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每日悦读:爱与妥协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6:22:55 高中作文
每日悦读:爱与妥协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每日悦读:爱与妥协作文

 爱与妥协

 

马德

 

1

 

在相爱的双方中,最爱的人,最妥协。

 

一点一点,陷了城池,丢了关隘,垮了江山。最终,被爱一寸一寸消化完。

 

甚至妥协到最后,对方不再爱了,还在妥协。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活得好,便是最好吧。话从最深的心底来,一脸,佛的安静的光。

 

这样的人,也许不是一个完美的爱人,但一定是个完全爱着的人。

 

为了爱,可以用尽全部。

 

2

 

爱到最计较上,谁都希望对方为自己妥协。

 

以为,对方妥协了,才是真爱着,才是深爱着。结果,彼此等着,遭遇战成了拉锯战。拉锯到最后,爱凉了。

 

一刀两断的岁月,有时候,不是断在电闪雷鸣里,而是断在风烟俱静时。

 

最可怕的是,没有一个人愿为对方站出来。最可惜的是,最爱的人,因为最不值得的事,成了陌路。

 

3

 

妥协是一门艺术。

 

退得浅了,觉得你不够爱;退得深了,觉得你没有坚持。退到最后,深一脚浅一脚,你都心慌了。

 

是不是这样就是正好呢?你的慌乱,一下子,敲打在对方的心坎上。对方心疼了你的焦头乱额,心疼了你的手足无措。心疼到,一下子,掉在你的心里,成了井底蛙。

 

此生,再不愿爬上来,只愿看着你,只愿守着你。你的半壁江山有多大,他的世界就只要多大。

 

4

 

针尖对麦芒,不过是两取其辱,其伤,其亡。

 

好的爱情,不蓄势在针尖,不释放在麦芒,不正对芒的锋利,不正对尖的寒光。

 

爱的锦上花,有时候,不是多爱一点,而是多妥协一点。把爱的时光过得柔软一些,因为,针锋相对的日子,总会那么坚硬。

 

不要以为妥协了,就输了什么。如果,你因此赢得的是爱,那对方,何尝不是在用一辈子的爱和时光,为你妥协着。

 

5

 

在妥协的灵魂里,找爱的余地。这余地余多大,还会余多久。

 

是旷野尽头,盛下一世繁华;是时光之岸,绵延一场永恒。

 

是在春天还嫩绿时,就已经让出了秋天的深远;是在此刻的炽烈中,就已经让出余生的燃烧。

如果爱是宗教,妥协是多么美的教义。默诵吧,即便你什么都不做。当一颗心在升腾,所有的日子,所有的天空,祥云缭绕,都在沐浴这宗教的光。

 

6

 

基于爱的迁就,才是妥协;已经不爱了,还要将就着,那是敷衍。

 

妥协还是喜悦的,敷衍就痛苦了。

 

在爱情上,作假要比作真难。作假的人,心恍惚还在,想逃离,却又欲罢不能。这跟逢场作戏不一样,逢场作戏的人,只有身体在,只有欲望在,从来不投入心。

 

从这个意义上讲,妥协,就是退一小步,服一些输,表示一点软弱,彰显一下谦恭,而一颗爱着的心,始终在,始终不会变。

 

7

 

沉默不是妥协,隐忍不是妥协。最好的妥协是沟通。

 

叶,要落在阶前;月,要亏在眉梢。也就是说,你要让对方,触摸到你,感知到你。你把博大敛在心里,没人看见你的辽阔。你把炽烈藏在暗处,没人看见你的燃烧。

 

最好是,你的心在他的阡陌上,纵一条,横一条,无论怎么走,就是绕不过你。然后,一场风来,一阵雨去,一道彩虹,为你高高挂起。

 

8

 

当然了,若是不爱了,妥协是换不来爱的。

 

越妥协越懦弱,越懦弱越无能,你妥协到底了,对方也腻歪到底了。说到最后,爱是一种强大的征服,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诱惑,是彼此的吸引。

 

不爱就是不爱了。最好不相爱,最好不相扰,最好不相见。

 

当你妥协到只能妥协给自己看的时候,最好不妥协。

篇一:高考语文每日悦读:家语

每日悦读:家语

文章类别:高考作文

家语

吕游

家是让你诞生、成长、成熟,又让你生病、变老、消失,并让另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地方。

