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8 15:52:42 单元作文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作文单元作文

精选作文: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作文

   文/萝卜头
    世界风云变幻,文人墨客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无数名句佳话.他们手执思想大笔挥舞不停,由他们刮起的头脑风暴遍布全球......他们总能不经意间玩转人类历史的沙漏。   当你在细细品读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时,是否深深思索过这个问题:你心目中如群星般闪耀的大文豪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同他们的文章的一样熠熠闪光?   我认为,一个人的品格和才华并不能被简单地混为一谈。有的人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却是个矮子。譬如英国明散文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人人称颂的名言便出自他之口。然而他富有哲理性的文章并不能藏住人性中的瑕疵,作为一名科学家、哲学家和议员大法官,培根最终被人揭发了贪污受贿的违法行为。培根虽最终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他贪赃的污点却搅乱了他的一生。因而,培根的人品远未比才华值得人们敬仰。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若从字面意思上讲,便是学识同行动要统一。这二者的统一,看似简单,却是一条极易被打破的准则。优秀的品格不一定带来清丽的文笔,傲人的才华不一定代表高尚的道德,尽管仍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的思想如其品格般屹立不倒,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行合一”是人类一项已达成的目标,它仍然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坚定理念和宝贵价值观。   我们思想的展现并不是为了向世人炫耀自己天资聪颖,思想的灵魂应当是个人品格,文章的内核将是个人品格,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品格的传承和改进。   高尚的品格如果无法通过文字流露,那么它也将像一块块坚硬的磐石,挺过时间千千万万的风吹雨打,它们源于实践,它们将伴随一个人的成长和奋斗,最终到达止于至善的境界。   我们当理性地剖析书中那些被描摹近似圣人的大家,他们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建树与个人生活奉行的原则不能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那些既能写出一流的文章,又拥有一流的人品的人,才是我们真正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人。   学识和才干并非人人拥有,但一个独立而健全的品格却似一把亮剑,支撑于天地,让平凡人和非凡者共同雕刻人性的光辉。我认为,学术上的成就不能没有道德品格的约束,尤其在人类的科研领域,社会伦理中的处处矛盾一直是引发学术人员思考的问题。同样的,如果作者无法做到知行合一,那么他的作品则有假大空之虞。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让我们造就思想的天空,并让天空中飘满灿烂而恢宏的品格之云!

篇一:止于至善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知行合一

——本溪高中有感赵龙军

金秋的十月,北方的天气开始凉爽起来,燕子开始南飞。我们穿着厚重的衣服,带着随身的必备品,在市教育局副局长秦绪奎同志的带领下,踏上了去辽宁的参观、考察、学习的征途。客车载着我们一行二十五位领导和老师,疾驰六个半小时开进了东北钢铁之城——本溪市。怀揣着梦想、好奇、希望的心情我们走进了这所带着神秘、传奇色彩的本溪高级中学。

本溪市高级中学建校之初为本溪子弟高中,1953年建校,历经数载,现已成为辽宁省33所示范性高中之一,真是令人不可思议,使人刮目相看。他们的起步、发展、壮大让人震惊。进入校园,主楼有一幅对联,上写:“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书生时。”它的一旁有“燕园北大荣一生,水木清华耀门庭”巨型横幅,非常醒目。进入大厅,正面映入眼帘的“骏马扬鞭嫌路短,雄鹰展翅恨天低,地到天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让人驻足。这些鼓舞和振奋人心的名言、绝句比比皆是,大厅里,在本溪市教育局彭局长的引荐下,我们认识了本溪高级中学的庞鸣嵘。他50岁左右,气宇轩昂,精神矍铄,谈吐不俗。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从一楼绕到三楼进入了接待室。校长寒暄之后,开始介绍该校走过的不寻常之路。从学校的管理、教研科研到教育教学,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德育教育到校园

文化建设,从班级体的形成到高考成绩。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已过了两个多小时,听完介绍我们被深深触动,感想颇多。

两处办学、三级管理的体制,即校长——中层——年部。采用“靠前管理”的管理模式值得学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原则值得借鉴,体现了领到的求真、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拼搏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未来,领导的优化组合给学校带来了活力。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在破除自卑感,敢于向一切争

心事莫为。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传授,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争做一名让学生满意、领导放心的合格教师,不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之时即投入工作,为白山二中早日跻身全省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

篇二:“知行合一”作文讲评与指导

“知行合一”作文讲评与指导

“知行合一”作文讲评与指导滕欣俭

【原题再现】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抗议打滚??

