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名家讲坛:旷世经典与文明传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7:19:19 高中作文
名家讲坛:旷世经典与文明传续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名家讲坛:旷世经典与文明传续作文

 

旷世经典与文明传续

 

钱斌

 

 【钱斌,男,197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中国近现代国情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被国家图书馆等机构邀请,举办讲座300余场,被安徽省图书馆评为“2014年度听众最喜爱的主讲人”。研究方向为科学和文化的生态与传播问题,开创了“用文化普及科学”的新路径,在《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这是2015年1月钱斌教授在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所谓“旷世经典”,指的是那些经过历史选择的,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且至今依然散发着持久魅力的原创性著作。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作品如恒河沙数。这些旷世经典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那么,这些书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呢?我们选择几本科学著作来说说。

 

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我们先来说说《梦溪笔谈》。这部书大家都很熟悉,不过知道作者沈括的人,可就少了。

 

沈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用奇才、衰(音cuī,悲哀、不幸的意思)才、通才三个词来概括。

 

先说奇才。

 

沈括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这时候,他的父亲沈周已经55岁,母亲也有47岁了。因为是老来得子,沈周非常疼爱这个儿子,把他带在身边。沈周做过三十年的官,不过都是一些基层官职。他辗转于各地,奔波于仕途,这就影响了沈括的学业。直到沈括12岁,家里才为他延师授业,而沈括的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则是由母亲完成的。沈母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沈周在福建的时候,当地人常用钩吻(断肠草)作毒药杀人,或用来自杀。这种植物有剧毒,如果不小心误吃了,即便只有半片叶子,也能致人死命;如果和水服用,毒性发作更快,往往投杯之间人就死了。沈括很好奇,就让家人弄了一盆来观察。他仔细观察了钩吻的性状,还做了详细的记录,后来收进《梦溪笔谈》中。这个时候,沈括还只是十岁幼童!

 

我们知道,好奇心是一个人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他寻求知识的动力,这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梦溪笔谈》后来在近30个学科领域都颇有建树,在自然科学方面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和作者沈括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很有关系。

 

再说衰才。

 

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被宋神宗任命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负责对西夏的防务。沈括和部下经过反复协商,认为应该选择一个险要的地方,修筑城池,驻扎重兵,作为长久对抗的战略基地。他们选择的筑城地点是乌延。

 

神宗派了一个叫徐禧的,作为钦差大臣来到前线视察。徐禧到了鄜延,却提出在永乐筑城。沈括抵抗不住各方压力,居然也赞同起来。

 

永乐城完工后不久,西夏方面集合重兵前来进攻。经过一番苦战,永乐城被西夏军攻破,宋军大败。

 

神宗听到永乐城陷的消息,涕泣悲愤,竟然连饭都吃不下。他叹息说:当初修筑永乐城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人反对,话里对沈括这个前线负责人很是不满。这样的败绩,神宗总得对臣民们有个说法。他需要一个替罪羊,来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倒霉的沈括就成了这个替罪羊。

 

神宗将沈括贬为均州团练副使。沈括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限制,他不能随意外出,也不能随便会见亲朋好友,实际上就是被软禁起来了。沈括只有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笔端,进行“笔谈”,《梦溪笔谈》也就因此而诞生了。

 

沈括还是一位通才。

 

《梦溪笔谈》记载了沈括的许多科学成就,其中一些还是世界级的。

 

沈括提出了“石油”一词,九百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沈括还是最早对石油进行民用开发的人,《梦溪笔谈》记载了他用石油烟制作出的一种墨,叫延川石液。这种墨由于材料独特,质量上乘,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当时也广受欢迎。沈括著述《梦溪笔谈》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延川石液。

 

沈括用“分层筑堰法”测量了八百多里长的汴渠两端的高度差,甚至可以精确到寸、分这样小的长度单位,这比俄国对顿河的类似测量早了六百多年。

 

