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20:07:00 体裁作文
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作文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 ……不是……而是 ;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议论文中的过渡衔接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词句,可有常用的方法。

篇一:2015年高考冲刺,名师教您议论作文写作过渡的六个技巧

2015年高考冲刺:名师教您议论作文写作过渡的六个技巧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中小学辅导机构网wangxiao.so提示您:“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

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不是??而是;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

下页

篇二: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承上启下六种技巧

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承上启下六种技巧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河南网络公司提示您: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网校搜www.wangxiao.so提示您: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

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不是??而是;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

下页

篇三:作文常见的过渡用语(高考满分作文技巧)

决胜2013高考艺术生英语100分学案

★内部资料严禁外传湖北至臻高考广东重点中学联合编写2012年12月英语作文常见的过渡用语

有关“起”的词语,用语开篇或引出扩展句.

1.atfirst/inthebeginning起初

2.atpresent现在;

当今

3.recently/lately最近

4.first/firstly/firstofall

决胜2013高考艺术生英语100分学案

★内部资料严禁外传湖北至臻高考广东重点中学联合编写2012年12月2.unfortunately不幸地

3.though/although尽管

4.eventhough即使

5.anyway无论如何

6.afterall毕竟

7.allthesame依然;

照样

8.infact/asamatteroffact事实上9.fortunately幸运地

10.however然而

11.inspiteof尽管;

虽然

12.atthesametime同时;

然而

13.otherwise否则

14.onthecontrary相反

15.especially尤其

16.Therearetwosidestoeverything.

有关“合”的词语,用于小结上文或结束本段落的内容

1.inaword/allinall/inconclusion总之

2.toconclude/tosummarize总之

3.inbrief/inshort/insummary总之

4.onthewhole总体来说

5.aboveall最重要的是

6.asaresult结果

7.obviously显然

8.AsfarasI?mconcerned,就我而言

9.Takingalltheseintoconsideration因此

11.therefore/thus因此

12.ashasbeennoted如前所述

13.asIhavesaid坦白地说

很明显

17.Thereisnodenyingthat…无可否认

18.Considering…考虑到…

记叙文

1.Itsohappenedthat____________.

2.Justatthemoment,____________.

3.Itimpressedmemostbecause__________.

4.Whathappenedwas___________.

5.Atfirst,____________.

6.Almostatthesametime,___________.

7.What?smore,___________.

8.Asaresult,____________.

9.AsIunderstand,____________.

10.Ontheonehand,_____________.

决胜2013高考艺术生英语100分学案

★内部资料严禁外传湖北至臻高考广东重点中学联合编写2012年12月11.Ontheotherhand,_____________.

12.Therefore,______________.1.指出事情发生的地点

2.描述事情的开端

3.描述事情使自己印象深刻的方面

4.记叙事情的性质或特征

5.事情进展或情况表现的一方面

6.事情进展或情况表现的另一方面

7.事情进展或情况表现的

决胜2013高考艺术生英语100分学案

★内部资料严禁外传湖北至臻高考广东重点中学联合编写2012年12月5.Intheirview,__________.

6.However,othersthink__________.

7.Theyarguethat_________.

8.AsfarasIamconcerned,Iagreewith…

9.Firstofall,_________.

10.Furthermore,___________.

11.Thirdly,____________.

12.Inaword,___________.1.两种观点针对的争论焦点

2.观点一

3.与观点一对立的观点二

4.观点一的理由

5.深入阐述观点一的理由

6.观点二的理由

7.深入阐述观点二的理由

8我的看法

9.个人看法的依据一

10.个人看法的依据二

11.个人看法的依据三

12.个人结论或文章的结论

观点论证

1.Itiswellknownthat__________.

2.Thetruthofitisself-evident.

3.Asweknow__________.

4.Asweknow__________.

6.Take_________forexample.

9.Then,__________.

11.Inconclusion,____________.1.提出观点

2.强调观点

3.观点的理论依据

4.证明观点的准确性

5.提出事实,论证观点

6.提出具体的例子

7.其他相关的事实

8.该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9.重申该观点的准确性

10.得出结论

11.总结全文

决胜2013高考艺术生英语100分学案

★内部资料严禁外传湖北至臻高考广东重点中学联合编写2012年12月建议信

Date_________

Dear________,

1.Iamdelightedtolearnthat_________.

2.It____________.

3.Inmyopinion__________.

4.Ontheonehand,__________.

5.Ontheotherhand,_________.

6.Asto________,Isuggest_________.

7.If_________.

8.Itisunnecessaryforyouto_________.

9.Inaddition,___________.

10.Iamsure____________.

11.Pleaseinformme___________.

12.Iamlookingforwardto_______.

SincerelyYours,

Signature信息提示

信件启首

1.写心的原因

2.引出作者的建议

3.表述建议的内容

4.提出建议的理由一

5.建议的理由二

6.具体到某一方面的建议内容

7.供被建议人选择的条件

8建议内容的另一方面

9.其他的建议

10.对建议内容的评价

11.

12.表达本人的愿望

图表

1.Nowadays,thereisagrowingconcernon_______.

2.Itiscertainthat_________.

3.However,__________.

4.Itwillcausemanyseriousresultsif______.

5.Firstly,_________.

6.Secondly,_________

7.Finally,_________.

8.Inspiteofallthese,therearestillmanyways____.

9.Firstofall,________.

