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专家点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7 02:26:04 高中作文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专家点评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专家点评作文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专家点评

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于丹:我看到作文题的时候就觉得,山羊过独木桥撞到一起竞技规则,必须有一个人掉下去,有两个孩子可以抱在一起转身通过,大家都走过去。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双赢,获得了人性最温暖,是最积极的一条出路。我们今天要鼓励的是什么?不是走到这个社会被规则驯服着,而是能把规则改变得更好,在残酷的竞争前,以人性的善和光明作为它的最高宗旨去向前走。所以有这样的行为,那就看我们的学生他做什么样的判断。

   其实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也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

   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I):山羊过独木桥。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通过,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今年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进行讨论。根据这个材料写作文。

  孙云晓评论:合作高于竞争,合作可以在无路中寻找出道路。

2014江苏高考作文卷:关于不朽。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孙云晓评论:朽与不朽的本质在于价值观。

  2014上海高考作文卷:自由与不自由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孙云晓评论:自由与不自由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两种状态,因此需要主动性与自制力两种人格品质。

  全国卷(新课标II):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不要给风景区的小动物喂食,让他们自己去寻觅,避免其丧失觅食能力。请根据此材料写一作文。

  孙云晓评论:这哪里是说给小动物喂食?其实是说孩子怎么才能健康长大。

  北京卷:材料作文,写《北京的规矩》,如进人家做客应该遵循哪些规矩等。

  孙云晓评论:对北京的考生来说,“北京的老规矩”是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因为这是北京人应当熟悉和反思的内容,但是难度在于这又是被忽视甚至是被抛弃的内容。如古人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青少年需要生活教育,爱生活会生活才有好文章。

  广东卷: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用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根据材料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孙云晓评论: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而考生却越来越远离生活。

  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徐南南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何杰 北师大二附中 中学高级教师

  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今年北京卷大作文满分为50分,从以往不少于800字改为不少于700字,可是大家对于作文的关注度却丝毫没有降低。得知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北京高考命题还是按照自己独有的”老规矩“,坚持了两个主线:

  1.题目新颖且鲜明:北京考生看到题目的时候审题难度不大,明确文章的意图。

  2.切合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对生活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同时从大的方向上看符合整个高考命题的”规矩“,通过作文题让考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去更好的直面生活,这些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现实中肯定有很多考生看到这篇作文题觉得不好写,尽管多数考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可是关于老北京的”老规矩“他们确实没有在意,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中不能更好去发现的考生,很难对一些走进他们内心的规矩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是北京这篇问题内容又是丰富的,可以说丰富度很高,即便生活中对老北京老规矩不了解的考生一样能从题目中感受到一些北京老规矩的特色。

  前提是考生要仔细的审题,尽管北京卷的作文材料考生易懂,但是在材料中寻找写作的信息这是必须做到的环节,例如考生在读材料的时候这样去寻找信息:材料传递的”老北京的规矩“从“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的内容中。 “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看出是恪守孝道;“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自私,要学会分享,你觉得好吃的东西别人也可能觉得好吃;“不许管闲事”这个规矩要对”闲事“作一个界定,在分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这些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

  随着时间的流淌,也许一些老规矩被人淡忘,可是从老规矩中体现出来的勤劳、孝道、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别人的尊重却没有被冲淡,对人的成长和教育来说还是需要大小就被熏陶的。现在的北京生活,节奏加快,忙忙碌碌中忽视了人与之的相处,一些变得功利和更加自私、空巢老人孤独的守望,铺张浪费、挖掘别人隐私的无良媒体、、、等等与老规矩留下的理念形成了冲突。

  是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还在生活中,尽管一些考生对生活的感悟不深刻,可是还是能从材料中能感受到一些生活的道理、做事、与人相处的道理。也就说,这篇文章继续让考生都有话说,但是考生要想把话说话,还要从走进自己内心的内容说起,这样才能有更深刻的情感体现在作文中。

  当然在阅卷中一些老规矩一样没有被打破,例如说把作文分为内容分、表达分、发展分。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一定要对作文中出现的内容“面面俱到”追求一点独到即可,考生可以写不同的问题,记叙、议论、、、但是在文章中体现的内容应该是充实的,语言上追求精炼,特别是对那些能走进你心里的规矩进行的加工,带着情感,按照文学的要求,这样的话你的作文才更赢得阅卷者的肯定。

   对于北京卷2014年的大作文,难度不大,但是区分度应该很明显,一类文的比例可能比往年要多,因为很多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是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一切都是源自于北京卷作文的老规矩“一切都在生活中”。

   陈年年:北京四中中学高级教师

  纪秋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中学高级教师

  点评:

  2014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兼顾了稳定性与创新性。

  本题秉承了语文学习对语言运用的一贯要求。今年的微写作有三个选择:①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语文学习的体会,在归纳梳理自身语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偏于交流,还有语言个性化表达的要求;②对家长送考现象进行评论,这是对正在发生的、最鲜活的生活场景的感悟、认识,偏于说理;③用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这是正值青春的高三考生对自己青春的记忆,偏于抒情。以上三个写作方向,是兼顾了语文学科语言运用要求的。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包含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从内容来说,全是孩子们亲切可感、有话可说的。