沈括通过纸人实验,摸清楚了两张琴琴弦共振的规律,比伽利略早了五百年。他做过凹面镜成像实验,而西方直到13世纪才出现第一块凹面镜,这比沈括已经晚了四百年,更不用说做成像实验了。

 

此外,中国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出现在《梦溪笔谈》中。沈括特别对指南针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对中国和世界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在某一领域、甚至某个点上有所突破、取得进步已属不易,要领先世界更是困难;而《梦溪笔谈》,却是“批量生产”“世界第一”,不能不让人惊叹。

 

不过,我们不要以为沈括的才能只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他在社会科学方面同样是成就斐然。

 

例如在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提出了“以大观小”的理论。

 

沈括说,一般画山水的方法,都是将大的景物当作小的景物,就如同人看假山一样,这样才能把握全局。画家所画的对象,无论如何深远高大,与广阔的空间相比毕竟是小的,而画家的视线却可以在广阔的空间游移娜换,自由驰骋,以广阔的视点观察有限的事物,这就叫“以大观小”。

 

沈括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山水画的章法构图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所以,要谈中国美术史,沈括是不能不提到的重量级人物。

 

著于困顿之际的《梦溪笔谈》,凝聚了作者沈括一生的才情,涉及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科学技术,乃至音乐、诗歌、书画等各个学科领域,是一部百科全书。

 

   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

 

五百多年后,另一部旷世经典《天工开物》问世。

 

这部书大家不是很熟悉,书名也有点奇怪。

 

天工开物是个合成词。“天工”出自《尚书》,意思是天的职责由人代替。“开物”出自《周易》,意思是,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此行事而得到成功。作者将“天工”和“开物”合起来,希望表达这样一个意思: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创新发展。

 

《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是明朝末年江西奉新人,和沈括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奇才、衰才、通才三个词来概括他的一生。

 

先说奇才。

 

宋应星比沈括入学早,他5岁就开始读书了,而且异常聪颖。

 

私塾的馆师每次放学,都会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短文,第二天早上上课,还要考试,如果背不出来,就要挨罚。有一次,小宋应星起床晚了。赶巧馆师当天布置的作业还多,要求背七篇短文。哥哥宋应昇一早起来就在背诵,小宋应星则躺在床上,边听边记。等馆师考问时,他朗朗成诵,居然一字不差,馆师大为惊叹。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宋应星和哥哥一起去南昌参加乡试。当时江西考生有一万多名,只录取83人,他名列第三,宋应昇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再说衰才。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兄弟大受鼓舞,当年他们便前往北京参加会试,不料却名落孙山。其后,宋应星从30岁至45岁,连续6次前去北京应试,但却回回落榜,不得不绝了科举之念。不过,他在从奉新到北京的路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还进行了实地考察,为《天工开物》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按规定,中了举人后就具备了候选做官的资格,宋应星因为不善于钻营,“候”了二十年,才在47岁时被派到江西分宜县任教谕。教谕一职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县教育局长,每月俸米仅二担,宋应星的生活非常拮据。就在教谕任上,宋应星完成了《天工开物》。可是宋应星却没钱刊印,最后在好友涂绍煃的帮助下,这部书才得以在南昌出版。

 

这时候已是崇祯朝后期,战乱不断,宋应星无心仕途,归隐乡里;他的哥哥宋应昇,则在清顺治三年(1646年)服毒殉国。宋应星拒绝清廷征召,不做“贰臣”,在贫困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于康熙五年(1666年)去世。

 

宋应星是位通才。

 

《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30多个农业和手工业部门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是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从内容上看,《梦溪笔谈》更侧重于科学方面,而《天工开物》则比较偏重技术内容。相比于《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更有系统性,这是宋应星超越沈括的地方。

 

宋应星还有不少科学创见。

 

 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他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提出了物种变异的思想,成为生物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达尔文就把《天工开物》中的有关论述作为论证物种变异、进化的重要例证。

 

宋应星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记载了锌的冶炼方法。这是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

 

那么,《天工开物》这样一本旷世经典,为什么我们反倒不是很熟悉呢?