【思维过程】

材料作文需全面把握材料,提取关键词,揣摩命题意图,精准立意。分析思考任何问题都无非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但具体分析时要有所侧重。

由多则材料构成的作文题要弄明白材料间的关系,以便准确立意。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复合型,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或现象进行阐述,这就需要找到论述的交集,即论述的共同话题;二是对立型,材料在内容性质或观点表达上都是矛盾、对立的,需要分析其矛盾对立的原因,往往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必须明确的是,所有的分析都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

本次材料作文属于对立型,一方面是孩子熟练地背诵《弟子规》,内容是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任性刁蛮,毫无礼数。

“是什么”角度:材料的内涵是什么呢?前者是言,后者是行;前者是表,后者是里;前者是学,后者是用;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前者是国学繁荣,后者是素质的低下;前者是知,后者是行。总之,这是一个隐含的关系型作文,不可单一分析。

“为什么”角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呢?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学不能致用,理论脱离实践,盲目跟风,忽视内在修行,知行分离。

“怎么做”的角度:这种现象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行胜于言,表里如一,学以致用,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一言以蔽之,知行合一。

如此三问三思之后,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

【特别提示】

知行合一,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经过人生的磨炼与痛苦思考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的。“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后来现代教育大师陶行知的名字就源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聚焦偏题】

1.实践出真知:单一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忽视“言与行”二者的关系。

2.孝心无价:浮于材料的表层,单一立意,脱离论述话题。

3.呼唤美德:试问,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是孩子或父母缺少良好品德造成的吗?

4.抨击学校和家庭教育:出现这一反差,学校和家庭责无旁贷,根源在于教育过程的知和行的游离。但我们不能成为愤青,借作文抒发个人私愤,语言可以冷峻,但心必须是滚烫的。

5.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观点的漂移,偏到为人诚信,做事雷厉风行上了。

6.呼唤传统文化:材料的内涵是拒绝形式化的虚浮的国学教育,要重视国学修身养性的作用,也是谈知与行的关系,而非空洞地宣扬传统文化。

7.感恩:出现如此大的反差,难道是孩子缺少感恩意识造成的吗?

8.呼唤纯真:孩子背诵《弟子规》,就失去了童真了吗?顽劣异常是内心不够澄澈造成的吗?我们要的是拒绝虚无的形式,倡导的是实干兴邦的内容,并非只是保留内心的纯真和澄澈如此简单而已。

【下水文】

知行合一静水流深

滕欣俭

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经过无数的磨炼和痛苦的思考之后,在贵阳文明书院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知行合一。千年之后,一个年轻的学子更名为陶行知,以此践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

生动的《三字经》却难以掩饰孩子的刁蛮任性,国学热潮的背后是虚无的形式主义的泛滥。何以会出现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巨大发差?根源在于“知”与“行”的割裂,人的道德思想并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践行。

将“知”置于心中,握在手中,知行合一方能写就生命的绚丽。“非洲之子”史怀哲十八岁成为法国管风琴大师的得意门生,并被推为演奏巴赫的

篇三: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素材: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

5、“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的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6、“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

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

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

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

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9、他一疑,事就成了。

故事背景:

王阳明的这个计谋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造假。他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南昌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规军的人数,粗算一下,大概有十万人。公文中还声称,约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围南昌城,二十一日发动拂晓总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

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他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

有官员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会疑。”

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10、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篇四:知行合一止于合规