家是天天种植爱与亲情,同时又收获快乐、温馨与幸福的地方,家是让你摘掉面具、脱去伪装,还一个最真实、最赤裸、最天真的你的地方。

家是最让你思念、眷恋、揪心、期盼、朝思暮想、牵肠挂肚,对你一生影响最深远、让你记忆最深刻、吸引力最强烈的地方。

家是一个让你想走就走、想回就回、回了再走、走了想回,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笑了再哭、哭了再笑的地方。

家是让高官变成平民、让明星成为凡人、让伟人变得普通、让母爱变得伟大的地方……

拥有一个家,似拥有一个世界;失去一个家,似失去一个世界。

我在新区有一新房、老区有一旧房,相隔几十里路。因孩子在老区上学,妻子在老区上班,新区那套房就空着,下班后我急忙往老区赶。后来,孩子转学到新区,老区那套房就空着,妻子下班后就急忙往新区赶……

我忽然发现,家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家人团聚的地方。亲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小时,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结婚后,妻子或丈夫在哪儿,哪儿就是家;后来,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爹娘生病住院了,病房就是家;孩子成家了,有孙子的地方就是家;老了,有老伴、有亲情的地方就是家;死了,故土就是家,墓地就是“家”。

出门在外,家乡就是家;身处异国,祖国就是家;飞上太空,地球就是家;若飞入河外星系,太阳系就是家,银河系就是家……

早上想离家,晚上想回家。少年想逃家,青年想成家,中年想别家,老年想归家。小时最离不开的是家,长大最想飞出的是家,老了最想依偎的是家。

小时候,觉得家很大;长大后,觉得家很小。在家里,觉得外面是一道风景;到了外面,觉得家是一道风景。

不出家门,难长大;久在家外,会孤独。能离家,说明年轻;有家回,才是幸福。其实,人的一生,不都在不停地离家、回家中吗?一次次离家、回家,人悄悄变老了,家渐渐变重了……

母亲生病住院好几年,曾多次想再回一趟家,哪怕再看一眼家也好,但因病重最终也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小时候,爷爷去世了,我常问父亲:“爷爷怎么老长时间不回家啊?”父亲总是搪塞我:“你爷爷出远门了……”可直到我长大了也没见到爷爷回家……

我也渐渐明白了:能回家的人是最幸福的,有家难回甚至到死也回不了家的人是最不幸的。

蜗牛最知家的可贵,无论走到哪儿,都时时背着自己的“家”——蜗牛把家背在身上。

人也最知家的可贵,无论走到哪儿无论走多远,最牵挂最丢不下的也是家——人把家装在心里。

两人同时被困在300米深的井下。十几天后,当人们救出他俩时,那个强壮的单身青年倒下了,而那个瘦弱的小伙儿却还有一口气。人们对此不理解,事后他说:“俺媳妇这几天就要生了,俺总得见见俺的孩子啊……”

家,是生命的源泉。当你绝望时,一滴家的水,对你就是大海汪洋。

当你在天堂时,家不起眼;当你在地狱时,家就是天堂。

2001年,90岁的季羡林回山东临清官庄老家,尽管那个家已无一亲人了,他仍觉得那就是他的家,因为娘的坟在那里。

他幼年丧母,平时常去母亲坟地。他说:“我从小就没有家,是个孤儿,妈的坟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才能和妈说上几句知心话,才有家的感觉。”

娘走了,可他总觉得娘是回家了,不过不是回人间的家,而是回天上的家。娘在天上的家里等他,他与娘早晚会再相见的。

原来,有娘的地方就是家,不管这个家在外面还是里面,在地上、地下还是天上。

癌症晚期,医生说他生命仅剩一个月了,他决定放弃治疗,返回老家。他说,人临终总得躺在家的怀抱里。

一个工伤致残的农民工因老板不给工钱不给治伤,靠爬行回到了遥远的家,他的动力只有一个:“我要回家……”

一位游子突然客死他乡,弥留之际什么也未来得及交代,只留下一句话:“把我送回家吧!”

年快到了,可老板还不发工钱。几个打工妹因没钱回家抱头痛哭:“俺想俺娘,俺要回家!”