 

《天工开物》是一部非常实用的科技著作,虽然刊印于战乱年代,却是广受欢迎。7年后,书商杨素卿在福建又刊印了第二版。随之,清代官刻的《古今图书集成》《授时通考》都曾广泛摘引该书内容。

 

乾隆朝的时候,官府编修《四库全书》,要求各地献书。在江西进献的书籍中,发现宋氏兄弟的著作中有不少反清的思想和字句,朝廷就借收书之名尽可能地销毁《天工开物》。自此以后,《天工开物》在市面上基本绝版,在国内湮没近三百年之久。而这三百年,恰恰就是中国科技停滞和沉寂的三百年。这是宋应星个人的不幸,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是金子总要发光。《天工开物》在国内湮没无闻时,却“墙内开花墙外香”。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天工开物》传到日本,成为江户时代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开物之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日本工农业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天工开物》对日本生产发展、经济起飞更是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早先的日本知识分子都能毫无障碍地阅读《天工开物》的汉文原本,所以日文全译本直到1953年才出现,至今已重印多次,畅销不衰。可以说,日本自引进《天工开物》后,对该书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天工开物》传到欧洲,引起轰动。法国学者儒莲称《天工开物》为“科技百科全书”,在政府支持下将其逐步翻译成法文,旋即又被转译成多种文字。达尔文在看到儒莲的部分译文后,将其称为“权威著作”。《天工开物》各种译本的流传,对当时欧洲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影响;而作者宋应星也受到高度评价。英国学者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阿格里科拉是德国学者,被誉为“矿物学之父”;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这种赞誉对于宋应星来说,可谓当之无愧。

 

而《天工开物》在国内重现芳颜,则是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功劳。

 

民国初年,丁文江去西南地区考察。他在昆明图书馆查阅《云南通志·矿产篇》时,看到其中炼铜的内容“录自宋应星《天工开物》”。“宋应星何许人也?”“《天工开物》是怎样一本书?”丁文江满脑门问号。

 

丁文江查阅了很多资料,只查到宋应星哥哥宋应昇的一个小传,不足100字,至于《天工开物》这本书,则是一点信息都没有。有一次,他和朋友闲聊,才知道日本有《天工开物》的翻印版。他辗转弄到了日本出版的《天工开物》,以此为底本,又参照《古今图书集成》修改了部分插图,然后公开印行。丁文江还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跋”,向公众推介这部旷世经典。

 

经过丁文江这位“山水知音”的努力,《天工开物》才又在自己的祖国流传开来。

 

《洗冤集录》与文明传续

 

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这样的旷世经典,每部书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部书里广博、深湛的内容,反映了先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艰辛与断鳌立极、震古烁今的辉煌,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珍藏和传续。

 

但是怎么传续呢?特别是这些科技类的著作,有的学科体系(如传统天文学)现在已经基本废弃,有的在内容上早已被超越,有些观点还是错误的,大多数在当时还算是“世界级”的知识,现在就连我们的小学生都知道了。这样的旷世经典,还需要读吗?还能传续吗?

 

传续文明,首先是要保护先人留下的物质遗产,对于书来说,自然是要保存好各种版本,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犹太文明的传续,就没有完全依赖物质遗产。传续文明,最核心的乃是传续先人的精神。

 

在这一点上,其实古人早已做出了榜样。我们以另一部旷世经典《洗冤集录》为例。

 

《洗冤集录》成书于南宋末年,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作者宋慈也被称为“法医鼻祖”。这部书对后世官府断案影响甚大。借助于这部书,官员们可以对伤者进行伤情鉴定;如果死者皮肉腐化,只剩白骨,官员们也可以发现骨伤,推断死者的死因;甚至死者尸骨无存了,官员们依然可以用《洗冤集录》上记载的方法,勘破案情,揭示真相。

 

死者都尸骨无存了,还怎么进行现场勘验呢?

