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单则叙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初探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5:36:28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单则叙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初探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单则叙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初探作文

 

百步穿杨意犹酣  吹尽狂沙始到金

 

                                                  ——单则叙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初探

 

所谓“材料作文”,即命题者提供一则或几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故事/新闻热点/真实事例/寓言/生活现象,名言警句/俚言俗语谚语/哲理小诗等)或简明图画(一个或一组几何图形/漫画等),有的稍加提示点拨,有的不加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全面理解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选好角度(或自选角度抑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范围的作文。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审准材料立意和明确写作要求。

首先我们先进行单则叙述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练习。

 

一、什么是叙述类材料作文

 

所谓叙述类材料,一般会交代清楚时间,地点,环境,对象,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记述元素中的几个要素。比如故事,新闻热点,真实事例,寓言,某一生活现象或某一社会现象等,都可以归为这一类。

 

二、叙述类单则材料作文类型

 

【一】“事例(现象)+要求”型

 

1、“单一角度”材料+要求

①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请根据你对以上文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不脱离原材料的含义和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2“多角度”材料+要求

[2006年全国卷(乙卷)]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自选一个角度或侧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现象类材料+要求

①挤公交车时我们常遇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挤上车前,我们总是大喊大叫着让我们上车,大家往里面挪一挪,里面还有地儿。当大家挤上车后,我们又开始讨厌别人再挤上车,极不情愿挪动位置。

社会上这类现象很普遍,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二】事例+点评+要求

 

1、事例+结论性点评+要求

 [2006年全国卷(乙卷)]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2、事例+原因分析类点评+要求

①提起盲人歌手杨光,大家都会赞不绝口。这位来自哈尔滨的盲人男孩,在他八个月大时就因疾病双目失明,走进了黑暗的世界,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露出来,多年来杨光用音乐诠释他心中的世界,他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杨光07年走上《星光大道》一举夺得年度总冠军;08年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同年九月担当残奥会火炬手和残奥会开幕式演唱嘉宾。在26届洛阳牡丹花卉庆典晚会上,他的表演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场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掌声。

杨光成功了,但他自己说:“每个人对于成功的标准不样,虽然我的名字和我的自身条件有很大差距,但我心中时刻拥有阳光,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

②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三、叙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初探

 

【一】立足结果,分析原因。

方法:

1、熟读材料,整体感知大意,明确“对象(写作角度)、事件、事件结果、对象特点或事件背景等要素”。

2、透过现象抓本质,立足最终结果分析原因(根本),明确材料的寓意。

3、提炼立意关键词,准确解读关键词的内在含义(尤其具有隐喻性和象征义的词),确定写作的关键、重点。

4、联系生活,进行相似联想,确定立意观点。

练习一

A、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请根据你对以上文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不脱离原材料的含义和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对象:

事件:

事件结果:

分析实质原因:

解读相关词语含义(尤其是关键词语含义):

明确立意观点:

我的收获或疑问:立足事件的最终结果,分析原因

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南极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游嬉,也能在陆上行走。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也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象:

事件:

事件结果:

原因分析:

立意观点:

我的收获或疑问:关注材料中对对象特点的描述或交代事件背景的文字,根据描述文字或背景文字,明确写作的含义及范围;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是立意的关键或关键词。

练习三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自选一个角度或侧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象:

事件:

事件结果:

原因分析:

立意观点:

我的收获:当材料中有多个写作角度,若要求“选好角度”,最好立足主体对象核心事件最终结果剖析原因,确定立意;若要求为“自选角度”或“选好角度,也可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则可任意确定其中一个角度;若各个角度之间在立意观点上互补,则可辩证确定综合立意。

练习四

前几天,影视明星黄晓明和杨颖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结婚仪式。该婚礼耗资两亿,场面奢华,被誉为“世纪婚礼”。当日,大半个娱乐圈的明星大腕出现在他们的婚礼上,很多媒体争相报道,微信和微博也被其刷爆。大众传媒对其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对85岁高龄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关注度。事后,有媒体工作者和一些新闻报刊对此进行了批评,很多民众抱怨不已。

读了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观点:

我的收获:依据出题者感情倾向确定最佳角度,解读最佳立意。

【二】关键词句突破法

1、熟读材料,明确材料对象、事件(现象)或事件结果,勾画材料中进行原因分析性的议论点评句)或反复出现的词句。

2、从点评文句或反复出现的语句中提炼立意关键词。

3、理解关键词的内在内在含义(尤其具有隐喻性和象征义的词),确定写作的关键、重点。

4、关注材料中对对象特点的描述或交代事件背景的文字,根据描述文字或背景文字,明确写作的含义及范围。

5、联系生活,进行相似联想。

练习五

提起盲人歌手杨光,大家都会赞不绝口。这位来自哈尔滨的盲人男孩,在他八个月大时就因疾病双目失明,走进了黑暗的世界,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露出来,多年来杨光用音乐诠释他心中的世界,他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杨光07年走上《星光大道》一举夺得年度总冠军;08年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同年九月担当残奥会火炬手和残奥会开幕式演唱嘉宾。在26届洛阳牡丹花卉庆典晚会上,他的表演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场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掌声。

杨光成功了,但他自己说:“每个人对于成功的标准不一样,虽然我的名字和我的自身条件有很大差距,但我心中时刻拥有阳光,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

对象:

事件:

事件结果:

点评语句:

分析原因:

立意观点:

含义范围:

练习六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观点:

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3、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4、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四、审清写作要求

 

1、审文体

看清要求,明确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比如有的要求是“不限文体”,有的要求是“除诗歌或戏剧外不限文体”…..

2、审内容

明确写作要涉及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如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或联系实际(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3、审字数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200)字文章(片段)

4、审写法: 注意作文要求中的“有理有据”“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5、审题目要求:以某一诗词名句为标题,自拟标题

6、审立意要求:自选角度;选好角度,可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作文;选好角度……

 

五、巩固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立意:

观点:爱,有时是一种伤害;自立乃立;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

含义范围:

2、 憨豆先生的扮演者艾特金森惠有严重的口吃,对于演员来说,这可是致命的。他知道自己很难真正克服口吃,因此在剧中极少说话,只是偶尔含混不清的咕哝几句。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需要艾特金森将原本用语言就能轻松表达出的笑点、创意转换成夸张、搞笑的表情和动作。为此,艾特金森每天在镜子前研究自己,揣摩最佳的幽默效果,最终凭借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多变的面部表情走红全球,成为世界级喜剧明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观点: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个人有怎样的缺陷,只要坚持努力付出,终会功成

含义范围:

3、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立意:

观点:看重(重视)自己,珍惜自我,就会提升自我的价值。

含义范围:

4、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立意:

观点:无论怎样的情况,我们都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个性。

含义范围:

5、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6、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正面:

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 

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   

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 

5.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 

6.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 

反面:

1.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 

3.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      

4.盲从没有出路

篇一:2015高考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材料作文的定义及特点

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动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

1、本质:材料作文——讲究审题

(严格的限制“三不”: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形式:话题作文——体现开放

(高度的开放性“四自”: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自定立意)

二、材料作文审题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5.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单则材料

1、找关键词、关键句2、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二)多则材料

1、求同法2、求异法3、互补法(辩证思考)4、综合法(有时审题我们要综合考虑,可能三种方法都要用到)

四、试一试

(一)单则材料

1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

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父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关键词、关键句:

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立意:

2《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关键词、关键句:

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立意:

3一位客人到朋友家做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

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

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关键词、关键句:

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立意:

4某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开辟市场。刚一下飞机,他们就了解到所有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

推销员甲心里凉了半截,立即向厂里发出电报:“这里没有市场,预计他们的需求量为零!”推销员乙却惊喜万分,也立即向厂里发了电报:“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的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关键词、关键句:

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立意:

(二)多则材料

1、“求同法”要求“异中求同”

形式:①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②材料之间的内涵有相同处。

方法:①分析、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②找出共同点。

例1:A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B.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C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异:

同:

立意:

例2:A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B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C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异:

同:

立意:

2、“求异法”要求“同中求异”

形式:①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②材料之间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

方法:①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②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③找出不同点。

例1:

A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B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同:

异:

立意:

例2:A有位美国老太太听说中国人很聪明,决心试一试。她从许多中国孩子中挑出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一个5岁的女孩。她宣布的游戏规则是:三个用线系着的小球代表三个小孩并由他们各自牵着,三个小球都放在一个代表井的瓶中:“井”口仅容一“人”进出。“现在”“井”里突然冒出大水,三个孩子必须在7秒钟内“逃出”井口,否则就会被“淹死”。这个游戏在许多国家的试验结果都一样:三个孩子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都“淹死”在那口“井”里。在中国的试验却让这位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三个孩子在10岁女孩的指挥下,5岁女孩先逃出,7岁男孩次之,10岁女孩作为姐姐,最后逃出,总共只用5秒钟。