  创新性有三点:一是题型全新,而且突出指向运用语言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二是打破了作文题只有一道的传统,学生对微写作作文题可以进行选择,这就给了学生自主权,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扬长避短;三是打破“诗歌除外”的禁忌,允许在微写作中诗歌创作,给了一部分学生张扬青春、挥洒个性、抒发生命诗意的空间。

  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朱大可:在所有思辨型题目中,我觉得上海作文题这个题目还算不错,它表述简洁,意象(穿越沙漠)鲜明,而命题("自由")则具有重要意义,它迫使学生思索选择的两重性。

  比起上海命题,福建卷作文稍显啰嗦,而且用桥和峡谷暗喻对待人生困境的两种态度,属于普通的心灵鸡汤,新意明显不足。

  今年我最看好的是四川省,"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是一个重要价值命题,但显然没有成为学生自我反省的基本尺度。好的高考作文,有时能以短暂而尖锐的刺激,弥补日常教育的缺陷。

  我觉得最苍白无趣的作文题目是江西卷了。对于"探究"的三种说法,仍然在延续一种笨拙的说教方式,而没有换用一种故事式的生动叙事。

  如果我是高考作文命题专家,我的考题会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思辨型,也就是更注重学生对一些抽象价值命题的理解,如自由、平等、公正、爱,等等。第二,励志型,也就是鼓励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和解读生活;第三,智巧型,也就是考察学生能否以自洽的严密逻辑,完成对富有争议的论题的阐释。

  江苏卷:什么是不朽

  材料大致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比照中,撑开思维的高度(南京钮勤章)

  去年江苏高考作文除了题料出现问题外,还是一条很好的题目,依旧沿着人文的路子阔步前进。但是,细致推敲,几年来江苏高考作文似乎都是人文有余,而思维矮化,今年的作文在承继去年新材料作文形式与人文关注之外,添加了思维的骨架;青春是生命绚丽的花朵,可对于青春的理解并非简单能为,尤其是处于青春时期的学生;认识与理解青春是一个自我感悟过程,需要在比照中,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可喜的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做到了人文与智慧比翼齐飞。我想,本年度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人借助于比照手法,拓宽作文写作的空间,撑开学生思维的高度。

  第一层次的比照,青春与非青春。

  《致青春》出炉引发了热议,点赞与批判飞舞在网络的世界。但是,对于青春的思考却一直没有止步,当然,今年江苏作文命题与这部电影并非有多大关联,只是作为教育本身,无法绕过青春的话题,一个人的青春路径,基本决定了他的未来。何况,苏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专题就是“向青春举杯”,孩子在进入高中之后,首先吟哦的是青春的诗文,基于这样的现实,这个材料会启发学生第一感觉从生命的长度视角去写青春与非青春的思考,由儿童时代转向青春时代,带来了思想的准备与身体的变化。需要补充的是电影《致青春》之“青春”内涵与学生视域中的“青春”是不同的。电影似乎挂着“致青春”之名义,却只是讲了青春的爱情、青春的迷茫与没有自我坚持的堕落;而本次高考作文的题料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审视青春。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作文的材料“说青春”,似乎要生发出一个困惑:青春是不是永恒的?

  写青春就是思考与追问青春的本质,在青春与非青春之间徘徊!感觉,这样的比照是仅仅是写出了材料的表层,要写出深度,需要向更深处进发。

  第二层次的比照,虚假与真诚。

  本年度高考作文构思,肯定也有同学关注“说青春”之“说”,自然会产生虚假与真诚或者虚拟与真实之类的比照。应该说,这种思考是有深度的,不仅仅体现出学生思维品质,也能反映出学生的道德思考。只是,虚假与真实,在现实中并非清朗明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学校比之于社会,真实与虚假有着别样的内涵。不过,行文要是完全脱离青春来谈“虚假与真诚”,那也是冒风险的事情。在青春的领域思考虚假与真诚,或者说,从虚假与真诚的维度探索青春的本质,倒是不错的选择。这比单纯地为写青春而论述或描述青春,显然要高明多了。

  第三层次的比照,朽与不朽。

  我觉得,这个文题最好的比照层次应该是“朽与不朽”!这组关系讲清楚了,不仅仅青春的本质浮现出来了,实际也对于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感觉要弄清楚这组关系,首先得思考不朽是什么?哪些是可以不朽的?反之亦然。再来追问:青春(人生)会不会“朽”或“不朽”?什么是“朽”的青春?什么是“不朽”的青春?有了这样的思考深度,再来定位青春的态度抑或生命的价值追求,自然是扣准了题料的内核,体现出了题料的核心价值观。只是,这样的话题的思考并非新鲜,要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写出深度的文字着实不易,很多学生会流于形式化或者口号化!有血有肉地叙述对于生命或青春的永恒思考与感悟是难能可贵的。

  福建卷:空谷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导向很明确,但缺乏思辨性

 王立根(省语文学会会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特级教师)

 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不难,导向很明确,但缺乏思辨性。写好作文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空谷”、“悬崖”、“桥梁”等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

 每个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都会有艰难困苦,是勇往直前还是退缩不前?如何面对困境,这里就涉及人生的态度问题。面对困境时,一个人拥有怎样的情怀、思想高度和格局,就决定了他具有什么样的作为。

