2008年高考作文的回望与2009年高考的对策

站在新课程高考的门槛上

——对2008年高考作文的回望与2009年高考的对策

一、掀开你的盖头来——题意把握

(一)作文大组的说明

1、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的是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以表达见出考生水平的高低。当然,考生在写作时加上副标题也算符合要求。

2、关于题意的理解。

“触摸”与“感受”是同一层面的概念,两者有高低深浅之分,并无高下之别。只是前者形象,后者直观。“都市”与“乡村”只是相对概念,可作为城市的代名词,两者在这里可以置换,不宜区别过于严格。对“乡村”的理解也是如此。

从理解角度看,两者都有虚实两层含义。从实的方面说,两者都是人的生存空间;从虚的方面说,两者均可指向精神生存。命题的指导语中,首句指向的是生存空间,而“回望”一句,则暗示了虚的一面,写作可跳出日常生活的束缚,可观察、思考甚至反思我们的生存空间,写作的范围较宽广,可以写当下,也可写虚拟。

3、关于打分的说明

(1)关于错别字

严格执行考纲要求,错一字扣一分,不设上限。

这是对外宣传。实际操作中,考虑到阅卷进程,采用总体把握原则。

(2)关于套话作文

总的态度:此风不可长。套话作文不利于素质教育,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优秀人才,不利于考生的成长,要严厉加以打击。这种作文没有真正体验,没有仔细观察,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认真分析,说的是废话、大话、套话、空话,犹如“大头娃娃”,学生写习惯了,永远长不大,并形成了不诚实的习惯。要鼓励考生将文章内容讲清,讲细,讲明。

下面是对于三种形式套话打分的说明:

a、完全与标题没关系的,如这次写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此类文章在20分以下。

b、与乡村、城市沾点边,但没有真切感受的,如写乡村中的乐观生活的,分两种情况:语言形式差的,打不及格;语言形式好的,在及格上下浮动。

c、没有真正的观察、体验,可称之为“扣题的套话”,若语言形式好的,可相对高一些;语言形式不好的,打42分以下。

(二)本人粗浅理解

1、参考思路

感受乡村

可往好的方面写。

写乡村的小河。写河水的清澈见底,河中小鱼历历可数,与此相对应的,也可写人们在小河中淘米、洗衣服、游泳、抓鱼、孩子们的嬉戏、青年人的爱情??河孕育了乡村,河哺育了村人,河滋养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写乡村的宁静。早晨袅袅吹烟中,村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他们扛把锄头去南山,吸袋旱烟唠家常,中午围坐话年成,月下晚餐说趣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乡村生活如一幅画卷,村人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精神富足。

写乡村民俗趣事。从正月闹元宵到清明祭祖先,从端午包粽子到六月六喝雄黄酒,从七夕情人互赠礼物到中秋敬送岳父岳母礼物,从重阳登山到过年的送瘟神、祭灶神、迎财神、祭天地祖先,再到压岁钱拜岁的风俗。乡村的民俗本质上就是一个地方风俗的剪影。

写乡村人情的淳朴。白天,乡村人一起劳作。夜幕降临,大家又在院子里聚成一簇,老人们摇着蒲扇偶尔唱上几段越剧,小孩们则津津有味地吃着糖果。墙和墙的连接抵挡了风雨的袭击,人和人的牵手构筑了爱的家园。在雷雨降临时,大家都会帮着抢救衣物;丰收之时,大家会互帮着晒收谷子;一家有难时,大家一起商讨对策??没有了城区的喧哗纷繁、车水马龙,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浓浓的人情。

此外,还可写乡村的山清水秀、民居独特、烟雨牛哞、乡村新气象等。

还可从另一方面入笔,写乡村美好人情的逝去,优美风景的破坏,民风的狭隘自私,信息的闭塞等。

以上为表象层面,考生也可深入进去,写乡村中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冲突与撞击,写乡村在现代文明前的焦灼与痛苦,乡村不被城市接纳的迷惘与反思,乡村在现代化大潮中的觉醒,乡村民俗在民族文化中的传承功用与定位??这些视角,因为加入了对现代文明的观照与思考,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深度。

