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何永康:高考优秀作文的六大提醒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0:26:13 高中作文
何永康:高考优秀作文的六大提醒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何永康:高考优秀作文的六大提醒作文

何永康:高考优秀作文的六大提醒

 

高考语文阅卷作文组组长   何永康

(一)高考优秀作文胜在以情动人

  这优秀记叙文,均有一个明显的优点:以情动人。

  父亲陪女儿去上海治病的一篇,情感的峰巅是父亲得知女儿平安无事后,“站在雨中,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故作者水到渠成,简洁抒情:“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

  外婆病危放弃治疗一篇,更是掀起了惊天动地的情感潮汐,她老人家担忧子女因母病陷入经济困境,决定悄悄归去,不当儿女的拖累。这是最后一瓣母爱,也是最伟大的、令人心碎的母爱,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故本人在阅后借“石榴花”写了一首七绝(见评语),以表由衷的敬意。

  考生小友们,当你提笔写记叙文的时候,请选取那些最能打动自己情感弦索的人和事吧!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打动他人,特别是阅卷老师。

  那么议论文呢?它以说理为主,要不要有“情感”呢?要!鲁迅先生的杂文如投枪、匕首,富有极大的理论穿透力和杀伤力。然而,它的背后,它的字里行间,无不流动着先生的炽热情感激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江苏考生处理议论文中的情感因素时,把握得不太理想,往往“以情代论”,写成了议论性的抒情散文。这,有待改进。

(二)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如今高考作文中请古代名人、当今名人来帮忙的,太多太多了。前年考《绿色生活》,一二十万“陶渊明”和“梭罗”忙不迭地前来报到。今年“比较忙”的有屈原、杜甫和范仲淹先生,因为他们都有关于“忧”、关于“爱”的不朽名言。我们不会一概否决古今“名人”的介入,写得好,同样生色。但是,说实话,这很难如愿,因为他们的“目标”太大、太明显,已经被人们说千道万、“油水”基本上榨尽了,要想别开生面,难于登“蜀道”。而且,十几万、数十万考生一齐扑向几个“名人”,重复率极高,撞车频繁,再好的话头也被汹涌“大流”淡化了。

怎么办?写自己,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自己”,总是富于“个性”的。在高明作家的笔下,每一个人都是“典型”。这是传统文艺理论的“套话”,但不可忽视。本版发表的“考语文,别喝水”,令你发出“苦恼人的笑”,笑后陷入沉思。还有那位比考生还要紧张的“老班”,她的唠唠叨叨,她的前言不搭后语,她的踮起三厘米鞋跟、蹑手蹑脚,无不令人心旌摇曳。这是从自己生活中捕捉到的活蹦乱跳的“小水珠”,委实可爱极了,它们都是“这一个”,绝对不会混于“鱼目”。

      写“自己”,总是最容易动感情的。自己不感动,焉能动人?故高明的考生,往往在自己的情感天地中选择那些一想起来就会落泪或欢笑的人和事,如本版发表的“桃花坞旧事”,作者对自己的“舅爷”真的从心坎儿里动感情了,所以写得“绵远悠长”,“能把人的魂儿勾走”(作文里的话)。

      有人说,如今的高中生“没有生活”,因为他们只知道温课迎考,生活面十分狭窄。这话就有点“那个”了!什么人“没有生活”?只有停止了呼吸的人。咱们的高中生尽管处于重重压力之下,但作为一个大活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活人,怎么可能“没有生活”呢?有,只待你自己去发现罢了。前面提及的“考语文,别喝水”,多么平常,多么无奈,又是多么容易出彩啊!今年四十八万考生,几乎每个人都碰上了这桩尴尬事,然而,只有这一位考生写了它,而且写得有情感、有韵味,美好极了。为什么?因为他是自己生活的有心人,他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故而,他成功了……

(三)发现“亮点”,迸发“亮点”

      本报刊登的两篇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均有构思上或文字表述上的“亮点”,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不由得一亮。有了这一“亮”,你的分数就可能“更上一层楼”了。

      早先我说过,“亮点”就是“亏他想得出来”,一种令人神往的“机智”。譬如第一篇,写儿时随老祖母买“山楂糕”,有几句便是行文上的机智:“‘来块山楂糕!’‘好咧!’只见伙计取下一块糕,拿出一张暗黄的油纸,三下两下就包好了,然后祖母的一分钱便从衣襟里滚了出来,‘口当(一个字)’的一声落入盘中。”这‘口当(一个字)’的一声,简直好听极了,令读者心驰神往,甚至热泪盈眶。这是生活的赐予,凭空想不出来。此文的后半部分,写“我”给自己的小儿子买传统的“山楂糕”,谁知小朋友不屑一顾,更不知“太奶奶”是谁,继续“咔嚓”他的薯片。如此对比,如此反差,自然而然地带出了“我”的“新忧”:“清甜的味道一点都没变,或许早已都变了……”这是总体构思上的“机智”,“忧”与“爱”到此时已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

      要想进入“优秀作文”行列,或者“准优秀作文行列”,必须有“亮点”,这是毋庸置疑的。请高三学生认真品味生活,捕捉稍纵即逝的诗意的灵感,坚持数年,必有收获。待到高考临场时,你即使没有“太阳”,也会有“月亮”,也会有“星星”,起码也会有一两只小屁股上闪光的“萤火虫”……

(四)进一步练好写作基本功

  写作基本功,不仅仅指“文通字顺”。就高考作文而言,它包括“三基本”:审题基本正确,结构基本完整,表述基本通顺。本版发表的优秀作文,首先做到了这三点,而后才可能妙笔生花。

  高考,是人才选拔考试,必须“命题”。有了“命题”,就得“审题”,即依照考题的指向去写作:叫你向东不得向西,叫你“踢足球”不得“打排球”。否则,就失去了同一条“起跑线”,就无法比较和鉴别了。我们主张逐渐降低审题的难度,让考生专心致志地把“文章”写好。然而,“难度”总得存在,因为要凸显“区分度”。所以,考生依然应该注重审题,一字一句把考题咬一咬,尝一尝,弄清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滋味。匆匆扫描,“整体打包”,是如今审题过程中易犯的毛病。今年就有某些考生,无视“与”字的复杂性,笼统地评说“忧与爱”:“忧与爱”好啊,有了“忧与爱”就能和谐,就能进步,就能什么什么……这分明不符合命题的基本要求。原因何在?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审视对象作出准确的判断,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高中生应当在平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临考时就不会“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