 

在法医检验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凶犯将被害人杀死,然后放火焚尸伪装是烧死的。发现尸体的时候,尸骸几乎烧尽,犯罪证据已经灭失。怎么办呢?《洗冤集录》里说,捡去地上剩余的残骸,扇去灰尘,然后在地面上泼洒酒和浓醋,这时就可以发现地面上出现鲜红的血迹。这叫“检地”法。

 

但是古人并没有就此止步,在宋慈以后,不断有人总结出新的“检地”法,到了清朝,“检地”法已经发展得相当完整,成为一个非常有东方特色的刑侦方法。

 

后人在补注《洗冤集录》的时候,附录了这样一个案例。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在湖南武陵县有两个和尚,他们一个叫麓庵,一个叫豁然。

 

一次,两个和尚不知因何故打架,而且上演了全武行。麓庵一棍打去,正中豁然的左后脑,豁然应声仆倒在地。麓庵赶上前去,又在豁然的后脑勺来了一棍,豁然惨叫一声,当场身亡。打死了人,麓庵害怕了,他把尸体抬到野外烧了,想焚尸灭迹。

 

案发以后,官府派人到了焚尸现场,发现只剩下牙齿和部分残骨。怎么揭露麓庵的犯罪事实呢?现场官员就使用了检地法。

 

他叫仵作把地面清理干净,先用柴碳在地面烧,等地面烧热了之后,把芝麻撒上去,然后用扫帚轻扫,把芝麻扫均匀,很快地面上就显出一个人形,手足头身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仵作丈量了人形的长度,是四尺八寸,这是死者的身高。人形左后脑、后脑部位芝麻比较浓密,仵作丈量了一下,都是斜长一寸左右,宽四分多,说明这两个部位受伤出血,是致命伤。

 

这些做完后,仵作把地上的芝麻扫干净。然后又用柴碳把地面烧热,浇上酒糟水,接着又用柴碳烧热,再泼上醋。接下来,仵作把一张红漆面的桌子,桌面朝下扣在地面。过了一会儿,翻过桌面,只见桌面上有一个像是蒸汽熨上去的晕痕,同原先那个人形一模一样,而且左后脑、后脑两处伤痕更加明显。

 

桌子抬回县衙,麓庵见到,认罪伏法。

 

这种“检地”法有没有科学道理呢?有。因为尸体被焚烧以后,肌肤和骨髓的脂肪便会受热融化,渗入土中。如果用柴碳在焚尸处加热,这些油脂又会从土中渗出。撒上芝麻,芝麻中的油会和尸体溢出的脂肪油凝聚在一起,显现出尸体被焚时的姿态。伤口处芝麻密集,这是因为淤血或流血,使得油迹更浓些的缘故。人体的脂肪油和酒醋在加热后,与桌面的红漆发生反应,可以留下晕痕。这样做,也就保存下了勘验结果。

 

检地之法,让我们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利用积累起来的点滴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刑侦方法,来揭示案情,震慑和打击罪犯,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它也印证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文明的传承,重在精神的传续。这些旷世经典,保留了先人前行的足迹,凝聚了他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留待我们去汲取,激励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奔腾不息的民族精神,只要我们珍惜,只要我们去传续,就一定能重塑往日的辉煌,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一:河南大学专项学分名家讲坛报告

我做的字数估计有点多,你抄的时候可适量删减。但注意500字。

1题目: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其健康价值(共1076)

主讲人:洪浩博士、教授

时间和地点:

2012年3月18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内容简介: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璀璨奇葩,自诞生三百多年来,已由豫北平原西部的偏僻乡村而风靡全球,形成蔚为壮观的太极现象。太极拳所具有的有氧运动、顺应阴阳、以动养生、以外引内的运动特点,使其在改善人体生理机能、促进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有氧运动,又称为“绵缓运动”,它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运动强度不大,属于有氧运动的范畴.中国古代的养生理论,以出现了“小劳术”、“五禽戏”、“八段锦”,西方体育对人体机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运动负荷的刺激来实现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超量恢复”.在训练中,人体承受一定的负荷,便会产生相应的训练适应,通过增加适量的运动负荷,便可在新的水平上产生适应,不断地增加负荷便可达到逐步提高人体机能的目的。

