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方略详解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8:25:45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方略详解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语言训练方略详解作文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方略详解
》》》更多相关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方略详解

   谈到作文语言,不少高考考生将其视之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常发“奈何”之叹而生“难为”之感。不少作文指导之类的文章书籍也用“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来吓唬考生。长此以往,愈来愈多的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作文语言水平的“难为”心结,其中不少人进而将心理上的“难为”转变为行动上的“不为”。因此,近几年来,在高考评卷场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如瘪三、味之如嚼蜡的语言表达。
  为了帮助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语言上的突破,笔者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角度分别谈谈在语言表达上为作文加分的策略,供大家平时练习作参考。
  一、描摹诗情画意,叩动评卷老师的心灵
  1. 使语言具有画面感。
  语言具有画面感,是优秀记叙文的第一特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才使得其诗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摇曳着独特的风采。我们写作记叙文,若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种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使读者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可以在几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请看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答卷《好奇心》中的一段文字: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每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走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她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这是一段描写爷爷奶奶之间一幕日常生活情景的文字。这段文字表现爷爷奶奶历经人生风雨之后晚年生活中的相互牵挂、温情与爱:人在眼前,也要时刻知晓他是好好的,以求心安。这种心灵深处时刻牵挂的爱,通过几分钟便放下活儿“叫”,得不到回应时的“急”,以及紧接碎碎步子的“迈”,和孩子般笑容的“嗔”等动作,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一幅人世间最美丽的“爱”之风景画。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这段文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语言质朴,十分生活化。它的主要优势是作者观察并体验到爷爷奶奶生活中天天发生的最能体现深挚情爱的场景,将其典型的语言和形态“再现”出来,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画面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仔细想想,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是否就难于上青天呢?
  2. 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语言的流动感,就是用词要稳,句式要活。就是说,词语使用准确生动,句子形式流畅自由。读了有流动感的句子,常常使人有如咬一口贡梨一样清心爽口而又香甜四溢。请看下面的文段: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某考生题为《好奇心》作文中开头部分的文字。它描绘出一派清雅美丽而古韵悠然的城市景致。在这段文句里,考生刻画细节颇见功力。不论是动词“穿梭”“润”“踩”“躲”“穿透”“萌动”,还是修饰语“绸”“轻微”“紫色”“绵软”“轻柔”,等等,都运用得十分准确生动,也就是说用词十分“稳当”,你看,“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出的声响像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泡桐花“娇羞”地“躲”在里面等,一连串的动词十分准确而富有想象地刻画出一幅晨景图;这段文字的句式也丰富多彩。有设问句,有比喻句,有拟人、排比句,有对称句,有陈述句,整饬而又富有变化,似行云,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3. 使语言具有含蓄性。
  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记叙文语言上品的标志。含蓄性语言的标志,常常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寄予在启人思考的画面中,包孕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载着深长的意蕴。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笔、言已尽而意无穷等方式表达广博深长的内涵。请看2007年湖南高考某考生题为《诗意地生活》作文的一个文段:

  奶奶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读完这段文字,一种深挚绵长的幸福情味荡漾在我们的心头。作者在这段文字里,表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质朴人情和幸福温情,抒写了作者对诗意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那毕剥作响的柴火,那火光映红的奶奶的笑脸,那爷爷烧火奶奶做菜的温润和谐,还有那“我”和妹妹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的天真可爱的画面,都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农家诗意洋溢的生活图景。而“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的句子则为我们留下了深长的意蕴。
  仔细体会这段文字,我们很多考生的文章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其基本思路是,选取生活中的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典型画面,将画面剪辑成几个部分,抓住每个部分最关键的“动作”,用一个适当的动词将其连贯地组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能从描述中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由作者“出面”将思想直接“告诉”读者。

