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崔致远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0 03:51:46 体裁作文
崔致远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从崔致远诗作看朝鲜汉诗诗风

从崔致远诗作看朝鲜汉诗诗风

摘要:朝鲜汉涛到新罗时期,基于罗唐友好外交关系、留唐宾贡生等积极因素,其创作空前活跃,迎来了汉诗的成熟期。崔致远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在入唐留学期间与罗隐等唐代有名诗人有过交流,创作了很多很有影响的作品。朝鲜汉诗在成熟期的发展中,受到晚唐诗风和中唐派等其他诗风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带有现实主义,感伤主义,脱俗归隐等特点的诗风。

关键词:朝鲜汉诗诗风;现实主义;感伤主义;脱俗归隐

一、新罗学者——崔致远

崔致远(857-?),字孤云、海云,生活在新罗末期,庆州人。入唐滞留16年(869-885年),874年及第,881年创作《檄黄巢书》,在中国文坛享有一席之地。崔致远现存的个人文集有《桂苑笔耕》20卷。《新唐书》记载有《四六集》1卷和《桂苑笔耕》20卷,在《三国史记》列传和《桂苑笔耕》自序里也记载有不少文集。但均已失传。

崔致远入唐是在晚唐(827-906年)中叶,根据崔致远现传的诗题与《三国史记》的记载可知崔致远与罗隐、高骈、裴瓒、张尚书、于慎微长官、李展长官、进士杨赡、吴峦、顾云、张乔、吴瞻、女道士等很多唐人有过交流。

其中,与晚唐诗人罗隐有师徒之说,崔致远的汉诗风格充分证明与罗隐的交流之深。

《三国史记》列传记载:

始两避畴,舆江東詩人羅隱相知,隠負才自高,不輕許可。人示致遠所制詩歌五軸。

恃才高傲的罗隐,见崔致远之后,拿出自己的“五轴”的诗给崔致远看,这说明罗隐对崔致远的赏识。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有《罗昭谏集》。

《旧五代史》罗隐传:

“罗隐‘詩名于天下,尤畏於泳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

罗隐善于咏史,诗又多以讽刺世俗为材,由于此原因他屡次不中第。他生活

在国家势力日益削弱的晚唐时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罗隐感叹怀才不遇,作诗也带有咏史、讽喻、感伤等的特点。

崔致远与罗隐有较深交流,崔致远生活年代也处于国家衰落时期。在他生活的新罗末期,国情混乱,官场又有骨品制的限制。因此,崔致远无法按自己的意愿施展才华,深感怀才不遇。于是辞去官职,选择了游山玩水、逍遥自放的生活。这种怀才不遇、厌恶社会政治和讽刺、感伤的情怀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朝鲜文学史上崔致远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汉诗作品的诗人,他的汉诗风格多样而独特,内容丰富而深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汉诗水平,被称之为汉文学的“开山鼻祖”。留唐宾贡生以崔致远为代表,新罗诗坛又以这些留唐学子为主体,因此,崔致远的诗风在新罗诗坛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二、以崔致远为代表的朝鲜汉诗诗风

1.现实主义诗风

匈牙利著名文艺理论家卢卡契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人们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特定的创作人来完成的。

崔致远生活在衰落的新罗末期,他的汉诗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诗风。这种诗风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的讽喻和咏史上。

(1)讽喻

崔致远与罗隐有较深的交往,诗风上受罗隐影响颇多。在晚唐时期罗隐的诗风属于浅俗派。浅俗派“宗奉白居易”,继承“浅显通俗”的中唐诗风,善于“讽喻时事”。咏物诗中的讽刺与对社会政治的讽喻是罗隐最明显的创作风格。如《鹦鹉》:

莫恨雕箭翠羽残,江南地暧隴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轉难。

诗中诗人把无法施展才华的自己比作笼子里的“鹦鹉”,嘲讽自己不得志的命运。

在与罗隐的交往中崔致远的讽喻手法也日益突出。从崔致远汉诗与罗隐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风格上的相似之处。如《蜀葵花》:

寂寞荒田侧,繁花压柔枝。

香輕梅雨歇,影帶麥風歌。

車馬誰風赏,蜂堞徒相窺。

自慚生地賤,堪恨人棄遗。

诗人把自己比作“车马”不“风赏”、只有“蜂蝶…‘相窥”的蜀葵花,自嘲为“自惭生地贱”,描述了自己不得志的愤闷遭遇。关于崔致远的讽喻水平,《小华诗评》作了如下评价:“詩可以達事情通諷喻也。”

