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人物阅读素材:哄自己高兴是后情商时代的必杀技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5 21:51:20 作文素材
人物阅读素材:哄自己高兴是后情商时代的必杀技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人物阅读素材:哄自己高兴是后情商时代的必杀技作文

陈意涵:哄自己高兴是后情商时代的必杀技

闫红

 

袁姗姗一向被黑得很惨,一言一行都会迅速被段子手拿去加工,变成网络上热传的笑话。

 

反转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某日,袁姗姗照例在网上晒照片,这组尺度平常的照片,却让无数网友瞬间对她“黑转粉”,因为,大家看到了她的“马甲线”。

 

如今,“马甲线”可比“事业线”更有杀伤力,它不但意味着美,还意味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那几道简单的纹路胜过千言万语,让一直对着袁姗姗滔滔不绝批评的网友感到,自己是不是应该先放下手机,做几个平板支撑去。

 

这是一种进阶。女明星的戏外功夫不断更新换代,从前是拼美貌,渐渐发展到拼情商,例如,杨幂的自黑,范冰冰的口吐金句,都帮她们挣得极高人气。可是,后情商时代呢?那便到了输出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时代了。

 

当然,袁姗姗只是惊鸿一现,在这条路上做大做强的不是她,而是《花儿与少年》里,那个名叫陈意涵的姑娘。

 

陈意涵倒不见得是有意为之,但她的横空出世却是与时代之风不谋而合的结果。

 

参加“真人秀”节目,压力在所难免,陈意涵的聪明之处在于,她直奔本质,仅仅理解为一场“有人出钱请自己玩”的旅行,抱着“占了便宜”的心态去享受。于是,在那些是非纷扰的间隙,我们能看到这个体脂只有百分之十一的姑娘坚持晨跑,十公里起步,积极参与各种项目,快乐地品尝或是烹饪食物,心思细密,但都用在有正能量的事物上。

 

这么说吧,看这个节目,你会觉得,陈意涵的快乐是实时性的,不在于以后是否会爆红,是否因此而接到更多的工作。她心无旁骛地享受着所有的快乐与艰辛,在她积极投入的那些时时刻刻,她就已经赚到了。

 

这存在,简直可以视为一部真人版鸡汤。也许你没有机会来这样一场远行,也不会像明星们那样被人注意,但这样长的一场人生,你同样需要像陈意涵那样哄自己高兴,不带预期地直面各种遭遇,即便不能握手言欢,起码相安无事,如此才能无所畏惧,给自己最终极的自由。这种非常现代的生活理念,是让她能够“零差评”的同时,又人气骤增的原因。

 

同理,许晴的恶评遭遇,也跟她未输出更合时宜的理念有关。不可否认,许晴天生丽质,倾倒众生,如今依旧是千娇百媚。有人以此为她在两季节目里的状态辩护,说她美丽动人,所以可以任性。这话貌似有理,但是节目里展现的是,她任性的直接后果,也让自己很不舒服。

 

比如“红酒晚宴”那期,我都替许晴感到可惜,那样好的风景,那样好的酒,大家言笑晏晏,难道不应该抓紧时间享受吗?许晴却耿耿于怀毛阿敏和其他小伙伴的亲近,闷闷不乐中离席,失控到大哭。

 

如今,大多数女性能够自给自足,被宠爱,最多算一道餐后甜点,不是必需,更不可执迷。老子说了,“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你在被宠爱中得到多少快乐,就会在不被宠爱时收获多少失落,与其靠在宠溺这座冰山上,充满了不安全感,还不如像陈意涵这样,给自己一个好身体,同时,给自己一个好心态,自由自在地奔跑。在奔跑的时候,有谁会注意旁人的眉高眼低?

 

许晴也来个反转,她在离开团队独自去滑沙时大彻大悟了,这种柳暗花明让人很难不怀疑是制作方的剪辑让这一切刻意为之,但我还是想说,这样就对了。对于当下的姑娘们,最重要的不是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公主,而是像陈意涵那样,不等不靠,无怨无尤,用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哄高兴。

篇一:人物素材-令狐

人物素材一

在日本记者后藤健二不幸遇难的消息传出以后,我看了很多外媒的报道,才发现这个我之前不太了解的日本人,根本就是个疯子。

他去过这个星球上大多数被战争和冲突蹂躏过的地方,包括车臣、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塞拉利昂、利比里亚、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他曾经多次穿行在死亡线上,也多次经历过世人无法想象的惨状和危险。他的朋友回忆说,在叙利亚,他亲眼看到数百具尸体被推土机扔到一个游泳池那么大的墓坑里埋葬;在伊拉克,他曾经被当地的士兵用枪指着脑袋。

可是,这样一个让大多数同行汗颜的记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不能算是一个正式的记者。他不隶属于任何媒体,他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自己的通讯社“独立社”(IndependentPress),从那时开始,所有出生入死完成的报道,几乎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战斗!