  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故“思路”一乱,一切皆乱。我们要求广大考生有一个基本明确、比较清晰的思路,不能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几年,高考作文中结构零乱、残缺不全的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意识流”化,把网络散文的随意性带进考场了。这类作文,不停地分小节,跳荡不已,东一榔头西一棒,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他们忘记了“大珠小珠”必须“落玉盘”,不知道“意识流”往往就是“泥石流”!希望今后的考生,从高一起就加强写作思路的训练,有话好好说,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注重文章的内在凝聚力。

  文字表述,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我们要求考生首先要把文字表述搞得通顺一些,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不能颠三倒四,不能搞只有少数人才懂的“网络言辞”,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这项训练,应当从小学里做起,从小养成好的文字表述习惯。有一年阅卷,我责怪高中老师没教好,他们说“根子在初中”;后来我问初中老师,他们说“根子在小学”……呜呼,看来要追究到幼儿园里去了!我认为,各阶段有各阶段的责任,还是大家齐心协力,把咱们年轻学子的文字基本功扎扎实实地训练好为上,善哉善哉。

(五)记叙文少议论 议论文少举例

       今年出了个好题目:“忧与爱”。考生不必为考题中的“关键词”绞尽脑汁,究其准确含义:“忧”,谁不懂? “爱”,谁不懂?放开手写就是了。但此题也有难度,“忧”不是对“乐”,“爱”不是对“恨”,如此稍稍“错位”,“与”的文章便可以做得比较复杂了。

由于考题相当“可爱”,语文色彩浓郁,故今年的作文卷上充满活气,也很“可爱”。一个明显的动向是:干巴巴的、讲公理常理大道理的议论文少了,鲆活的、写考生自己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记叙文多了。这是值得欢迎的。

       然而,有两种情形当引起关注:

      第一,写记叙文不要动不动就发表议论,生怕人家看不懂。好的记人叙事的文章,均凭形象和情趣来打动读者,特别强调巧妙的生活“切入点”,特别强调“一以当十”的、生气灌注的“细节”描写。本版发表的优秀记叙文,都有“亏他想得出来”的小情节,都有“亏他想得出来”的好细节,这就是“机智”,这就是“尽在不言中”。请今后的考生注意:你一旦选定记叙文,就下功夫去描写,去记叙,千万不要动辄站出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第二,写议论文不要拼命“举例”,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举例”必须服从于“议论”。今年,有不少考生在一篇议论文中连抛数例,结果是“贪多嚼不烂”,一个例也没有分解、剖析好。譬如,有相当多的议论类作文,下笔便是屈原、杜甫、范仲淹,泛泛而论,蜻蜓点水,机械重复,分析得极其肤浅。我们恳请考生:尽量精选一个“例”,认真审视,过细解剖,努力把其中的道理揭示出来,千万不能“满天星”。俗话说,“星多月不明”,你还是抱住一个“大月亮”为好!本版发表的“说茶”、“说草木味”,都是集中笔墨论析一个事物,既透且彻,既清且爽,读来痛快淋漓。再呼吁一声:写议论文,请用一个“例”,狠狠地将它嚼“烂”!

(六)议论文要有好“由头” 记叙文要有好“口子”

      本版发表的优秀议论文,多有一个好的“由头”,如第一篇“逗小虫”,骆冬青教授在简评中指出:作者文心雕“虫”,却雕出了夭矫飞动的“龙”。

       何谓“由头”?就是由此说开去的一个“引子”,一个“话瓣儿”。好的“由头”,均有益于议论文的生发。鲁迅先生的代表性杂文,基本上都有一个精彩的“由头”,如《最艺术的国家》的开头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斯言一出,下面揭露“中庸”的虚伪性就顺流而下,势如破竹了。

      好的“由头”从生活中来,如前面提及的“男人扮女人”和“逗小虫”。要想捕捉它,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也可以从阅读中来,一些有内涵的趣闻轶事,常常能够提炼出好的“由头”来。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如今高考作文中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太多了,读来令人疲倦。如果有个比较漂亮的“由头”,抢先“亮”一“亮”,阅卷人的眼球也会随之“亮”一“亮”,你再说那些公理、常理、大道理,就不会太犯嫌了,况且,一旦有了好“由头”,你以下的行文议论,便容易触类旁通、有所拓展了。

      本版发表的优秀记叙文,多有一个好的、小心的“口子”,如第三篇写“农民工乘绿皮车”。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写“农民工”,写“农民工子女”的相当多,但往往笼统地从大而空的“面”上下手,说他们如何辛苦,如何纯朴,如何高尚,如何无助,等等,读来大同小异。这一篇“绿皮火车”就不同了,它透过小小的“绿皮火车”的窗口,看到了农民工心底的“忧”和心底的“爱”,生动而又鲜活,单一而又杂多。诚可谓一枚小小的银针,刺到了最灵通、最敏感的“穴位”上,令生活的“大象”全身发麻,全身注电!黑格尔希望文艺家能用“小虫”去追赶、甚至超越生活的“大象”,道理就在这里。高考生固然不是“作家”,无须提这么高的要求,但学会从一个小小的“口子”打进去,继而扩大战果,挖掘、开拓,还是颇有必要的。

篇一:何永康推荐2011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拒绝平庸》13篇

何永康推荐2011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拒绝平庸》13篇

写《拒绝平庸》,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平庸”。

平庸≤平凡。

平庸与平凡有许多“重叠”的地方:普通,寻常,有“俗”性。

平庸与平凡又有不同的地方:平凡的人实实在在地做好本职工作,并有某种心灵追求,主客观条件成熟了可以升华为优秀和卓越;平庸的人,有两种毛病,一是“混”,不求上进,二是“笨”,有所事却总是干不好,它向上可融入平凡,向下可沦为庸俗、恶俗。

记住了“混”、“笨”二字,就基本上把握住“平庸”的特性了。

以上鉴别,是写好今年高考作文的重要环节,否则,就容易张冠李戴了。

以下推荐发表的几篇优秀高考作文,均在审题、立意上处理得比较好,值得高中学生品鉴。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这“镣铐”,便是命题的指向,谁都不能违背,否则就难以比较鉴别了,这是人材选拔的必然,谁也无法改变。所以,今后的考生一定要在审题、立意上慎之又慎,确保“切题”,拒绝“跑题”。

写《拒绝平庸》,首先构思不能平庸,否则就只能说一些“公理”、“常理”、“大道理”,记叙一些不痛不痒的“人”和“事”。

这里推荐的几篇优秀作文,都闪烁着自己的“亮点”,不时叫阅卷老师眼睛一亮;阅卷老师的眼睛“亮”了,你的作文分数就“靓”了。“亮点”如何觅得?靠“机智”。什么是“机智”?王蒙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这意味着咱们的高中学生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构思落墨,都得有自己的东西,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哪怕“一点一点”也好!