2.顺应阴阳

练习太极拳要注意阴阳的变化。但不是注意阴阳的变化就是太极拳。拳术中都会讲阴阳,并不只有太极拳讲阴阳,但太极拳对阴阳的追求更为明显。在运动过程中,阴阳是相辅相成的,在动作里,开为阳,合为阴;或者前进后退,或者提和降;提为阳,降为阴。通过阴阳的变化调节人体的平衡。在太极拳里讲究呼吸,逆腹式呼吸对太极拳的健康效果非常明显。。为什么逆腹式呼吸能促进太极拳的锻炼价值,是因为吸气的时候小腹内收,膈肌上浮,这样胸腔扩大,其容积也增加,整个呼吸的肺活量增加;在呼气的时候,小腹鼓出,气沉丹田,促进内脏的运动。这样一方面对内脏有一定按摩作用,促进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太极拳的练习,通过呼吸的调节,可以把内脏的功能协调起来。呼吸在调节人体机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太极拳里,通过阴阳的变化指导和规范外在的形体动作,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引导人体的内在功能。

3.以动养生

称为“意识体操,通过外在的动作,可以促进人体内在各个器官功能的协调。太极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动中求静,这也是太极拳和气功的不同之处。24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拳,要求学生重心要保持平衡。保持重心的相对平衡,是拳家们经常提到的气沉丹田。在保持相对平衡的时候,上下起伏不是太大,才能做到气沉丹田。

4,以内引外

身体在运动,思想也要保持相对的平稳,就是要净化。在练拳做到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外面的动作非常平缓,但内在活动是非常频繁的。通过相对平缓的运动,使人机体的运动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也是东西方体育项目与人体健身的最大区别之一。西方的运动是求外的,而太极拳恰恰相反,它是通过外在的肢体动作追求内在的思维活动,即“以外求内”,通过肢体的运动调节内脏的功能及神经系统。

再一个,练习太极拳要求内外合一。

健康价值:

1.生理健康

2.心理健康

3.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2题目:茶?咖啡?健康?文化漫谈----中西比较的视角(共508)

主讲人:刘绣华教授、博导

时间及地点:

2008年10月19日上午8:30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理科综合楼409教室

茶和咖啡的传说故事

和咖啡代表的不同的东西方文化。茶包含了东方“儒、道、佛”三家的精华,被赋予“节俭、淡泊、朴素、廉洁”的品德,而咖啡则充分展现了热情、奔放的西方文化。

咖啡和茶能保肝脏.每日喝两杯以上的咖啡或茶,可能使患慢性肝病的风险降低50%。美国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与肾病研究所利用首次全美健康营养普查及随后的流行病学跟踪调查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每日喝两杯以上咖啡或茶的人患慢性肝病的几率为每天喝不到1杯者的一半。可能应归功于咖啡和茶中的咖啡因保护作用。

茶的化学成分有咖啡因,单宁酸,维生素C,胺基酸,儿茶素,类黄酮及酚类等,不同茶类除了颜色不同外,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例如红茶的咖啡因含量最高,而绿茶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

咖啡的成分主要是咖啡因,它属于植物黄质(动物肌肉成份)的一种,性质和可可内含的可可碱,绿茶内含的茶碱相同,咖啡因又称咖啡碱,多含在咖啡、可可的种子和茶叶中,有兴奋和利尿作用.