触摸城市

写城市霓虹灯的闪耀。城市灯光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它既是城市亮化工程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文明的参照物。

写城市广场的变迁。广场的变迁折射了一个城市的兴衰,折射了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广场上聚集着来自城市各个阶层各个方位的人们,他们诉说着城市的过去,他们展望着城市的未来。

写城市的体育设施。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了一部分先“胖”起来的行列,人们在工作之余才猛然发现,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他们对体育设施有了热切的期盼。城市的体育设施的建设也可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写城市的公园建设。在紧张的工作中,人们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栖息自己的精神。公园的兴建是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公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寓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审美情趣。

写城市的商场和摩天大楼。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气派,这其中的标志物代表是商场和摩天大楼。在触摸城市的商场和摩天大楼中,我们可读出城市的心跳与呼吸。

此外,还可写城市的文化馆、动物园、影视厅、博物馆??众多的对象中,我们可读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思想各个层面的内容。

当然,也可从另一个侧面写都市人的精神生活。他们有对城市钢铁森林的厌倦,有疲于奔命的心灵的迷惘与颓废,有对后现代文明的焦虑和冲突??

这两个题目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都可以对城市与乡村进行双向思考:乡村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带着对文明与物质

的顶礼膜拜;城市人从城市走向乡村,为了寻得心灵的安逸、闲适和宁静。考生如果能写出这个物质与文化的双向冲击与交流,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显然能胜过一般考生。

不管选择那个文题,考生都需要有很强的观察力,体验力,思考力,并为这个体悟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方能写出好文章来。

2、命题特点

1)命意简单。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触摸”意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可引申为“接触着,抚摸着感受”。“感受”的动词义为“受到(影响)”、“接受”。“触摸”和“感受”,都有通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主观的思想情绪之义。这一点,考生只要稍加体会即可明白,不存在审题难度。这很好地符合了考试面向大多数考生的原则,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可事可记,有情可抒。

2)重视自我。2007年浙江卷作文题连续出了五个“你”,强调考生写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今年的浙江卷进一步得到了强化,这从“感受”“触摸”两个关键词当中就可明确。这种命题指向了作文教学的本直——重视自我体验、自我感受,最大限度地张扬自我。

3)利于防止宿构。高考命题者通常陷于两难境地:考虑到多数考生,作文命题应简单些,但这便利了不少投机取巧的考生,他们事先准备一些语段或事例,考试时稍加改变,稍作点题即可写出文采飞扬、令阅卷老师击节赞赏的好文章——这几年出现了许多剪辑古人古事的优秀文章就是明证——这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考虑到区分度,作文命题应难些,让那些真正会审题、会思考、会写作的考生脱颖而出——这又不合面向全体考生的要求。而今年的作文题,由于将写作视野限于“都市或乡村生活”——现代社会,从源头上切断了考生动辄拿古人古事说辞的现象,逼考生思索生活,关注现实,很好地起到了防宿构防套作的作用。

4)平民色彩浓郁。从2004年“人文素养与发展”开始,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2006年的“生无所息/生有所息”,2007年的“行走在消逝中”,浙江卷走的都是哲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例子,作文题上承载了太多思想层面的意思,关乎政治学上的“上层建筑”,贵族色彩浓郁,考生写作时不免要渗透“崇高”“伟大”诸如此类的字眼,而这一点,城市考生写起来优势明显。而今年的“感受乡村”或“触摸城市”则充分考虑了两个地域——农村和城市,将写作视野转向每个人都可遇到的生活的周遭环境,不同修养、不同识见的人都可谈出自己的感悟来,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

5)体现寻根意识。从根子上讲,中国绝大多数人出于农村。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人离开了乡村,走向了城市,在城市霓虹灯的变幻里,在人来人往的物质的流里,在各种现代思潮喧嚣纷杂的尘世里,不少人迷失了自己。只在城市入睡时,不少人的灵魂于迷醉中偶然醒来,片刻的悸动中闪现出人生原始的东西,想起乡村生活的种种,这是每个人精神必不可少的纽带,连接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而浙江卷的文题,恰好切中了人们内心的隐秘处,让人们获得了一种体悟,让有素养的考生找到了发泻的缺口。