 如果有一点思辨性,也可以写面对悬崖,我们让自己的梦想变得高尚、变得美丽、变得博大、变得激情高昂,也因面对悬崖,而让我们的梦想勇气倍增。

 应该说,作文可引用的素材很多,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历史伟人、科学家等等都可以入文。但广征博引,空洞说理,仅仅只是做别人的陪衬,还是得不了高分。考生最好要结合自己的感情经历、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写出层次,写出文采和感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第一位。

  全社会都应面对的一道考题

 许序修(双十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

 今年的福建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不错,既具体又抽象、既浅显又深刻,很有利于检验考生的思维能力、思想认识、人生信念等方面的素养。因为,命题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使我们想到“人生态度千万种,惟有信念万事成”。

 说其具体浅显,是说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等均是学生见过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因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已赋予不同内涵。“空谷”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天堑,悬崖峭壁象征面对“天堑”手足无措、顿觉无路可走的无奈与绝望;栈道桥梁则象征架起飞跃“天堑”的坦途。这就引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面对多元社会的无数“空谷”,应以何种智慧、何种姿态去跨越。这就是命题抽象深刻之处。

 这样的命题,既有利于考生联系时代、现实和生活实际,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品位和价值取向,又有利于写出具有时代气息、鲜明个性、思想洞见的作文。因为,面对空山绝谷,不泯希望,不坠壮志,将其视为栈道桥梁,满怀信心,踏勘前行,人生便会柳暗花明,有所作为。

 可见,今年的福建省作文命题,不仅是一道高考题,还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应面对的考题。

   有利于独立思考但也易套作

   钟斌(厦门一中高中语文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这道题属于观点类话题作文。和2012年福建省作文材料提供的冯骥才的“人生的赛跑”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今年有所进步,材料本身提供的两句话是一组对立的观点,且命题者没有明确价值偏向,没有立意先行,而是由考生自己选择。

  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对于空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联想。“空谷”,字面义是寂静的、空旷的,隐含人迹罕至难以征服的意思。面对空谷,有人想到悬崖峭壁生敬畏之心或畏葸不前的心结,有人产生征服的勇气。两类想法联想都有现实的依据,不一定谁对谁错,各有理由。考生可以联系当下,打破一元论的枷锁,甚至走出二元对立的局限,基于不同的立场得出不同的认知。

  材料立意有点晦涩。表面上看充满人文色彩,实际上给考生设置了不小的心理障碍:“空谷”该作何解释?“悬崖峭壁”是比喻什么生活现象?“栈道桥梁”有何文化内涵?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想法?

  要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考生不断地去揣摩出题者的意向。从题目中很难揣摩出命题者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进步,有利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但材料的内容太诗性,“学院味”较浓。预计考生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的现象会比较严重。

  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哪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也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作文: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

  广东卷:胶片与数码时代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目给出了一段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时代照片的文字,要求考生自拟标题写作。其中一些关键词为:照片,记忆,数码,网络……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少华教授点评2014广东省高考作文

  影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以影像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涉题,以影像在不同时代与生活关系的呈现形态为表述,作文材料隐含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作文材料从考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切入,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内涵丰富。材料中的“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陈述,既描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也提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不论是“黑白胶片”的发明,还是“数码技术”的普及,科技的发展使物质变得丰富而易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多样,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

  两段材料并举,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就富有辩证意味。材料精短易短,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这些都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相似的科技与人的关系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映科技与人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山东卷:开窗看问题

  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

   自拟题目。 

   山东卷2014年作文题目秉承了题目简练,寓意深刻的传统,依然是开放式作文。题目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窗”切入,通过提示不同人透过窗看到的不同风景,设置作文的突破点。考生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窗”的含义,联系生活中与此相近的事物,充分发挥想象,解读其含义。牢牢抓住这一点,构思作文就容易的多。

  纵观山东省自2009年以来的作文题目,不难发现,山东卷常常以含义丰富的某句话或某件事物来命题。09年要求考生理解“春来草自青”的含义,10年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光和影”,而12年以孙中山的警句出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今年题目总体来讲,偏向简单化,为考生提高供多个可入手着笔的关键词,作答时只要沉住气,耐心审题,作文一定能发挥出较好的水平。

   人文素养、自由民主、胸怀见识、个性特色(时均琪)

  窗口下有一个画框,从窗户看出去不同人看不同风景,有的人看到了静,有的人看到了闹;有的人看到了雅,有的人看到了俗;有的人看到了好,有的人看到了不好。你能看到什么?请问您看到这个题目又有什么想法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

  2014年山东作文体现了人文素养、个性特色方面的内容,2014年我在命题和讲座时往人文素养、个性特色方面猜题,山东高考题目出来之后,果然属于人文素养、个性特色,感觉到没有误导考生,很欣慰。

  我在给学生进行作文审题讲座时,我用的材料是: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您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我强调的是胸怀、眼光和见识,你脑袋里边有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就能审出什么中心来。2014年山东高考题作文题目就是这个类型和主旨,听过讲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好写作了。

  今年的山东高考题作文题目审题难度不大,可写范围很广,并且顺从学生自己的意愿,你有什么感悟就可以写什么,这是今年山东高考作文的一个亮点。你喜欢静,你就可以写静;你喜欢热闹,你就写热闹;你喜欢雅,你就写雅;你喜欢俗,你就可以写俗;你看到了好,你就写好;你看到了不好,你也可以写不好。自由民主,各抒己见。没有最佳立意,当然,能够反映自己的见识胸怀的题材得分会更高。