过年的时候,是最想家的时候。无家可归,想家而不能回家、有家却找不到家、到家却进不了家、家家团圆而自家残缺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

而更为痛苦的是,当你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家,却忽然发现那个家已经不存在了……

1920年,他离开了家。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临行前,娘一夜没睡,给他烙了够吃半个月的大饼,又在他裤腰里缝了家里仅有的十几块银元。可他再回家时已是50年后,家不认得他了,他也不认得家,而娘已成了一个坟头。

多年后,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有来生,我宁愿守着这个穷家,因为有儿子在,娘后来也不至于饿死;因为你可以给我一个世界,但谁也给不了我一个亲娘和一个家。”

人自以为走得很远很远,其实行千里万里,怎么也走不出的是家的门槛;飞千山万水,怎么也飞不出的是家的院墙,天空原来是家的天蓝色的巨大屋顶啊!

人不论走到哪儿,总要回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家。叶落归根,根就是家;回归故里,故里就是家。身离家越远,心离家越近,因为地球是圆的,家才是圆心。

人不过是一只小小的风筝,线永远牵在“家”的手里,只需轻轻一拽,哪怕你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听到家的呼唤。

我一人在外时,常常夜半梦中惊醒,难道是家在喊我吗?

篇二:每日悦读37

每日悦读(37)

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

毛建国

幸福总是来得这么突然。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6日上午,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但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对于获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这两天的版面,几乎都被屠呦呦占领了。特别是6日,也就是公布屠呦呦获奖次日,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把头版头条留给了屠呦呦。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一个科学家的礼敬,还传递了一种期许,那就是让科学家更有尊严,让科学更加造福人类。

再多的版面留给屠呦呦都不为过。在这几天,似乎也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只是我们依然担心,对屠呦呦的关注能持续多久。会有一个月吗?会有三个月吗?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着活生生的现实镜鉴在前。

这两年诺贝尔奖还是很给中国人面子的,又或者是我们的积累到了,已经水到渠成。在此之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曾像屠呦呦一样,持续占领了几天舆论场的头条。在最热闹的时候,即有声音提醒:对莫言的集中关注并不代表是持续关注,莫言的胜利也不代表是文学的胜利。现在看来,一语成谶,很想问一声,短暂轰动后,有多少人认真读了莫言的作品?甚至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上了文学?我们分明看到,今天的文学依然“秋风秋雨愁煞人”。

繁华过后是落寞。对于舆论的集中关注,莫言不会在乎,屠呦呦也不会在乎。如果他们过分在乎身外之物,就不会站得那么高、走得那么远。但我们在乎,因为对屠呦呦关注的持久度,反映和影响着科学的未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屠呦呦的获奖,并不能证明破解了“钱学森之问”吧?在对屠呦呦关注中,就隐藏了破解答案。

很多人纠缠于屠呦呦的“三无”——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有人讲,这不是问题,“没有必要因此给一位科学家本人贴上或许她并不情愿的标签”。其实大众关心的不是一个屠呦呦,而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所有科研人员,能否赢得社会的足够尊重,有没有一个自由公平的学术环境,有没有灵活多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一句“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曾经刺痛了无数心灵,我们真的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吗?看看科学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想想科学家所在的学术环境,念兹在兹,无法欣慰。

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就这么悄然绽放。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身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之中,科学家们浑身充满力量;相反,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难免对科学家们产生影响。而且,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这就更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支持和评价机制,让每一个科学家在温暖中前行。

很想问一声,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今天我们向屠呦呦先生祝贺,向屠呦呦先生致敬,更应该构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让千千万万个屠呦呦在成长。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告慰钱学森先生。至于收获更多诺贝尔奖,根本就不是问题。

篇三:每日阅读高考材料作文

高考材料作文“蜗牛的畅想”立意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在畅想。

假如没有壳,我一定能像锹甲虫一样长出健壮的脚,在生命的旅途留下奋斗的足迹;也一定能如蝴蝶、蜜蜂一样长出美丽的翅膀,在辽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这讨厌的壳!我要摆脱它,换来轻盈与自由!