二、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议论文分数
  多年高考作文的数据表明,高考中写议论文的考生占绝对多数,但议论的语言大多单调呆板。有的文章全篇都是一种陈述句式,有的甚至全文都是逗号,段尾才有一个句号,连一个问号或一个感叹号都没有,真是静如止水,淡如蒸馏水了。有的议论语言概念不清,缺乏必要的修饰限制,进而导致表达不严谨,影响说服力。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长句与短句相结合。
  一般地,议论文中有长句子可使文章表达更严密。但是,句子长,修饰成分多,往往会顾此失彼,以致使句子或成了结构上的病句,或因修饰不当而发生逻辑错误。考生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中,尤其容易出现此类错误。我们建议,对复杂的句意,我们可以用几个句子分别表达。当然,如果我们训练有素,运用长句是能增添议论的色彩和力度的。所以,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应注意长句与短句的结合,这样还可以使句子形式富有变化而形成跌宕之美。下面文段长短句结合运用,很有启发性。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2008年海南高考优秀作文《思维解读幸福》)

  2.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优秀议论文的语言应该富有思辨性。它文采斐然,但不能华而不实;它由材料充实,却不是完整情节的记录。在议论文中,我们学习运用概括性语言与具象性表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议论语言更有思辨的力度。如: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了。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

  在上述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国民中的某些“不良”的好奇心——鲁迅所批判的“看客”的“好奇心”,以此与下文具体论述“真正的”“灵魂在场”的“思考”的“好奇心”形成对比。文章正是以这种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写法,突出了作者所强调的“真正的好奇心”。因为文章的重点在立论,所以对“好奇心”的不良一面就用概括的事例提供对照。这样文章显得张弛有度,显示出考生相当的理论才情。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这就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关键是方法与技巧。只要平时多读多练,你的语言就会灵韵飞动。



我的更多文章: (2015-02-11 22:35:54)(2015-02-11 21:16:15)(2015-02-11 21:01:19)(2015-02-11 20:39:45)(2015-02-11 20:37:16)(2015-02-11 17:33:27)(2015-02-11 12:12:33)(2015-02-10 20:01:11)(2015-02-10 19:47:51)(2015-02-10 19:38:41)

篇一:[精品推荐]201详解0年高考作文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与解题

2010年高考作文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得作文者得天下”已日益成为广大语文人的共识,为此,我们在积极备战2010年高考时也将作文的备考作为重中之重,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及省内名校的模拟测试题,探讨命题规律,预测考试方向,摸索应试对策,力争在今年的高考中能获得作文方面的大面积丰收。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的指教。

一、考点预测

1、形式上仍为命题作文的可能性很大,但也可能为新材料作文。江苏高考从2006年以来一直都是命题作文,且都是先引入一段材料或注释性的话,然后点明标题,这种命题形式四年未变,因此,今年高考作文的形式发生变化或许也有可能,比如说近年来走红的新材料作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半命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重在题目的补充,开放性比较大,对此,我们应加以重视。

2、内容上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从近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关注社会,重视个性,这必将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2009年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直接针对社会,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高三上学期泰州市期末联考题“越界”,本学期期初江苏省百校联考题“余地”,都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悟及情感。

3、导向上倡导积极健康和诚挚真实。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有利于中学教学”,因此高考作文命题一向注重人文性,引领学生提升个人品质,形成健康人格,学做真人。这种倡导积极健康和诚挚真实的导向性在2010年高考作文中将仍是主流。

4、文体上可能仍是文体不限。2006年以来,江苏高考作文的另一特点是文体不限,给考生以最大的写作自由,估计2010年高考将会继续保持这一特点。但另一方面,因此带来的学生作文文体不分的现象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有关专家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高考作文应在文体上加以限制,所以,在话题作文之后又连续四年“文体不限”的命题作文的背景之下,2010年高考作文来个“限定文体”也不是毫无可能的事。

二、应试策略

1、强化审题意识。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淡化审题,不在审题方面设置门槛为难考生,但绝不是就不要审题。比如说2009年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再如泰州市期末联考题“越界”,写作时就应首先清楚“界”有具体和抽象之分,然后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越界,越界有什么好处,越界有什么弊害,怎样越界。只有审题明晰,才能主旨明确,下笔才不会跑题。