一、拒绝平庸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骆冬青简评】以“风沙渡”作引,一种即兴的慧解与内在的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贵,鼓舞起粗犷渺远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和空灵想象。切己的感受,诗意的沉思,萦迴的畅想,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中集聚为奔放的才华。

二、拒绝平庸

在我眼中,先生是个不平凡的人,他活在世俗中,却是个有境界的人。

先生姓姚,教的是语文,在城里颇有名气。杏坛几十载,先生早已退休了。

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再为这些孩子烧烧我这老蜡烛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丝丝温暖,本来可以钓鱼、麻将的先生,不甘于碌碌无为的生活,用心在准备每一份材料。我脱口而出:“先生好伟大啊!”先生也笑了:“去去去,少拍马屁。”

先生除了这个累人的事,小日子过得还是挺潇洒的。先生没有家财万贯,这个辅导班也是一概不收钱的,只有在拗不过学生家长时才勉强收下几斤水果。

先生没别的嗜好,只好几口小酒。每餐一杯,绝无例外。记得在餐桌上吃饭时,先生看着酒杯里仅余的一小口,若有所思地说:“哎呀,就剩一小口了。喝还是不喝,这是个问题。”随即先生又摆摆手:“罢了罢了,喝!”我转而想说将来我孝敬您,又见先生喃喃自语道:“想下顿喝这顿的,日子才有盼头嘛!”我大笑不止。

先生突然若有所思,对我说:“昨天作文里有句话很有意思,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我点点头,说是引用来的。先生神秘道:“我有更好的版本!”我大奇,等待他的下文。先生却不说话,举起空空如也的酒杯又甩了一滴来,摇头晃脑地说:“猫吃鱼,狗吃肉,小老头喝茅台酒。”

我俩一齐大笑。先生活得自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有次我给先生捶背,笑问:“舒服吧?”先生长舒一口气,哼道:“捶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见他提到古文,便灵机一动,考他一番:“小生问,‘世间欺我谤我恶我骗我贱我’,如何处治乎?”先生毫不停滞,对答如流:“老叟答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我追问先生:“你活得如此不潇洒,拒绝平庸有何妙法?”

先生举起两指,道:“两个字,罢——了——”

先生至今仍那样幸福地活着,他的境界让周围的人艳羡。在平凡中守住心的不凡,一切凡尘平庸都不会进入先生心中。

行文至此,罢了??

【潘大春简评】几个日常生活片断,几个耐人品味的细节,姚老先生平凡而不平庸的鲜活形象顿然跃乎纸上。作者洞悉人物,入乎其内有生气,理解人生意义出乎其外有识见,堪称大手笔。

三、拒绝平庸

冲锋的号角划破长空,9×10的小小战场刹那间狼烟四起,硝烟弥漫。疾驰的战车冲锋陷阵,摧城拔寨,骁勇善战;威猛的火炮杀机暗藏,“隔山打牛”,威风八面;奔驰的骏马跨日追月,卧槽挂角,纵横驰骋。而我,一个平庸的小兵孤零零地蜷缩在战场一隅。从开场到现在,我就没有被挪动过一步,仿佛一开局就注定了我是一枚弃子,仿佛那些孤傲的英雄们连动手杀我都不屑一顾,仿佛眼前的血流成河、积骨如山、杀声震天与我无关,仿佛我的生命注定了平庸。

不,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庸庸碌碌地度过平淡的一生,我不甘心生命之花还未绽放就已经凋谢,千年之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角早已响彻云霄。今天,我要拒绝平庸,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认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小兵也能变英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渐趋热化,曾经纵横沙场的英雄或者含笑沙场,或者含恨而终。终于,当敌方阵线被撕开的那一瞬间,我的机会来了,渴望血染战袍透甲红的畅快淋漓,渴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渴望拒绝平庸证明自己,我义无返顾地跨过楚河汉界,而后便左冲右突,一个劲地向前。拉车、牵马、拱炮是我的拿手好戏,破象、吃士、逼帅是我的精妙绝活。曾经不堪一击的小兵拒绝平庸,曾经微不足道的小兵不再平庸。当孤傲的战车面对我与我的弟兄只能无奈地自嘲“自古双拳难敌四手”,当威风的火炮失去了炮架的支撑在我面前不堪一击,当“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战马不经意间被我锁住了去路、缚住了马脚,当我撕开士象的坚固防线,当我挥舞着长矛刺穿敌方将帅的胸膛,我在他的眼里读出了失落,读出了恐惧,而更多的却是不解与震惊。他不知道为何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却有拒绝平庸的力量,他不敢相信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竟能力挽狂澜,扭转了战局。

“或许你死不瞑目,但这就是一个小兵的力量,一个拒绝平庸的小兵的力量!”我缓缓地抽出长矛,默默地转身,眼中写满了坚毅与顽强。

这个世上本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有梦想,只要坚守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你会感受到笑傲风云的激昂,终有一天你能够拥有拒绝平庸的力量。

【张中原简评】中国象棋里有将士相、车马炮,还有小卒小兵。本文是一个小“兵”的自叙。“兵”只能永远前进,不能后退,而且往往是决战沙场,赢得胜局的最后的英雄。“兵”是平凡的,但绝不平庸。多么精彩的构思和立意啊,请再看看文章的描写,该考生的想象力和语言功底令人赞赏。

四、拒绝平庸

我是一块平庸的石头,生于荒山中,我有一个生于茅房的石头老弟,人称又臭又硬;也有生于青埂峰的石头老兄,人家背后刻着一部什么《石头记》,挺有名气的。我是既没臭气,也无名气,平平庸庸,风吹雨淋,真是石头比石头,气死石头。偶尔脑袋上落只鸟,留下一坨一坨的东西飞走了??