6)区分度更加明显。对于那些罗列一些生活场景的考生,他们能轻松地得到基准分,且基本上无需考虑离题的问题。而对于那些会思考、善观察的考生来说,他们则将自己的灵魂融入了对文题的体悟,在写作中表现生活中的逃离与迷失、城市的躁动和心灵的宁静、后现代对城市牛哞的向往等深刻的内容,使作文中体现更多厚重的东西,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以上是对今年浙江卷作文命题的优点分析,正如太阳背面有黑子,任何一份优秀的卷子难免有些瘕疵,笔者以为浙江作文卷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一是文体指向单一。尽管命题者在写作要求中指出“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但稍具常识的人都可看出,文题适合写文学色彩浓郁的散文,写一般记叙文的很难得高分,而对于议论文,想必考生搔破头皮,也不知如何立论,如何破题。

这对于许多感性不足、理性有余的理科考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须知,高考选拔的不是文学青年,而是全面考察考生的各方面素质,这种忽视思辩能力的考查,显然有违考试的初衷。

二是表述不够简洁。可能是命题者过于追求诗意,引出题目部分用了“回望”“期望”等字眼,这对考生正确把握题意起了干扰作用:文题到底想表达回忆过去的生活,还是展望未来的生活?抑或是兼而有之?要知道,在一篇文章中表达那么多的意思,显然过于为难考生。所以,笔者以为,材料的引述部分不妨再简单明确些,或者干脆去掉这部分内容,直接出示命题。

三是重复昨天故事。这里的重复指的是思维上的重复。众所周知,2007年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其中一个主要维度就是考生“消逝的童年”。而对于大部分考生,他们的童年正是在乡村度过的,如果考生写消逝中的乡村生活,或者是直接化用去年这方面的优秀习作(更有甚者,直接默写去年自己写的作文——大多数高三学生都写过2007年的浙江卷作文),不知阅卷老师作如何处理?

以上三点或许有些吹毛求疵,但对于高考命题者来说,我们希望他们能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力求避免一些失误,这也算是一线老师对命题者的高要求吧!当然,从整体上来说,今年浙江卷的命题是成功的,这种探索是值得继续的。诚如是,则是浙江教师之福,更是数十万考生之福。

二、说与考生仔细吟——阅卷情况

(一)问题与对策

大部分考生都有相关积淀,都话可说,涌出了大量真情涌动,个性鲜明的好文章。但由于不少考生平时习惯于利用现成文章或材料,对生活缺少观察、思考与感悟,思维呆板,今年浙江卷仍出现大量低分文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记流水账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城里人去乡下爷爷或外婆家,写了自己在乡村中的一天的见闻,或者是乡下人上城一天的所见所感;另一种情况是记叙乡下或都市的一年四季情景。这两种形式都扣住了题意,但平铺直叙,没有悬念,没有曲折,文章平淡无味。要改变这种情况,可增加一些写作技法。

一是变换时间,可采用倒叙、插叙等形式,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不妨看一篇文章中的几节文字:

小时侯的除夕夜,有着数不清的美好。一家人在乡下爷爷家过,伯母手下道道让人直咽口水的佳肴;和姐姐坐在灶台前的欣喜;就连那在小煤炉上烧开的水冒出的水气都那么有境界。当然还有最值得去记忆的乡村庭院中的秋千架,它的简易丝毫不减我们姐俩的兴致。

……

又是一年除夕,已记不得一家人多久没有在一起吃年夜饭了。至于那个秋千,铁钩已经生锈了,木板也被虫蛀了。当我再次看到它时,只能感慨物是人非了。爷爷已不再是我印象中高大的身影了,一米七几的个子,而今和我一般高了。动作也慢了很多,这些年照顾奶奶的辛苦都在他的脸上写着,我怎么也无法将现在的他与那个陪我和姐姐玩的长辈联系在一起了。那个温暖了我童年的秋千,已经罢工很久很久了。是啊,天寒地冻敌不过铁的冰,风雪冰冻比不过铁的冷,惟有爱,能融冰,融雪,融铁。