  总之,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体现了下列特点:

  一、人文素养

  中国正在走向成熟,中国需要更高的文化底韵,需要更高的人文素养,才能让中国走的更远,所以国家一直在提倡人文素养。

  二、自由民主

  2014年山东作文题目,非常开放,材料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背景,完全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来挑选,挑选余地大,学生的自由度高,体现了国家自由民主的气度。

  三、胸怀见识

  面对这么多可以写作的角度,到底选择哪个角度去写,可以看做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看出学生的胸怀气度,可以看出学生的见识眼光。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这个人的见识眼光;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取决于这个民族胸怀气度和长远的眼光,所以山东高考题用这个材料来考查学生的胸怀见识,出题人非常有远见。

  四、个性特色

  面对众多的写作角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特长,写出自己喜欢的作文来,山东高考作文体现了尊重考生个性,倡导学生特色发展的教育改革理念,很有特色。

   于丹:全国卷Ⅰ和山东卷的作文题也很有意思,异曲同工地倡导了一种非标准答案。这一点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讲更有价值。因为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有很大的遗憾,就是我们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还是知道自己创造和创新的,但到上了高年级以后,他们就只认同标准答案了,因为只有标准答案能让他们上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不断往上走的时候,标准答案认同感越强,自我想象力发挥越弱。我们今天都在探讨名牌高校毕业之后孩子是缺乏创作力的,跟我们过多认同标准答案是有关系的。

  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跟北京卷作文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以及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朱大可:在所有思辨型题目中,我觉得上海作文题这个题目还算不错,它表述简洁,意象(穿越沙漠)鲜明,而命题("自由")则具有重要意义,它迫使学生思索选择的两重性。

  比起上海命题,福建卷作文稍显啰嗦,而且用桥和峡谷暗喻对待人生困境的两种态度,属于普通的心灵鸡汤,新意明显不足。

  今年我最看好的是四川省,"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是一个重要价值命题,但显然没有成为学生自我反省的基本尺度。好的高考作文,有时能以短暂而尖锐的刺激,弥补日常教育的缺陷。

  我觉得最苍白无趣的作文题目是江西卷了。对于"探究"的三种说法,仍然在延续一种笨拙的说教方式,而没有换用一种故事式的生动叙事。

  如果我是高考作文命题专家,我的考题会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思辨型,也就是更注重学生对一些抽象价值命题的理解,如自由、平等、公正、爱,等等。第二,励志型,也就是鼓励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观察和解读生活;第三,智巧型,也就是考察学生能否以自洽的严密逻辑,完成对富有争议的论题的阐释。

  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今年的考试比较偏重务实的风格,强调思想性更重于强调艺术性。

  一、今年作文命题特点以及同往年比较

  与往年的作文命题相比,今年的作文在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上发生了转变。往年的作文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学能力考察,命题的一般较为抽象,有艺术感,文学色彩浓重。比如2012年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是一篇比较富有哲理的命题;2013年“为什会能或者不能这样”则十分抽象,这类作文命题比较考验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对语言的艺术雕琢。

  而今年的作文题目与现实生活结合更为紧密,关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讨论一直是近年来社会上比较关注的话题,今年的作文把这一问题拿出来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正印证了这一点。

  二、对学生考察能力变化以及备考建议

  作文命题的务实风倾向反映出了当前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能力的新的要求。今年的作文题目更强调学生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清晰地语言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踏踏实实的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功底,不要只追求华丽的辞藻和背诵一些万能、通用的事例,而要锻炼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认真分析和把握题目内涵,才能完成一篇合格的文章。

  这一命题方向的转变正反映出了考生在学习语文中的重点所在,这充分说明了语文的学习正向着结合实际,结合生活,结合应用的方向发展。

  三、命题趋势

  事实上,当笔者看到这一题目时,不禁莞尔一笑。今年的作文题目的转变其实是和新一代的中央领导人倡导的行事作风有着一定的关系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务实的作风,这也是外媒眼中习总书记最大的特点。他倡导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作风,这一风格在今年的作文题目中已经有所体现。所以无论是从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上,还是基于当今社情国情上,笔者预测,结合现实和生活,强调务实将会是今后作文命题的趋势。

      张飞: 

   高考第一天过去了,大家关注的高考作文也揭晓了。网络评选,2014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最奇葩。我倒是不敢苟同。总的来讲,今年的命题继承了去年材料作文的命题风格,强调作文的思辨性,突出对考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材料的情境性也能很好地对接考生的认知,并不存在理解上的隔阂。窃以为,这基本代表了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是一个上等的好题。

  好的命题是提供写作的起点,而并不规定终点以及到达终点。考生只要能从起点出发,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向,能演绎出自己的精彩,就算是写好了作文。材料围绕剧本,提供了两则意思相反的论述:改与不改。材料形式上是单则材料,由于提供了两种需要作出判断的选项,具备了多则材料的特质。可以借鉴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讲,可以进行如下的操作:

  第一步——压缩语段: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可以改剧本;剧作家认为不可随意改动剧本。