因为是自由记者,他需要负担自己的采访经费。而他去过的那些地方,是很多“正式”媒体都无法派记者去的。包括NHK、朝日新闻等在内的许多媒体都和他有合作关系,长期播放他拍摄的片子。正因为如此,他在日本获得了很多记者的尊敬。

他关注战争,冲突,难民,贫穷,艾滋,儿童教育等等几乎所有的人道议题,这一点光从他出版的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我们想要和平,不要钻石——儿童兵〃穆里雅的自白》,《娜塔莎——出生在艾滋村的16岁母亲的生活》,《卢旺达的祈祷——从内战中活过来的家族的故事》,《如果一个阿富汗女孩去上学——玛丽亚姆的故事》……

《经济学人》杂志拉美分社社长HenryTricks曾经在2010年派驻东京,因此与后藤健二相识。他在发表在“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网站上的一篇文章里介绍说,有一次打保龄球,后藤健二变得脸色苍白,因为“球落地的声音让他回想起了伊拉克隆隆的炮弹声。”HenryTricks写道,“很难把这个平时语调温和、温文尔雅的男人,和那个铁胆的战地记者联系在一起。”

HenryTricks还写道:“他报道战争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他不强调谁赢谁输,他只说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战争冲突和恐惧的孩子们的故事。他说,是那些普通人对生活的适应激励着他。如果你问他,到底是怎么到达那些危险的地方去报道的,他说,他只是跟着那些普通人的生活的脚步,是他们,给他指引了道路。”

去年5月,后藤健二在接受日本一家新闻网站的采访时也说,自己想要帮助那些受到冲突影响的普通人。“那些我去采访报道的地方遭遇着巨大的困难,但即便在那里,人们也每天生活着。那些人总有些话要说,有信息要传达。如果我能帮助他们把那些信息传递给世界,那么久可能促成某种解决办法……如果真的那样,我也就可以说,我的工作是成功的了。”

后藤健二一直就非常清楚自己工作的危险性。他曾经多次强调,对自己的安全担负全部责任,如果出现不测,不希望怪罪到其他任何人身上。去年10月,在离开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境内时,也就是他被ISIS绑架以前,他请他在土耳其雇的助手用手机录制了一段视频。在视频里他说,“如果一旦发生不测,我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这里相当危险……但是,请不要因此对叙利亚人民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

甚至有媒体报道说,此次他之所以被绑架,是为了营救他的朋友,另一个已被ISIS斩首的日本汤川遥菜。两人2013年在叙利亚认识,后藤健二曾给对方提供过许多帮助。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以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热情和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夫感到深深的自豪,因为他致力于报道伊拉克、索马里和叙利亚等冲突地区的人民所面临的困境,他热诚地向世人展现那些冲突对普通人的影响,更通过孩子们的眼睛,让那些地区以外的我们了解战争的悲剧。”

他的母亲在儿子遇害后说:“健二已经去世,我的心已碎。我完全所不出话。我唯一的希望是,我们能够继续健二的遗志,去救助那些战争和贫穷中的孩子。”

一名身在纽约的日本电影制作人,模仿巴黎《查理周刊》遇袭事件中“我是查理”的活动,在Facebook上建立了“我是健二”的主页,世界各地的很多人,都上传了自己手拿“我是健二”字样的照片。

也有人在推特上呼吁,“不要转发后藤被杀害的照片,请转发他的笑脸”。

可是我想,记住他最好的方式,除了记住他的名字,记住他的笑脸,还要记住他的勇气,记住他做过的事。

人物素材二

最近《花儿与少年》的热播,让大发陈意涵火了一把。人们似乎

小孩和我聊天,说自己在学校里怎么样带领同学拉帮结派,同学们都说他好有个性,我听完只觉得这是一个小混混的成长史,上学时这些小混混见多了。

青春期误认为的个性,太过单一,也太过粗暴。可是,成年人的世界,认定的个性也太过狭窄。个性,本来就应该是个中性词。只是,最好的个性在于吸引。就好像一颗孤独旋转的星球,散发出的光,发现了另一道频率相同的光。