——选自优秀作文《感受乡村》

一架秋千,搭起了现在与童年的桥梁。简易的秋千,承载了童年乡村温暖的回忆。那儿有一家人一起围坐的祥和,

有秋千荡在半空的欢笑,有爷爷身上展现的无限的爱。这种温馨与爱,能够融化冰,融化铁。作者以来回腾挪的结构,朴实深情的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当然,这里还要注意过渡照应的问题,不要为变换而变换,显得过于突兀

二是制造波澜,可利用情感、认识的变化,或巧妙利用对比,使行文跌宕起伏。也来看几节文字:

时光倒回三年前,我想象着陶诗中的草屋八九间,方宅十余亩,想着一望无垠的稻田,想着乡亲们农忙后闲逸的神情,来到乡村,而它,却给我猝不及防的伤。

……

快步往着村庄赶,思念着奶奶家的井水,和我们那不大的田地上的庄稼。到家后,已是汗流浃背了,轻声向奶奶问了声好后,便来到井边打水,如今这口井早已不用桶吊水了。它用上了现代化的水泵,据奶奶说,她也不想换的,只是现在井里的水越发少了,不用这种方式,是很难取到水的。

我压动着水泵数次,看着清澈的井水哗哗地流,脸上便露出了骄阳般的笑,嗯,还是那么的冬暖夏凉,于是便取了条毛巾想洗去我红热脸上的浮躁,可待毛巾轻轻摸着我的脸时,除了阵阵清凉,还感觉到突如其来的刺激性气味,我忙丢下毛巾,跑去问奶奶。奶奶说着说:“这是漂白粉啦,这井里小虫子很多,不多撒点,虫子就杀不死的。”我惊愕了。

——选自优秀作文《感受乡村》

文章对乡村的生活的实际状况,有自己独特的考虑角度。按照命题题意,文题指向是多向的,可写正面的,也可写反面的,要求考生回望生存空间。这位考生在回望中,写出了理想乡村与现实乡村的差异性,对比鲜明,思索难能可贵。

制造波澜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举2002年《心灵的选择》为例说明之

三是联想想象,以打破时空的形式,突破眼前,使思维跳转,以避免行文的单调,扩展文章的广度与深度。也来看几段文字:

感受乡村,感受的是一篇篇好诗好赋好文章。闲居乡村,我总感觉到唐很近,汉很近,竹林七贤仿佛正在不远处饮酒,乡居的日子是一钵碎金,满溢旧王朝的光辉。不,这些都还不够,感受乡村,感受的更是鲁迅的长路,周作人的乌篷船,沈从文的凤凰山歌……

感受乡村,感受的是一种恬淡气质和秀美品格。我总羡慕华兹华斯,不为他的绝妙诗作,而为他在英国湖区的五十年光阴。他感受了五十年的湖光山色,滋补了内心的恬淡心性。感受乡村,华兹华斯以他的方式诠释了乡村的本质。

有时会想到杨丽萍,那个云南村寨里长成的乡村女子。她有裙袂飞扬的丰姿,有风华绝代的风致。她用双手托起月神的尊贵,用双手诉说双雁交颈的呢喃。感受乡村,感受的是杨丽萍的灵,她的真,更是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的魂!