2、强调素材积累。现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素材俗套、陈旧的问题,写“好奇心”就是牛顿,写“品味时尚”就是屈原,屈原、司马迁、项羽、鲁迅等人的事例,成了不少学生写作的“万金油”。针对素材俗套的问题,我们精选了系列材料供学生阅读、感悟和记忆,内容包括表现美好亲情和友情的、省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的、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的、描摹美丽景物和感人场面的,等等。针对素材陈旧的问题,我们引发了反映社会热点的系列材料,如“钓鱼”执法、长江大学生、感动中国人物等。强调素材的积累应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

3、注重入格和升格。在强化文体意识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绝不能再写那种信马由缰、大而无当、华而不实的“四不像”文章,而应强调作文的入格,帮学生搭建结构,让学生明白熟悉最基本的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让学生能写出有模有样、中规中距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在此基础之上,应进一步抓好学生作文的升格工作,如记叙文谋篇布局的技巧,如议论文深刻论证的方法,如优化亮化语言等,从而使学生不仅会写,而且能够写好。

4、激发写作热情。高考前夕,大多数同学忙于作业,而疏于写作,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热情,为此,我们一方面印发了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样卷,旨在让学生有样可循,做到心中有数,确立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印发了每次作文训练中的优秀习作,旨在让学生向身边的同学学习,树立“我也能写好”的信心;再一方面,我们帮每位同学精心修改两篇习作,旨在让学生明白好作文原来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作文只需一改竟然如此精彩。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才会积极主动,老师的指导才会发挥更大的效用。

5、珍惜自身资源。学生作文时,经常出现面对文题苦思冥想的情况,既会因为紧张而影响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也会无谓地花费时间。为此,我们倡导学生充分珍惜和挖掘自身的写作资源。一个人就是一座宝藏。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有的学习经历、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可写出既有生活气息又富有个性的好文章,切不可忽视自身这座宝藏,而辛辛苦苦地四处寻宝。同时,我们号召学生将中学阶段自己成功的作文熟记于胸,因为许多作文稍加变动就可适合另一话题或另一主题。事实上也有这种成功的经验,如北京四中就曾出现过一个海子“专业户”,平时作文写海子,高考时仍是写海子,这一写就写出了一篇满分作文。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读通一本书,写活一个人,写熟一件事,以备考场上的灵活运用。

(执笔:陆明泉)

附一:专题素材

附二:中档作文升格实例

附一:专题素材

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三语文写作素材之人性光辉

1、给和拿

1907年,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治疗,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也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并在院子里栽了一些花。后来,儿子先回国了,高尔基给儿子写了这么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2、哭够了再说

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才十二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包括她的观众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

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赞美,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

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之中赶来。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可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

3、真正的高度

还记得10年前那个冬天,一个阳光普照的早晨,父亲带我和弟弟去城里姑姑家做客。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三个到合肥要多少钱?”

年轻的售票小姐说:“大人4元,高于1米20的小孩和大人一样,他们两个有多高?”父亲答道:“这个小的1米15,那个大的1米22,我来付8块钱。”

那位售票小姐笑道:“嗨,先生,你是刚捡了钱还是发了财?你只要告诉我较大的男孩1米20,你就可以省4元钱。我的眼睛不是尺子,我又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父亲回答:“你说的没错,但是孩子们知道他自己有多高!”

4、欣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之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扶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学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和肯定。姑母很快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

他就是《战争和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5、杀猪教子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强调做人要诚实。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可是小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哭闹着也要去。曾参的妻子被闹得没有办法了,就对孩子说:“你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家,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拴猪,旁边还放着雪亮的刀,正准备杀猪呢!妻子赶忙制止说:“我刚才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参说:“孩子的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

结果,曾参说服了妻子,把猪杀了。

6、爱我所有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咯古勒对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

人们都渴望“有我所爱”,岂不知,“爱我所有”才是最大的幸福。

7、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喝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喝,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何不摘梨止喝?”许衡道:“不是我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道:“世道如此乱,管他谁的梨呢?”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8、快乐靠自己

美国的戴尔·卡耐基说:“我相信,我们的内心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

三百年前,弥尔顿双目失明后,就发现了这一真理,他说:“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呀!”