突然有一天,荒山里来了一位采石人,围着我转来转去,像驴子拉磨,还摸着我的屁股赞叹:“好石头,好石头!你是想平庸一生,还是愿随我去人间?”我想生活就该多彩一点,于是跟着采石人,滚啊滚,来到了采石人家。一天采石人把一个大胡子领回家,采石人说:“跟他混吧,他可是雕塑家,能让你不再平庸”。于是我又滚到了大胡子家的后院。

“啊!石头,你想让我把你雕塑成什么?”

“万岁!我要变身成为秦皇汉武,也可以是成吉思汗”。

“不!不!不!”大胡子摇着头说,“我可怜的石头,那太平庸了。”

“好吧!那我要变成飞鸟游鱼。”

“不!不!不!”大胡子更用力地摇头,“我可怜的石头,这个更是平庸。”

“好吧!好吧!那你把我雕刻成一块墓碑好了。”

“不!不!不!”大胡子几乎把胡子都摇了起来:“我可怜的石头,这个比刚才的还要平庸,有辱我手艺。你就没想过变成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比如我——”

什么?大胡子长得那么丑,我不同意。我出山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不再平庸吗?我拒绝这个平庸的方案。拒绝无效!此后大胡子每天都拿着工具绕着我转,像是驴子在拉磨。在他的雕刻下,我身上的石料一点点被刻掉,我变得越来越小了。慢慢地,我有了手脚,有了面孔??越来越像大胡子,我破相啦!

一天,大胡子用布把我蒙上,一连几天都不见了他的影子。趁他不在,我捡起脚边的工具,拒绝平庸,自我雕刻。当大胡子再次出现的时候,引来了许多人。

“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我的作品。”说着拉下我身上的布。

“啊??石——猴!”大胡子张大了嘴巴。

“祖宗!”人群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骆冬青简评】一块天外飞来的“奇石”,异想天开而又巧夺天工。从“雕刻”石头构想,以“返祖归宗”立意,自一个独到的角度切入题旨,神思飞跃。文笔亦时见恣纵不傥,于调侃之中寓独特之见。

五、拒绝平庸

“咯咯咯??”刚进家门,便被一阵嘹亮的鸡鸣吸引。

高考时我可是个国宝,每周杀一只鸡是少不了的。我走进卫生间,准备看一眼这个遇难者。

他是一只不普通的鸡。

浑身乌亮,却又透着光泽,不似那些灰黄的土鸡。他的尾翅长而整齐,黑色的羽毛中点缀着些红,像个神气的黑将军,配着红缨,更显英武。不过任他再有能耐,等待他的还是斩首。想到这里,我有些为他惋惜,这只野鸡本该在森林、草原上过着自由的生活。

他看我进来,安静了会儿,似打量着我,却不同于其它的鸡,只缩着脖子,逆来顺受之样。

他开始挣扎,尽管双腿被绑,他还是尽力迈开步子、扑着双翅,在卫生间里上蹿下跳。奋力一跃,前行一大步,想快跑时又被绳子带倒。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又起来,做好冲刺的姿势,准备新一次失败。

黑将军啊黑将军,认命吧!还是和其它的鸡一般,接受现实,庸庸常常地享受一下生命中最后的安宁吧,何必如此费力不讨好呢?我叹息一声,退出房间。

??

正看书的我,听到一声凄切的长鸣。我知道妈妈对它下手了,看来它是逃不过此劫的。却不想传来一句:“儿子,快帮我逮鸡,它溜掉了。”好家伙,有一手啊!从没听说过有鸡能逃过这割喉一刀的。我跑向厨房。

黑将军站在厨台上,威风地看着我,腿上绳子早已挣开。他发出得意的鸣叫,高亢、响亮、清脆,倒有一种虎啸山林之势。但这小小的厨房中,他又能逃向何处呢?我逼近他。

他挑衅地看我一眼,向着窗户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果然,他不是一只平庸的鸡。

我俯在窗边,看他黑色的身影,从容、优雅地滑翔,在林立的高楼中这一抹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麻雀为自己灰白的羽毛而羞愧,燕子因自己柔弱的身躯而脸红。他好似雄鹰,华丽地飞翔、降落,悠闲地离开。

妈妈还在催促我下楼去追。而我脑海中却浮现出他此前的身影:出众的外貌,漂亮的黑羽。他不同于寻常野鸡,临终前,拒绝与同伴一般等待死亡。他选择挣扎,更不同于麻木的家鸡。厨房中响亮的长鸣,绝美的一跃,为他赢得了生的机会。

他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拒绝了平庸,超越了平凡。他属于自然。他本该离去。

对于他,我只有敬意。

【骆冬青简评】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文学感觉,跳荡在自信而稍有幽默的文字中,是“放胆作文”,也是“智巧作文”。文章情节明快,切入题意亦独具慧心——在某种情形下,平庸等于“等死”。于是,此文亦“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不同寻常的取材中,显示了意匠和才思。

六、拒绝平庸

如果可以,我们要做一只会唱歌的麻雀。

总有人有着美丽的梦想,“飞上枝头做凤凰”,可那终究只是个梦想。平凡如我们,与浩茫世界甚至抵不上一粟之于沧海,不就只能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吗?

我们接受平凡,但我们拒绝平庸。

拒绝平庸,首先需要我们甘于平凡,这并不是一个悖论。飞上高枝的麻雀又有几只呢?剩下的我们,还是不要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梦了吧。诗人阿多尼斯有一句话,“不是时间使你衰老,而是妄图留住青春使你衰老。”我觉得这句话改一改放在这里也是合适的,“不是平凡使你平庸,而是妄图登上高位使你平庸”。我说这话,并不是想让大家放弃追求和奋斗,只是说,既然我们只是平凡的人,为什么不享受平凡的快乐呢?心中充满利欲和扭曲的“出人头地”之愿,纵然一步步登上地位的高峰,却依旧是一步步滑向平庸的深渊。坦然地接受平凡,做一个心无杂念的纯净的人,纵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又有谁会说锦衣玉食能比这来得畅快而有深意呢?