感受乡村,感受的是“跳水女皇”高敏在马塞罗那点亮天空的一刹那;感受乡村,感受的是多丽丝〃莱辛从津巴布韦乡村里炼就的坚韧品格;感受乡村,感受的是席慕容在白山黑水间恣意奔驰的灵魂;感受乡村,感受的是记忆中那一抹乡间的晚照夕阳。

感受乡村,感受的不仅仅是乡村,更是美景,是生活,是诗文,是个性,更是涌动的灵魂!在岁月的过程中回首,我竟是蓦然发现,十几年的行走,走不出乡村那条根。在记忆的最深处,仍是那一抹乡间的晚照夕阳。

——选自优秀作文《感受乡村》

作者以思维的跳转,由外而内层层挖掘村出乡村的形与神:感受那如花似锦的风光美景,感受那一篇篇好诗好赋好文章,感受的是一种恬淡气质和秀美品格,感受杨丽萍、高敏、多丽丝·莱辛、席慕容在乡村滋生出的精魂??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乡村,感受的不仅仅是乡村,更是美景,是生活,是诗文,是个性,更是涌动的灵魂!

下页

篇四:——对2008年高考作文的回望与2009年高考的对策

站在新课程高考的门槛上

——对2008年高考作文的回望与2009年高考的对策

一、掀开你的盖头来——题意把握

(一)作文大组的说明

1、命题形式发生改变,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承担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换成标题作文,今年的命题指向性更明确,更注意考查考生的实际作文能力。

当然,为了使考生适应,也为了更好地衔接,在命题前加了一段引导语,既使题目更加规范,又避免写作范围过于宽泛,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的套作。在命题时,还注意了降低难度,如在“为题”两字上加了着重号,目的是不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最关键的是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以表达见出考生水平的高低。当然,考生在写作时加上副标题也算符合要求。

2、关于题意的理解。

“触摸”与“感受”是同一层面的概念,两者有高低深浅之分,并无高下之别。只是前者形象,后者直观。“都市”与“乡村”只是相对概念,可作为城市的代名词,两者在这里可以置换,不宜区别过于严格。对“乡村”的理解也是如此。

从理解角度看,两者都有虚实两层含义。从实的方面说,两者都是人的生存空间;从虚的方面说,两者均可指向精神生存。命题的指导语中,首句指向的是生存空间,而“回望”一句,则暗示了虚的一面,写作可跳出日常生活的束缚,可观察、思考甚至反思我们的生存空间,写作的范围较宽广,可以写当下,也可写虚拟。

3、关于打分的说明

(1)关于错别字

严格执行考纲要求,错一字扣一分,不设上限。

这是对外宣传。实际操作中,考虑到阅卷进程,采用总体把握原则。

(2)关于套话作文

总的态度:此风不可长。套话作文不利于素质教育,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优秀人才,不利于考生的成长,要严厉加以打击。这种作文没有真正体验,没有仔细观察,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认真分析,说的是废话、大话、套话、空话,犹如“大头娃娃”,学生写习惯了,永远长不大,并形成了不诚实的习惯。要鼓励考生将文章内容讲清,讲细,讲明。

下面是对于三种形式套话打分的说明:

a、完全与标题没关系的,如这次写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此类文章在20分以下。

b、与乡村、城市沾点边,但没有真切感受的,如写乡村中的乐观生活的,分两种情况:语言形式差的,打不及格;语言形式好的,在及格上下浮动。

c、没有真正的观察、体验,可称之为“扣题的套话”,若语言形式好的,可相对高一些;语言形式不好的,打42分以下。

(二)本人粗浅理解

1、参考思路

感受乡村

可往好的方面写。

写乡村的小河。写河水的清澈见底,河中小鱼历历可数,与此相对应的,也可写人们在小河中淘米、洗衣服、游泳、抓鱼、孩子们的嬉戏、青年人的爱情??河孕育了乡村,河哺育了村人,河滋养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写乡村的宁静。早晨袅袅吹烟中,村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他们扛把锄头去南山,吸袋旱烟唠家常,中午围坐话年成,月下晚餐说趣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乡村生活如一幅画卷,村人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精神富足。

写乡村民俗趣事。从正月闹元宵到清明祭祖先,从端午包粽子到六月六喝雄黄酒,从七夕情人互赠礼物到中秋敬送岳父岳母礼物,从重阳登山到过年的送瘟神、祭灶神、迎财神、祭天地祖先,再到压岁钱拜岁的风俗。乡村的民俗本质上就是一个地方风俗的剪影。