  第二步——弄清关系:形式上截然相反,但每则材料内在的因果关系清晰。

  不同点——第一则:因为表演的需要,可以改动台词。

  第二则:因为要尊重遵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不可随意改动台词。

  相同点——演员和编剧的观点都是为了艺术追求(艺术创作的需要)

  ——改与不改的标准取决于是否更好地提升艺术作品(剧本和表演)的艺术品质。

  第三步:虚实转化,提取关键词

  创新   规矩   根本  追求品质

  第四步:依据个人的学识和积累,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自主确定立意。

  立意示例:

  人与自然:要尊重自然,肆意违背规律会遭受自然的惩罚;在遵循自然规律这个根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我:人生如戏,生活是剧本,我们是演员。我们应当遵循内心的选择,不断突破剧本的限制,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人与社会:剧本犹如社会规则,每个人(演员)只有遵循规则,才能达成社会的和谐;规则也是人制定,只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不断突破规则,大胆创新;个人的梦想和社会的梦想只要在根本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此外,可以从材料触及的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以及两者辩证统一角度的共三个角度确定立意。如以文化话题,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表演艺术家的角度——“六经注我”,方能实现文化创新

  剧作家的角度——“我注六经”,尊重传统文化

  辩证统一的角度——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处理好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重庆卷:租房

  材料内容: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

  1、结核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如果说2011年的重庆市高考作文“情有独钟”传递了生命的热度与理想信念,2012年的“拯救冷库工人”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2013年的“大豆”彰显了思维的创造性,那么,今年的“玻璃碎片,危险!”则体现了一种责任与关怀、宽容与原则。

    材料丰厚,富有深意。“文似看山不喜平”,今年的材料作文可谓一波三折,情节跌宕,有波澜、有起伏。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打算同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则友善地建议游客先“试住几天”再作决定。几天后,深感满意的游客准备签合同,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你不是故意的”,老人原谅了他。但情节一转,老人却因为游客把玻璃杯碎片和其他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而拒绝游客的租房请求。结尾处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让人深受触动。

    这个材料贴近生活,耐人寻味,具有多元化的含义。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挖掘,诸如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以及生态与环保等。这一材料有叙述、有对话、有起伏,有冲突,易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说真话、说实话,利于考察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

    意蕴丰富,立意深远。小材料蕴涵深主题、小细节彰显厚关爱、小对话体现大境界。这一作文可以发掘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它体现了一种友善、敬业的做人准则,启示我们修德明辨,将关爱化作言行,将责任注入品质、将原则铭记心扉、将道德提升为境界。

    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涵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荷意识。

    这个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湖北卷:山顶的风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广西卷:老王生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浙江卷:门与路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温儒敏:这样的题目它真正有哲理性的,但是这个题目有一个毛病,它比较晦涩,像刚才讲的北京的题规定性很明确,学生知道这个题可以进入状态,然后发挥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个“门和路”都已经绕来绕去,跟你说了半天了,门是起点,路是终点,门可以阻碍你的脚步,又可以什么,它好像已经把一些哲理跟你说的,但他又说得很绕,有些东西他的提法不是准确的,门可以阻碍你的脚步,当然意思是可以理解,就是你不能迈错门,但是它的表述是比较生硬的。这道题是真正有哲理性,但它比较绕,绕来绕去的绕,它不像北京的题,它的规定性比较明确,比较容易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考试的状态,而且北京的题比较偏重于考学生思维的能力,而并不像往年很多省份的题目,很喜欢出那种抒情的、文艺腔的这样一个题目,所以向比较来说,北京的题出得是不错的。

  从今年作文题可以看出,现在因为高考的改革,命题确实是有所改善,虽然浙江的题好像比较绕,但是它也是往理性,大家都往理性,往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作文他最基础的东西还是思维,语言的表达也是思维的表现。现在我觉得改革的迹象是好的。

 

 

篇一: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专家点评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专家点评

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于丹:我看到作文题的时候就觉得,山羊过独木桥撞到一起竞技规则,必须有一个人掉下去,有两个孩子可以抱在一起转身通过,大家都走过去。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双赢,获得了人性最温暖,是最积极的一条出路。我们今天要鼓励的是什么?不是走到这个社会被规则驯服着,而是能把规则改变得更好,在残酷的竞争前,以人性的善和光明作为它的最高宗旨去向前走。所以有这样的行为,那就看我们的学生他做什么样的判断。

其实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也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

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I):山羊过独木桥。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通过,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今年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进行讨论。根据这个材料写作文。

孙云晓评论:合作高于竞争,合作可以在无路中寻找出道路。

2014江苏高考作文卷:关于不朽。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孙云晓评论:朽与不朽的本质在于价值观。

2014上海高考作文卷:自由与不自由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孙云晓评论:自由与不自由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两种状态,因此需要主动性与自制力两种人格品质。

全国卷(新课标II):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不要给风景区的小动物喂食,让他们自己去寻觅,避免其丧失觅食能力。请根据此材料写一作文。

孙云晓评论:这哪里是说给小动物喂食?其实是说孩子怎么才能健康长大。

北京卷:材料作文,写《北京的规矩》,如进人家做客应该遵循哪些规矩等。

孙云晓评论:对北京的考生来说,“北京的老规矩”是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因为这是北京人应当熟悉和反思的内容,但是难度在于这又是被忽视甚至是被抛弃的内容。如古人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青少年需要生活教育,爱生活会生活才有好文章。