(选编:陆明泉)

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三语文写作素材之面对成败

1、

何制作?

在后来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足迹遍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叫卖他的秘方。

他被拒绝了1009次,直到1010次,才听到每一声“同意”。多少年后,“肯德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

2、不怕挫折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伟大理想。为了创造当作家的条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尼福尼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未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广大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思想家的著作,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但一次次被退回,但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典当过日子。他挤时间写,白天不够就晚上写;他拼命读书,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9年发表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大作家。

3、草坪画

一位学雕塑的青年,大学毕业后去国外留学。到了国外,他没有立即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高昂的学费,他来到一家饭店打工。

他的任务就是给饭店的草坪修修剪剪,根本和他的专业无关。起初,他干得很灰心。有一天,他带着情绪将一块花草弄坏了。他也愣愣地站在那里,想办法弥补。突然,他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把剪错的地方重新设计,再加以整理,成了一幅特殊的画,而且是立体的。

后来,他有意把整个花园设计了一下,“画”出了若干幅作品来。有一天,老板见了,十分惊异,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同时也给了他很高的薪水。

再后来,他自己开了家公司,专门替别人设计、创作“草坪画”,效益十分可观。

4、一个铜板

很久以前,某位大户人家的破落子弟为了逃债,径直藏到深山老林里去。他还算聪明,身上带足了干粮和一把开山斧。在向阳的山坡上,他搭了间极其简陋的木屋,作为安身之处。夜间,燃起熊熊的篝火,仰望稀疏的寒星,他不禁愁肠百结。其最终的想法,也是惟一的活路,就是砍柴到山下去卖,只要勤快,挣碗饭吃应该不成问题。

下页

篇二:应试作文的语言训练策略

应试作文的语言训练策略

作文天地

04-091133

应试作文的语言训练策略

谈到作文语言,不少高考考生将其视之为难以逾越的“高峰”,常发“奈何”之叹而生“难为”之感。不少作文指导之类的文章书籍也用“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来吓唬考生。长此以往,愈来愈多的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作文语言水平的“难为”心结,其中不少人进而将心理上的“难为”变为行动上的“不为”。因此,近几年来,在高考评卷场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如瘪三、味之如嚼蜡的语言表达。

为了帮助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语言上的突破,笔者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角度分别谈谈在语言表达上为作文加分的策略,供大家平时练习作参考。

一、描摹诗情画意,叩动评卷老师的心灵

1.使语言具有画面感。

语言具有画面感,是优秀记叙文的

的场景,将其典型的语言和形态“再现”出来,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画面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仔细想想,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是否就难于上青天呢?

2.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语言的流动感,就是用词要稳,句式要活。就是说,词语使用准确生动,句子形式流畅自由。读了有流动感的句子,常常使人有如咬一口贡梨一样清心爽口而又香甜四溢。请看下面的文段: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某考生题为《好奇心》作文中开头部分的文字。它描绘出一派清雅美丽而古韵悠然的城市景致。在这段文句里,考生刻画细节颇见功力。不论是动词“穿

梭”“润”“踩”“躲”“穿透”“萌动”,还是修饰语“绸”“轻微”“紫色”“绵软”“轻柔”,等等,都运用得十分准确生动,也就是说用词十分“稳当”,你看,“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出的声响像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泡桐花“娇羞”地“躲”在里面等,一连串的动词十分准确而富有想象地刻画出一幅晨景图;这段文字的句式也丰富多彩。有设问句,有比喻句,有拟人、排比句,有对称句,有陈述句,整饬而又富有变化,似行云,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3.使语言具有含蓄性。