(2)咏史

罗隐“长于咏史”,他的诗以咏史、讽刺为主。如《咏史》:

蠹簡遗編試一尋,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筆砚珊瑚架,趙勝賓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國計,只應邪說動人心。

九原郝此何由起,虛误西蕃八尺金。

崔致远咏史诗中较有代表意义的是《熊津公山城诗》:

襟帶江山似畫城,可憐今日静消兵。

陰風忽倦驚濤起,猶想當時戰鼓聲。

诗人望着经历一场战争的旧址,为那场战乱遗留下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而担忧。崔致远的这类咏史诗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

留唐学习,尤其是与罗隐的交流,使崔致远诗突出了讽喻与咏史的特点。崔致远被罗隐现实主义的风格所浸染,打破了晚唐的形式主义框框,在诗篇上增添了现实主义色彩。

2.感伤主义诗风

晚唐诗坛在国家即将衰落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感伤主义诗风。李日刚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中提到:

此為一黑暗擾攘之叔季,一切學術文化已成衰落現象。詩壇主潮,全為唯美

主義所支配,即由人生文學改為藝術文學,不重實質而尚工巧,外表無非綺羅香澤、内容不外月意雲情。大率氣格卑靡,頗多亡國哀思之音。

晚唐诗带有“唯美主義”、“不重實質而尚工巧”、“頗多亡國哀思之音”等特点。晚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给诗坛铺盖了一层浓厚的悲伤气息。

感伤情怀在罗隐的诗句里很明显。罗隐有才华,却受到了一些人的轻视。正如《五代史补》记载:“羅隱在科場,恃才傲物,尤為公卿所惡,故六舉不第。”他的“恃才傲物”和对世态的大胆的讽刺受到“公卿”的轻视,甚至导致他“六举不第”。罗隐虽继承中唐诗风,但身处其中也只能以诗歌来表达悲伤情怀。因此,怀才不過的感伤情怀也成了他的诗风之一。如《焚书坑》:

千載遗蹤一窖塵,路傍耕者亦傷神。

祖龍算事渾乖角,將谓詩書活得人。

崔致远留唐时间正是晚唐时期,受晚唐诗风的影响,他的诗感时伤事的个人感情色彩比较浓厚。不管是晚唐还是新罗末期都处于国家逐渐衰落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崔致远的文学观与罗隐的感伤、怀才不遇极相似。如崔致远的五言绝句《秋夜雨中》:

秋風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燈前萬里心。

多用“秋”、“苦”、“少”、“雨”、“心”等带有低落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感伤情怀。

又如《行次山阳续蒙太尉寄赐衣段令充归观续寿信物谨以诗谢》:

自古雖誇晝錦行,長卿翁予占虚名。

既傳國信兼家信,不獨家榮亦國榮。

篇二:崔致远在唐朝的事迹和诗文创作

崔致远在唐朝的事迹和诗文创作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200813000214 学生姓名:罗淼

【内容摘要】:新罗和唐朝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罗时期的崔致远是两国交流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对唐朝乃至中国的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是两国交流的宝贵史料,更对新罗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崔致远 汉文诗 散文 桂苑笔耕集

引言

唐朝是一个强盛的朝代,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发达的经济文化也使周边的许多国家纷纷派遣留学生来唐学习先进的文化。与唐朝比邻的新罗,积极的派遣留学生前往唐朝学习唐朝的文化以发展本国。新罗国在社会制度、典章文物、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都积极的向唐朝学习。而崔致远被誉为唐朝和新罗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人。本文主要以《桂苑笔耕集》为史证,从崔致远在唐事迹,和唐朝有人交往及在唐期间诗文创作特点三个方面,论述崔致远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和中国文化对崔致远的影响。

一、唐与新罗的邦交

统一新罗时期是朝鲜半岛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结束了朝鲜半岛长达700多年的分裂局面。[1]唐朝和新罗官方交往始于唐初,此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

1. 在派遣留学生方面。新罗是向唐派遣留学生最多的国家,[2]唐末乱世之际,新罗仍屡次派遣子弟入唐宿卫兼习业。

2. 在文字、文学方面。古代朝鲜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朝鲜文字到15世纪中期才形成比价完整的书写体系。由于地理上的关系,汉文很早就传入朝鲜[3]。高丽句①在公元1世纪左右就开始使用汉文,在这种情况下,汉文诗被大量的创作。思想文化方面。4世纪初,三国②先后从中国吸收吸收儒、佛、道思想,并将其与本民族的传统思想集合在一起,构筑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体系。 ①统一新罗前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之一