我猜你要质疑,难道甘于平凡就不会平庸吗?我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观点。所以我说,我们要做会唱歌的麻雀。你问我什么叫做会唱歌?就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平凡的事。我最喜欢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长在鞋匠的家庭。他很可能也过完鞋匠平凡的一生,但他选择用自己的笔唱出自己的歌,唱出下层劳苦人民的歌。他本是一只平凡的麻雀,却用歌声为自己的羽毛镀上金色。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他一样,但却依然可以唱出自己的歌。说到底,“平庸”便是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而我们的“歌声”,给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打上烙印,我们便自然不会平庸。譬如郭明义,他的“歌声”便是他的爱心和善举。即便是现在,他依旧只是一个平凡的工人,可他的生活,难道还是平庸的生活吗?我们甘于平凡,但心中自要有一股不平凡的信念,才能在平凡的人生轨迹上,留下不平凡的印迹。

如果可以,我们要做一只平凡的快乐的麻雀,骄傲地唱着自己的歌。这歌声中自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我们远离平庸,唱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薛明德简评】在“拒绝平庸”的呼声中,我们听到了一只平凡“麻雀”唱响的精彩之歌。文章开宗明义,“我们要做一只会唱歌的麻雀”。“麻雀”者,芸芸众生也。作者先化用诗人的名言,劝诫大家坦然地接受平凡,争取做一只只“心无杂念的纯净的”“麻雀”。但仅此远远不够,还要“会唱歌”。文章取譬恰当,意蕴隽永,缜密的层进文思中显现着作者独到的解读,其中也不乏深刻、精当的点题之句。

七、拒绝平庸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顾桂南简评】本文独树一帜,构思精巧。作者从文化、生态、人生负载三个角度,选取三个片断,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连,紧扣“拒绝平庸”的主题,或叙或议,叙议结合,在看似“平庸”中“拒绝平庸”,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机智与胆识。

八、拒绝平庸

哲学家萨特的一位朋友出车祸之后却高兴异常:“我终于出事了!”一句话弄得哲学家愕然。日子平淡无奇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连车祸都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

当然,这种想法太过极端,在日常生活中,“拒绝平庸”最常体现在穿着中。

红衣服,绿裤子,黄头发??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以标榜自己不平庸时,我总会不禁想到霍尔顿。

当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街上总能看见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子。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之处。可转念一想,这种“拒绝平庸”的方式到底还是塞林格预设好的,扎堆的红色鸭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了吗?

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后一点我们从诸位网络红人的身上已经领教得够多了。

你敢说博尔赫斯平庸吗?你敢说熊十力平庸吗?

不敢!

他们精神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是其能够拒绝平庸的根源所在。我们徘徊在博尔赫斯的“迷宫”之外,我们默念“十力要语”??

拒绝平庸还在于在独立精神的指引下,勇于追求新的道路。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桑塔亚在讲授最后一课时,窗边突然飞来一只知更鸟。乔治凝视着美丽的鸟,过了好一会儿,面向听众说:“对不起!我与春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何永康谈高考作文

何永康谈高考作文

高考即将临近,广大考生和毕业班教师对高考作文极为关注,本报特邀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复查组组长何永康再谈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

一、关于“话题”与“文体”

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他们所写的作文,千人一面,机械重复,套话连篇,阅卷人会越看越生厌,成绩肯定会大受影响。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主要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考生选择哪一种为好呢?从十多年来的作文答卷情况看,选择记叙文比较理想。这是毋庸讳言的。尽管高中教纲要求学生两种文体都会写,尽管命题者让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大致相当,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议论文写作从来都是高考学生的弱项。因为,议论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作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尝过许多酸甜苦辣,摔过几次大筋斗,是难以讲出多么深刻的道理来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我在十多年前就强调这一点,这几年遍阅江苏高考作文试卷,越发觉得此话应当挑明——100个考生写议论文,有1篇“优秀”就不错;而100个考生写记叙文,往往会有三四篇“优秀”!这是粗略的估算,但大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然而,据我所知,一些语文老师还在要求学生拼命写议论文,说是比较“保险”。这“保险”,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按照“提示语”、按照常规思路去写,大家都挤在一起讲“公理”、讲“常理”、讲“大道理”!凡是阅过卷的人都知道,这种高考作文是很难越过中档分数线的!当然,如果某考生平时的思辨能力比较强,临场又迸发出理论灵感,那也有可能写出相当精彩的、有自我见解的议论文来,如去年江苏考区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和《善始之论》(用文言写成)。然而,这种作文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鲜见!凡作文者,都必须从“记叙”始,打好扎实的“记叙”基础,否则难以登堂入室。从感性到理性,从对鲜活的现象世界的把握到对生活事理的领悟,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认识规律。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这是那种解说“提示语”的作文无法比拟的,所以,我恳望:

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近几年来,江苏考生越来越忽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话题作文”教学偏废记叙文训练、死抠“提示语”带来的恶果。

我以为,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这些要求,在7年之前可谓高中作文教学的“A、B、C”,人人都明白。然而,现在的高考记叙文,多为信马由缰的“教文”,既不见“事”,又不见“人”。这种状况,2006年的考生必须努力挣脱。

注意了以上3点,文字通顺,结构完整,一般可得中等分数。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高三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潜力和优势,写出比较优秀的记叙文来呢?我提示几点供考生参考。

的味精”——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描写,否则,一锅“青菜萝卜汤”,谁喝了也乏味。

