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2,快快收藏!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21:45:47 小学作文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2,快快收藏!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2,快快收藏!作文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二)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一)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13.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习作)

例13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二)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

14.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例14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三)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15.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三)

例15“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

例16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句号在应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句号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相混而换用一个小圆点(·),位置仍在句尾一个字的右下方。

附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

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

作文断句莫忘掉。

二、问号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例如:

1.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我的钩呢?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猫钓鱼》)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鱼姐姐,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

例1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发话人对事情不了解而向对方提问,要求回答。这是问号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询问别人是否答应自己的请求的问话。例4是见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没底,这才发出自问。

5.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册《养花》)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工作》)

这四个例句,都不是有疑而问。没有疑问还要提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所讲的内容。例5强调“这句简单的话”的作用──没有别的话比得上它了。例6强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是真理。例7强调日出“是伟大奇观”。例8强调“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这种“没有疑问而问”的句子叫反问句。

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这样的;用否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这样的。

9.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瓜秧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小学《语文》第十册《彩色的翅膀》)

10.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

例9和例10这两个句子是设问句,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话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达效果。例9是为了引出不结瓜的原因。例10是为了说明破坏了地球,人类则没有生存的地方。虽然开头是“有人会说”,其实是作者借“有人会说”来提问,引出要人们注意的内容。

11.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小学《语文》第十册《毛主席在花山》)

例11共有三个问句:第一句是设问句,虽然是问人,实际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说话内容而采取的设问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问句的形式回答:肯定军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有疑而问的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设问句,都是疑问的语气。所以都用问号。

问句往往带有疑问词,像“什么”“甚”“啥”“怎样”“谁”等。

也有不含疑问词的问句。如:

12.他已经走了?

13.潘光伟在给老师打水?

14.李明?

这三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便是肯定的句子。这类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只能靠问号来体现疑问语气。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例如:

15.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16.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儿的事情。

(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青石》)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都是疑问词,但这两个句子却不是疑问句,所以不用问号。

从以上举例分析可以看出,问号是表示问句之后的停顿的。是不是问句,用不用问号,这要看是否有疑问,要不要回答或解决,是不是疑问的语气。问句是有疑而问的,要求回答或解决的,语气是疑问的。反问句虽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问的语气,是借发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意的。设问句虽然不要求别人回答,但它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自己作回答的。

问号,是句子标志符号,一般放在全句的结尾,不然就会割断句子的联系。例如:

17.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思考·练习)

18.你怎么啦,桑娜?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19.你是今天就去游泳,还是星期天再去?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

例17提出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承接前一个问题而来,问号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句尾加上问号,就会隔断句子前后的联系。例18是一个呼语(喊人的话)后置的问句,它可以变成“桑娜,你怎么啦?”在例18这个句子形式下,却不能将问号加在“啦”字后面,如果那样,也会割断前后联系。例19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你”选择,只有合在一处才能构成这种选择,如果将问号加在“游泳”之后,就割断了“是……还是……”的联系,构不成选择了。

下面是两个问号使用不当的句子:

20.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马威?

21.不是王晴是谁?你说。

例20的本意是“马威,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由于在“王辉的”后面用了问号,使我们读后产生了不知道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还是留给马威的感觉。例21的本意是“你说,不是王晴是谁?”由于问号用在“谁”后,把一个句子变成了两个句子,意思随第二句语调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这两例都是错用问号,隔断了句内意义的联系,才造成词不达意的。

综上所述,问号是句子的标志,是句末停顿符号,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当然,我们的老师为同学批改作文,有时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划了个大问号,有时在某个空白处划一个问号,表示那里有问题。这是问号在使用中的特例。

小同学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见到问句就加问号,也许不会有多大差错的,但也有三种常见的错用现象,要引起注意。

(一)是问句却忘了加问号。这一或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或改变了语气。例如:

22.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陪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23.从妈妈手中接过钢笔,问“这是给弟弟买的。”妈妈摇了摇头。

例22“想不通”是有疑问,“为什么”又是疑问词,整个句子是疑问的语气,但句尾却用了句号,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无法上口读。正确的方法是在文尾加问号。例23的本意是问妈妈这支钢笔是不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它没有带疑问词,书面上又没有加问号,这个疑问句就变成了陈述句“这是给弟弟买的”,改变了句意。正确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句号换成问号。

(二)位置不当。例如:

24.这头毛驴想,是先吃掉东边的那堆草呢?还是先吃掉西边的那堆菜呢?

