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我的一周生活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4:10:59 高中作文
我的一周生活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我的一周生活作文


我的一周生活

文:洋洋

周五早早地放学回到家,傻傻地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碧蓝的天空和翠绿的树木,揉着酸疼的小腿,回想着这丰富多彩的一周生活。

紧张的排练

本周是学校的艺术节,周三比赛英文歌曲合唱,周四集体舞大赛。英文歌我们是在比赛前五天才开始练习,集体舞也练习得不是很充分。所以我们每天中午全班留校,站一中午练合唱;每个“音体美”和自习课都被拉到操场上练6-7遍舞蹈。一癸下来浑身乏力不说,成堆的作业更是一字未动。

纠结的《雪绒花》

因炮们没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所以刘老师选了一首古老、精典且柔美的《Edelweiss》。只可惜班里一群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男生们不太感冒。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刘老师请来了李同学的妈妈在午休时指导我们,让我们的合唱与其他班相比更专业。

到了赛场上,大部分班级演唱得都是摇滚乐曲,不大适合合唱,光去用五光十色的伴舞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了。男生看到这些,难免觉得我们班的歌曲太柔缓,太古老了,但十七班的团结,使我们每个人都认真演唱着,放开声音,展现了英语的魅力,并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疲惫的《青春飞扬》

周四恐怕是这一周里最劳累的一天了,上午第二节语文班用来练舞,第四节美术用来练习进场;下等第一节课一下课,我们便步行来到西校区比赛。

烈日毫不留情地照在我们身上,只有脸上贴着小红旗和手腕上缠着金色长贴纸的地方没有被晒黑;偶尔吹来些微风,使女生头上带着蓝绒球发出轻轻的“沙沙”声。我们认认真真地跳了两遍《青春飞扬》,汗水浸透了我们的夏季校服。当我们比赛完毕走回班里时,两腿酸疼酸疼的,巴不得直接瘫倒在桌子上。

尽管如此,我们的脸上却绽放着笑容,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比赛成绩如何,我们尽力了,享受了青春飞扬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篇一:初中生活的

初中生活

了“竞赛班干部”的活动,在活动一开始大家都表现的较为腼腆,但在几位勇敢的同学领头后大家也一个接一个的,上了。“还有最后五分钟,没有参加竞赛的同学要抓紧了!”,黄老师说道,“砰,砰,砰”,我听到了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到底去还是不去呢?“还有最后两分钟!”去吧,不要错失了这个机会呀!我站了起来,向讲台……在我回到座位上时,我对自己说,无论我有没有选上,至少我尝试了,我抓住了机会,我无悔!

新的老师、同学、黑板报、班干部这个班的一切都是崭新的,这一周发生的所有都是令我难忘的我喜欢这个崭新的705班。

季泽慧

2014.9.1

我的三周初中生活

三周之后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三周过去了,我的初中生活也过去了三周。在这三周里,我们学习了一个阶段,也进行了一些学科的考试,我们还开始了一个美丽瘦身计划。

首先,在开学后的

两操的方面,早晨做操,一次批评,两次表扬,但是同学们的精神不佳,一个个无精打采的。

在这三周中,我们在学习上,都是还可以努力的,希望在下一周我们会更加优秀,使我们的班级也更加优秀!

竹箦中学

题者用一则艺坛往事为写作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现实审视生活,从而实现以人为镜参省人生的目的。因此,对那些生活气息浓、现实针对性强的作文要肯定和鼓励。

三、作文点评及要求

1.认真阅读每篇例文,在有所思有所得之处圈点勾画,留下阅读痕迹。

2.为每篇文章打分(满分70),并附上评语。评语要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出发分析其优劣,交代清楚你打分的理由。

【例文】

1、最美不过花半开

“好朋友,来一杯,不斟满”!私以为最妙的便是最后三字,留半杯的余意才能使情愫溢满。人生的智慧向来也不过“半”字,半花开,半月圆,半看穿,因为仍有余地至最圆满,所以仍怀有期望,怀有期望便是最美的人生姿态。

初入学校,初入职场的都叫“新鲜人”如同刚冒出头的小草,青葱未长成。与那些已八面玲珑的“老人”相比,似乎永远是“出错”和“笨拙”的代名词。我想青春的迷茫不过来自相形见绌,与那些“老人”相比,他们似乎果真像二愣子一样毫无价值。然而生活也不过是部电视剧,在迷惘过,绝望过,压抑过后,所有咬着牙拼命努力的菜鸟最后往往能绝地逆袭。君不见古人早已言明,“长江后浪推前浪”。若再细问,不过因为所有来自于无知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有大把的时间使自己充盈。