那年考《战胜脆弱,选择坚强》,要求考生必须联系“自己”,同学们无法再求助古代名人或当代名人了。于是“实话实说”,数以万计的考生老老实实地写了自己面临的最大“压力”——考试。结果很不理想,几乎千篇一律:快要考试了,本人挑灯夜读,全家轻手轻脚,妈妈送夜宵,爸爸关了电视机,“拜拜”足球赛,终于考完了,成绩不理想,老师在叹气,同学翻白眼,妈妈哭鼻子,爸爸吹胡子,于是我痛苦,要振作,要坚强??这种作文,分明清汤寡水,很没味道。怪考生吗?不能全怪,因为他们的生活面就是这么大,他们面临的“压力”的确是“考试”。那么,怎样才能别开生面、使“大路货”显出一点新光彩来呢?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再复述一次。一位考生也写“考试”压力,也写挑灯夜读,明显地落入了俗套。然而,他机智地增加了一点“味精”——夜读中的“我”,突然发现书桌上的时钟已经快要耗尽电池,那根长长的、瘦弱的秒针,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顽强地颤动、颤动,企图向上攀升??啊,我就是这根长长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伟大的秒针啊!读到这儿,阅卷老师的心弦被打动了,眼眶甚至有点湿润。这就是作文中的“起死回生”,这就是颇有动情力的细节描写,这就是奇妙的写作“味精”,这就是我经常讲到的高考作文中的“亮点”。有了“亮点”,你才能摆脱“随大流”的困境,向“发展等级分”进军!说到这儿,同学们会问了:何老师,这“味精”从哪里觅取呢?我想,前面提及的古今经典、教材名篇、名言名句等等,只要你平时多读、多记、多品味,它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给你提供“灵感”,提供“机智”。再者,在平时生活中,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荣誉感,多一点责任感,你就会觉得生活是有“味儿”的,你的记忆仓库中就会有一些“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到时候快速“优选”,它们会呼之即出的。

无须再作评点了,读者们肯定会会心一笑,肯定会喜欢这一老一少。

三、不要猜题押题

最近,在一些“变相图书广告”中,有人猜题、押题,甚至“自我诉讼”——某某图书在“变相泄密”。呜呼,高考社会病怎么会恶性发展到这般田地了呢!说得最多的,是今年依然考“话题作文”。今年考什么形式的作文,2006年6月7日上午一定会见分晓,谁也甭去猜,甭去投机!我们认为,每一个考生都不要去理会这一套。你只要认真地、扎扎实实地从几个主要方面去准备,到时候就一定会应付自如。这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投机,押宝,到头来只能顾此失彼,聪明反被聪明误。本人这些年也写过一些辅导文章,不管是放是收,有一条不敢妄为,那就是猜题。谁有这个胆?至于高考作文形式,说白了主要是三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高三老师和高三同学,应当实实在在地搞好这三种模式的教与学。

先说“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题干中“请以‘×××××’为话题”一语认真吃透。从法理上讲,“×××××”是命题者最核心的指令,考生认的就是这个引号里的内容。希望考生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数遍,咬文嚼字,弄懂吃透,否则就要“跑题”,一旦跑题便只好不及格了。去年的引号中是:凤头·猪肚·豹尾。一些考生把间隔号“·”误读为顿号“、”,结果这三个词便各自为政了,凝不成一个写作学术语。这就很不妙了。于是真有考生把“猪肚”单独抽取出来,大谈其如何从卤菜店买回卤猪肚,如何细嚼慢咽,细加品尝!这是典型的匆匆扫描、泛泛读题的苦果,实在是前车之鉴。

2、我不赞成话题作文前面加一段“材料”,这种“材料”往往造成对考生的“心理暗示”,引得考生跟着跑,滑到它指示的氛围和格调中去。

2003年全国话题作文,前面加了一则“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结果把考生引向了“低幼化”,如:记得我上初二时,掉了一块橡皮,疑心甲同学偷的,因为我与他不亲;不怀疑乙同学偷的,因为我与他很熟。结果恰恰相反,这说明“情感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认知。如此云云,高三学生简直变成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2004年江苏话题作文,前面加了一首哲理抒情诗,结果把许多考生引向了虚无,引向了抒情,引向了玩高深、谈玄理。今后不论命题者加不加这些“材料”,我希望考生都不要太迷恋它,只要冷静地读懂它,即可。

3、话题作文可以,而且应当跳出“材料”,通篇可以不提及“材料”,只要让阅卷者明确地看到你的作文内容与引号中的内容有内在联系,就算切题。否则,就有可能写成20世纪80年代前期考过的那种“读后感”。

再说“材料作文”。它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必须紧扣“材料”来写,同时要放开去,联系某种生活实际。需要说明的是:不能仅仅在作文的开头提及“材料”,而应当在行文的中间“点击”、“回应”一两次“材料”。

最后说“命题作文”。这种模式与“话题作文”有血缘关系。有时候,“话题作文”引号中的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拿出来就是一则命题作文题。1988年考的《习惯》,1994年考的《尝试》,都属于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不需要考生自拟标题的,你只要在印好的文题下做文章就行了。面对“命题作文”,首先要把这个词,或这个短语的内涵吃透。如《尝试》,你就必须注意两个重要方面:一是“

被打入了

篇三:何永康教授教你写2015年高考作文(2)(整理精校版)

何永康教授教你写2015年高考作文(2)

作文辅导

120418:16::

何永康教授教你写2015年高考作文(2)

公就着满满一盆土挑挑拣拣,一边拣一边抱怨:“我说这城里的草怎么的这么蔫头搭脑的呢,就这土也配叫土?”说着又从土里扒出了一缕塑料,外公气得连连摇头。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这些土,挑出石块,枯枝,捏碎土块,一会儿工夫一整盆土只剩一半多。外公往里浇了点水,不种什么,说要先“醒醒土。”他庄严地把半盆土搁在了阳台上,望着他们,外公轻轻说道:“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

几天后,我上学了,外公也回家了,临走前把那盆土种上了东西,并叮嘱妈妈天天浇水,不得偷懒。妈妈留外公多住些时候,他不肯,还说“城里的日子太难熬,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憋死了。”

外公走了,妈妈也天天浇水。这土里也没多大动静。外公种的什么呢?是月季?兰花?还是芦荟?