10.Inaddition,________.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高考语文作文技法议论文写作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技法:议论文写作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不少考生在写议论文时,所举事例古今中外,不可谓不丰富,但给阅卷老师的感觉却是堆砌事例,论证力度不够,说服力不强。究其原因,是考生不明白议论文重在议(说理)这一根本要求。那么,议论文写作中,在举出典型事例后,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以使事理有机结合,从而增强论证力度呢?下面教你6种事理结合分析论证的方法。

一、由果溯因法或由现象揭示本质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外在与内在的原因,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其实质,举出事例后,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揭示事件的实质,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量。

木子美等一批网络写手,凭借浅薄的语言、暴露的照片将作家的定义完全扭曲;小沈阳以忸怩的姿态、嗲声嗲调的语言在春晚中将全国人民狠狠地“雷”了一把。一时间,“不要脸”似乎成为通向“名誉”的捷径。

这种现象没有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变化最大、人心最躁动的上世纪80年代,反而出现在不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说,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流于形式和都市发展中的文化媚俗,对一些人灵魂的迷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珍惜你的脸面》片段)

文章在举出“木子美”“小沈阳”等典型事例后,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令人警醒。

二、由此及彼法

分析论证时,所举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国家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当今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其实,不论哪方面的事例,都是相通的,分析论证时,可以由所举事例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反的方面。

一头毛驴被主人牵着,来到桥头,透过一道道宽宽的石板缝,可以看见桥下湍急的流水。毛驴被这可怕的景象吓呆了,任凭主人怎么催赶就是不敢前行。主人走上桥往前拉它,它就向后撤;主人用树枝狠狠地抽打它,它就前腿立起,昂首长嘶,好像在抱怨:“为什么非要我走这么危险的路?想让我掉下去淹死吗?”主人只得住手。后来,主人想出一个办法,他牵驴下桥,直奔一块庄稼地而去。毛驴看见绿油油的庄稼,早已馋涎欲滴,顺从地往前走。这时,主人脱下褂子蒙住了驴的眼睛,在原地兜了一圈,就径直奔桥头而来。毛驴就这样被一步步牵上了危险的境地却茫然不知。它还幻想着正一步步走近那片庄稼,好大嚼一通哩!

牵驴过危桥,是因为驴戴上了“眼罩”,两眼一抹黑,看不见前面的危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得见的陷阱,人人都能避开;而一旦被某种东西所诱惑,丧失了理智,迷了心窍,就好像一头戴上眼罩的毛驴,再也看不到危险,只能乖乖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毛驴的眼罩》片段)

作者在讲述了“牵驴过危桥”的故事后,揭示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给读者以人生启迪:看得见的陷阱,容易避开;一旦诱惑在前,看不到危险,便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种由此及彼分析论证的方法,既形象,又充满理性,自然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三、反向假设法

分析论述中,举出正面事例后,从反面假设进行分析;或举出反面事例后,从正面假设进行分析;或举出古代事例后,让时光推移,假设发生在当今会是什么样子。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使集团内人心涣散,斗志松懈,“彼此睽隔,猜忌日生”,使“敝衣草履,徒步相从”的艰苦奋斗作风多被抛弃,代之而起的则是对权力、名誉和奢侈生活的追求,导致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农民领袖逐渐蜕化变质,从而失去民心。太平天国初期,无数怨恨不平的百姓如潮水般涌入太平军;太平天国后期,又有无数怨恨不平的太平军战士叛变出走!且不说太平军军力能否与敌抗衡,单是失去民心,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历史不可逆转,但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小的假设:假如,太平天国没有失败,而是奇迹般地突出中外反动势力的围剿,攻克北京,统一全国,又怎么样呢?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又多了一个封建王朝,也只是太平“王国”“官国”的胜利,与曾经参与和拥护起义的农民大众无关,不外是刘邦、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历史重演。(《如果太平天国不失败》片段)

作者在分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后,进行反向假设,进一步分析了政权的实质。这种反向假设的论证方法能够将问题引向深入。

四、对比分析法

在举出正反事例后,紧扣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如何做是正确的,如何做是错误的。

中国历来就有“士可杀不可辱”之说,为“尊严”而死的例子更是不可胜数。春秋时便有“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人勇冠三军,却为了争两个象征功劳的桃子而丧命。与此相反,同是发生在春秋时代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却被传为美谈。晋国大臣赵盾之门客程婴,为保忠良之后,将自己的孩子献上,忍辱负重数十年,把赵氏遗孤抚养成人。

一个视死如归却沦为笑柄,一个忍辱偷生却传为美谈,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字:“尊严”。“三士”之流,看似为了尊严,但究其根本,不过是为了庸俗的面子,结果桃子得不到,反把命送了。齐国国相晏子一语道破玄机:“若血气之勇,不过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为齐轻重哉!”而程婴为保忠臣之后,不但痛失爱子,还要背上“卖主求荣”的罪名,受人唾骂,其所受之辱令人难以想象,换了“三士”之流,恐怕早已死过几百次了。但程婴没有一死了之,而是“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勇敢担负起抚养遗孤的责任。显然,这样活着,往往比死更为艰难。而误解、污辱和谩骂不仅没有毁掉他的尊严,相反,他的崇高人格,他的神圣尊严,却在这场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尊严》片段)

作者先讲述了“二桃杀三士”与“赵氏孤儿”反、正两则故事,接着紧扣“尊严”,分析了“尊严”与“面子”的不同,从而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尊严。正反对比,是非鲜明。

五、意义分析法

举出典型事例后,紧扣观点,联系社会现实,分析事例的现实意义。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农夫在沙漠的边缘捡到一根金条,他本可带回家去变换成田产,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可他又想,沙漠里会不会有

给学员讲解有关潜艇知识时,都错误百出。开始一两天,雷恩还忍受得了,只在教室的窗口稍微停了停,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到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