B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市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惶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竟有233人拥挤在门口,也死在了门口。

同:

异:

立意:

3、互补法(辩证)

形式:①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②材料之间的性质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互为补充。

方法:①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②将几则材料的内涵叠加补充起来,体现辨证性。

例1:A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B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材料一:

材料二:

立意:

例2:A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B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一:

材料二:

立意:

五、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句养花的谚语:“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意思是要想使花开得好,必须先把花的根、茎和叶子养好,如果花的根、茎叶、还没未生长发育好,就急着让它去开花,那么开出的花往往就会花期短,花头小,颜色也不鲜艳。根深叶茂,叶茂花繁。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驶时就力不从心。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要保持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立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于丹)

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易中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埃及谚语)

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列宁)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

篇二:高考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考题回放】

(2005年上海)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多则材料类材料作文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比单则材料复杂,不仅需要弄清每一则材料的主旨,还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类:或几则并列,互为补充,对同一问题作相同层面的描绘、阐述;或对立统一,对同一问题提供两组相反的事例。在弄清材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归纳出话题或作文要表达的主旨。

2005年上海高考题要求考生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重在思辨能力的考查。对该题所提供的三个社会广角镜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则材料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以归纳出这样的话题:“文化生活和成长”。写作时,可谈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对你成长的影响,谈高晓松、老狼等校园民谣以及高雅的古典音乐以世俗化的广告呈现对你成长路上心灵的撞击,还可以写樱桃小丸子、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画片给你的童年带来的愉悦??材料中运用了“等等”两字,自然也可以写材料中未提到的各种文化现象,只要能同“成长”联系起来均可。

【实战演练】

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一位选手很幸运,一路答对了9道题,但去掉个错误答案、打热线给

朋友、求助现场观众,他都用过了,自己原定的家庭梦想都已经实现。王小丫问:“继续吗?”“不,我放弃。”他说。“真的放弃吗?不后悔?”王小丫一连问了三次。他连犹豫都没有,笑着回答:“不后悔,因为应该得到的我已经得到了。”

材料二:有个小宝宝,伸手到一个装糖果的瓶子里,尽可能多地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把手收回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退出来,急得大哭。爷爷劝他说:“宝宝,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就很容易出来了。”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如果只想获得,不懂放弃,也许失去得会更多,或者什么也得不到。请根据你对这两则文字的联想或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与类型指导】

两则材料构成对比关系,“开心辞典”答题选手放弃最后一关答题机会的材料是正面的,因为选手能审时度势,为确保既得成果而避开风险,选择放弃;小宝宝在瓶子里抓糖果的材料是反面的,因为他不知有所放弃才会有所获得的道理,结果只能是一颗糖也吃不上。两则材料都是针对同一个问题——“放弃和获得”的关系展开的,由此可以概括出材料的主旨:在特定情况下,对所追求的目标有所放弃才会有所获得,一味盲目追求,可能失去更多。围绕此主旨展开联想或表达感悟,立意可确保准确。

2、(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过:“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文题一中的

1.多角度辐射中心,似对立,实统一。

考查依据语境的理性思辨能力,走出非此即彼,学会互补共荣。

审题难点是“重复”同一概念不同内涵的确切把握与科学联系的和谐建构重点在“重复”这一概念生存的语境揣摩,即针对性的把握。

材料一“重复”

相对“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个中“重复”是满足现状、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等缺乏艺术使命感的代名词,属于摒弃范畴。

材料二“重复”

相对“成功而言”,且附有“达?芬奇画蛋”的例示,其中“重复”指在既定目标下的反复实践、悉心探索、锲而不舍、挫而弥坚,属于肯定范畴。“重复”,实为通向成功的阶梯和过程,绝非简单机械的往复,二是螺旋式的递升,暗含操练——探索——总结——渐进的过程。

两个“重复”聚在“艺术追求”一个焦点。一曰“重复可耻”,是高位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人生境界,当以“摒弃重复”、超越出新为目标使命和自觉责任。二曰“重复”,特指践行目标所必须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通过材料二所言的“重复”,实现材料一不“重复”的目标

2.多选择的切入空间

单切入。

味着思想的更新,理念的改进,它基于从前的“重复”,同时又是重复的一种升华。达?

