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9:57:39 高中作文
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文

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

2017届高一(10)班 耿雨轩 指导教师 王德山

你在各国之间穿梭,力图振兴礼治的王朝。诸子跟在你的身后,离开了纷乱的列国。你无从改变历史的脚步,只得默默的走下去。

百家争鸣不曾湮没你的想法,尊崇法家不曾夺去你的心声。你在浩劫中也忍屈而过,但到了今天,不知你的将来如何?

遥想当年,你“十有五而志于学,精于礼乐而又不为其所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逝者如斯的时间里,你抱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思想尽力追求修养,在入太庙时你“每事问”,“必有我师”而又“诲人不倦”,这是多早的师德与对学识的追求啊!

你当然也愿意参与为政,你也等待重用你的人。对于季氏,你不满,对于齐,你又认为之中少有礼制。但你不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我认为周室的衰微是必然的,只是可惜你没有达成毕生的心愿。

你从列国中归来时,已不期望做多少政事,专心为学,作春秋,授弟子,修养自己。颜渊的死是你最大的伤痛,你认为无人可承载你的思想。但恰恰可能是迟钝的曾参,接下了你的学说,自汉朝后发扬遍中土。

回到现在,有些人认为你“愚”,认为你迂腐,但你真的向往,并对真理追求,是愚民无法想到的。但你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一些人看来极为不可取,但我认为,这是以前的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对于无知的民众,贤人也不得不指使其做事,免得小人误大事。至于做何事都要合乎礼法,我认为在现代不全可取,但当时,只能将其约束人的言行。我认为这简直就是行为规范和法律,是国家和谐的标准。

你是一直奉行中庸,在我的印象中你一直是恭敬而处事的,这是真正“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但我相信你也是从零做起的,这种道理是修身之道,是一种最简的平衡,用这种平衡处事,则事事皆成。你被误认为毒害于礼教,我认为你是自由穿梭于礼教之中,是不为礼教所控,而是跃升于之上的境界。你奉行鬼神也是有缘由的,人应该有所畏惧,不然就没有秩序,没有纲法。

你在现今,仍没有褪色,我想其中的缘由,不是礼教,不是鬼神,而是平衡,提出的平衡是高于学习与为政的。我期望你能为人接受,并继续走下去,而我,则在后面恭恭敬敬地跟随。

后记:思考与见解

关于孔子形象一文,我并未花费太多时间,只是一气呵成便写下来了,我未曾想到能获得老师的赞许,现在想一想,能有收获与平时的思考是分不开的。

两月前,老师建议我们抄写《论语》,于是大家便开始抄写了。我便开始想,如果只是将其抄写下来而不去理解,抄写便变得没有多大意义。既然理解文言文,就要将它弄明白,根据当时时代背景来了解,又想了一下对于现代的意义,也与附近同学探讨一下,再加上有一点点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见解,只是可能有些片面。我又与当今社会联系,运用辩证的方法看了一些事件,通过一部书来了解一个人。

我认为,在语文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与接收固然重要,但同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多思考,我们才能理解语文,理解了语文,我们就可以逐渐有积累与语感,我们就可以有见解。我们的见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就容易写出有立意有深度的文章。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

孔子,不仅仅是人们眼中的圣人,一代文化巨匠,在我心目中中,不似人们眼中圣人的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孔子更像是一个可亲可敬、至情至性,实实在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正的人。相比较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逍遥洒脱,孔子的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勇于入世的态度以及在黑暗的现实中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精神,敢于不阿权贵发出时代的呼声,都表明孔子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写的人。孔子对于文化学术的追求使我明白了什么是学而不厌;孔子对于弟子谆谆的教导使我了解了什么是诲人不倦;孔子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心使我知道了什么是鞠躬尽瘁。而孔子的人格精神与人文主义情怀更是在为孔子的政治学说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也许有人会说孔子的学说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捍卫者,而经过通读《论语》,我对孔子的政治学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孔子并非统治阶级的卫道者,而是一个叛逆者,他是一个温和的叛逆者。他为将自己的政治见解诉诸于实践真正造福于天下苍生,也只能把这个社会的不满和自己对于黑暗时代的愤懑化作珠圆玉润的语句向统治者娓娓诉说,只为求得统治者的认同,让黎民百姓减轻负担,免于战争与苛政之苦。

作为一个文人,孔子既然不能用武力去对抗无道统治,用自己的言语身体力行来警醒各个诸侯,试图用“曲线”的方式最终达到自己政治理想。

一、从孔子的出身来说,孔子出身贫寒,孔子父母的结合也不被世人所认可,孔子母子也不为其父的正妻所容,年幼时就过上了艰辛的生活,从孔子的身世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孔子会成为

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独到见解,更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乱世中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设身处地为百姓谋求更大的幸福