可是……

假如我真的挣脱了壳,就一定能过上梦想的生活吗?假如我真的挣脱了壳,真的成就了梦想,朋友、家人又会怎样看我?没有了壳的蜗牛还叫蜗牛吗?用一时的冲动换取一生的孤独与寂寞,值得吗?唉……命中注定是蜗牛,就该背负属于蜗牛的一切……

读了这则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立意:

梦想与现实

自由与束缚

承担责任

活出个性

背负人生痛苦

范文

承担自己的责任

重重的壳虽然限制了蜗牛的自由,却是它必须背负、永远不能摆脱的责任。是蜗牛就该背负属于蜗牛的一切,人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负有自己的责任,即使再重,也一样要承担。

承担自己的责任,父母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私伟大的爱的篇章。谁不向往自由无束?谁不向往青春张狂的激情?然而,当有了我们,父母的肩上便多了一份责任,生活不再是为了自己,他们用奔波劳碌换来我们生活的安逸,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来哺育我们成长,他们用自己的爱来为我们遮风挡雨……

然而,等我们长大了,他们已然老去。当皱纹爬满他们也曾细腻的脸庞,当青丝变成白发,当曾经的美好幻想都已然成为遥远的过去,他们却依然无悔。因为在他们心中,我们永远是他们的责任,虽重,却收获满足和甜蜜希望。父母用爱承担责任,在我们生命的两旁播下爱的种子,开满爱的花朵。

承担自己的责任,冯思广、张德山用生命担当自己的责任。在起飞高度只有五十米、发动机突然停车、只有几秒可供臵的时间内,冯思个和张德山面对面前的居民楼,毅然放弃逃生的最佳时机,推动拉杆,改变了飞机的航向,在飞机错开居民楼后才跳出机舱。然而,因高度太低,年轻的冯思广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德山也被摔成重伤。但值得庆幸的是飞机的坠落并未造成更大的伤亡。

电光火石的生死瞬间,冯思广、张德山的一次生命的抉择,改变了飞机的航向,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生命的航向,用自己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责任。有人说:生命如果同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他的永垂不朽。冯思广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重于泰山,什么是永垂不朽。

铁肩担道义,责任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不负责任的人既伤人又害己。当某医生因沉溺“偷菜”游戏而耽误病人的急救,当某院正在为病人手术的医生因旁边诊室发生小火灾而丢下病人独自离去致使该病人丧命,当备受国人青睐的三鹿奶粉出现三氯氰胺……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让国人吹嘘指责,同时也将自己推向道德边缘和法律的“枪口”之下。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知尽责任的乐处。只有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更好地行走于世,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美好。

背着壳,快乐地生活

蜗牛希望摆脱壳,过上梦想的生活。但摆脱了壳的蜗牛不一定能梦想成真,却更可能以一生的孤独寂寞为代价。因此它感叹,命中注定是蜗牛,就该背负蜗牛的一切!

不光是蜗牛,人也如此,许多的角色和责任是上天注定的,虽然与我们的梦想相背,但我们必须要去背负,去承担。抛弃了这些角色和责任去追求那些不切

实际的“梦想”,最终将导致走向幻想的黑暗深渊,并且无所获。对于上天赋予我们的角色和责任,我们必须要去承担和背负。

命中注定是父子,就应该背负父子之间的义务和责任。

前段时间,一张父子协议书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经父子商议,父亲不再对儿子进行抚养,儿子待父亲年老时也无需对父亲赡养。正如摆脱了壳的蜗牛,父子都得到了“梦想”的生活,他们都有了自由,但这些要以亲情的丧失和承受舆论的压力为代价,没有了抚养与赡养的关系为纽带,他们也将不再是父子,孤独寂寞也将接踵而至,这就是摆脱上天赋予的角色与责任而付出的代价。命中注定是父子,就该去承担父子之间的义务和责任!

命中注定是中国人,就该背负对中华民族的挚爱!

建国初期的中国百废待兴,而国外的条件却相当优越,许多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何泽慧……毅然选择了回车,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应该背负起对祖国的挚爱,为国家奉献,为科学付出。倘若他们继续留在国外,必定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梦想生活”,但是要以精神的无所依托和对祖国的愧疚为代价。命中注定是中国人,就该背负对中华民族的挚爱!

命中注定是社会的一部分,就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太多的责任去遵守:保护公共设施、依法纳税、保护公共环境……这些正如蜗牛的壳一样,需要我们去背负。也许没有这些责任,我们会生活得潇洒自由些,但是一旦我们真的脱离了这些责任,我们将与社会脱轨,在群居的社会中却孑然一身,这就是脱离社会责任的代价。命中注定是社会的一部分,就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让我们去背负、去承担上天赋予我们的角色和责任!背着壳的蜗牛没有蝴蝶蜜蜂一样的轻盈自由,却也在快乐地缓慢爬行……

挣脱了壳又何妨

我不得不大胆地对这个世界说,我们之所以一代一代地成为平庸的人,之所以少有成就,之所以感到生活苦闷,原因就在于我们背负了太多。正如那只蜗牛畏首畏尾,宁相信命中注定,也不敢奋力一搏。

挣脱了壳又何妨?

