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6:42:43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翻译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翻译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翻译
今译
最好能铲去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这巴陵浩浩荡荡的江水啊,仿佛都变成了美酒,醉杀了整个洞庭湖地区,你看那满山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醉后的容颜吗!
讲解
这三首诗写于公元759年秋天.这年春天,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不久,李白出游湖南,在岳州遇到了由刑部侍郎贬官去岭南的族叔李晔,于是二人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了三首纪游诗,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第三首构思奇特,想象无比瑰丽,遂成为抒情名篇.
大家都知道李白嗜酒,且酒后往往诗兴更浓,所以有“斗酒诗百篇”之说.这首诗就是一种带着醉意的狂放想象,一种灵感突发的神来之笔,其大胆瑰丽的构思正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最典型的表现.有些人在解释这首诗的时候,往往把前两句与后两句割裂开来,结果破坏了李白艺术构思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也就破坏了全诗的和谐之美.比如说,一种解释是先讲后两句,说李白由于在巴陵喝了许多酒,结果醉倒在秋天的洞庭湖边了.那么前两句呢,就是李白醉后的胡言.你看,这样一解释,原诗的美感岂不是荡然无存了吗?因此,这实在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是硬要把前两句与“政治思想”挂上钩,说君山挡住了湘水,就好像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所以他要“铲却君山”,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但是这样一讲,与下文又连不起来了,文气被隔断了.于是只好转个弯解释说:实际上君山是铲不掉的,那就只好拿“杜康”来解忧,喝它个一醉方休了.这种解释给人的感觉是不自然的,很可能是强加于李白的.现在我在“今译”中的解释,依据的是我读书时钱仲联教授的分析,我觉得他这样讲非常精彩.到底如何,同学们可以自己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