怎么样才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呢?最好的个性可以有很多样子,但共同点应该有以下几点:有思想,有坚持,有自己的世界和爱好,也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的光。个性的成功之处应该是吸引,而不是高高在上或被远离。

陈意涵最近的一条微博写道:“勇敢,是什么?对我来说,敢奋不顾身去爱去流汗,敢被讨厌,敢接受事实,敢一个人很快活,敢两个人不怕受伤,敢毫不犹豫地起床,敢说到做到,敢冬天洗冷水澡……好多好多,但真正我最坚持的,还是要有被爱跟被抛弃的勇气,这样的人,我努力成为……”

这样的话,配上她大大的笑脸,不觉得很鸡汤,而是像一个小太阳在照亮你。最好的个性在于吸引,能让你像一个小太阳,散发出光与热,温柔地让这个世界因为你,有一点点不一样。

人物素材三

我选择不在网络声中被倒下,就在网络声中爬起来。当我被骂得小有名气的时候,我就暗自思量,反正也是挨骂,不如用最积极的方式迎接骂声。

2013年3月3日,我在微博上面发出了一条名为“爱的骂骂”的微博,只要在我这条微博下面留言的,不管是鼓励我的、骂我的,还是随便说说的,我都捐五毛,24个小时,有十万多条留言,捐款金额是50693.5元,作为北京一家残疾孤儿康复机构的手术费。在这里我要对每一位留言的人表示感谢,在现实生活中顽强活着的残疾孤儿,其中有一个孩子在手术后的一年,终于有机会可以站起来了,那时候她还不满三岁,当晚看到她

没多久,我想明白一个道理,谁都可以说我不好,但是自己必须接纳那个心安理得的自己。既然我的演艺生涯要从倒数开始,那我之后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充满喜悦,从零分到六十分比从满分到八十分,哪个更让人开心呢?

从那个时候,我重拾扔下了多年的小提琴,还有健身,不工作的时候练琴和健身会让我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停留在网上,更顾不上网友的围观,我建议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年轻人,每天可以挤出一点时间锻炼身体,当有朝一日被他人欺负的时候,至少可以像我一样,身轻如燕、自由翻滚。

作为过去、也许将来还会遭到网络暴力的过来人,我不希望有人因为网络暴力而受到伤害,请善用语言,让人言可敬。

经历了这些,并不是想说明自己有多强大,但确实因为这些切身经历让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当时真的不堪重负放弃了演员这个职业,是否网络暴力就会消失?答案是当然不会,既然还是要面对,就应该积极面对。

前不久,我参与了一部公益电影的拍摄,电影的名字叫《有一天》,虽然我只参演了电影的一部分,但也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感动。这部电影关注了一些特殊儿童群体,我参与拍摄的故事和聋哑儿童有关,跟我一起搭档演出的也是一名聋哑儿童。

拍摄之前我还有些顾虑,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跟他交流,我担心会因为自己的举动伤害到他。但是见面之后,我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是因为想太多而变得复杂,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的心,用平等的方式去交流,就不会存在特别的障碍。重要的是你怎么看,而不是他怎么想。

拍摄的那几天,我平静而快乐。每当完成一个镜头,这个小少年都会跟我竖起大拇指示意。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也提醒了我和我们,有人选择赞美,有人则不!感谢“爱的骂骂”,感谢《有一天》,感谢喝倒彩时刻提醒我的人,感谢一直鼓励我的家人和朋友,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像我一样主动地从逆境中走出来,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的事去做,需要我们的人去爱,保持自己的真实,倔强地活下去!

人物素材四

用生命歌唱

陈奕迅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声乐,后来又学小提琴,发现老师摆出考试的架子,就放弃了。小时候他学会的乐器只有小提琴,原因是早上刷牙时也可以练习拉琴的动作。

12岁那年,他被父亲送到英国读书。这个年龄的孩子,无法懂得那是条件优越、父母恩宠,他只因为要离开家人而万分难过,且怕得厉害,因为当时爱尔兰共和军常常放炸弹。还好,长他六岁的哥哥已经先打前站,可以照顾他。其实哥哥根本不用帮,以陈奕迅的饶舌程度,他没一个月就完全融入英国的环境。他说:“那时很野蛮,完全是被宠坏的孩子,到英国学会独立,我变成了一个很整齐的人。”

漫长的留学生涯,让这个寂寞的孩子学会了钢琴、小提琴、口琴、手风琴、吉他、鼓、萨克斯、喇叭等众多乐器,一举拿到最高级别的“八级乐理证书”。所以,他今天能将每一首歌曲都演绎到完美,