写乡村人情的淳朴。白天,乡村人一起劳作。夜幕降临,大家又在院子里聚成一簇,老人们摇着蒲扇偶尔唱上几段越剧,小孩们则津津有味地吃着糖果。墙和墙的连接抵挡了风雨的袭击,人和人的牵手构筑了爱的家园。在雷雨降临时,大家都会帮着抢救衣物;丰收之时,大家会互帮着晒收谷子;一家有难时,大家一起商讨对策??没有了城区的喧哗纷繁、车水马龙,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浓浓的人情。

此外,还可写乡村的山清水秀、民居独特、烟雨牛哞、乡村新气象等。

还可从另一方面入笔,写乡村美好人情的逝去,优美风景的破坏,民风的狭隘自私,信息的闭塞等。

以上为表象层面,考生也可深入进去,写乡村中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冲突与撞击,写乡村在现代文明前的焦灼与痛苦,乡村不被城市接纳的迷惘与反思,乡村在现代化大潮中的觉醒,乡村民俗在民族文化中的传承功用与定位??这些视角,因为加入了对现代文明的观照与思考,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深度。

触摸城市

写城市霓虹灯的闪耀。城市灯光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它既是城市亮化工程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文明的参照物。

写城市广场的变迁。广场的变迁折射了一个城市的兴衰,折射了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广场上聚集着来自城市各个阶层各个方位的人们,他们诉说着城市的过去,他们展望着城市的未来。

写城市的体育设施。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了一部分先“胖”起来的行列,人们在工作之余才猛然发现,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他们对体育设施有了热切的期盼。城市的体育设施的建设也可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写城市的公园建设。在紧张的工作中,人们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栖息自己的精神。公园的兴建是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公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寓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审美情趣。

写城市的商场和摩天大楼。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气派,这其中的标志物代表是商场和摩天大楼。在触摸城市的商场和摩天大楼中,我们可读出城市的心跳与呼吸。

此外,还可写城市的文化馆、动物园、影视厅、博物馆??众多的对象中,我们可读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思想各个层面的内容。

当然,也可从另一个侧面写都市人的精神生活。他们有对城市钢铁森林的厌倦,有疲于奔命的心灵的迷惘与颓废,有对后现代文明的焦虑和冲突??

这两个题目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都可以对城市与乡村进行双向思考:乡村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带着对文明与物质的顶礼膜拜;城市人从城市走向乡村,为了寻得心灵的安逸、闲适和宁静。考生如果能写出这个物质与文化的双向冲击与交流,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显然能胜过一般考生。

不管选择那个文题,考生都需要有很强的观察力,体验力,思考力,并为这个体悟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方能写出好文章来。

2、命题特点

1)命意简单。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触摸”意为“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

可引申为“接触着,抚摸着感受”。“感受”的动词义为“受到(影响)”、“接受”。“触摸”和“感受”,都有通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主观的思想情绪之义。这一点,考生只要稍加体会即可明白,不存在审题难度。这很好地符合了考试面向大多数考生的原则,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可事可记,有情可抒。

2)重视自我。2007年浙江卷作文题连续出了五个“你”,强调考生写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今年的浙江卷进一步得到了强化,这从“感受”“触摸”两个关键词当中就可明确。这种命题指向了作文教学的本直——重视自我体验、自我感受,最大限度地张扬自我。

3)利于防止宿构。高考命题者通常陷于两难境地:考虑到多数考生,作文命题应简单些,但这便利了不少投机取巧的考生,他们事先准备一些语段或事例,考试时稍加改变,稍作点题即可写出文采飞扬、令阅卷老师击节赞赏的好文章——这几年出现了许多剪辑古人古事的优秀文章就是明证——这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考虑到区分度,作文命题应难些,让那些真正会审题、会思考、会写作的考生脱颖而出——这又不合面向全体考生的要求。而今年的作文题,由于将写作视野限于“都市或乡村生活”——现代社会,从源头上切断了考生动辄拿古人古事说辞的现象,逼考生思索生活,关注现实,很好地起到了防宿构防套作的作用。