适量的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质、促进感觉、判断、记忆,让心肌机能变得较活泼.咖啡营养丰富、香馥可口,适量的饮用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和增进食欲之功能,业已成为人们的嗜好和时尚。茶叶也是一样,所以,人们可根据各自的喜爱,分别饮用。

3题目:才子佳人与言情小说(共584)

主讲人:侯运华副教授、博士

时间及地点:

2009年3月29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内容简介:

本讲座以才子佳人为视角,透析中国言情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特点。

才子是指用有才华的男性,古典文学中多指那些才华横溢的士人,后又称为名士。

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的论文创作往事。

佳人则指没人,侧重外貌秀丽,姿态绝异的女性。但是,在言情小说里,也不排除才子佳人有俊美的外貌,佳人有出众的才华。

一、唐传奇中的言情小说

唐传奇是指唐代创作的短篇文言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就言情小说而言,唐传奇其实是萌发期。其代表作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白居易的弟弟)《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沈既济《任氏传》等。

1.唐传奇中言情小说的人物形象

一是才华横溢的才子

二是容貌非凡的佳人。

2.唐传奇中言情小说的叙事模式

一是进士与名妓的情感纠葛;

一是才子与佳人的爱情故事。

理想的爱情观的建构:

三、《红楼梦》的言情特征:

1.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创造性改革;2.于家族间展开爱情故事的叙述。爱情当事人成为家族角力的工具,成为长辈们横施淫威的对象。

他们既然享受家族带来的物质利益,也必然或必须承担家族强加的束缚与压力。

3.《红楼梦》对中国言情小说的影响:

(1)阻挠爱情成功的压力由外来改为内部。

(2)由情感难通人难见的叙事中心变成情感已通梦难实现的叙事焦点。

(3)由与坏人斗争转为与命运抗争。

(4)作品基调由达观乐观到悲观凄然。

《红楼梦》充满哀戚悲凉之气,充盈哀怨凄凉氛围。

四、晚晴狭邪小说

五、鸳鸯蝴蝶派小说

4题目:现代文明条件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问题(共641)

主讲人:高有鹏教授、博士

时间及地点:

2009年5月10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在历史发展中具体形成的自己个性内容的,民族精神的主体就是文化传统;传统是历史的选择,是民族的社会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传统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形式存在,这种事实曾经被误读。人们以为,传统是现代文明的对立,如果加快社会发展,就必须颠覆传统;人们将传统等同于落后,等同于封建专制,等同于腐朽。所以,自五四以来,日益形成这样一种以实用主义、技术主义为代表的文化潮流,忽视了文化发展与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作为整体存在的事实,更忽视了文化发展多元存在的重要意义。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文明是传统文化的表现与发展,传统文化因为现代文明而不断被发扬光大,成为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代代相

传,生生不息;因为我们不懂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以才将二者简单对立起来。不懂得传统文化,其实同样是一种无知,是忘却民族根本的表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现代文明语境下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困境

老子、孙子、孔子与当今时代各色人等相对照的诙谐幽默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一个没有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5题目:对我国“后北京奥运时代”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协同发展的思考(共549)

主讲人:丁英俊教授

时间及地点:

2009年10月18日上午9:00金明校区综合教学楼6305教室

北京奥运会的回顾

中国的奥运历程:

1924年5月,法国巴黎

下页

篇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东联现代中学国学教育浅析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姓名:田富强

时间:2011年4月2日

联系电话:15947493333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东联现代中学国学教育浅析

——东联现代中学田富强

【内容提要】东联现代中学自创办以来,一直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成立了弟子规学习中心,设臵有《弟子规校本课程》,规定了弟子规经典诵读早读时间,申报并批准国家级弟子规课题研究,学校有专门的弟子规学习教室,成立了弟子规科研机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弟子规教育活动,例如: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演讲比赛、弟子规系列主题班会、弟子规系列歌曲比赛等。总之,通过弟子规为主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校的学生从言谈举止中透出传统文化的气息,受到家长们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德育

21世纪,祖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富足,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为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欣慰!可是,也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滑坡爱心沦丧而深表担忧。

已经结束的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看到毛笔字、太极拳、活字印刷等伟大发明再现,看到演变过程中“和”字的傲然显现时,我们每一位国人无不为之欢呼、雀跃,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到来了!东联现代中学也乘着这中华文化复兴的强大东风,展开了规模更加宏大的国学教育,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优良品德深入人心,让美好行为显现校园!

