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聚焦中考】中考作文如何达真情实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08:46:25 初中作文
【聚焦中考】中考作文如何达真情实感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聚焦中考】中考作文如何达真情实感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2001年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2001年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o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4)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6)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编辑:锡林浩特市快易典旗舰店地址:锡林大街盟蒙中对面)

为快易典学习机顾客朋友提供贴心实用的家庭、学校教育资源,帮您解决孩子教育和学习问题。除了网络联络,也欢迎您随时到店交流。

快易典家教机,拥有丰富的早教和学生教育资源,提供正确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实践,寓教于乐,为家长学生排忧解难。

互动微信公众号:xmhjx0479 加入微信平台,请将有益的内容分享给亲朋好友,共享优秀教育资源。​

  我的更多文章: (2015-02-03 19:58:17)(2015-02-03 19:25:33)(2015-02-02 15:16:21)(2015-02-02 14:27:58)(2015-02-01 17:03:25)

篇一:2015届中考语文考点聚焦专题十九作文命题作文

专题19作文

芬芳。面对春雨人们很少撑伞,总是仰望着天空,让飘飞的烟雨亲吻脸颊,侵入衣衫,润泽心灵。

美丽的花草在雨露的滋润中,茁壮地生长,褪掉了薄薄的尘埃,花瓣和枝叶显得更加鲜艳,晶莹。一阵微风拂来,绿叶和花瓣随风飘逝,落入尘土,飞入池塘。燕子在檐前翩翩飞舞,荷塘露出浅笑的涟漪;恋人们手牵着手,呢呢喃喃漫步在花丛中,树荫下……

辛劳一天的人们,在这绵绵如丝的细雨中,忘却了一天的烦劳,恢复了宁静的心境。

“看不见,听无声”是一种境界,一种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恬淡和超然。在这个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升学的竞争,就业的艰辛,家庭的重担让人们不堪重负。为了获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称道,人们辛勤地工作;为了评得更高的职称,获得更多的升职机会,人们要不断深造,昼夜温书;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们要绞尽脑汁,劳心费神地广开财路,多方创收。正如李白的诗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变得功利,浮躁,脑子里想的,眼睛里看的都是权利和金钱,没了平和的心态,没了友善的心灵,更没了观花听雨的闲情逸致,生活变得庸俗和乏味。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他只能算是名利的奴隶而非自己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一定要有一颗沉静,平和的心,既能欣赏自然,又能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生活中左右逢源!

【点评】

文章立意不俗,呼唤现代人要有宁静之心,思想很有高度、深度,一下子超出众多考生,脱颖而出。这个题目中的“甘露”是一个比喻,其本体可以是各种美好的东西,作者想到“宁静的心境”,的确不容

易,且能针砭时弊,揭示当今社会人们的浮躁、盲动,更见作者的见识不凡。文章前几段先写自然界的宁静美好,生动细腻的描写,把读者带进了春天怡人的境地,为下文写“心境的宁静”蓄势。最后一段,侧重写当今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宁静之境形成对照,从反面凸显了“甘露”的重要。另外,文中的引用,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等,也可看出作者写作的功底。

例1(2014·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习,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知识答卷;成长,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人生答卷??

请以“答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思路点拨】“答卷”不仅指学习过程中所交的试卷,也指在成长道路上的一次次体验收获。对考生来说,命题指向鲜明,不存在任何审题障碍。作文命题关注学生自我成长,不管是写学习过程中的克服困难、战胜难题、取得成绩,还是写生活道路上接受考验、战胜自我、获得成功,都是引导考生对自我成长历程的回顾和总结,引领学生积极投入生活,选材范围非常广泛。对于这样的命题,考生可以叙写触动自己的某次考试、生活中的某次体验、古今中外的其他人的经历,也可论述如何面对人生答卷、如何交上完美的人生答卷等,不拘一格,

但要写出新意和深度,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例2(2014·江苏无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百万人的城市,每天都轰响着各种打桩机的隆隆响声,每天车流裹挟着刺鼻的气味,每天都弥漫着难以驱散的雾霾??但春天如约而至,春天,毕竟是春天;城外的山绿了,穿越而过的河水亮了,人们的心中都贮满了憧憬??