知行合一止于合规

创建以“内控好、服务好、效益好”为标准的“三好”银行是省联社新形势下的战略部署,而“内控好是三好银行的立行之基”。没有内控好,服务好就难以保证;没有内控好,效益好更无从谈起。合规理念贯穿着创建“内控好”银行的各个方面,如制度建设、风险管控和案件防控等等。创建内控好,合规须先行:以合规为导向制定新规章,以合规为指引建设新农商行。

《荀子〃赋》中写到“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由此可知,合规合矩即是行为处事在方圆范围之内,事事“止于合规”。合规是自我行为的约束,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对工作的尽职,更是对单位的负责。如何才能做到事事止于合规之圆内呢?如果将“知”、“行”比作是圆规的两脚,没有“知”、“行”则画不成合规之圆。

知,即内化于心。“人不学,不知道”,合规重在学习。一是思想上要认识到“三好”银行创建是省联社重大战略布局,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能一触而蹴,创建过程中合规操作不能有一刻放松。二是要加强知识学习。无论是小到内部行约行规,还是大到外部法律法规;无论是流程银行建设、标准银行创建,还是“三好”银行创建,我们既要在创建中学,也要在学中创建。三是要将知识内化于心。无论是通过个人自学,还是在会上集体学习来掌握知识;无论是通过内控知识考试,还是业务知识考试来强化学习效果,最终都将

合规理念内化于心中,牢记于脑中,时常挂于口中,以此为行为准则,以此为工作处事的底线。

行,即外化于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合规重在执行。一是以铜为镜,止于合规。以合规为铜镜,对照合规这面镜子正“衣冠”、正行为,通过创建发现合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边创建边总结,边总结边提升。以合规为准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是以史为镜,止于合规。合规与违规相生相克,此消彼长。以过去为镜,潜心领悟合规之经验,吸取违规之教训。力求实现事事上合法律法规,下合规章制度。三是以人为镜,止于合规。学习创建中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其为榜样,对照发现自身差距并加以改之。人人争做遵章守纪的好员工,人人为争创“三好”银行添砖加瓦。

“知”、“行”如何配合才能画出合规之圆呢?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知离不开行的实践,行也离不开知的指引,二者缺一不可,合为一体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才能画出优美的合规之圆。有一人当属知行合一的典范,他虽被囚于敌国十余载,但他内心至始至终忠于祖国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二字。他十多年如一日的忍辱负重,历经生死考验,不被艰难险阻所吓倒,不为高官厚禄所惑。他以崇高的气节、顽强的毅力,最终成就了彪炳史册的伟绩,他就是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张骞。

倡导“知行合一”最大的意义在于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

能做到知行合一,也并不事事都在合规之圆内。一是知而不行导致的违规案件经常见诸报端,如某银行柜员办理业务时窥视客户密码,而后利用业务系统漏洞,独自将客户账户内资金转出。或是利用客户的信任而诱导客户重复输入密码,客户以为在办理正常业务,而实际上柜员却是偷偷将客户资金转出。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类利用系统漏洞和客户信任而获取不义之财的“聪明人”最终难逃法律制裁。二是行而不知引发的潜在风险时有出现,如青岛港德正资源骗贷案,其利用存放在青岛港内的货物,通过伪造仓单、重复质押、重复买卖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据报道牵涉了青岛18家银行。如此众多的银行竟没有一家银行发现其造假行为,不得不令人唏嘘。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造假的人最终还是暴露在阳光下,只是各银行都蒙受了不小损失。以上种种违规问题不论大小,案件无论轻重,皆因知行合一没有做到。

合规、违规,只是一字之差,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而这背后却是我们平时对“知”的理解和对“行”的领悟,是对我们是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考验。“知”、“行”齐头并进、互相融合则不会越合规一步,事事止步于合规方圆之内,即能做到“知行合一,止于合规”,最终达到创建“内控好”为基石的“三好”银行这一根本目的。

(望江农商行沈冲支行鄢周星05567240118)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