清晨,当你步入校园,远远的朗朗书声便传入您的耳畔,那是同学们诵读经典的声音。在这里,每天早自习前是全校的读经课,所有任课老师都指导学生把《弟子规》诵读一遍,然后再开始上自习。同学们把《弟子规》熟烂于心,生活中常常被提醒,《弟子规》指导学生的生活,也必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走近了,看到修文长廊的墙壁上镶嵌着图文并茂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孝的故事:卧冰求鲤,尝粪忧心;有尊师重道的故事:程门立雪,张良拜师;有忠义的故事:精忠报国,管鲍之交等。抬起头来,看到顶梁上镌刻着《弟子规》的经文,真是步步莲花,字字珠玉。我们就这样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随时随地地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沐浴在美好思想的春风里,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进入教学楼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挂像,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感恩先祖给我们留下这么美好的文化。

走进楼道里,也处处是教育学生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的牌匾。其余的,教室

里,办公室里等等,我们的经典教育,国学教育已无处不在,教我们努力,催我们自新,让我们“德日进,过日少”。

再说课堂上,我们每周一的德育课,各班都大规模地开展感恩教育。首先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弘扬孝顺的美德。有的班级把家长请来一起上班会课,学生忏悔曾对母亲的不孝之举,曾让母亲伤心失望,表示以后要做个好孩子,为母亲为自己争气,课堂上学生和家长抱头痛哭,是感慨,是喜悦,是对往昔无限的遗憾,也是对未来无限的期许。然后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一切帮助过,甚至伤害过我的人,感恩有生命的动物、植物,感恩没有生命的桌椅板凳等等。通过这样的感恩教育,学生减少了对周围人的冷漠和矛盾,增加了一份友爱和恭敬。

国学课上,以《弟子规》为蓝本,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总纲,展开了直入心扉的情感道德教育。孝是基础,也是主要内容,详细地给学生讲解父母是如何辛劳地生育、养育我们的,把这些少有人讲,但却十分重要的过程讲给他们,再现他们小时没有记忆或是忘却了的那段时间父母的付出,让他们升起对生我养我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把他们现在视而不见的父母的爱和付出具体地展现在他们面前,学生们竞大为震撼,始知这些关爱近在咫尺而曾经却毫无感觉,始知自己真的彻头彻尾是个不孝之子。回家后,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那些容易满足的父母,面对孩子本应具有的品德而欣喜若狂,我们的教育也进一步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在讲到信和礼时,详细用生活中故事告诉学生信用和礼貌对一个人多么重要,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不学礼,无以立”,孩子们也真正受到了启迪。

2007年春天,我校成立了“弟子规学习中心”,带动和指导全校的《弟子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中心的老师用一颗赤诚的心去爱护每一个来学习的孩子,教化他们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和方法,孩子们也很愿意来中心学习,更重要的是来中心感受一种轻松,安静,庄严,恭敬,祥和的气氛,孩子境中自转,受益无穷。尤其是对每个班的所谓的差生,集中到弟子规学习中心,用加倍的爱心和耐心教导他们孝悌忠信仁义礼智,通过十几个课时伦常大道的讲解,孩子大多都有很好的变化.其中一个女生,从小父母宠大,整天傻笑,男女不分,也不学习。通过学习,妈妈反馈:长大了许多,回家干活,给父母倒洗脚水,妈妈生病还要背妈妈回家,爸爸高兴的说这课上好了,老师反映最近数学开始好好学,有了进步。这样的例子很多。

目前全校学生都在学习国学的基础课程《弟子规》,初二上《三字经》,初三上《论语》和《大学》。我校学生学习各种经典,远远不只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名言警句,更主要的是让它内化为学生的气质和涵养。现在学习《弟子规》我们很注重落实,例如:《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不但对人,对周围的物、环境都要有颗爱心,于时我们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净化校园,每天早晨课程结束后,中心老师带领志愿者捡校园的废纸和垃圾,用行动告诉周围的每一个师生,不要乱扔垃圾,捡起脚下的废纸,爱护我们的环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减少了,很多老师学生还真的行动起来,也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我们要一直做下去,实现净化心灵美化环境,从每个人做起的目标教育。