外公回家十天后,打电话来了,他对我说:“还是家里舒坦,看着地里头即是什么也不长,那泥巴都让人感觉实在。”我笑了,外公这辈子都离不开那几亩地了。

我每天都去看那个那个颇有悬念的花盆,一直猜不到外公种了什么,今天望着“挣挣”地往上窜的葱芽,我忽然领悟,这青青的芽,黑黑的土里,就是外公质朴的泥土情怀。

点评:这是一篇以“泥土情怀”为题的命题作文,小作用质朴而不失个性的语言叙说了一个与泥土相关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具有泥土品格的人物——外公。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从去年二月外公来我家暂住说起,细细地述说起老人为我们培养绿植的过程。中间两段看不上所谓“营养土”和挑剔“城里土”的描写尤为出彩,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意,活脱脱写出了一位对泥土一往情深“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热爱泥土并懂得泥土以至于离不开泥土“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就憋死了”的老人。

文章采用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顺叙方法,完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叙述自然却颇有悬念,感情真挚,细节传神,是符合新高考写实精神的典范之作。

二、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叙一段过去的或相关的事—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要表达写作目的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主要事情,插进一段过去的事,或者相关的另外一件事,使叙述更加有声有色。在插叙结束后又回到主要事情的叙述上来。

不论是以顺叙的形式还是以倒叙的形式开头,都可以在叙述中间插叙一个与事件相关的片断。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例文1]外婆家搬进了新房

“外婆家搬进了新房!外婆家搬进了新房.”消息传来,我们全家很高兴。

一个星期天,外婆外公带着我们一大家子,乘着搬家车来到外婆的新家——南方新村。大人们忙着搬家具上楼,我们几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铁门打开,哇!一面大

镜子,里面还有一扇门。打开门,展现在我眼前的简直是一间“宫廷式”的客厅。墙纸是蓝色的难以看出的花纹给予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墙壁的下半部分是镂花的木头做成的护墙板,真漂亮。客厅里有转角的真皮沙发和一个精致的茶几。电视机柜上那台29寸大彩电特别引人注目。

外婆的房间连着客厅。打开仿红木的门,真是别有一番景象:拉开窗帘,外面是铝合金窗,屋子里有一套红木家具。大橱、矮柜、床头柜上都是雕刻着美丽的图案。席梦思床软软的舒服极了。躺在床上,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外公外婆以前的老房子??

外婆家以前住在棚户地区较密集的南市区。用外公的话说,他们住的是“七十二家房客”的那种房子。每当夏天来临,苍蝇、蚊子、跳蚤“大会师”,外公外婆被咬得浑身都是疱。他们一手拿着苍蝇拍,一手拿着“雷达”去灭蚊蝇。一进外婆家的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杀虫剂和清凉油混杂的气味。房子里的楼梯更是可以用“摇摇欲坠”来形容。楼板和扶手已被蛀虫蛀空。有一次,外婆踩上了一块烂木头,结果摔了下来,在床上足足躺了三个月??

我正想着,外婆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成彦,快来吃西瓜。”我答应了一声,出了房间。

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兴奋地说:外公外婆也真该享享清福了。路上,留下我们一串串愉快的笑声。

[写作讲析]:本文叙述的是一件让自己感到欢欣的喜事,在描叙外婆搬新家的喜悦中,插叙外婆旧家的描叙,这样新家旧家就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使内容更加丰富感人。

[例文2]

动人的一幕

今天放学,当我走到大院门口的时候,顿时惊呆了。只见一条腿残疾的李阿姨正跪在地上凿冰,累得满头大汗。

这几天,天气很冷,又下起了雪。我们胡同口的雪很快就被踩实了,冻成了冰。这片冰,不知滑倒了多少人,只因为人们忙着上班,还没来得及处理。

李阿姨这人可好了。她从小失去了父母,听妈妈说,李阿姨小时候腿就坏了,她的爸爸妈妈狠心地把她抛弃了。李阿姨圆圆的脸上有一对亮晶晶的大眼睛,总是笑眯眯的。李阿姨不但外貌美,心灵更美,哪个五保户要做衣服,她都抢着帮忙。经常帮助邻里做她力所能及的事。

想到这里,我赶忙跑过去。李阿姨因腿不好,不能蹲着凿,只好跪在刺骨的冷冰上。她用锤子一下一下用力地凿着。路面一点一点地露了出来。我赶紧和李阿姨一起干。

这时,走过来几个年青人,对我们指手画脚地说:“快看哪,这一大一小,俩傻帽,可能是神经病。”“可能是发扬共产主义吧。”??听了这些讽刺的话,我看了看李阿姨,她还在用力地干着,似乎什么也没听见。我狠狠地瞪了那几个人一眼。

寒风呼呼地刮着,但我却觉得一点也不冷,因为李阿姨在我身边,她的行为温暖着我。

我想,李阿姨虽然腿残废了,但是,她为人民服务的美好心灵却是那样完美而纯洁,她比那些四肢发达而心灵不健全的人不知好多少倍!我被李阿姨这种助人这乐的精神所感动。我长大了也要像李阿姨那样,努力为人民作贡献。

[写作讲析]:这篇习作是写人的记叙文,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插叙了对人物的外貌和相关的事件的描写,增加了读者对人物的认识,对人物的高尚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运用插叙要注意三点:

一、安排插叙要根据主体的需要,切不可盲目追求形式的新奇而滥用。

二、要注意整篇文章的详略。无论插叙什么内容,它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只能作为主要情节的陪衬、补充。

三、插叙完以后,必须要回到原来记叙的事情上去,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转换要自然适时。

[叙述训练]:

三、“倒叙法”开头:

用倒叙法开头的文章,开头不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基本情况,而是先简单说说现在的情况,然后用一句话从现在的情形转向对过去情景的描述。先写结局后补写原因、经过。

[练习]:用倒叙手法,给下列题目写作

《假日里发生的一件事》、《我做错了一件事》(冠华作文网)

篇四:何永康教授教你写2015高考作文2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目的是让人物自己表现自己。因此,必须对人物的行动进行选择,抓住人物的特征性动作进行描写。描写具体,要有个性;描写时要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写生动。

策略点拨动作描写的几种技法

1、综合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他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2、特写法,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3、对比法,将特定场景中不同表现作对比,会你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4、特征法,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动作分解法<又是秋风起>父亲给钱:

父亲拍拍手站起来(准备),微倾着身子(姿势),从怀里掏出一只破钱包(过程与道具),取出三十元(过程与数量),在粗糙的指间摩了摩(细微情态),递给我(方式)说(语言):“天冷了,你娘身子不好,眼也花得不中用了,不再给你做棉袄,你就照城里人的样儿买件儿算了。”