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记叙文语言上品的标志。含蓄性语言的标志,常常是的思想情感寄予在启人思考的画面中,包孕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载着深长的意蕴。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笔、言已尽而意无穷等方式表达广博深长的内涵。请看2007年湖南高考某考生题为《诗意地生活》作文的一个文段:

奶奶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

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读完这段文字,一种深挚绵长的幸福情味荡漾在我们的心头。在这段文字里,表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质朴人情和幸福温情,抒写了对诗意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那毕剥作响的柴火,那火光映红的奶奶的笑脸,那爷爷烧火奶奶做菜的温润和谐,还有那“我”和妹妹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的天真可爱的画面,都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农家诗意洋溢的生活图景。而“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的句子则为我们留下了深长的意蕴。

仔细体会这段文字,我们很多考生的文章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其基本思路是,选取生活中的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典型画面,将画面剪辑成几个部分,抓住每个部分最关键的“动作”,用一个适当的动词将其连贯地组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能从描述中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由“出面”将思想直接“告诉”读者。

二、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议论文分数

多年高考作文的数据表明,高考中写议论文的考生占绝对多数,但议论的语言大多单调呆板。有的文章全篇都是一种陈述句式,有的甚至全文都是逗号,段尾才有一个句号,连一个问号或一个感叹号都没有,真是静如止水,淡如蒸馏水了。有的议论语言概念不清,缺乏必要的修饰限制,进而导致表达不严谨,影响说服力。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长句与短句相结合。

一般地,议论文中有长句子可使文章表达更严密。但是,句子长,修饰成分多,往往会顾此失彼,以致使句子或成了结构上的病句,或因修饰不当而发生逻辑错误。考生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中,尤其容易出现此类错误。我们建议,对复杂的句意,我们可以用几个句子分别表达。当然,如果我们训练有素,运用长句是能增添议论的色彩和力度的。所以,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应注意长句与短句的结合,这样还可以使句子形式富有变化而形成跌宕之美。下面文段长短句结合运用,很有启发性。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2008年海南高考优秀作文《思维解读幸福》)

2.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优秀议论文的语言应该富有思辨性。它文采斐然,但不能华而不实;它由材料充实,却不是完整情节的记录。在议论文中,我们学习运用概括性语言与具象性表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议论语言更有思辨的力度。如: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了。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

在上述

篇三: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一、命题预测

1.一个中心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将充分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可以预见,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着作文命题的“一个中心”不动摇,这就是抒写“我”的真情实感为中心,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写“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议。

2.两种情思

2012年高考作文的命意取材,预测为“两种情思”,即“哲思”与“情趣”。“哲思”就是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民族、国家的种种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社会国家方面的就是接力传统、和谐生活、创新发展等,表现在人声方面就是思考青春、思索幸福、思辨智慧、平凡与高尚等,表现在自然方面就是诗意的栖居(清纯之美、恬淡之美、闲适之美、高洁之美)、绿色生活等。

而“情趣”就是抒写“我”与自然、社会、家庭、他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抒写亲情、“爱”情(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爱自然、爱社会、爱邻里)、友情等。这些情思都是有可能成为2012年高考作文命意的热点的。

3.三样题型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以预测为“三样题型”,即新材料作文、标题作文、材料+标题作文。同时可能会兼顾半命题的作文,而话题作文出现的可能性不会太高。这种格局可能延续多年。

新材料作文重点是培养自己的阅读、归纳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适合自己写作视角,包括立意、写作素材的使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等。考生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找准材料的主体对象,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合理联想,推广到社会其他领域,不能就事论事。

标题作文不存在拟题的问题,主要应该在审题与题材的新鲜度上做文章,日常加强审题训练,注重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的积累、记忆,还可以多借鉴课本与报刊上优秀作家、知名人士的文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不提写作时,可以用深刻的思想、浓烈的感情、不凡的构思、精美的语言打动阅卷老师。

材料+命题型的作文,写作时不能仅仅看到标题,更应兼顾材料,不能将材料舍弃,否则将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考生应该抓住话题或者半命题的提示或限制,加以联想,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加以发挥,这样就不至于脱离话题或半命题的范围。