被陈奕迅惹哭的那首歌,每个人心里都不止一首。林夕给他写《你的背包》,文字简单,情意单纯,只是阅读就像心里被揪了一下。当他用轻浅的嗓音逐渐唱起,几处假音让人忍不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最后,一句“你的背包对我沉重的审判,借了东西为什么不还”终于冲垮记忆之门,各种情绪在他的歌声中奔腾流泻。

一个不认真的人,不用心的人,若然是一首好歌,也无法唱出这样的韵味。他在《婚礼的祝福》里那一声憋足劲的闷声撕扯,夹杂了多少无奈,给我们多大触动,而这需要感情极度投入才能如此真切地演绎。还有《谢谢侬》,还有《红玫瑰》、《白玫瑰》,还有《富士山下》,还有《K歌之王》、《十年》……唱这些曲子时,他仿佛经历了词中的累世累劫。看他眉头凝结,神色复杂,时常被特写的嘶吼的嘴就知道,一个好演员是在用生命演戏,而他,是在用生命歌唱。

让“癫狂”飞一会儿

生活里的陈奕迅是个有点癫的人,这源自一位初中老师的影响。那时,他很情绪化,高兴不高兴都写在脸上。老师跟他说:“你该多想些积极正面的东西,生活才会快乐。”所以,我们今天看到镜头前的陈奕迅,总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鬼脸、嘻哈、耍宝、怪异的打扮和随性的动作。

他在演唱会上搞怪,颁奖典礼上搞怪,每一次面对摄像机,他总有数不清的鬼马Pose。真的玩疯起来,他也会醉个酒闹个事。唱歌唱到最High点,还不小心从舞台上摔下来,以身示范“一蛋传说”。他是歌坛天王,却除过演唱,癫得没有一点天王作风。

让陈奕迅变得更癫的人,则是另外一个为他写词的人:黄伟文。唱黄伟文的歌,是完全另一个他。他更喜欢黄伟文歌里那个真实的自己。陈奕迅自己完成《浮夸》初稿,有人建议拿去给好友黄伟文重新谱,他的自信心不免受到打击。为扳回一城,他在《浮夸》里大飙歌技,高音与假音来回转换、流畅有力,颤音被处理得似真似假,尾音的修饰干净又引人回味。整首歌的曲调可以说是十面埋伏,唱功稍逊一筹都会无法驾驭。他唱到歇斯底里,也唱出了那不可有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社会新观察文章素材

不常回家看看,是不能还是不想?

其实在回答上面那些问题时,回答说“有”的朋友们不用羞愧,虽然按孝道来看,哪一项说出来这都是“不孝”,是“大不敬”,但最起码有一点,没违法!而且与我们一样曾“不孝”过的人有很多,甚至包括不少成功人士。

著名中医专家,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平时风轻云淡,谈及自己八十老父对其放弃体制内编制,而导致无法评定职称的评价是“不正统很草莽”时,言语之中也是十分无奈。

著名编剧六六对其母亲的抱怨更是心直口快:“我妈每吵必胜的原因是她成功将丢失各类证件的原因归咎到我对她冷漠不关心让我哑口无言。”

你的父母让你郁闷过么?我爱父母,分开了就各种想,可回家了就各种吵,这是为什么?拥有开明的家长是一种幸运,但坦白地说,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福气,否则吐槽微博@我的父母是个奇葩、中国婆媳剧、天涯极品父母抱怨帖和豆瓣“父母皆祸害”讨论组都不会这么引人关注。

工作太忙,离家太远,休不了探亲假,回家开销大??在这些诸多理由后面,也许要反问自己一句真心话:你到底有多想回家看父母?(无需拿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说事,毕竟春节回家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看父母)

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部分人是逃避和父母近距离相处的!只因年青一代愈发重视自由和个性,这往往与中国父母对子女家长式管理相忤逆,这是一场自由精神对家长精神的争斗,也是很多人想“孝”但难“顺”的困境心理成因。

而“常回家看看法”立法的初衷正是要约束这一小部分逃避父母的人,让人们在追求个人价值、精神自由和金钱财富时依然能不忘记曾将我们养大的老人。是的,意思就是,无论你与父母之间的分歧多大,但经常性地回家陪伴或者问候应是基本的准则。说白了,哄父母高兴,是你天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然,怎样又能哄得父母高兴,又能保有自己的自由人格和世界观,这要考量情商。

对老人来说,精神赡养和物质赡养同等重要,这已超出了道德层面所要求的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法律层面上所要求的“可不可以”的问题。既然公众能认可物质式的“赡养老人”入法,又何苦要反对精神式赡养“常回家看看”入法?