摹形绘声法(我被同学取笑A)

我一边想着,一边走进教室。刚要到座位的时候,被小耗子一绊跌倒在了地下。我很生气,但还是忍着疼痛回到座位上。又被同位取笑了一番。被同学取笑的时候,直觉得被碰的地方非常地疼。

(我被同学取笑B);个性历险记

用零下两千度的眼神回视“受惊的众人”,然后潇潇洒洒地走到座位上,该多酷。(怎样想_形)于是我昂着头走进教室。(怎样走__形)“嘘”声一片,“扑通??”我趴在了地上。(怎样跌_声)“小耗子,你——”我火冒三丈,但强忍着疼痛回到了座位上。(怎样怒_声)同位“安慰”道:“‘东施效颦’的效果怎样,还是??”“啊?唉哟!??”钻心的疼。(怎样疼_声)

《我的同桌》

(文1)不清楚跟她坐在一起是好是坏,反正我只知道跟她坐在一起,随时会耳膜爆炸,为什么?因为她是班上有名的大喇叭,只要她轻轻地发出一声,就要把人吓死。不明白为啥她那嗓子会那么厉害,真是“一鸣惊人”。

>(文2)“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地搔着后脑,脸上挂着笑,我大吃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脸无辜。有谁不知她是最大胆最调皮的女孩呢,我有点畏惧。

日子很快过去。印象中,每天晚修铃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双手捂住耳朵。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啊——”其声如雷霆乍惊,即使最懒的同学也会乖乖地交作业。

实例展示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他满足了,因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点评折揉红梅的动作与心理融合着写,借景写人,以小喻大,既表现出觉慧对窒息生命的旧社会的愤恨,也微露出未经生活风暴洗礼的觉慧的性格中单纯、幼稚的一面。

实例展示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起诉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倚在圈椅的这边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哈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

点评法官们“一忽儿”中变换动作所表现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与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所表现的全神贯注、抗争无门构成对比,读者从中出了沙皇统治下下层人民的苦难冤情和法律制度的虚低伪、专制。

实例展示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娄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了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双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了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揩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

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点评临死前只因两茎灯草而举着手指头不肯咽气,只这一个举动,就把严监生的吝啬体性刻画到骨子里去了。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唇边,给他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父亲,祝福我啊!”“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点评刻画人物不一定处处求全求多,有时候,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比累赘的描绘更有说服力。此段文字中葛朗台临死前的骇人动作已将守财奴的本性暴露毕尽。

2005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豹子飞奔!

在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无数的观众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闪光灯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解说员在静静地等待着,夜空中的月亮在静静地等待着,孙海平教练也在静静地等待着。

所有队员一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扬起双手??预备——砰!

刘翔像平原上疯狂的豹子,开始狂奔,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

二、环境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环境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这一些在同学们的习作中往往难以展示,也不容易把握,所以在学生的作文中,描写最多的还是自然环境。

2000年高考,一位考生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题作文,其开头是这样的:

依稀记得的情景,于暮春三月,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于江南的小镇。天空斜织着密密的细雨,路两旁是古旧的亭台楼阁,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轻盈地漫步,空气中飘散着湿湿的花香??

于是,有人便说,美就是轻柔,就是典雅,就是雕梁画栋,就是亭台楼阁,就是江南烟雨??开篇的这段景物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烟雨迷蒙的江南小镇,清新、古朴,让人在陶醉之余,不仅生出对"美"的无限遐想。这样的开篇既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又突出了作者的才情。

2001年高考,湖北省一位考生以《一地梨花》为题,记叙了这样的事:父亲不将遭到虫害的梨子卖给已签了合同的客户,并主动承担赔偿客户损失的责任。以此赞美父亲诚信不欺的美德。文中关于"梨花"的用笔不多,一处在叙事开始时:"前几年父亲承包了果园,春天那会儿,漫山遍野的梨树、苹果树都开着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梨树最多,父亲整天泡在园子里??"另有一处在文章的结尾:"零落的梨花,飞珠碎玉,它孕育着这个老农民品质的光辉,即使零落成泥,哪怕碾作灰烬,它也香如故!念情悠悠啊,我的一地梨花??"

在本文中梨花不仅仅是情节设计的一个道具,而且是与父亲的形象融为一体,成为一种人格美的象征。

2002年高考,广东省满分作文《月若有情月长吟》也是一篇巧借景物描写设置记叙文亮点的范例。文章以"我"为母亲治病筹钱作线索展开,写了"我"选择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因而感化了王医生,王医生选择了为"我"妈治病,这让小作者更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整个故事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全文共三次写景。开篇描写景物:"太阳最终吝啬地收起了它最后的一线亮光。月亮还没有出来,留下的只是满天的云霞,轻轻地亲吻着宁静的山村。我心急如焚地奔走在狭窄的村巷间,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赏赐。我焦急地挨家挨户去筹钱为我妈治病。"这里的景物描写交代了环境,为"心急如焚"作了铺垫。

再看文中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后的一处景物描写:"月儿已经爬上了树梢,有了些许凉意。我仍然在为母亲治病筹钱。我坚信:人与人之间一定会有人情的气息。"这里的景物描写除了交代时间外,还映衬了人物的美好心灵。我送小孩回家感化了王医生,王医生到我家为母亲治病。这是真情的相互传递。

文末还有这样的景物描写:"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滑过了一曲悦耳的琴声。哦!月若有情月长吟!"这里写月景为深化主题,抒发情怀作烘托。

总观全文,三次写景前后呼应,渲染烘托相当成功。

高考作文中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以片断的形式出现,而且可以独立成文,如2000年四川省高考佳作《冬的主宰》和2002年湖北省高考佳作《飘落心灵的秋叶》就是景情相生、情景交融的美文。请大家找来一读,这里不再赘述。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描写人物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总之,巧借景物描写设置记叙文亮点,是提高高考作文得分率的一项重要策略。

同学们在这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景物描写独立起来,为景物而景物,把景物描写看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没有意识到在自己的文章里景物不再是单纯的景物了,而是和你的心灵碰撞产生的带有你的主观情感的心灵世界的外现,就如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在你的文章中已不再是自然的风雨,而是你内心的阴霾。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