二、备考策略

1.四个意识

当不幸的阴霾逐渐散去,当母爱的光辉照亮一颗阴暗的心,当人生的道路在远方断断续续地延伸,他终于握住了‘我的时间’,选择写作,既完善自己生命的年轮,又润泽着他人的心灵。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将生命的苦难转为满眼的明朗和快乐,他用睿智的言辞着凉了世人日益幽暗的心,也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当他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用完了‘人生的时间’时,他又捐出了自己全部器官,这不就是他‘做好该做的事’的一生最好总结吗?”

哲学思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分析生活现象或寓言故事,以求得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考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分三步走:

一是回忆和记住以下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评论人、事、物,要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有发展的观点;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理论源于实践,但反过来指导实践等等。

二是经常分析一些成语、警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譬如:居安思危——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按图索骥——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纲举目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矛盾的特殊性。

三是多写一些具有哲学思考的高考作文题。

栩如生。例如: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广东《回到原点》)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湖南《把自己看淡》)

模糊记忆里存留有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湖南《向日葵没有眼泪》)

夜深了,我走在归家的路上,岁月在耳畔静谧地流淌,手上一松,一片落叶无声地回归尘土。(北京《沉默的丰碑》)

(3)意蕴美。引用古典诗文,化用诗词意境,铺排对仗,点石成金,铺衍成章。例如: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冰心曾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正在此理。(湖南《把自己看淡》)

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思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不点明了原点所在、根本所在——以民为本。(广东《回到原点》)

以上两个例子或援引,或化用,或点化诗意,使得文章意蕴丰赡。

下页

篇四:2013话题作文训练及应试策略

2013话题作文训练及应试策略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考作文中的热点问题,话题作文这一形式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中占的比例一年大似一年,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所占比例超过80%,大有独领风骚之势。究其原因,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多向性是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的主要原因。纵观近年内的中考作文,确实让很多的考生在试卷上张扬个性、展示才情、放飞想象、纵横驰聘,写出了很新很美的文字,出现了一定比例的高分现象。但冷静思考,二类卷、三类卷所占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考生中倾向性的应试失误,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年年岁岁“话”相似,岁岁年年“病”亦同,个中原因,笔者以为是教师在话题作文的训练及应试指导的方略上不到位,没有走出话题作文训练的误区。那么,话题作文的训练和应试准备着重从哪儿入手呢?

一、透彻把握考题的信息,在准确定位上花气力

话题作文虽说降低了审题要求,内容和范围也相对宽泛,但并非不需审题,并非可以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如果忽视了对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就迈错了作文的

003年江苏南通与河北襄樊市都曾考过以“兴趣”为话题作文,这样的话题的如果再加上一定的限制,初中生难以写出以“兴趣”为话题的议论文,则以写记叙文为宜。在过去的中考中我们发现不少的应试作文文体不分,一会儿是记叙,一会儿又是议论,几种文体杂糅在一起,形成四不象,这样的文章只能是三、四类文了。淡化、自选文体,其初衷是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去凸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不要文体,更不是要不伦不类的文体,写作文体的杂糅往往是考生误解了自选文体造成的。考前训练中,可用同一话题从几个体裁方面去强化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文体的要求。再则,标题与选材的吻合亦是一个重要环节。选材能力的训练在话题作文中的应试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话题作文的目的是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是给考生“松绑”,可是,我们更应看到,话题作文的选材要求并没有降低。近几年中考作文中,篇幅不足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倾向性的问题相当明显。例如,不少考生怕篇幅不够,就用提示语或材料来凑,开头引用一段提示语生发开去,结尾又用几句提示语收拢过来,自己所写的内容就空泛、不具体了,这样的文章是不能称之为美文的。另外,空话、套话、大话、废话常见于卷端,导致总体应试质量不高,这也是有悖于话题作文命题者的初衷的。要让考场作文质量提高,在考前的选材训练上就要引导学生强化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当然,为保证大面积丰收,也不能忽略定向思维,要训练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中考在即,时间不宽裕的情况下,尤其要加强选取实实在在的材料,选取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细节描写、细腻描写、精彩片断、一瞬间等细小的方面的选材训练。“实”、“小”是选材的不二法门,纵观中考中涌现出的一类文,绝大部分都在“小”字上做足了文章,以“一粒青春痘”、“一杯茶”、“一盆花”、“一盘象棋”、“一个枕头”、“一张照片”、“一粒进球”为题材的文章很多成了满分作文的座上客。唯其小,才能写得实,写得细。小,可小中见大,通过“小”来折射时代的光辉,反映时代的动脉,感悟人生的真谛,写记叙文如此,写议论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在观点正确鲜明的前提下,选取实事、小事作论据,从正反两方面选论据,又何愁写不出说理充分的美文呢?拟题能力,凸现文体能力,选材能力和审题能力,它们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能力,或单项训练,或整合训练或强化训练,如基本能力训练到位,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就不会“可望而不可即”了。