当然,这部“倡导性”的软法确实存在缺乏实际操作性的硬伤,但这是后续对法规的细化问题,不能因此否认该项立法的积极意义所在。

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渐失说服力用孝压人不如依法行事传统家庭伦理本就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以“孝道”为例,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孝道”这项传统家庭伦理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二十四孝”之一,同时也是最残忍的一项“郭巨埋儿奉母”,早被人们斥为封建糟粕,“卧冰求鲤”也被公认是不科学的行为。而被孔子认可的孝即“无违”一说,对于尊重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现代人来说更加艰难。(试问如今有几人能做到?)

此外,诸如古代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女子来说,讲究“夫为妻纲”,对子女来说则是“父为子纲”,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这些传统的家庭伦理,在经过几代人的抗争之下,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许还未完全退出,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摆脱,不是吗?)

而传统家庭伦理中的一些美好愿景,例如“四世同堂”、“父母在不远游”等等,也在城镇化的滚滚浪潮及年青人外出打工的脚步声中渐行渐远。

据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已经出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倾向:家庭民主逐步取代家长制;夫妻关系的平等成为家庭生活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家庭成员之间协商增多;生育观发生根本变化等。

因此,当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渐渐失去说服力,甚至会和现代家庭观念发生冲突时,拿什么来约束底限?唯有法律。最起码,法律可以告诉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在对待父母时,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什么事情是必须不能做。

即便我们深爱父母,但还是避免不了我们会偶尔“不孝”,但有了相关法律的约束,可以给处于弱势的年迈父母们提供最基本的法律救济。

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孝”与“不孝”这种道德概念难以厘清,与其用孝压人,不如依法行事。对于真正欺凌老人者来说,只是道德谴责不孝,久而久之也就是虱子多了不痒、脸皮变厚习以为常罢了。

甚至可说得更大胆点,如果中国父母和孩子之间只讲亲情和法律,而不动辄扣“孝道”这顶道德大帽子,有没有可能父母和孩子会相处得更轻松?

“困境儿童”急需法律干涉人伦

其实,有一个群体,他们比老人更加弱势,更加急需让法律来干涉人伦,他们就是“困境儿童”。

困境儿童是指流浪的未成年人,因其他原因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贫困家庭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等。

据北师大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总数高达58万。

近年来,中国“困境儿童”的悲剧一再上演。

2003年6月21日,成都3岁幼女李思怡被发现饿死在家中;2011年7月,广州7岁女童彤彤不堪饥饿从2楼阳台跳下觅食,2012年11月,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童闷死在垃圾箱中??今年,南京两名幼儿因父亲入狱母亲吸毒,被活活饿死家中。

据媒体披露,两个孩子在被饿死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曾因饥饿而彻夜拍门喊妈妈,甚至趴到马桶上吃粪便充饥。三个多月中,邻居、民警、社区和亲戚都曾作出他们自认为称职的努力,但最终孩子一次次被还回她们的吸毒母亲手中,得救的机会被一次次地错过。

为什么?

有评论一针见血指出:“将孩子视为家庭或父母的“私产”,孩子挨饿或者挨打都是’家务事’,邻居不好管、不敢管,社区等基层组织也不爱管、不屑管。他们不是没有爱心,更不是没有关怀,而是在保护孩子的命题上过于“谦抑”,而这与强势的传统家族观念不无关联。”

最近半个世纪,英国、日本、瑞典、挪威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先后出台了儿童福利专门法案,从法律层面上确立“困境儿童的监护权转移”原则,并且成立相应的国家保护机构。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父母达不到为孩子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要求,以儿童福利局为代表的儿童权力捍卫机构,会将儿童带离混乱的生活环境。如果法院判决剥夺孩子监护人的监护权,儿童福利局会暂时将儿童接收照料,并着手寻找一个合适的家庭来收养这个孩子。

十二年前的电影《刮痧》生动阐述了这样的案例,今天看来,电影中所彰显的“孩子至上”理念和“强制报告”等刚性制度,看似有违人伦的,实际却是我们所欠缺且急需的。

说得更直白些就是,你可以居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即便经济条件如此恶劣你也可以生孩子,但是,你若让孩子也居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上不了学,那可不行。如果你养不了,就请交出你的监护权。