那么如同“格拉祖诺夫”那样的老人是否只能默默等待“被前浪拍在沙滩上”再无价值了呢?并不是。人生的“半智慧”实则与年龄,阅历,学识通通无关,说到底,那只是一种人生智慧。

牛顿那句“我只是个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小孩”一直被当作是谦虚的力证。从另一角度看,不正是他自己,为自己留了余地,留了继续发现探索的余地吗?我想从格拉祖诺夫对两位琴技糟糕的“新鲜人”的艳羡便可知他深谙人生“半智慧”之道,所以他必定也善于留给自己的世界更多空间以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我们深知美好是无尽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留一日继续发现。若能如此,人便永不用担心被淘汰。若不能如此,那两个“新鲜人”即使有再多“二八方龄”可待,有再多“无知空间”可被填满,也绝不可能奏响生命的华章。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玩跳棋,无止境地找人挑战,一旦输了便同那人下到赢为止。终于一天在连下了十二个小时后吐了,从此看到棋盘便头晕目眩。人仿佛总有那种不知名的“X感觉”,争吵便一定要分胜负,看小说一定要看到结尾,我们总被一种力量推使看不可停止地一定要将事情行进到再无余地,不可进展。要么伤痕累累,要么再提不起兴趣。何必?我们应当学会节制,这是“半智慧”的践行方法。节制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的心态,节制自己的人生,我们其实完全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处于不断进取,不断臻于满圆的行进壮态,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自己“在路上”。当然,这需要智慧和不断尝试。

张爱玲人生三恨之一便是红楼未完,而我最近竟头脑发晕,总想着是否曾有个深爱红楼又满脑智慧的高人将其所有版本撕了结尾,使不完美的红楼成了最美。当然,只是全作笑谈。

得分:

点评:

2、全与未全之境

《残缺的部件》一文中讲述了一个缺失了一块的圆一路寻找缺失的部件的故事,由于它的不完整,它行动迟缓,一路磕磕绊绊,但却淌过清澈的小溪,嗅到宜人的花香,与鹅卵石亲密交谈。一日它终于找回缺失的部件,成了完整的圆,滚动起来耳边生风,眼前却再也无法看见那美好的事物。

人们不禁咂舌,很多人舍命逐求的“全”然之境竟却不如未全之时,他们忘却,月圆则缺,水满则盈,就和格拉祖诺夫对两个年轻人表现出的羡慕之情如出一辙。

犹记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小儿细致观察,能将每日所见之太阳作为两人仔细争辩之物,且似乎各据其理,其原因便是小儿不知太阳朝升夕落的常理。辩日之乐,纵使是满腹奥义的孔圣人也无法尝到,愚人更只有一旁咥笑的份儿。世界对于孩童来说是全新的,一只黄蝶都可让他们欣喜不已,而成人自谓惯看云卷云舒而无法引起对生活的乐趣。诚然,处于未全之境的孩童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总有一日会长大,其努力终生的未全之境也终有机会成为全然之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把握每一次认识新事物的机会,在学习与求知的过程中随时保持稚子心态。

清华四导师之一梁任公一生非凡,他学术涉猎广泛且惯于大手笔,不喜作一点专门的小研究而喜爱贯穿始未的鸿篇巨制,他所著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对后世影响深远,独到之处正处于他对于学术的稚子心态。对任何学术都抱有三分好奇,永远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便是他的过人之处。将自己置身于未全之境则世间可探寻之境无穷无尽,时时有新鲜乐趣可发生。一代文豪沈从文在文学达到巅峰之时转而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可见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没有上限的,所谓全与未全之境都只是心态使然。世界美好的事物永远都不会穷尽,纵使是著名作曲家也仍有未知之事物,年轻纵然可贵,但经验的积累绝非止步不前的借口。

世间本无全然之境,若心未满溢,则终有可探寻之美好。

得分:

点评:

3、生活因未知而精彩

苏轼曾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但凡是年老之人,在嘲笑年轻人冲动之余,都是也禁

不住去赞叹那份狂气的。

何也?因为涉世过深、年轮增长的同时也是自己狂气消失之际。有时过多的已知反而意味着一种死亡。

毕淑敏说:无知者无畏。

因为未知,所以敢于向前闯,用一颗追寻鲜花的心灵去征服铺满荆棘的人生之路。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商偶得一块宝石,无奈上面有一裂缝。于是富商去求经验丰富的工匠,年老的工匠却出人意料地将宝石交给自己年轻的土地去切割。徒弟满怀热情地完成这项任务后问及师傅,师傅言曰:我再也无法品尝到你的这份快乐。过多的已知有时反而是一种负担,它会抹杀前途风景的美好。在已知者眼中,经历过的便是陈腐的,腐朽的东西不值得追逐。而有些留下伤痛印象的,则更是去再次涉足的。因此未知的喜悦于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