芬奇的成功,不仅基于他画蛋时反复的尝试,更在于他的创新灵魂注入了文艺复兴的新理念,将艺术的人性从宗教神学中争脱出来,提出“艺术以人为本”这样颠覆性的理念。纵观历史连绵画卷,莫扎特音乐风格“蜕变”,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马克思“物质

埋怨生活的千篇一律时,请想一想那些伟大的科学灵魂如何在实验室埋首数年,为了孕育发明,一遍遍地实验和修改。重复实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我们感慨于时代的瞬息万变时,请揭开它光鲜的面纱,其实它只不过是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潮起潮落,规律依然在镇定自若、不急不徐地踱着步。

人生如此,历史亦然。在历史浩瀚无尽的长河中,更是把重复和变化的协奏曲演绎得淋漓尽致。从盘古开天,人类的进程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从只会借助于自然的原始人到当今人脑与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人,深深浅浅的脚印记录着发展的规律。

然而,当你举首回望那一颗颗曾璀璨夺目的民族之星的黯淡,不仅会对历史之手对其兴衰更替、荣败常易的操控心生敬畏。昔日的辉煌,开元盛世也好,康乾盛世也罢,都逃不过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辗过,碾碎荣耀的权杖,和对于永恒的痴心妄想。

人类是伟大的,因为创造了变化的历史。

人类也是渺小的,因为无法改变这冥冥之中重复着的历史轨迹。

但人类的努力,仍然走在承认命运却不屈服于命运的路上。而重复和变化依旧完美地交织,奏出永恒的乐章。

重复与超越

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螺旋形的架构,在曲折中前进。重复是螺旋中的每一个圆环,超越是每一次上升的拐点。两者相互依赖与扶持才构成了那个稳定的螺旋结构。可见,片面强调重复或超越都是值得质疑的。

重复是超越的基石,正所谓厚积而薄发,要到达螺旋形的每一个拐点都要经过一个个圆环的积累。我国著名的振华港机厂在无数次集装箱吊起运输的作业中发现了单线送电的耗时耗能;为了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班组发明了有我国自主创新意义的双排轮送电系统为公司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试想,若没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作业,港机厂的工人们又怎么会发现问题?若没有技术革新后的发展考证这一创新成果又怎么会得以完善最终投诸于实际呢?达尔文穷尽毕生观察生物,写成《物种起源》;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穿梭于稻田成就“超级水稻”。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重复的超越只可能是纸上谈兵。

超越是重复的升华,如果做每一件事都只是在简单重复前人的工作,那么我们只能在螺旋的每一个圆环上不停徘徊。回望历史,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变化与突破中诞生的。若不是毛泽东对于传统战理学的突破,我们不会创造“以面覆点”“农村包围城市的战争奇迹,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纪;若不是邓小平对传统马克思理论的再诠释我们不可能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引下迎来一个富裕开放的生活。政治生活如此,文化艺术生活更是如此。在这样一个以新意为创作核心的领域,任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通向陨落。没有一个艺术家不知道成名靠的是重复是继承,然而成名后是昙花一现还是青春永驻靠的则是求新求变,革新发展。是的,不思革新的重复只能是机械的劳动,这何尝不是一种浪费,重复的事物必会在时间的消磨中淡然离去。

说到底重复与超越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常常会联想到曾经在我国艺术舞台上红极一时的民族声乐和戏曲艺术,现在却不约而同地打出了“拯救与保护”的大旗。民族声乐成了歌功颂德的标杆,戏曲艺术被视作老年人的休闲。年轻观众的流失,究其根本确是这二者在长期的发展中重复有余,超越不足。经典固然经典,然而,缺乏时代特色的经典却只能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尘封起来,“颐养天年”。重复与超越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需要重复前人积累宝贵的经验,然而它的前进需要“超越”的理念和行为作为跳板。重复与超越的平衡统一只有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化,生活的每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才

下页

篇三:高考两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两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就是给你一份材料,让你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写一篇作文。“千古文章意为高。”材料作文主要考查学生读写能力的结合,写作者必须要对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仔细的分析,正确的立意。立意准了,方向就对了,离目标就近了。下面摭谈高考两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比较式”材料作文审题

比较式材料,一般是将两件事或者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观点、方法、动机、思维、情态、效果等方面直接进行比较,有的给出比较后的差异事实,和基本结论(如2012全国大纲卷)。有的只给两件基本事实,不给事实差异,更遑论结论了(2012安徽卷)。对比较式材料作文审题的一般思路是:A比B好在哪?差异在何处?(横向思维)是何原因导致A和B差异的?(纵向思维)

如: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人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确实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着人的事件。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

横放”。

这是同一件事的两种做法。

首先运用横向思维,比较异同。

隐患消除了。原因是前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后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从“抓住根本”立意,是很准确的。