①指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高句丽

当时的新罗花郎道①就是这种新思想文化体系的产物。并且,新罗还防唐制在中央设立国学,儒学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在统一新罗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

3. 人才选拔制度。新罗统一半岛后,为了巩固统治,开始实行“读书三品科”②以对汉文典籍的通晓程度和汉文的习作能力的高低来决定官职。

二、崔致远在生平介绍及在唐事迹

(一) 生平介绍

崔致远是统一新罗最杰出的文学家,被朝鲜学术思想界誉为“东周儒宗” [5]。生于公元857年,字海夫,号孤云,著有《桂苑笔耕集》《孤云文集》《东文选》等。

(二) 在唐事迹

崔致远“自十二离家西泛”,随商船入唐求学,他父亲在他离国前告诫他:“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我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 。[6]来唐6年后(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考中进士,但他并没有马上做官,而是“浪迹东都”④。四年后(公元877年)被任命为溧水(今江苏溧阳县)县尉。这四年是崔致远在唐期间最宝贵的时间,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下层的人民,了解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写下了许多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作,例如《江南女》

江南荡风俗,养女骄且怜。性冶耻针线,妆成调管弦。

所学非雅音,多被春风牵。自为芳华色,长占艳阳年。

却笑邻舍女,终朝弄机杼。机杼终老身,罗衣不到汝。

公元884年,崔致远为应“博学鸿词科”试,罢离县尉来到淮南,这是他在唐朝的最后一段生活。不久以文名被当时的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从事官,掌文书之事,也因此和高骈结下亦师亦友的情谊。《陈情上太尉诗》是他写给高骈的诗,表达对高骈的知遇之恩。

《陈情上太尉诗》:

海内谁怜海外人,问津何处是通津。本求食禄非求利,只为荣亲不为身。 ②花郎道,又称风流道、风月道,其郎徒被称为源花、风月主、国仙、仙郎等,是新罗以太阳神和天神为信仰的本土型自然宗教。

③李岩 徐健顺.朝鲜文化通史(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3

④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序

⑤东都指洛阳

客路离愁江上雨,故园归梦日边春。济川幸遇恩波广,愿濯凡缨十载尘。 这首诗可以说把崔致远来唐及在唐经历,故园之思和交友之情都涵盖了。黄巢起义爆发后,高骈被任命为诸道兵马都统,崔致远代其撰写了大量的公书文牒,著名的《檄黄巢书》,因措辞犀利酣畅,感召力强而被传诵一时。他在《孤云先生事迹》中称:“其檄黄巢有‘不惟天下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之语,巢不觉下床,由是名震天下”。后因对唐朝有功,深受唐僖宗知遇,被授予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之职和紫金鱼袋①。公元884年,崔致远上书请求归国,并于同年八月离开唐土,僖宗亲自过问他的行程,并让他带着国书以唐朝使节的身份回国。回国途中他写下了描写沿途所见风光的诗作,主要有十首②,这十首诗被认为是他的风景抒情诗的代表作。[7]

三、 崔致远与唐朝文人的交往

崔致远12岁入唐,在唐朝生活了16年,广泛的接触到唐朝的社会和人民,并结识了许多当时著名的文人,例如裴瓒、高骈、顾云、张乔、杨赡吴峦、罗隐、杜荀鹤、裴拙、高彦休、张义府、将蒋泳、宋绚等③根据《桂苑笔耕集》《古云先生文集》《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崔致远和他们都有诗歌上的唱和往来,在这些往来当中崔致远不免受到他们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

(一)崔致远和罗隐

罗隐善于写作近体七律,尤其是擅长咏物,有《牡丹花》《鹰》《鹭鸶》《蝉》《红叶》等。崔致远也喜欢做七言咏物诗,《桂苑笔耕集》中就摘录了十首描景状物的诗。罗隐的《题磻溪垂钓图》和崔致远的《磻溪》不仅诗题相似,在诗歌意趣上也颇为接近。

罗隐 《题磻溪垂钓图》 崔致远 《磻溪》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知。 刻石数宗妙入神,一回窥览一回新。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况能早遂王师业,桃李终成万代春。 同时这首诗也是崔致远和高骈的唱和诗。 ① 紫金鱼袋 唐、宋官衔常有此名,紫指紫衣;金鱼袋,用以盛鲤鱼状金符。一般佩于腰