千帆过尽的人生总是单薄而又萧索的。而一张白纸的人生才意味着开始,也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

当然也意味着痛苦。这或许便是很多人诟病冲动的年轻人的原因所在。就像纵使贾斯汀.比伯代替那么多老歌手引领了乐坛,也不免因为飚车等一系列少不更事的丑事而被拉下神坛。对于那些朽朽老矣的卫道者而言,他们绝不容许因为无知而犯的错误,因为他们要自己涉世深并经验丰富。

然后这又如何?卫道者总将被时间淘汰,有智慧的年老之人都明白自己不过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们会像《恩赐妙手》中那聪慧的母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整个世界都在你这儿。”因为他们看得到:正是因为少不更事,所以年轻人的眼中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憧憬的炙热。他们的眼神永远澄澈,他们的心境永远明亮,而归根到底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无知使得他们保持了对神秘事物的探知热情。

汪国真有言:世上有不绝的风景,而我有不老的心情。因为已知,所以消磨了那份热情;而因为无知,所以无畏。这样,才有了高斯解开百年数学难题,而究其导师无法成功的根源,不过是那令人羞恼的已知——已知无人能解,包括那些著名的数学大师。可是“已知”背后的“未知”就是真理在等着无知的年轻人。

过多的已知有时反而不能承受生活的绚烂,而生活往往因为未知而精彩。

得分:

点评:

4、美在于发现,不在于拥有

有人说:“孩子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

在孩子眼中,世界充满着新奇与美好的事物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而对美好事物的发现,让他们生活充满了乐趣。正如格拉祖诺夫羡慕年轻人还可以发现美好一般,悲叹自己的不幸。

美好在于发现而不在于拥有。

英国作家壬尔德曾经这样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二是得到了你想要的。”在我看来,得到拥有世间美好事物也是人生的悲剧。曾经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毁掉一首歌的最好方式便是把它设置为铃声。”这句话不无道理,倘若把美好的事物放在身边,人的神经便会麻木,会渐渐地习以为常,于是美好便成了平庸,这样的美好虽然抓在手心,但早已流逝于指缝,离你而去了。而倘若你怀有一颗发现的心,对世间万物还抱有一种新奇。那么美便会在你发现的一瞬间的惊叹中得以永恒。

史铁生曾经这样说道:“没有望眼欲穿的期盼,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与等待。当美好来临时,你会有感慨万千的喜悦么?会不会因为圆满阻塞,限制了想象,失去了激情。”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自比为浩瀚知识洋边拾贝壳的小男孩,而正是他对这片海洋的无知,对这片海洋的探索,让他发现这世间最美妙的真理。而这样的发现,让他获得世间难得的快乐与美好。相比之下,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牛顿三大定律了然于胸,可是你现在因为此发出一声惊奇的赞叹了吗?

我们需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

电影《玻璃樽》中曾经有一句台词这样写道:“星星在哪儿都是一样亮的,只是你是否祖诺夫其实错了,世间永远有无穷无尽的美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只看我们有没有能力获得这一份上帝的馈赠。要记住,永远怀有一颗新奇的心,一颗发现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譬如重读一本书,倘若怀有一颗新奇的心,便能发现许多之前从未发现的,收获许多不一样的美好。

当然,一个人拥有美好越多,并不意味着世界上等到他发现的美好就越少。相反,其实对于这个世界越深入,便能感觉到这个世界越广阔。有些人身处果壳中,便认为是无限宇宙之王,自以为拥有了世界一切,何其的浅陋。

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寻找那一份永恒的美。

得分:

点评:

5、年轻气象

张丽钧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去:“离开腮红就没法活了,知道许多安眠药的名字了,看到老树着新花会半晌驻足,读到柳永的’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一读一心悸,一读一唏嘘。”字里行间是对年轻不再的深深悲哀。

毋庸置疑,年轻气象蕴藏了无穷无尽的美。因为涉猎甚少,才保有这一份美。

年轻时尝试是美的,因为前方尚是一片空白,那代表了辽阔无垠的可能性。许多人把经验的匮乏、履历的苍白视为年轻人的弱点,殊不知,正是这种痴长几岁的人眼中的“无知”才使得年轻人在面对现实世界时无拘无束。没有了对界限甚至极限的畏葸,就等于拥有了探索、冲破一切不可能的勇气。热门手机软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