若按这个的制度,老话里的“宁跟讨饭娘,不要当官爹”观念将不能被支持,因为这不从情感和人伦出发,而完全从儿童利益角度考虑。虽然有违人伦伤害感情,但这确实是对儿童保护的最大化。

7月5号,制作本期专题当天,又出现一则让人震惊且无奈的新闻,一个父亲带着6岁女孩晓晓在南京街头行乞,只因讨钱更多,晓晓索性叼着烟光着身子躺在父亲身边。面对市民的指责,身处壮年的父亲说“这是我的孩子,我不需要救助”“这么多年我都是这么过来的,种地太累,还不如这样。”

律师表示,因“监护人法定就是父母,现在她母亲失踪多年,晓晓又没有户籍所在地,那么,谁来提出变更监护人呢?这是关键。”因此律师认为晓晓的问题确实比较难办“这确实是个盲区,各个部门看似都能管,但也都不好管。”

据传来的最新消息,女童连同其父被警方找到,并被连夜送回原籍,当地已为其申领低保,据称“女孩父母均为智障人士”。

那么,然后呢?还有然后么?

????

篇三:高三作文人物素材

高三语人物素材

科学家——诺贝尔

心胸开阔乐于分享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

他的“功”:“寻得所爱”并终其一生

乔布斯最广为流传的一次讲话是他在2005年6月12号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面的演讲。他说,“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过你不想要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所迷惑——它诱使你按照他人的思维定势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你的心灵和直觉。它们会知道你真正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你须寻得所爱,你须此般努力”。乔布斯做到了,他遵循内心至少五次改变了世界:一是通过苹果电脑Apple-I,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二是通过皮克斯电脑公司,改变了整个动漫产业;三是通过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四是通过iPhone,改变整个通讯产业;五是通过iPad,重新定义了PC,改变了PC产业。

天妒英才,这个一度以为自己战胜了病魔而“痊愈”,可以再活几十年的预言最终不幸落空。但正是在这与病魔抗争的病魔中,他激情迸射创造了事业上的一个个巅峰,苹果改变音乐、出版、影视、手机和PC行业的巨大成就,正是源于这个阶段。

他的“言”:洗尽铅华而富有远见

乔布斯走了,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议之人。笃信佛教的乔布斯,留下了很多富有哲学智慧的经典语录:

1.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2.要创造未来不能靠销售讨论组3.绝不要害怕失败。4.你只能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5.倾听心底的声音。6.别关注正确,关注成功。7.在身边聚拢一批最有才华的人。8.保持好奇,虚心接纳。9.如果有努力、决心和远见,凡事皆有可能。

关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他说,“记住你即将死去,这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的对难看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而今,斯人已去,斯言却将长存。

理想主义:咬口苹果,改变世界

如果一个人执意要走,我们所能留下的只能是那些充满智慧的不愿忘记的话语:“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正是秉承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理念,乔布斯和他的孩子“苹果”一次次给人们带来奇迹。

在人类陷于迷茫、困境,陷于经济和社会的灾难状况的时候,唯有一种方法能够拯救人类,那就是改变,而且是让人类迈向美好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就只能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历史的事实证明舍此别无他法。而乔布斯就是这种人,在世界陷于困境需要改变的时候,他从平庸的人群中站了出来。正如微软CEO鲍尔默悼文所指出的那样,乔布斯是“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创新精神:保持好奇,虚心接纳(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古人云: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显然,在人类社会中,葆有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创新,必须在这“几希”中占有关键位置,“偏执狂”式的创新,正是乔布斯的必杀技,他的价值因此而凸显。从IT史上

新东方教育集团的辉煌的背后是一个优秀的精英团队,是他们共同缔造了新东方教育的神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默契的合作,精诚的团结,共同的志向,才可能形成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主题3:榜样·学习

俞敏洪读大学时把班长王强树立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从他身上学到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节俭生活的好品德。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学习的意义。以人为镜,可以知己之得失。学习贯穿人的一生,而提升学习的境界,就离不开好的榜样的引领。

姚明:中国球迷挥之不去的记忆

2002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

颁奖辞: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姚明座右铭:

1、相信自己,年轻的自己不应平凡。

2、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怎样对待你。

他刚到火箭队的时候,他的体能教练法尔松曾经对他说“你怎样对待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怎样对待你”。姚明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

姚明语录:

1、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2、姚明在他的自传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方式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错误的。

关心智障:特奥会的“姚大使”

