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地理位置 经过哪些省市全长多少至少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2:17:12

黄河的地理位置 经过哪些省市全长多少至少300字
黄河的地理位置
经过哪些省市
全长多少
至少300字

黄河的地理位置 经过哪些省市全长多少至少300字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 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00km.
黄河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各段有它的地势、气候等环境特徵.上游规划自源头至内蒙古的河口镇,高程由海拔4,500米降至1,000米,流域面积384,0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之半.自甘肃省兰州市以上,河流由西往东,流域内地势崎岖,平地稀少,每年雨量处於300-600毫米之间.虽然雨量并不丰富,但因人口稀薄,用水需求量不大,成为黄河水资源主要供应区.自兰州以下,河道转往北方,进入沙漠地区,雨量略减,流域面积也小,但途经青铜峡(宁夏)灌区和巴盟黄河(河套)灌区,这两地区的用水量极大.以黄河平均年流量581亿立方米计算,上游自兰州以上地段的流入量为323亿立方米,而采用量不过是18亿立方米,可是自兰州至河口镇地段,流入量为6亿立方米,而采用量占103立方米,是为黄河得益最大地区,也是从水资源考虑上“入-出”最不均衡的地段.
黄河中游设於河口镇至河南省的花园口之间,流域面积344,000平方公里,河道高程由海拔1000米降至400米.中游北段途经黄土高原,流域气候乾旱,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每年产沙十多亿吨,详细情况下面再叙.中游南段的主要支流为汾河与渭河,两流域的气候与雨量都算优惠,自古以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文明昌盛,为古代中华文化与经济的发源地,赢得“中华文化摇篮”之称.
中游地区每年流入黄河水量有247亿立方米,而采用量不过是62亿立方米,该是“供超於求”的水资源区,但是它是产沙区,流入黄河泥沙很多,大部分水资源浪费于输沙出海的负担上.估计每年输沙用水需要200-240亿立方米,是目前黄河年出海流量323亿立方米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占地极小,只拥有两岸大堤以内的滩地和泰山北麓的高地.流域两旁地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对河水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年流入量为21亿立方米,而采用量达88亿立方米.随著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对水源供应的要求不断增加,黄河水资源不胜负担,如用水方法不作有效调整,预测在2000年黄河流域将每年缺水160亿立方米.
黄河下游水患频繁,近两百年来,破坏巨大的洪水灾害就有三次.1843年黄河遇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于开封地段决堤,黄河因此改道,由以往从泰山南路出海河道(所谓“明清故道”)改从泰山北路入渤海湾,成为现有河道.之后於1933年,大堤延线54处出险,淹没田地11,000平方公里,使三百多万人流离失所.两年后,大堤又於山东决口,淹没田地12,000平方公里,受难灾民又达三百万人.

http://www.yellowriver.gov.cn/
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

全部展开

http://www.yellowriver.gov.cn/
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于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占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远在五、六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现今陕西蓝田县一带生活。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加上黄土质地松疏,利于耕种,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五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发现的遗址,不下一千多处,发现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以表面红色而带彩纹的陶器最多最具特色,因此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从发现殷墟可以证明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
发源于玉树州曲麻莱县境内,源头在麻多乡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什各雅雪山。
源头是由5条地下水源较丰富的泉水汇集而成,叫卡日曲(南源),海拔4900米,这是近年国家河源科考调查后专家们重新认定的黄河正源(而此前一直以中源约古宗列曲为其源头)。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曲、扎曲(北源)三源汇合后流入扎陵湖,再经鄂陵湖而出,成黄河主干滔滔东去。黄河源在青海省域的长度为1959公里,流域面积16.72万平方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的诗句并不是凭空杜撰。在黄河的上游,我看到了从蓝天和白云中流下来的黄河。那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能看到水底下的卵石,看到在清澈的流水中嬉戏的小鱼。世界上的江河,原本都这样清澈。
在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变得浑浊,浑浊得像一条泥浆河,像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面对这浊浪滚滚的黄河,我并没有觉得它受到了污染,我想,这是流水和高山大地亲热的结果,是天作之合,是自然。大自然在亿万年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我们没有理由责备自然。
在兰州,我站在那座有名的大铁桥上,俯瞰在桥下奔流的滔滔黄河,河水打着漩涡,像万马咆哮,奔向它们向往的既定目标。就在我默默凝视黄河的时候,站在我身边的一个穿着时髦的女郎随手把一个可口可乐罐扔进了黄河。我吃了一惊,下意识地问:“你怎么能这样乱扔?”女郎朝我一笑,答道:“这么脏的河水,有什么关系。”那个红色的可乐罐在黄色浊浪中冒了几下,就不见了踪影。
在黄河边,每天有多少人把手中的废物随手扔进黄河?
黄河流到甘肃临夏境内时,水势稍稍变得平缓。因为,再往下游,就是刘家峡水库,水库大坝把汹涌的河水拦住了。在这里,我坐游船去看黄河边的炳灵寺石窟。黄水在船舷边翻卷,涛声惊心动魄,两岸峰峦千奇百怪,像无数奇妙的雕塑排列在岸边。这些雕塑,是黄河的杰作,是流水冲击山峦的结果。热情的船主用黄河鲤鱼招待我,在甲板上,我们吃鲤鱼肉,喝鲤鱼汤,当然还有酒和饮料。几个年轻的船员很豪爽,几乎能一口气喝完一瓶啤酒。喝完酒之后的动作使我吃惊:他们一甩手,就把酒瓶扔进了黄河。当然,那些装饮料的瓶瓶罐罐,也无一例外,通统被扔进了黄河。他们的动作,自然得就像随便撸一下头发搓一下手掌,这样的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如果我大惊小怪地对他们的这种习惯表示惊愕,大概会被他们嗤笑。不过,我还是表示了我的看法。我喝完了一罐饮料,船员们把他们的瓶子扔进黄河时,我一直把空罐捏在手里。一个船员来收我的空罐时,我告诉他,我要把空罐带上岸去。船员惊奇地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不能污染黄河。”船员以为我说笑话,一边把手里的瓶子扔下船,一边哈哈大笑着走开了。
我看着手中的空铁罐,生不出一丝一毫幽默感。再看身边的黄河,只见黄浪滔滔,似乎所有一切都会被它们席卷而去,留不下任何痕迹。
看完炳灵寺石窟,坐一艘快艇去刘家峡大坝。快艇驶近库区时,河面越来越宽阔,水流越来越平缓,河水也由黄转绿,越来越清。进入库区后,只见天蓝水绿,风平浪静,快艇滑行在碧波粼粼的水面上,那条浊浪汹涌的黄河彻底消失了,河水变得像它的上游一般清澈。当水平线上出现刘家峡水电站巍峨的大坝时,我突然发现,绿色的水面上有一线黑色迎面而来,就像是天上的一大片乌云,罩住了碧绿的水面。这是什么?等快艇驶近,真相便大白了:原来,这正是人们一路往黄河中抛撒的污物,它们汇聚在这里,浮在水面上,黏稠乌黑,壅集着人间的污秽,散发着臭气。在这片乌云中,有空铁罐空酒瓶,还有那些永远也不会腐烂的塑料盒塑料袋……在它们的覆盖之下,任何流水都不再有清澈可言。我不知道,当这片乌云涌进水电站时,会出现怎样的景象。人类破坏自然,必定会遭到惩罚,此刻,这可怕的报应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