我们还可以进行

什么有这样的立意呢?这是将两幅不同标语割裂开来了,没有比较前后的区别与联系,所以也没抓住关键。

还有人从防患于未然着手。也未抓到要点。前面做法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防患于未然。差异只是隐患杜没杜绝。还有什么“说与做”,都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检验立意是否准确的方法,用你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回头反问,只提示“注意安全”是缺“公德”?标示“梯子不用横放”是有“公德”?是否荒唐,一问便知。

安徽题有点难,难在学生不习惯这种无明确比较项的比较。特别是还有一干扰项,“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确实也没有发生梯子伤着人事件。”也就是说,前一种做法,也起到一定防患作用,但安全隐患并没有消除,就像“达摩克利斯”剑,依然悬在头顶。

其实全国大纲卷与安徽高考题是一个类型,也是“比较式”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

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既然是比较性材料,就有一个差异与优劣,无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而已。材料中的妈妈已经将“我”前后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考生只要通过联想将这件事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即生活中的“象征意”。即做任何事,认定了目标就不要顾忌太多,太多了顾忌就像鸟的翅膀沾了许多水飞不高;人的欲望占满了心胸就走不远。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

比较式材料作文应整体分析,层层追问,找出前后差异的事实,分析事实形成的原因,而事实形成的原因有时单一,如全国大纲卷;有时原因是多层面的,这多层面也就是作文立意的相对广阔性。比较式材料作文,千万不能将前后割裂开来去分析思考。

二、“关联式”材料作文的审题

关联式作文材料好像也以“两者”存在,但这两者不具有比较性,它是完整的统一,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因为A,所以B;或只有A,才能B;或先是A,再是B。正因为故事具有独立性,反而可以分别加以分析,也就是说重点分析A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单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以果溯因法

教学目标:掌握的方法,力求作文写得准确、深刻而有新意

教学设想: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技法指导,给学生提供一把作文审题的钥匙,能

化抽象为具体.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考场作文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每次考完试,总是有学生

果、原因),概括出材料主旨。

2以果溯因法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

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因此,阅读

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果溯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审题过程:压缩(人物+事件+结果)→推因→联想→立论(立意)

四小试身手:阅读材料,用以果溯因法进行审题立意。(幻灯片展示)

(一)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

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

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

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审题过程:压缩→推因→联想→立论(立意)

分析

压缩:

人物猫头鹰

事件即使搬到东边,

结果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

推因:

没有改变叫声

联想: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变、完善自我

立论: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我。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二)运用以果溯因法,进行审题立意。

一位在丹麦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每天到湖边散步,发现湖的四周有很多人垂钓,

但奇怪的是他们每个人腰间都挂着一把一米长的尺子,他们每钓上来一条鱼便在那

尺子上比划,若不够长度的鱼便又抛回湖中,条条如此,不厌其烦。那个留学生觉

得奇怪就问其中一个渔人:“是不是政府规定不许你们钓小鱼?”那个渔人笑了笑说:

“这和政府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把小鱼放回湖中,等它们长到够大了再钓上来不是更

好吗?”

审题过程:压缩→推因→联想→立论

分析

压缩:

人物丹麦人

事件钓鱼

结果把小鱼放回湖中

推因:

等鱼长大再钓

联想:

做事、为人需要等待、放弃

立论:

学会等待

学会放弃

注意可持续发展

(三)一锅米饭,放到

米做的酒。十七八年后,这酒竟然成了女儿婚礼上的佳酿,人们还给它起了个美丽

而惹人遐想的名字:女儿红。

分析

审题过程:压缩→推因→联想→立论

压缩:

米饭(物象)发霉(事件)、米饭成佳酿(结果)抓对象

推因:

露置三四天,深置17、18年转关键

联想:

人生的过程成功的过程抓对应

立论:

人生需要长时间的沉淀锻造抓本质成功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五小结:

压缩→推因→联想→立论

↓↓↓↓

抓对象抓关键抓对应抓本质

(幻灯片)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单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以果溯因法),但作文审

题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我们还要多练、多思考、多总结(教师寄语)(幻灯

片展示),使自己能在考场短时间内准确地把握作文的多个角度并确定适合自己的

最佳写作角度,从而写出一篇切合题意并让自己满意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幻灯片展示)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

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分析:

点拨:辨明关系法、以果溯因法

人物关系:父与子(骨肉关系、亲情关系)

压缩: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

语。

推因: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感恩。

联想:孝顺、孝心、感恩

立论:要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