广东卷: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用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根据材料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孙云晓评论: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而考生却越来越远离生活。

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徐南南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何杰北师大二附中中学高级教师

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

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今年北京卷大作文满分为50分,从以往不少于800字改为不少于700字,可是大家对于作文的关注度却丝毫没有降低。得知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北京高考命题还是按照自己独有的”老规矩“,坚持了两个主线:

1.题目新颖且鲜明:北京考生看到题目的时候审题难度不大,明确文章的意图。

2.切合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对生活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同时从大的方向上看符合整个高考命题的”规矩“,通过作文题让考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去更好的直面生活,这些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现实中肯定有很多考生看到这篇作文题觉得不好写,尽管多数考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可是关于老北京的”老规矩“他们确实没有在意,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中不能更好去发现的考生,很难对一些走进他们内心的规矩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是北京这篇问题内容又是丰富的,可以说丰富度很高,即便生活中对老北京老规矩不了解的考生一样能从题目中感受到一些北京老规矩的特色。

前提是考生要仔细的审题,尽管北京卷的作文材料考生易懂,但是在材料中寻找写作的信息这是必须做到的环节,例如考生在读材料的时候这样去寻找信息:材料传递的”老北京的规矩“从“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的内容中。

“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看出是恪守孝道;“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自私,要学会分享,你觉得好吃的东西别人也可能觉得好吃;“不许管闲事”这个规矩要对”闲事“作一个界定,在分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这些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

随着时间的流淌,也许一些老规矩被人淡忘,可是从老规矩中体现出来的勤劳、孝道、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别人的尊重却没有被冲淡,对人的成长和教育来说还是需要大小就被熏陶的。现在的北京生活,节奏加快,忙忙碌碌中忽视了人与之的相处,一些变得功利和更加自私、空巢老人孤独的守望,铺张浪费、挖掘别人隐私的无良媒体、、、等等与老规矩留下的理念形成了冲突。

是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还在生活中,尽管一些考生对生活的感悟不深刻,可是还是能从材料中能感受到一些生活的道理、做事、与人相处的道理。也就说,这篇文章继续让考生都有话说,但是考生要想把话说话,还要从走进自己内心的内容说起,这样才能有更深刻的情感体现在作文中。

当然在阅卷中一些老规矩一样没有被打破,例如说把作文分为内容分、表达分、发展分。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一定要对作文中出现的内容“面面俱到”追求一点独到即可,考生可以写不同的问题,记叙、议论、、、但是在文章中体现的内容应该是充实的,语言上追求精炼,特别是对那些能走进你心里的规矩进行的加工,带着情感,按照文学的要求,这样的话你的作文才更赢得阅卷者的肯定。

对于北京卷2014年的大作文,难度不大,但是区分度应该很明显,一类文的比例可能比往年要多,因为很多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是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一切都是源自于北京卷作文的老规矩“一切都在生活中”。

下页

篇二: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专家点评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及专家点评

作文教学

2014-06-0907:49

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于丹我看到作文题的时候就觉得,山羊过独木桥撞到一起竞技规则,必须有一个人掉下去,有两个孩子可以抱在一起转身通过,大家都走过去。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双赢,获得了人性最温暖,是最积极的一条出路。我们今天要鼓励的是什么?不是走到这个社会被规则驯服着,而是能把规则改变得更好,在残酷的竞争前,以人性的善和光明作为它的最高宗旨去向前走。所以有这样的行为,那就看我们的学生他做什么样的判断。

其实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也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

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

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I)山羊过独木桥。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通过,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今年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进行讨论。根据这个材料写作文。

孙云晓评论合作高于竞争,合作可以在无路中寻找出道路。

2014江苏高考作文卷关于不朽。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孙云晓评论朽与不朽的本质在于价值观。

2014上海高考作文卷自由与不自由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孙云晓评论自由与不自由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两种状态,因此需要主动性与自制力两种人格品质。

全国卷(新课标II)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不要给风景区的小动物喂食,让他们自己去寻觅,避免其丧失觅食能力。请根据此材料写一作文。

孙云晓评论这哪里是说给小动物喂食?其实是说孩子怎么才能健康长大。

北京卷材料作文,写《北京的规矩》,如进人家做客应该遵循哪些规矩等。

孙云晓评论对北京的考生来说,“北京的老规矩”是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因为这是北京人应当熟悉和反思的内容,但是难度在于这又是被忽视甚至是被抛弃的内容。如古人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青少年需要生活教育,爱生活会生活才有好文章。

广东卷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用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根据材料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孙云晓评论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而考生却越来越远离生活。

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徐南南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何杰北师大二附中中学高级教师

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

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今年北京卷大作文满分为50分,从以往不少于800字改为不少于700字,可是大家对于作文的关注度却丝毫没有降低。得知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北京高考命题还是按照自己独有的”老规矩“,坚持了两个主线