请以“春天,毕竟是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思路点拨】题目前面的提示语意在告诉我们“春天”终究会到来,不论“现在”处境如何恶劣。因此,这里的“春天”不用简单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而应该是含有比喻意义的“春天”——像丑小鸭经历生命的“冬天”最终变成白天鹅迎来人生的“春天”那样。在者,结合题眼“毕竟”一词,我们就可以确定这篇文章的构思——写“我”或者他人在历经磨难之后迎来“春天”的过程,并且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昂扬进去的精神。

篇二:2015届中考语文考点聚焦专题十九作文材料作文

专题19作文

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好坏与否似乎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学习成绩,现在很多人都不再重视和同学会之间的人际关系了,而是专心学习。可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朋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有多少同行者,而又有多少是我们的知音!我们要搞好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我们要维系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寻找我们的知音。

转眼间,又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回首往事,一件件忧愁历历在目。其中我们曾流下过激动的泪水,流露出美丽的笑容,并且感受过亲切的关心。

“茫茫人海,知音难觅”,在人生长河中,我们要做的是取得成就,在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得到的是朋友的支持,有了友情,往往能推动人们积极向上,共同发展;有了友情,往往能在迷失方向后,找回前进的道路;有了友情,更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翻看同学们的照片,我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时光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在遗失了以前的美好后,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乃至于现在的友情。美好是容易失去的,因为前方等待我们的总是在道路上的坎坷,学习道路上的艰辛。我们会无暇顾及往事的美好,无暇顾及之前高洁的友情,但我们只要把坎坷当作人生道路上的小石子,用力将它踢走,将一切的忧愁化为乌有,来感受友情所带来的温暖。

纯洁的友情往往能掩盖生活中的不快,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祝福,总能消除头顶上的愁云,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友情。不要总认为这些都是奋斗之外的事,这样,只会让人迷失方向,成为弱者,

孤独一世。

友情是我们内心的砝码,总能调节我们心中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洗刷,友情会被冲淡,但我们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我们要把握现在的友情,勇敢地去面对。只要我们真诚地去对待朋友,就一定能遇到知音。这也许对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人生中,有几个力量一起共同奋斗,成功的曙光也许会早一点到来。

让我们共同珍惜现在,把握友情,在人生的道路中携手并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点评】

与那些“奋斗”“成功”之类的话题相比,杭州的中考作文一直注重“回归人”,“回归生活”的思考,让人很有倾诉的欲望。本文的作者把目光锁定在同学之间的友情中,“以我手写我心”,在这种贴近生活的素材中,融入自己的真感情,更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本文行文流畅,向我们阐述了“只要我们真诚地去对待朋友,就一定能遇到知音”的中心思想,是考场难得的佳作。

例1(2014·福建泉州)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问答,就是发问和回答。

生活中,也许最简单的一问一答,却在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痕。

历史上,执着的追问,或完满的回答,往往成为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此作文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从生活中的问答,到历史上的追问,由浅入深,受知识积累和考试时间所限,可能大部分的考生会选择前者,写成记叙文。

这个题目也引领考生要更好的阅读、思考。如一些作文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想到历史层面上的种种追问,屈原的天问,钱学森之问,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然后落点在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可以提醒的是,当下学生的阅读也应该由纸质阅读扩展到泛阅读,可以是影视作品,也可以是微信微博,但千万要有自己的思考,避免让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例2(2014·山东潍坊)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途中经常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思路点拨】作为材料作文,首先要仔细斟酌材料,切实把握材料的主旨:探究“经常迷路”“走上歧路”的原因,就是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让人“走不出来了”。据此,材料的主题可概括为“拒绝诱惑”。为了打开写作的思路,应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我们生活中面临哪些诱惑?在享受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的诱惑;在学习方面,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在交往方面,我们常常不能正确的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怎样才能拒绝和战胜诱惑呢?我们必须有战胜诱惑的信心和勇气,必须有战胜诱惑的毅力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高度的自制能力。所以,写作中若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写一件事,表达拒绝诱惑的方法;若写成议论文,则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自己的观点。若写成美景、歧路,有跑题的嫌疑。

【佳作引路】(2014·辽宁沈阳)请以“传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思路点拨】作文以“传承”为话题,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有历史纵深感,“传”的是文化,而“承”的是精神。如果考生平时多接触古典文化领域,可能写作文的时候能更得心应手。除了历史文化传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聚焦中考】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3文言实词(含通假字)、虚词

一、(2014·达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将近.

(2)方磨铁杵正在.

(3)始一反焉通“返”,往返.

(4)媪自言姓武说.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示例:匡衡凿壁偷光__孙康映雪照读__车胤囊萤读书等。

7.【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达于汉阴”。(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二、(2014·武汉)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四人,四人者老矣,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古今,以死争,上佯许之,犹欲易之。及宴,臵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载,公避逃我,今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窃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以上慢侮人故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以塞忠谏之路也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D.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三、(2013·金华)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数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臵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2)礼愈至.