既然有梦想,为何不尝试着去实现它?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自己很负责的理智。周树人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青年人应有抱负,他们不应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因为这恰与父母的意愿背离。

既然已经做好了挣脱壳的打算,为何要有如此多的顾虑?就去做吧!无论过程怎样困难,结果如何凄婉,最起码我曾拼搏过,最起码我曾释放过。那些一个个背着壳稳妥前进的蜗牛们,你们敢吗?

诗仙挣脱宫廷迂腐之壳,纵情山水,绣笔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托翁挣脱地主剥削之壳,在生命的最后表白了自己对不劳而获生活的厌弃,成为文人的楷模。正是因为他们不在乎世人的非之,才有了一生的辉煌。

摆脱了壳的蜗牛是孤独的,同相也是脆弱的。但我不能就此评定:他一生将毫无成就。脱壳是对当下生活的厌恶,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他们之所以选择告别,是为了更好地迎接。

迎接崭新的快乐,同样迎接崭新的苦楚,我们的生命如果一成不变,注定成为一潭臭水,更美好的希冀与愿想都难以从中萌发,更刺激、令人振奋的憧憬将再难振动我们变得有些钝感的神经。劳役将这个曾经年少气盛的人变得几近麻木,但“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却大胆抒发了他的远大志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让一个个被苦役之壳累得再难翻身的奴隶们感到震恐。但陈胜不甘人下,不甘活于当下。倘若一直生活在“注定的命运”里,人的意志生来又是为何?他终于“一夫作难”令“七庙隳”,成就一代起义领袖。引燃了推翻秦统治的导火索。

挣脱了壳又何妨?不过是一块块未曾见光的肌肉暴露在阳光之下罢了。曾经的壳被搁臵在曾经依赖的土地,赤裸的身躯却要忍着剧痛,看看这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假如没有了壳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像畅想的蜗牛一样,渴望强大,渴望翱翔,渴望自由。但是,同时又在害怕不可预测的未来,放不下自己的亲朋、身份和财富。于是,很多人背负生命中注定的一切,彷徨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最终失去了挣脱壳的力量与机会,消失在宇宙中。

年少轻狂如我们,终归也是一只蜗牛,我们那么向往自由,那么向往飞翔,那么向往强大,我们的梦里都是鲜衣怒马的自己、色彩斑斓的世界、五光十色的幻想,我们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但是,我们是蜗牛,我们是背负着壳的蜗牛,老师父母殷殷的目光让我们不甘心却甘愿地背负着壳。他们的叮咛、嘱咐我们无法拒绝,我们只好遵守着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古训“父母在不远游”,羡慕地望着外国孩子在世界各地独自行走的身影,然后无奈地叹息,我们只好按着父母的学习所谓有用的琴棋书画,羡慕地梦想着在棣草地打滚儿,在麦田放风筝的情景,然后可悲地继续学习。

我们就像蜗牛,梦想着自由轻盈,却顾虑很多现实问题——亲人、身份、未来,而无法摆脱沉重的壳,无法忍受摆脱壳后可能会有的孤独与寂寞。

但是,假如没有了壳,人生会真得很轻盈,很自由。

陶渊明曾经了慢一只蜗牛。他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为了给家人好的生活,他没有摆脱沉重的壳,没有放弃小县令这个芝麻官的职位。“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他终于昂起头颅走向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摆脱了蜗牛的壳,摆脱了枷锁,做回了真正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做回了世中傲然独立的菊。

托尔斯泰曾经也是一只蜗牛。他是俄国的一名公爵,他有位高贵典雅美丽的夫人,他有成群的奴仆和辽阔的田地,他没有摆脱壳,但他一直梦想着飞翔,他想要回归本质,和土地、农民融为一体,放弃所谓的阶级观念。终于,他摆脱了壳,成了流浪者,死在了一个小火车站上,他做到了回归本质,回归自然,回归农民土地。

假如没有了壳,蜗牛就不再是蜗牛,同时也可能因此变得自由与轻盈。

篇四:每日阅读记录卡

每日阅读记

鸟欲高飞先振翅,录人求上进先读书。

班别:一年(5)班

姓名: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