三、渗透创新训练,在出彩上求突破

近年来,话题作文的一类卷,内容上百花齐放、个性张扬,以新见长,形式上,异彩纷呈:新闻直播,法院审判、焦点访谈、题记、小标题、寓言,都在中考考场上淋漓发挥,他们之所以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喝采,无不是因为他们有出彩之笔。在确保和大面积提高作文应试素质的基础上,渗透一定的写作技巧的训练,是中考作文的求佳之举。要出彩,就要在新字上做文章。立意求新,把握时代脉博,弘扬民族精神;内容求新,言常人所不言,直抒胸臆;形式求新,摒弃“老三段”,以日记体、书信体、回忆录、诊断书等各种新颖形式使人眼目为之一亮,这些极具创意的思维火花,反映了考生的思维素质和才情,说不定会造就一位位未来的学者、作家。为了适应课改,为了提高考生应试水平,创新的活力非渗透不可。但在训练中应该注意,追求立意的新并不等于是对传统精神、常理的反叛,立意新,是想人所未想,是独到见解。如2003年辽宁省以“餐桌”为话题的一份一类卷,抛开了一般考生以人为叙述中心人物的构思,却以“餐桌”本身用拟人化手法作为叙述中的人物,反映了在餐桌上就餐的夫妻俩在抗“非典”中的献身精神,这才称得上立意的新,选材的新,形式的新。选

材的新不等于写阴暗面、消极面,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用心去发现人人心中有,又人人笔下无的素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新的材料不能是克隆出来的,也不应是社会生活的异化,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亮点。创新也并不等于结构的新奇和语言的生造,精巧的篇章结构要与充实的内容有机地统一,倘若结构形式与内容油水分离,则不能给人以美感。例如,不少考生在习作中用了“题记”的形式,尽管形式上有新意,但题记的内容与文章的题旨风马牛不相及,并没有起到题记应起的作用,甚至有的考生写议论性文章也用了题记,这未免有东施效颦的嫌疑。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但创新并不是猎奇,因此,在渗透创新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让学生立意新而不走极端,选材新而少写阴暗消极面,形式新求“天作主合,浑然天成”而不弄巧成拙。要让学生作文在中考中出彩,还应注意各种关键性训练,具体细腻的各种描写训练应强化,写人写到如见其人,叙事,要细心描写到如身临其境,这样的记叙文才容易出彩。再如:有真情实感往往是衡量考生佳作的重要标准,因而应强化学生流露真情的训练,从一盘棋中去领悟人生哲理,从一个枕头中去抒发母爱崇高的情感,从一杯茶中去感悟世间真情……此外,开头结尾的训练也是人尽皆知的招数。

话题作文的应试,功夫在考场外,不能指望考生灵机一动而有意外收获,也不能因为题海无边而听之任之。只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进行重点训练,先分解后整合,才可能求得应试能力的提高,获取中考作文的良好成绩。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