(3)日煮粥一釜每天.

(4)馈以佳肴赠送或馈赠.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点拨:C项中的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2)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

(4)属引凄异属:连接。

(5)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A.其真无马邪?.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

点拨:例句中的“其”是代词,代物,表示“它的”的意思,D项与之意思相同。A项的“其”是“难道”的意思。B项“其”代人。C项“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五、(2014·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下页

篇四:2015届中考语文考点聚焦专题十九作文半命题作文

专题19作文

神”“思想”“信仰”展开;选材时可以是自己的事也可以是社会的国家的现象及精神等;文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突显回忆性特点。

【满分作文】

追寻那渐远的宋代

细雨冷了深秋,城市的夜晚,霓虹是永远褪不去的色彩。和闪烁的车灯一起,吞噬着黑暗。和鸣响的汽笛一起,昭示着繁华。

时间一点点推动着历史,历史又逐渐被时间丢弃,我在城市那些永远不会宁静的夜里,从厚重的纸卷中追寻那渐远的朝代。

那是宋时的雨,湿了才子的发鬓,淋了佳人的裙摆,洒过西湖的水面,浇过古朴的巷弄,点染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勾勒着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离愁,描画着“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哀愁,浸透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愁??

缠绵着无尽的愁绪,那场雨仿佛下了几个世纪,时光本锋利如刀,却在宋代的愁雨里变得柔软,让无数清丽绝俗的诗句从利刃下逃脱,凝固成书卷上的文字,是经历过千万般辗转磨砺仍让人拍案叫绝的不老诗。

追寻那渐远的宋代,亦有男儿的铮铮铁骨,金戈铁马的岁月点燃了多少炽烈的报国心。他们提笔镌刻的文字,铿锵有力,让今天的你我依然可以透过字里行间触摸到那古老而又有力的心跳。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底气,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

长剑倚天,壮士不归,气概挥洒,天下纵横,贯穿着那个盛极一时的朝代,数百年间,那字里行间的气势依然可以使人热血沸腾,延展人生命的宽度。

追寻那渐远的宋代,如岁月的锦上明珠,美到了极致,唯有宋代,才能豪放的那样彻底,婉约的那样动人。

而如今,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我们已经寻不到飞红点点的小园香径;寻不到兰州轻泛的山水湖光;寻不到苔痕上阶绿的朱宇楼阁。亦没有那河畔吟哦的书生;没有楼台抚筝的佳人;没有挑灯看剑的壮士,没有牵黄擎苍的英雄。

只剩下一本本溢着墨香的书卷,在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的寂寥秋夜,带领我去追寻那渐远的宋代。

【点评】

文章开头新颖,细雨后的深秋和闪烁的车灯昭示着城市的繁华,具有先景夺人之效;作者围绕着对宋代的热爱与执着展开了组织材料,“长剑倚天,壮士不归,气概挥洒,天下纵横,贯穿着那个盛极一时的朝代,数百年间,那字里行间的气势依然可以使人热血沸腾,延展人生命的宽度”,引发读者的深思,文章结尾处“只剩下一本本溢着墨香的书卷,在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的寂寥秋夜,带领我去追寻那渐远的宋代”,写出了作者寻找不到宋代那一时代彻底的豪放和动人的婉约了,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例1(2014·江苏南京)请以“只是因为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在确定具体的题目之前,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写作特长,从所给的三个短语中选择一个最有把握写好的填写在横线上。确定好题目后要考虑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要写成文章的体裁。如果写成记叙文,例如内容为“只是因为那本书,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就应该着重写“那本书”对“我”的影响;也可与写成议论文,如主题是“因为那本书,我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那就要将“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作为中心论点,按照议论文的特点来布局谋篇。

例2(2014·江苏苏州)作文。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结合前面的提示语可以看出,这里的“不错过”是指“不再错过”、“不能错过”的意思,前者可以写成往事追忆,后者可以写成人生感悟。就选材来看,“不错过”的对象可以是:某一次比赛的机会、一场精彩的表演、一次难得的重逢,一次深情的送行,一次对友人冰释前嫌的道歉,等等。就“立意”来看,“不错过”应该包含着对生活与人生的认知和选择。所以如果同学们能在叙事的基础上,予以恰当的抒情议论,就容易收到较好的表

达效果。鉴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完善,虽然可以“文体不限”,但在没有较高把握的前提下,仍然不建议写议论文。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