姚明是特奥全球形象大使,他十分关注残障、智障人士的权益保护。2007年10月,专为智障人士举行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姚明的家乡上海举行。10月2日开幕式当晚,特地从美国赶到上海的姚明参加了开幕式,并和上千名中国特奥运动员一起牵手出场。在这届特奥会上,姚明被授予“特奥会特别精神奖”.2011年,特奥会即将在希腊雅典举行。6月26日,“姚大使”来到雅典参加与特奥有关的各种活动,包括特奥运动员健康行动启动仪式、特奥会创始人施莱弗女士铜像揭幕仪式等,继续用实际行动支持特奥运动发展。

心系灾区:“小巨人”和小英雄的牵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姚明在

钢琴家—郎朗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1982年6月14日生于辽宁沈阳,满族人。曾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

篇四: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玉刚曝辛酸事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李玉刚曝辛酸事:夜总会表演被醉酒客人扔瓶子

他是男儿身,却比女性更传神地展现女性媚态;他不是科班出身,却登上春晚扬名海外。

出身于草根的李玉刚怎样打造其颠倒众生的舞台形象?李玉刚征服观众的秘诀是什么?信息时报记者专访为观众解密,“刚”是怎样炼成的。

起步之初:十年摸爬滚打摔进这扇门

李玉刚从未来过广州,不过,他曾经到过广州周边的不少城市:深圳、惠州、东莞……成名以前,他在深圳开过家政公司,抱着来南方“下海”淘金的期待。可惜生意一败涂地,血本无归,那是他人生最失意的时刻。那一年的春节,他没敢回家。

出身于东北一个贫困乡村家庭的李玉刚,高中毕业以后就开始出外闯荡。19岁那年他原本考上吉林省艺术学院文艺编导专业,却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放弃学业。李玉刚上起了社会这所“大学”:“从1996年到2006年正好十年的光阴,我把我的青春期,都交给了全社会。”他做过餐馆服务员,开过服装店,也曾在小歌厅里打杂登台。

为了磨练唱功、积累演出的曲目,他曾一边在西安的歌舞厅打杂,一边在唱片店里当“小二”。客人拿起一张李谷一的唱片,他便开唱《难忘今宵》;拿起一张那英的唱片,他便唱《征服》。他曾经跑遍中国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一家家敲开夜总会的门,寻找登台和赚钱的机会。有观众喝酒喝多了,就朝他扔瓶子;有客人心情不好,无端吹毛求疵……但如今回想起来,李玉刚却感谢有那样的经历:“我现在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认可,也可能是当时打下特别好的基础。我并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童子功,那个时候经历了社会、包括民间对我的考验。也由于那个时候的历练,对于观众的需求可能抓得更准确一些。”他形容自己的成功是跟这个时代撞上了:“我是完全因为别的门都把我给撞了,只有这扇门冲我打开了,让我突然摔到这个门里的。”

变身秘诀:亲手绘制妆容设计服装

反串美女是李玉刚的必杀技,李玉刚在舞台上塑造的古典美人令男性观众为之着迷,他还记得有一次在维也纳皇宫的演出,一个外国小伙子突然拿了一束花冲上舞台,朝自己单膝跪下。“我当时很惊讶,现场观众也是,因为一般国外观众都特别理智和礼貌。”

为何男人扮演女人,比女人扮演女人还完美?李玉刚认为“男人站在另一个视角,也许比女人观察自己更仔细”,他举例梅兰芳也是如此,“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梅兰芳把女性的指法又归纳出很多类型的兰花指,这些可能并不一定出现在生活中,但肯定比生活中的女人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至于如何去展现中国女性的古典美,李玉刚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住内敛这一特质。“中国女性的内敛能够体现出中国历史的悠久。”除了内敛,还要把握一种分寸感,李玉刚说:“男人模仿女人,把握不好分寸不是过犹不及,就是达不到效果。在我的心目中,如果把女性模仿得过了,反而会令人反感。”

至于妆容、服饰、形象怎么去设计,李玉刚说,他靠钻进中国的传统绘画、古籍和戏曲里去寻找。“服装方面,我看了大量的书籍,唐宋元明清看了很多,包括沈从文研究服装的著作,这些对于我设计服装非常有好处。”每次演出的服装,由李玉刚亲自设计图稿,再进行裁剪、修改。化妆也是,他不断钻研化妆的技法,“现在我比较熟悉了,但想要化一个非常精致的妆容,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一切没有什么捷径,只有学习。辛苦,但是在苦中作乐。因为除了艺术之外,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平时没有演出,跟我有关系的只是排练场和办公楼。我也很享受苦中作乐。”多年以来,李玉刚还一直保持着每次演出后记笔记、看录像回放的习惯,“现在记的东西更多,每个月都会记几个本子。”