右。官服分别颜色,从唐代开始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须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州的长官刺史,亦不拘品级都穿绯袍。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095318.htm。

② 据崔致远《桂苑笔耕集》指《石峰》《潮浪》《沙汀》《野烧》《杜鹃》《海鸥》《山顶危石》

《石上矮松》《红叶树》《石上流泉》这十首

①党银平.唐与新罗文化关系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二)崔致远和高骈

崔致远在唐朝的后四年时间是在淮南幕府中度过的,他与淮南节度使高骈建立了融洽的宾主情谊和亲密的诗友关系。他初识高骈是从诗文交往开始的,[9]在他刚进入淮南幕府时,给高骈呈《初投献高太尉启》,后又作《再献启》,以文才诗品获得高骈的赏识和厚爱。前文提到的《磻溪》就是他和高骈的唱和之作,在诗末,崔致远有注曰:“伏睹相公《磻溪》诗云:‘及到王师身已老,不知辛苦为何人”。另一首《钓鱼台》:“锦篷花下飞鹦鹉,罗袖风前唱鹧鸪。占得仙家诗酒兴,闲吟烟月忆蓬壶。”并在诗末做注:“伏睹相公《在郓州》诗云:‘酒满金船花满枝,双娥齐唱鹧鸪词’”。从这两个崔致远自己做的注,我们可以知道,这两首诗都是崔氏在看到高骈的诗后有感作的唱和诗。

四、 崔致远诗歌成就

崔致远于年少的时候来到唐朝,根据心理学家的的研究,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个人成长和性格、人格等方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唐期间崔致远学习唐朝的文字、文化,和唐朝的文人交往,接受唐朝儒家、佛教、道教等思想影响,这些都为崔致远的汉文诗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之前,即朝鲜三国时期的汉诗以五言为主,而七言诗可以说是通过崔致远的诗歌创作而走向成熟的。在崔致远前,虽然有王巨仁、朴仁范等诗人写作七言诗,但数量少,内容和技巧上也远不如崔致远。

例如新罗著名诗人王巨仁含冤入狱时,愤而写下了一首七言诗,《怨愤诗》

于公痛哭三年旱,邹衍含悲五月霜。

今我忧愁还似古,皇天无语但苍苍。

在这首诗当中作者大量的使用中国典故来渲染自己的冤情,但是却缺乏诗人个人的主观情感的感受。

除此之外,还有金乔、薛瑶、崔匡裕、崔承佑等较著名的诗人。

统一新罗时期汉文诗发展成为新罗人叙事、写景、抒怀的主要文学体裁,七言诗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成就最大的当属崔致远。

(一)崔致远诗歌分类

崔致远创作的诗歌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100多首,主要散布在《桂苑笔耕集》《东文选》《全唐诗》和历史文献资料、金石文物上。他的诗歌主要有以下5大

类[10]。

1.第一类思国怀乡诗

崔致远少年离家,漂泊异都,时刻想念着家人和祖国。《秋夜雨中》他写道:

秋风为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秋风雨夜,诗人独坐灯前,感叹自己作为一个游子,在异国“少知音”,思念“万里”之外的祖国。一股怀念故土,倍感异国生活寂寞孤独之情油然而生。

2.讽喻诗

崔致远在唐时期,唐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经历了黄巢起义之后,他对唐朝的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受中国儒家、佛教等思想的影响,使他关心更加的下层人民的生活,成长为一个正直、关心民生的现实主义文人。《江南女》是在唐期间这类诗歌的代表作:

江南荡风俗,养女骄且怜。性冶耻针线,妆成调管弦。

所学非雅音,多被春风牵。自为芳华色,长占艳阳年。

却笑邻舍女,终朝弄机杼。机杼终老身,罗衣不到汝。

诗中通过描写上层社会女子不事桑麻,“所学非雅音”,好逸恶劳,“自为芳华色”,过着寄生的生活,讽刺了她们的懒惰空虚和腐化。在诗末通过与下层妇女辛劳的“终朝弄机杼”却“罗衣不到汝”的贫苦生活做对比,衬托出统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坐享民脂民膏的罪恶,加强了讽刺的效果。

3.写景诗

崔致远的写景诗主要是他归国前船泊大珠山下时,对所见景物的描写,共十首①。这些诗选材奇巧,描写精细,往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诗人的个人写照,并且写得自然含蓄。