4)平民色彩浓郁。从2004年“人文素养与发展”开始,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2006年的“生无所息/生有所息”,2007年的“行走在消逝中”,浙江卷走的都是哲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例子,作文题上承载了太多思想层面的意思,关乎政治学上的“上层建筑”,贵族色彩浓郁,考生写作时不免要渗透“崇高”“伟大”诸如此类的字眼,而这一点,城市考生写起来优势明显。而今年的“感受乡村”或“触摸城市”则充分考虑了两个地域——农村和城市,将写作视野转向每个人都可遇到的生活的周遭环境,不同修养、不同识见的人都可谈出自己的感悟来,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

5)体现寻根意识。从根子上讲,中国绝大多数人出于农村。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人离开了乡村,走向了城市,在城市霓虹灯的变幻里,在人来人往的物质的流里,在各种现代思潮喧嚣纷杂的尘世里,不少人迷失了自己。只在城市入睡时,不少人的灵魂于迷醉中偶然醒来,片刻的悸动中闪现出人生原始的东西,想起乡村生活的种种,这是每个人精神必不可少的纽带,连接着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而浙江卷的文题,恰好切中了人们内心的隐秘处,让人们获得了一种体悟,让有素养的考生找到了发泻的缺口。

6)区分度更加明显。对于那些罗列一些生活场景的考生,他们能轻松地得到基准分,且基本上无需考虑离题的问题。而对于那些会思考、善观察的考生来说,他们则将自己的灵魂融入了对文题的体悟,在写作中表现生活中的逃离与迷失、城市的躁动和心灵的宁静、后现代对城市牛哞的向往等深刻的内容,使作文中体现更多厚重的东西,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以上是对今年浙江卷作文命题的优点分析,正如太阳背面有黑子,任何一份优秀的卷子难免有些瘕疵,笔者以为浙江作文卷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一是文体指向单一。尽管命题者在写作要求中指出“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但稍具常识的人都可看出,文题适合写文学色彩浓郁的散文,写一般记叙文的很难得高分,而对于议论文,想必考生搔破头皮,也不知如何立论,如何破题。这对于许多感性不足、理性有余的理科考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须知,高考选拔的不是文学青年,而是全面考察考生的各方面素质,这种忽视思辩能力的考查,显然有违考试的初衷。

二是表述不够简洁。可能是命题者过于追求诗意,引出题目部分用了“回望”“期望”等字眼,这对考生正确把握题意起了干扰作用:文题到底想表达回忆过去的生活,还是展望未来的生活?抑或是兼而有之?要知道,在一篇文章中表达那么多的意思,显然过于为难考

生。所以,笔者以为,材料的引述部分不妨再简单明确些,或者干脆去掉这部分内容,直接出示命题。

三是重复昨天故事。这里的重复指的是思维上的重复。众所周知,2007年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其中一个主要维度就是考生“消逝的童年”。而对于大部分考生,他们的童年正是在乡村度过的,如果考生写消逝中的乡村生活,或者是直接化用去年这方面的优秀习作(更有甚者,直接默写去年自己写的作文——大多数高三学生都写过2007年的浙江卷作文),不知阅卷老师作如何处理?

以上三点或许有些吹毛求疵,但对于高考命题者来说,我们希望他们能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力求避免一些失误,这也算是一线老师对命题者的高要求吧!当然,从整体上来说,今年浙江卷的命题是成功的,这种探索是值得继续的。诚如是,则是浙江教师之福,更是数十万考生之福。

二、说与考生仔细吟——阅卷情况

(一)问题与对策

大部分考生都有相关积淀,都话可说,涌出了大量真情涌动,个性鲜明的好文章。但由于不少考生平时习惯于利用现成文章或材料,对生活缺少观察、思考与感悟,思维呆板,今年浙江卷仍出现大量低分文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记流水账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城里人去乡下爷爷或外婆家,写了自己在乡村中的一天的见闻,或者是乡下人上城一天的所见所感;另一种情况是记叙乡下或都市的一年四季情景。这两种形式都扣住了题意,但平铺直叙,没有悬念,没有曲折,文章平淡无味。要改变这种情况,可增加一些写作技法。