1.题目新颖且鲜明北京考生看到题目的时候审题难度不大,明确文章的意图。

下页

篇三: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汇总(完整版)及专家点评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汇总(完整版)及专家点评新课标全国一卷:两人过独木桥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于丹:我看到作文题的时候就觉得,山羊过独木桥撞到一起竞技规则,必须有一个人掉下去,有两个孩子可以抱在一起转身通过,大家都走过去。他们在残酷的竞争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双赢,获得了人性最温暖,是最积极的一条出路。我们今天要鼓励的是什么?不是走到这个社会被规则驯服着,而是能把规则改变得更好,在残酷的竞争前,以人性的善和光明作为它的最高宗旨去向前走。所以有这样的行为,那就看我们的学生他做什么样的判断。

其实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也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

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新课标全国二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徐南南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何杰北师大二附中中学高级教师

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

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今年北京卷大作文满分为50分,从以往不少于800字改为不少于700字,可是大家对于作文的关注度却丝毫没有降低。得知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北京高考命题还是按照自己独有的”老规矩“,坚持了两个主线:

1.题目新颖且鲜明:北京考生看到题目的时候审题难度不大,明确文章的意图。

2.切合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对生活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同时从大的方向上看符合整个高考命题的”规矩“,通过作文题让考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去更好的直面生活,这些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现实中肯定有很多考生看到这篇作文题觉得不好写,尽管多数考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可是关于老北京的”老规矩“他们确实没有在意,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中不能更好去发现的考生,很难对一些走进他们内心的规矩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是北京这篇问题内容又是丰富的,可以说丰富度很高,即便生活中对老北京老规矩不了解的考生一样能从题目中感受到一些北京老规矩的特色。

前提是考生要仔细的审题,尽管北京卷的作文材料考生易懂,但是在材料中寻找写作的信息这是必须做到的环节,例如考生在读材料的时候这样去寻找信

息:材料传递的”老北京的规矩“从“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的内容中。

“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看出是恪守孝道;“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自私,要学会分享,你觉得好吃的东西别人也可能觉得好吃;“不许管闲事”这个规矩要对”闲事“作一个界定,在分什么事情的前提下,这个规矩可破可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这些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是传统文化中大众推崇的家风。

随着时间的流淌,也许一些老规矩被人淡忘,可是从老规矩中体现出来的勤劳、孝道、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别人的尊重却没有被冲淡,对人的成长和教育来说还是需要大小就被熏陶的。现在的北京生活,节奏加快,忙忙碌碌中忽视了人与之的相处,一些变得功利和更加自私、空巢老人孤独的守望,铺张浪费、挖掘别人隐私的无良媒体、、、等等与老规矩留下的理念形成了冲突。

是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还在生活中,尽管一些考生对生活的感悟不深刻,可是还是能从材料中能感受到一些生活的道理、做事、与人相处的道理。也就说,这篇文章继续让考生都有话说,但是考生要想把话说话,还要从走进自己内心的内容说起,这样才能有更深刻的情感体现在作文中。

当然在阅卷中一些老规矩一样没有被打破,例如说把作文分为内容分、表达分、发展分。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一定要对作文中出现的内容“面面俱到”追求一点独到即可,考生可以写不同的问题,记叙、议论、、、但是在文章中体现的内容应该是充实的,语言上追求精炼,特别是对那些能走进你心里的规矩进行的加工,带着情感,按照文学的要求,这样的话你的作文才更赢得阅卷者的肯定。

对于北京卷2014年的大作文,难度不大,但是区分度应该很明显,一类文的比例可能比往年要多,因为很多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是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一切都是源自于北京卷作文的老规矩“一切都在生活中”。

陈年年:北京四中中学高级教师

纪秋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中学高级教师

点评:

2014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兼顾了稳定性与创新性。

本题秉承了语文学习对语言运用的一贯要求。今年的微写作有三个选择:①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语文学习的体会,在归纳梳理自身语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偏于交流,还有语言个性化表达的要求;②对家长送考现象进行评论,这是对正在发生的、最鲜活的生活场景的感悟、认识,偏于说理;③用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这是正值青春的高三考生对自己青春的记忆,偏于抒情。以上三个写作方向,是兼顾了语文学科语言运用要求的。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包含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从内容来说,全是孩子们亲切可感、有话可说的。

创新性有三点:一是题型全新,而且突出指向运用语言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二是打破了作文题只有一道的传统,学生对微写作作文题可以进行选择,这就给了学生自主权,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扬长避短;三是打破“诗歌除外”的禁忌,允许在微写作中诗歌创作,给了一部分学生张扬青春、挥洒个性、抒发生命诗意的空间。

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江苏卷:什么是不朽

材料大致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

下页

篇四: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及点评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及点评

新课标全国一卷: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点评:全国一卷的题目依旧比较简单,突破点比较好找,基本能让大部分学生有话说,有东西写。这则材料甚至可以理解为“反弹琵琶成新曲”的延伸,因为加了一句“裁判认为这样做很有争议”。关于行文,创新是最保险的写法,制度的完善是最合理的写法,当然加上与时俱进也是未尝不可的。

新课标全国二卷:

2014年高考作文题是给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和动物有关,大体上是动物有野性,喂养野生动物会让动物失去觅食能力,请根据此材料写一作文,800字,自拟题目。

点评:全国卷的材料一向很棒,这则材料也不例外。让学生有东西写,却也得多想一下。动物的野性也可以理解为最初的想法,而喂养则可以理解为后天的学习。哈哈,大家又想到了应试教育。你可以简单地呼吁保护动物,也可以联系生活谈谈教育的利弊。