如:《杜鹃》

石罅根危叶易乾,风霜偏觉见摧残。已饶野菊夸秋艷,应羡巖松保岁寒。 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 此杜鹃生长在海边,扎根石缝当中,受海风吹,迎海浪打,没有“朱栏”那样的良好的生长环境,也没有得到世人的青睐,还恐“樵夫一例看”。但是顽强的求生,没有颓废潦倒,这种顽强不不屈的精神正是作者个人形象的写照。 ① 即上文所提《石峰》《潮浪》《沙汀》《野烧》《杜鹃》《海鸥》《山顶危石》《石上矮松》

《红叶树》《石上流泉》

篇三:崔志远诗选

崔志远诗选

崔志远的诗风格清丽、内容朴实,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他的诗对唐诗格律的应用十分娴熟、准确。

一、表达生活艰难、思念家乡、政治理想的抒情诗

1、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秋風唯苦吟 (?????)

世路少知音,世路少知音 (?????)

窗外三更雨,窓外三更雨 (?????)

灯前万里心。 燈前萬里心 (?????)

?????????????????????.?????????????,???????????????.

虽无一字直接言及,但思念之切,伤心之深,无处不令人鼻酸。在异国他乡,远离父母、家国是非常痛苦的,这种感情,在他入唐求学的初期,还没有明显流露出来。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对故乡、亲人和祖国的眷念,一天比一天加深,到了后期,成为他的诗歌的基调之一。

2、 蜀葵花蜀葵花(???) ???

寂寞荒田侧,寂寞荒田側(?????) :??????????

繁花压柔枝。繁花壓柔枝(?????) :???????????

香轻梅雨歇,香輕梅雨歇(?????) :????????????????? 影带麦风欹。影帶麥風欹(?????) :????????????????

车马谁见赏,車馬誰見賞(?????) :?????????????

蜂蝶徒相窥。蜂蝶徒相窺(?????) :????????

自惭生地贱,自愧生賤地(?????) :????????????

堪恨人弃遗。敢恨人棄遺(?????) :?????????????.

中和元年(881)崔致远的才华得到了唐王朝东面都统高骈的进一步赏识,引起高骈幕府中诸郎官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以“夷不治华”为借口,向高骈提出异议。此时此刻,崔致远的心境,正象他那首诗中所写的那样:在这首诗中,诗人自比为生长于荒野道边的蜀葵花,虽然也有“繁花压柔枝”的繁盛,但始终饱受车马的践踏、蜂蝶的骚扰。

3、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

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

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

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崔致远的读书生活是非常清苦和孤独的,他不但要克服远离父母、家国的痛苦,还要克服和异乡人交流困难等等的不便,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偶尔能遇到一个能接纳他的好邻居,崔致远该是多么的欣喜和感激啊!“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两句真实地道出了崔致远渴望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渴望和“上国”的长官结交的心绪。

4、 途中作

东飘西移路歧尘,独策赢骆几苦辛。

不是不知归去好,只缘归去又家贫。

崔致远为求官而奔走于各地之间,曾到湖南,长安,深感时光的流逝、旅途的艰难,终于乾符四年(877)出任溧水县尉。

到处旅寓、以天下为家,是唐代文人的共通经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对于来自异国他乡的崔致远而言,这种漂泊不定的经历更容易引起感伤,于是,他的“不是不知归去好,只缘归去又家贫”就充分表达出崔致远对“久客”的厌倦和无法摆脱的矛盾心态。

5、 东风

知尔新从海外来,晓窗吟坐思难栽。

堪怜时复撼书幌,似报故国花欲开。

这首诗是写东风从海上吹拂而过,轻轻地掠过面颊,引起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诗中包含了诗人对

祖国的憧憬和希望,希望祖国能够富强,希望能听到来自祖国的喜讯。东风吹来,仿佛在向他诉说家乡的变化,令诗人无比欣慰。

6、 山阳与乡友话别

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巾。

莫怪临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

诗人长期居住在中国,很少能遇到本国的同胞,这首诗则写出了诗人遇到同胞时的喜悦心情。

7、 陈情

俗眼难窥冰雪姿,终朝共咏小山词。

此身依托同鸡犬,他日升天莫弃遗。

崔致远罢离溧水县尉,投奔高骈淮南幕府,写了一组歌功颂德之作,但却较好地体现了崔致远“弄才子之笔端,写忠臣之襟抱”的文学思想,

这首诗显然是用汉代淮南王刘安得道举家升天的故事,喻求高骈提携之意。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组诗,高骈才对他另眼相看。从此以后,崔致远和高骈结下了不解之缘。