我校开展国学教育,就是这样坚持从一点一滴地做起,注重从一言一行转化。我们坚信,一个民族的复兴最终在于她文化的复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道德教育是我们学校神圣的责任,我们的力量虽然是微弱的,但我们坚信国学教育,实为国粹,只要全民都来做,坚持做,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就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子孙后代会更加幸福,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灿烂。

篇三: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国,自然不会没有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也不会没有被世人传颂的诗词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名言警句让世人受益匪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经典诗句朗朗上口,浸润着我们的人生。正可谓是“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人们在阅读时,也可以从中得出许许多多的真理,从而得到警醒。《论语》中的“金诚所致,金石为开”让我懂得了做人要讲信用;《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懂得了要想成功就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做完。《荀子》中的‘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懂得做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可能成功,不能半途而废。《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懂得了小时候不努力学习知识,老的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古代人学习的故事也激励着我。如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墙凿个洞,让邻家的光照进来,自己就能读书了。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

金典诗句有时还给了我一些启发。有一次吃饭时,夹菜时不小心把菜洒了一半,爸爸十分生气,叫我把《闵农》这首诗背一遍,我也只好硬着头皮背了一遍。“吃完饭把这首诗的含义好好想想”,爸爸说。我吃完饭才体会到农民伯伯下地干活的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辛劳和汗水的结晶啊!我决定从此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有一次,我正在做数学题,却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就先空在那,先做语文。在查古诗集时,我看到了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呀!我的灵感来了,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试试呢?我就立刻拿出数学题,换了一种方法做果然就做出来了。

读书让我明白和感受到了很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读《水浒传》让我感到了梁山一百八单将的豪放与情义;读《隋唐演义》,让我了解从隋初到唐初年间的历史;读《包公案》,包拯大公无私,秉公执法的精神打动了我......

经典像一朵花,散发馥郁浓香;经典像棵树,洒下片片绿荫;经典像一只鸟,带来清脆欢唱;经典也像一汪清泉,浸润美好的人生。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让我们一起与经典同行,与雅言同行。淞诵经典,感悟成长。让我们一起遨游在经典的海洋,读出人生的哲理,读出人生的价值,读出人生的美丽。

篇四:《传承美德,做文明诚信的人》优秀作文

《传承美德,做文明诚信的人》优秀作文素材

美德如一泓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题记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美德,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的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来自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人,靠美德来支撑起无比睿智的人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漫漫的文化长廊中,一直都是一颗神秘璀璨的东方明珠,一幅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的前进,人类社会怎样的变迁,都不能使它暗淡无光,相反它会慢慢沉淀下来熔铸成龙的脊梁,使龙的传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美德雕琢着这颗明珠。

文明是美德。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这些利益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其实,文明礼仪是从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诚信是美德。

坚守诚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坚守诚信,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所谓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说文解字》对“诚”、“信”二字的互释,验证了诚实守信的内在联系。重诚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应该有充分自信把这一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中国诚信走过了历史,走进了现代,也必定要走向未来!然而在我正视中国诚信的时候,我的视线在一个个令人咤异的新闻中逐渐模糊,心境在一组组令人震惊的个案中逐渐沉重。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账假证假报告;从普通百姓的恶意消费透支,到政府官员的虚假政绩工程,从从关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响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证券骗局,我们还可以听到假球、黑哨、兴奋剂,听到论文抄袭、学术失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诚信的缺失如同瘟疫蔓延,泱泱中国似乎成了一个充满虚假、欺诈、伪造的染缸!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拾起迂腐不堪的浑浊人性,抛出不法的道德行为,诚心举起灵魂的标尺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事物。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人类创造了日益发达的高度文明,华夏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历史的一页中,给人类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21世纪,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⒀锕獯螅妹赖抡找恳桓?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

1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