六、孔子敢爱敢恨,至情至性。无论是“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还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不畏权贵,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愤怒对抗世界的不公与黑暗,正如他自己所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这句话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因为只有付出爱的人才会有所厌恶,因为心中有爱,心有光明,更不惧怕向黑暗的一面公开宣战。或许这个意义上讲孔子并非完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点才是的孔子更加真实,也显得越发的可爱,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孔子的叛逆及不问强权的精神。

在我眼里,孔子并不是一个统治者的捍卫者,他的学说或许有为统治着服务的成分,甚至在日后一些封建的统治者别有用心的用来愚民,但是这并非孔子的本心,孔子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发出的这些声音,他用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更易于让统治者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而他是一位叛逆的真正的文化英雄。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有一千个孔子。通过阅读《论语》使得我们拉近了与孔子之间的距离,名著散发的光辉不单单在于其中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更在于我们与书中形象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书中引起的共鸣让我们可以试着想象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也是孔子这一圣贤的形象在我们眼中更加的立体化和多面化,我仿佛看见一个穿过历史的迷雾微笑而仁爱的老人——孔子渐渐向我们走来。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个身着整洁布衣,手执经书,常带笑意,儒雅随和,彬彬有礼的老者形象。

简介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但孔子出生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不过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孔子心爱的学生颜回死了,孔子大恸,哭得肝肠寸断,“天丧予!天丧予!”还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慌急地问有没有伤人,而不是问马伤了没有。孔子也很豁达,《史记》记载:鲁国的季氏举办宴会,孔子与一些士人前去参加,被一个叫阳虎的人大骂“季氏款待士人,你没有资格来”,于是“孔子由是退”。“孔子由是退”这一句话很妙,孔子当时年少气盛,受此污辱,却并未争辩、气恼,只是默然退出。少年孔子已经初露大度从容的儒家风范。

倔强的孔子也有多次绝望的时候,他曾愤闷悲哀地感叹:“我的主张行不通了,”“凤凰不来了,黄河也没有图出现,我这一生也快完了吧!”——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一个理想主义者无奈的呐喊。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风尘仆仆,出身卑贱,尔后自强不息,背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志,向各统治者宣扬“仁义”、“礼乐”、??他就这样不停地走啊走,给我们留下了万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

篇三:我心中的孔子形象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世人只发现物质的落寞,习惯性的忽视夫子背后的伟大,所以他们是“世人”。正如奥运会上奋斗的健儿,难道只有得奖牌的运动员努力了吗?不!那些追逐不到成功的人们,也在不停的追逐梦想,靠着乐观闯出只属于自己的未来!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个完人。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教育后人,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仅绚烂,并且源远流长。“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夫子明白仁由心生,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夫子并非匹夫,而是智勇兼备者。

在这位慈祥的老人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思想的光辉,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自己的思想的执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当社会抛弃他的时候,他没有选择自弃,也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大智,更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当他站在黄河岸边的时候,有感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知道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怀天下,那些关怀黎民苍生的先哲。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做到了,他没有做到的后人也帮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看到。但是历史铭记了他。一个坚定的儒学圣人,一个关怀天下的人!他记挂着人们,世代的人们也纪念着他。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孔子谈起孔子,很多人都油然而生敬意,或因为他的忠贞,或因为他的勇毅,或因为他的仁爱等等,而我觉得孔子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在于他的孝心,我们知道,孔子三岁丧父,只有母亲颜氏陪伴左右,他对母亲更是从小就很孝顺。

有一次,孔子的母亲因高烧昏倒在桑地。面对此,懂事而孝顺的孔子给街上办丧事的人家当吹鼓手挣钱为母亲买来补品并对母亲说:“我有钱交学费了。”母亲问:“哪来的钱?”当孔子说明缘由时,颜氏让孔子跪下,说:“丘啊,你知道吗,你这样会让别人瞧不起啊!”“你只有将来成大才,那才真正是给母亲分忧。”母子遂抱头痛哭。

很多人不明白孔子为什么一心要作官,我个人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的艰难,是因为母亲的希望。

事实上,孔子也在用他的言行去教育他的学生,感动他的学生,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对于父母的孝,应包括养亲和敬亲,尽孝不单单是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而应是内心自然且自觉的意愿,重在内心的诚敬。

而现实中,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孔子所说的孝道呢?又有多少人做到孔子那样孝顺呢?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赚了钱,给父母寄钱,他们以为这样父母有吃有穿就会很高兴了,他们哪里知道这些钱还不如他们给父母打的一个电话,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吃顿饭。忙忙忙,很多人总是以此为借口,殊不知等到父母老去,到时想尽孝那就为时已晚了。

请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你的父母:瞧瞧父母花白如艾的头发;看看父母写满沧桑的皱纹;摸摸父母皲裂成沟的手掌。这时的你还无动于衷吗?

请停下脚步,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让他们的晚年在我们的陪伴中快乐地度过。我们都要学会去感恩,感谢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用我们的行动去回报他们!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请让我们一起把它延续下去,像孔老夫子一样,用言行去诠释它,保护它,让它在历史的道路上永远发光发亮!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