25.已经放学了吗?这位小同学。

例24用了两个问号,这样一来就是两个问句了。其中词语“是……还是……”是表示选择的连词,说明两个句子是表示选择的问句,连词不应拆放在两个句子中。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换成逗号。例25,作者的本意是“这位小同学,已经放学了吗?”句子倒装后,问号应移放全句结尾。作者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号不移,句尾加句号,使全句一变为二,互不相联。

(三)虽有疑问词,却没有疑问语气,不属于疑问句,但有的同学也加了问号。例如:

26.王小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值得想一想的。

27.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这时,许收割进来说:“别想啦,春游不进行了。”

例25的错误就是见到带有疑问词,就加了问号。其实,全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到“成绩”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对象,不能成为独立的问句。在这个停顿处加问号就隔断了句子内部联系。应该将问号换成逗号或不加任何符号。例27虽有疑问词“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根本没有疑问,不该加问号,应改成逗号。

以上三种错误,希望同学们在使用问号时注意避免。

问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可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附问号歌:

有疑有问用问号,

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

看书见它要思考。

 

篇一:小学生作文标点符号的应用

小学生作文标点符号的应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人们日常文字应用和学生作文中最基本的概念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小学生对标点的使用,概念不是十分清晰。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修改最多的不是字词句,而是标点符号。很多学生不会断句,而是“一‘逗’到底”。为了强调语气,大量地使用“惊叹号”。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并不难,而在于写作过程中的细致。

部分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1、句号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问号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句。

例如:你见过金丝猴吗?

3、叹号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你给我出去!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逗号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顿号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6、分号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如: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而标点符号的掌握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延伸出文章的未尽之意,而且,不同的标点符号用在相同的一句话中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让学生们常常觉得标点符号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就有这些情况:朗读文章时,读不出文章的语气和意思。写文章时,有的通篇只有一、两个标点符号;有的却想在哪里打标点符号就在哪里打标点符号,以致一段话就有很多个标点符号。

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标点符号,我想了很多办法:

一、强调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体会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后,才能主动地学习并掌握标点符号。

1、从故事入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让他们从自己喜欢听的故事中学习知识,就比教师空洞的说教的吸引力大得多。于是,我找了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在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他们想让当地的老百姓有粮食都不卖给八路军吃,从而让八路军饿死。于是,他们在大街的墙上写了这样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但标语没有加标点符号。

我们说话的语气大概分为这几种: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一件事情,句末用句号。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问题,句末用问号。感叹语气,表示表扬称赞,句末用叹号。祈使语气,要别人做一件事情:当语气重时句末用叹号,语气轻时句末用句号。讲解这一部分时,配合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3)表示词语的性质

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符号(如引号、书名号)时,词语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如单说“北京”指的是我国的首都,写成“《北京》”就表示一首歌、电影、书籍或文章的名字。如单说“小明真聪明”,表示小明头脑反应快。如果在“聪明”二字上加上引号说“小明真‘聪明’”,就表示小明笨、蠢。

2、比较讲解

把一句话的标点符号换了,或在句子不同的地方打标点符号,让学生比较,从而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

3、以书为本讲解

我们教学时用的语文书中,有我们学习的所有知识。因此,在学习标点符号时,语文书就成了我们重要的工具。我们可以读书中的文章,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可以抄书中的段落,体会标点符号的写法。哪种标点符号掌握差,就读、抄文中带哪种标点符号的段落,不光规范了标点符号的写法,同时在读、写中领悟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儿歌总结记忆

在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后,学生不一定能记住标点符号的用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系统地总结,最好用朗朗上口的儿歌,以便学生尽快记住。如记以下儿歌:

标点符号歌

一句话说完,用句号。

中间要停顿,用逗号。

并列词语间,用顿号。

并列分句间,用分号。

总结导语间,用冒号。

问了别人话,用问号。

命令和称赞,用叹号。

下页

篇二: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2014-07-26上街吧标点符号使用方法(一)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

)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用法简表

下页

篇三: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家有小学生的瞬间转起!

2014-07-14明心教育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一)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1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用法简表

2

3

4

5

下页

篇四: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用法简表

下页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