一是变换时间,可采用倒叙、插叙等形式,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不妨看一篇文章中的几节文字:

小时侯的除夕夜,有着数不清的美好。一家人在乡下爷爷家过,伯母手下道道让人直咽口水的佳肴;和姐姐坐在灶台前的欣喜;就连那在小煤炉上烧开的水冒出的水气都那么有境界。当然还有最值得去记忆的乡村庭院中的秋千架,它的简易丝毫不减我们姐俩的兴致。

……

又是一年除夕,已记不得一家人多久没有在一起吃年夜饭了。至于那个秋千,铁钩已经生锈了,木板也被虫蛀了。当我再次看到它时,只能感慨物是人非了。爷爷已不再是我印象中高大的身影了,一米七几的个子,而今和我一般高了。动作也慢了很多,这些年照顾奶奶的辛苦都在他的脸上写着,我怎么也无法将现在的他与那个陪我和姐姐玩的长辈联系在一起了。那个温暖了我童年的秋千,已经罢工很久很久了。是啊,天寒地冻敌不过铁的冰,风雪冰冻比不过铁的冷,惟有爱,能融冰,融雪,融铁。

——选自优秀作文《感受乡村》

一架秋千,搭起了现在与童年的桥梁。简易的秋千,承载了童年乡村温暖的回忆。那儿有一家人一起围坐的祥和,有秋千荡在半空的欢笑,有爷爷身上展现的无限的爱。这种温馨与爱,能够融化冰,融化铁。作者以来回腾挪的结构,朴实深情的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当然,这里还要注意过渡照应的问题,不要为变换而变换,显得过于突兀

二是制造波澜,可利用情感、认识的变化,或巧妙利用对比,使行文跌宕起伏。也来看几节文字:

时光倒回三年前,我想象着陶诗中的草屋八九间,方宅十余亩,想着一望无垠的稻田,想着乡亲们农忙后闲逸的神情,来到乡村,而它,却给我猝不及防的伤。

……

快步往着村庄赶,思念着奶奶家的井水,和我们那不大的田地上的庄稼。到家后,已是汗流浃背了,轻声向奶奶问了声好后,便来到井边打水,如今这口井早已不用桶吊水了。它用上了现代化的水泵,据奶奶说,她也不想换的,只是现在井里的水越发少了,不用这种方式,是很难取到水的。

我压动着水泵数次,看着清澈的井水哗哗地流,脸上便露出了骄阳般的笑,嗯,还是那么的冬暖夏凉,于是便取了条毛巾想洗去我红热脸上的浮躁,可待毛巾轻轻摸着我的脸时,除了阵阵清凉,还感觉到突如其来的刺激性气味,我忙丢下毛巾,跑去问奶奶。奶奶说着说:“这是漂白粉啦,这井里小虫子很多,不多撒点,虫子就杀不死的。”我惊愕了。

——选自优秀作文《感受乡村》

文章对乡村的生活的实际状况,有自己独特的考虑角度。按照命题题意,文题指向是多向的,可写正面的,也可写反面的,要求考生回望生存空间。这位考生在回望中,写出了理想乡村与现实乡村的差异性,对比鲜明,思索难能可贵。

制造波澜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举2002年《心灵的选择》为例说明之

三是联想想象,以打破时空的形式,突破眼前,使思维跳转,以避免行文的单调,扩展文章的广度与深度。也来看几段文字:

感受乡村,感受的是一篇篇好诗好赋好文章。闲居乡村,我总感觉到唐很近,汉很近,竹林七贤?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鹫诓辉洞σ疲缇拥娜兆邮且徊榻穑缇赏醭墓饣浴2唬庑┒蓟共还唬惺芟绱澹惺艿母锹逞傅某ぢ罚茏?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的乌篷船,沈从文的凤凰山歌……

感受乡村,感受的是一种恬淡气质和秀美品格。我总羡慕华兹华斯,不为他的绝妙诗作,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