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点评:北京卷的作文一向贴近北京生活,贴近北京文化,这一次又是基于北京当地的元素命题。考生写这种文章一定要从北京辐射全国,以小写大。这个题目核心无非就是传承,尊重传统文化被选择更多,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写出故事,注意的是结尾的升华。

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点评:今年作文出现了很多雷同,和湖北卷的风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写有目标,些过程等都可以,你可以写自由是在规则里相对的。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点评:四川卷的作文算是没有特别有特色的,一个中规中矩,高中会训练得比较多的类型作文题。学生下手比较容易。核心词在于“站起来”“世界”。可以选择的主题:从站起来讲,可以理解为“乐观自信”“走出去”“奋斗”等,“世界”可以理解为未来,梦想等。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求学经历,但是切忌平庸。

江苏卷:什么是不朽

材料大致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江苏卷的作文题还是有点文艺小清新的,关于青春,同学们有太多话要说了。其实相对于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的几率会比较大。毕竟,青春的故事都是刻骨铭心的,重点终于情的深切。

福建卷: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点评:福建的作文题难度中等,比较好写。材料也没有特别突出和有特色的点。立意可以为视角不同,也可以说思维方式不同,类似于半杯水的想法还可以写态度不同。

湖南卷:

有一个很穷的地方,很多人干了两年都走了,但是有一个人留在那里担任村支书,干了八年,带大家把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在接受“最美乡村”荣誉时,村支书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题目不限。

点评:这是一个很正统的作文题,切入点比较多,写一篇48分左右的议论文并不难。靠谱主题参考:选择,坚持,奉献,心灵的旅行,事在人为;擦边主题:改变,梦想的实践;

重庆卷:

一个游客前往租赁一个房东的房子,在没有签订合同签将房东的一个玻璃杯打碎了,他打电话给房东道歉,准备赔偿,房东前来签订合同时就询问,游客说,我已经将玻璃碎片收集好了,房东让游客交给了自己,同时说,不会把房子租给他了。自拟题目写文,题材不限,不少800字。

点评:整体材料还不错,切入点很多,算是比较容易的作文。从游客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写认错、诚信等,从房东的角度可以写包容、细心。

天津卷:

假如有一个人发明了智能芯片,植入卖菜大娘脑后可以让她博览古今??任何人无

需再学习。请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点评:这则材料可以说充满了科幻色彩,挺符合天津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的底蕴。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小学时候写的“二十年之后”。大家可以畅谈植入芯片之后的变化与故事,不过最好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觉得还是不植入芯片好。议论文可以考虑类似于科技进步带了利弊,不过挺难写的。

辽宁卷:

材料作文: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

点评:又是一篇关于科技的材料,也符当代社会的发展的理念。除开视角,科技,返朴归真和岁月的磨练应该是比较创新的写法。

广东卷:点滴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点评:切入点1-照片可以理解为记忆或者历史。切入点2-更新速度快可以理解为现代生活的发展。主题可以为:选择,选择的意义在于哪里?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思考。我们该保留什么?记叙文可以写出泪点比较高的故事,不要纠结于高中生小情小爱,要有爱的大视角!

山东卷:

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

点评:这篇材料和十多年前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雷同,不过,他有一个限定,就是画框,至于画框是什么,无非就是你看问题的角度,看到了什么取决于你自身的素质与看问题的方法。

江西卷:

有些人在学习中认为探究是一种乐趣,有些人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还有一些人认为探究流于形式,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探究的理解。不少于700字。

江西卷的题目抽了,这就是一个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题目,老师,卷子拿错了吧!

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艺术家说,演员可以修改剧本,导演说,演员不能修改剧本。”要求考生根据这段材料自选角度,谈谈对这段话得理解和看法,800字以内。

点评:这个题目出的很怪异,不过对于编导类考生多少有优势,个人认为更适合写

一篇为编剧“维权”的倡议书。言归正传,说说主题。我觉得以“创意”为主题是可以的,其次:“尊重”也是可以。

最后呼吁:关于编剧,在安徽的考题中又一次成为了小三!!!!

湖北卷:

一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湖北卷作文一贯继承了哲理的命题风格。不过这个题目看似更加摸棱两可,仔细找找也可以找到出路的。重在享受过程无非是最好的切入点,其次在于风景是什么。这两点应该是最好写的。写人与人审美的差异肯定不跑题,但是我觉得没有一定的美学基础肯定写不好。

广西卷:

作文材料:老王生病,医院全心全力治疗,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老王痊愈后回工地赶工,又提出向医院兼职做陪检员以支付剩余医药费,因为感同身受他能更好地照顾病人。根据材料作文。

点评:广西的作文的作文一向是好人好事,个人觉得这是最好准备的一个省份,因为好人好事的主题都是可以重复的。求喷。广西的作文题是没有太高水平的。索性不分析了,无非是奉献,感恩。

浙江卷: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记得在04年的时候,湖南省长郡中学的实验班招生考试有一个类似的题目,当时我写的是《路在延伸》,不过浙江加了一个“门”。我理解为阶段,作文切入点选择很难把握。路无可置疑的就是自己的“奋斗史”,而“门”就是这段历史上的阶段或者关卡。立意抓住每一扇门,用马克思的说法便是抓重点。

编导童哥哥点评:QQ:943219718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