8、陈情上太尉诗

海内谁怜海外人,问津何处是通津。

本求食禄非求利,只为荣亲不为身。

客路离愁江上雨,故国归梦日边春。

济川幸遇恩波广,愿濯凡缨十载尘。

崔致远向高骈更明白地说明了自己来投高骈幕府的目的是“求食禄”、“为荣亲”,崔致远除了以“济川幸遇恩波广”一句向高骈表达感谢以外,还提出了 “濯缨十载”的希望。表明了他要努力学习,以实现自己梦想的意图,立志要为新罗的发展而努力,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所谓“只为荣亲不为身”,其背后正隐含了诗人这一爱国忧民、建功立业的思想,和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以及对故国亲人的思念。绵绵之情,此时只能寄托在纸上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思念。

9、 归燕吟献太尉

秋去春来能守信,暖风凉雨饱相谙。

再依大厦虽知许,久污雕梁却自惭。

深避鹰鹯投海岛,羡他鸳鹭戏江潭。

只将名品齐黄雀,独让衔环意未甘。

这首诗以归燕自寓,避祸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耿直而倔强的崔致远以“久污雕梁却自惭”婉转地表示了对排挤他的那些“鹰鹯”们的愤怒,惜才的高骈看到这首诗以后,任命崔致远为馆驿巡官。一直到中和四年(884)八、九月间离开扬州返回新罗前,崔致远的职务再也没有变动过。

10、饶州鄱阳亭

夕阳吟立思无穷,万古江山一望中。

太守忧民疏宴乐,满江风月属渔翁。

这首诗虽然比较直白,但真实地写出了崔致远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作为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士人,在经过多年刻苦而艰难的学习生活以后,今天终于有希望实践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了,其兴奋和得意可想而知。但是崔致远并没有把这兴奋和得意挂在嘴边上,而是面对万古江山、美丽夕阳,想象着自己脑海中“太守忧民疏宴乐,满江风月属渔翁”社会各阶层各得其所的和谐图景,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奋发有为的行动目标。

11、辛丑寄进士吴瞻

危时端坐恨非夫,争奈生逢恶世途。

尽爱春莺言语巧,却嫌秋华性灵粗。

迷津懒向从他笑,直道能行要自愚。

壮志起来何处说,俗人相对不如无!

崔致远在扬州担任的主要官职(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是馆驿巡官,职司所在,主要是传递消息、投道公文、转运官物、以及按品级供给来往官员行旅食宿所需,但是由于高骈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就把撰写奏章等公私文件的重任交给了他,而崔致远也想通过撰写奏章文书之类的事来施展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在繁杂琐碎的公文往来当中,目睹唐僖宗信任宦官,指挥失据,目睹诸镇各霸一方,争权夺利,目睹高骈心怀鬼胎,用兵

自重,崔致远对于大唐国事的不修愤懑异常。

12、 登润州慈和寺上房

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

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

霜摧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

赖有谢家余景在,常叫词客爽精神。

应同年顾云之邀游润州时所作。诗人游宦江南,登高远眺,极目之处,正是南朝偏安之处,古今兵家必争之地。犹如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一样,历史带给人们的,也是遗憾多多。 “霜摧玉树”,“风暖金陵”,六朝繁华,俱成旧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只有不改的青山,长流的绿水,才能让来此登临的文人们觉得神采奕奕。这首诗的第二联的确是绝妙佳句,前句写耳闻,后句写目见,但两句诗都把时间与空间在想象当中无限地展开,历史与现实通过画角声中的朝潮暮浪和青山影里的古人今人在诗人心目中融会贯通了。果然,在他离开中国23年后,唐帝国灭亡,江南一隅又出现吴越、南唐等小朝廷,中国再次陷入百年分裂之中。

二、批判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

1、古意??

狐能作美女,狐能化美女????????????

狸亦作书生。狸亦作書生?????????????

谁知异物类,誰知異類物?????????

幻惑同人形。幻惑同人形???????????????

变化尚非艰,變化尙非艱????????????

操心良独难。操心良獨難????????????

欲辩真与伪,欲辨眞與僞????????????

愿磨心镜看。 願磨心鏡看????????????.

指出了新罗社会官僚的自私、虚伪的真面目,对以美女、书生面目出现的”狐狸”深恶痛绝,不愿与之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