进取之道:博览群书钻研京剧与交响

如果说2006年透过《星光大道》的一夜成名是一种偶然,走红8年后,李玉刚还能维持如此高的曝光度,并走向更为“高大上”的舞台,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2009年继宋祖英之后,李玉刚成为又一个在悉尼歌剧院开唱的中国人,但在李玉刚最初说起这个愿望时,很多人都视之为笑谈,甚至悉尼歌剧院的管理者也不止一次拒绝了他。

如今李玉刚在国外的演出不比国内少,这迫使他不断学习,而他最近学习的内容就是交响乐,他在微博上写道,“交响乐这种东西,原来我骨子里并没有,我有点排斥西方的东西。但我必须了解它因为西方交响乐特别科学,中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有个性。如何把个性和科学结合在一起,可能是我寻找的一个方向。”他说:“我未来可能会更走向国际,我一直在寻求个人艺术在舞台上的世界语言。对于西方的音乐剧、交响乐,要去研究和思考,只有找到欧洲、美洲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舞台要素,才能走向世界。”

中国的传统戏剧、书画,也是李玉刚寄情其间的爱好。“我跟京剧名家来往不是特别多,但我认为传统艺术最精华的东西都在京剧里。”而书画他也已经苦练了好多年,水平不容小觑。李玉刚最大的一个爱好还是看书。在他的床头有《牡丹亭》、《桃花扇》、《凤还巢》的唱词,有编舞大师林怀民的著作,也有陈丹青、蒋勋、龙应台的散文。“每天工作之后回到家就是看书,看到特别晚。”

书籍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在书里面你能够更清醒地看到自己。人都是这样的,盛名

之下难免自负。”刚成名的时候,曾经有段时间,李玉刚有点膨胀,他说:“其实现在回想,那有什么了不起?梅兰芳不也在民国时期到过美国,特别轰动。对比一下,自己还哪都没去过,怎么会有这么膨胀的心理呢?然后再看看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万人空巷,一对比我就知道自己差得很远,所以只有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

未来展望:感觉孤独渴望听到批评

对于李玉刚来说,男扮女装所引来的异样目光和非议曾是他最难过的一关。虽然最初尝试时并没有太多的犹豫,“那时我是草根,不会顾虑那么多,为了生活,就去做吧。”可当表演受欢迎时,却引来同伴的嘲笑,“说得很难听”,至今李玉刚想来都觉得如芒在背。也因为担心家人的不理解,他一直都隐瞒着自己的真实职业,寻找各种搪塞的理由。直到2006年,父母透过《星光大道》,才知道了真相。李玉刚坦言,自己其实并不享受于男扮女装,甚至有时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妆容,会感到有点陌生。但现在的他不会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非议,“其实我一直在寻找着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表演的支撑在哪里。之前我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对自己的表演一知半解,现在刚刚才明白,究竟李玉刚是怎么一回事。”去年的一场病,让他在家里休养了几个月,《昭君出塞》也推迟上演。“我在家看了大量的书籍,到剧场看了很多的演出,思考了一段时间,忽然之间感觉我之前做的,都是太微不足道的一些东西。对于艺术和自己理解,根本就没有到位,只是在做一些表面文章。我也希望这些表面快一点过去。我从今年开始,突然觉得自己有了那么多的观众和掌声,但那些都是虚妄的,其实我并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有一种才刚刚苏醒过来的感觉。”

现在的李玉刚反而渴望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我现在有时会感觉孤独,究竟我好还是不好,大家都多提出一些意见来。我自己必须拼命努力地思考,因为我就好像在生活里看不到镜子一样。”

采访手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发愤图强,百炼成钢(刚)。

李玉刚名如其人。假若不是这种发奋和刻苦,出身于草根的他,不会有一夜成名的惊喜;假若不是这份进取心,选秀成名的他也很有可能像当今许多红人,在赚过了快钱之后泯然于众人。

采访中能感觉到他谦和的为人,面对不想回答的问题,依然保持温和的态度,坦诚地表示自己不愿多谈。听到他生病的消息询问详情,他也低调地表示已经恢复了,不太想说。舞台下的他,谈话爽朗直接,一点没有女性化的娘娘腔或扭捏,想必他扮古装男子也一样洒脱有致吧?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