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2016年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立意如何做到深刻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9 11:52:01 体裁作文
2016年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立意如何做到深刻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2016年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立意如何做到深刻作文

 

新材料作文立意如何做到深刻

 

无论是话题作文、命题半命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观点的与众不同,在此基础上再做到深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挖掘材料的核心内涵,张扬个性;对材料中的观点进一步阐释;对材料的核心立意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利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切入立意;多角度立意,筛选能深入论述的点展开。

 

抢分策略一:对核心概念进行拓展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都能从中挖掘出核心概念来,为了使我们的立意更深刻,我们就应抓住这核心概念深入拓展。

中心事件或核心概念往往承载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如2013年北京卷: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动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很明显,这则材料的核心概念是“手机”。而“手机”这个概念承载着新媒体、新科技,甚至是新的沟通方式,新的思维方式的功能。

再如2012年广东卷。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固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很明显,其关键语句是“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有相当多的同学就立意为“活在当下”,但大多为平庸之作,究其原因,多数文章是在平面上滑行,没有对活在当下的“当下”进行深入的拓展。下面一篇文章就做得较好。

 

 活在当下

广东一考生

这是一个薄雾弥漫的夏晨,窗外,田园里,一团雾气袅袅上升,盘旋,然后化作一阵气泡,消失在半空之中……忽然觉得,这一刻,活在当下,挺美。

也许是被当下的美景所吸引,手中拿着的书不经意滑落于指间。把《堂·吉诃德》拾起,忽然想到,这书的主角——诃德,领悟哭笑不得的诃德,到底想活在哪一个时代?

我想他是想活在旧时代中骑士时代的,那是一种怎样有趣的生活?他可以骑着毛驴当骏马,指着风车当勇士,其中的单纯与疯狂是无可厚非的,也许也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社会的人们心里所向往的。汤因比也曾说,他想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正如诃德被骑士小说里的情节吸引一样,他也被那里丰富的文化所吸引了。他们都愿活在当下,过去的当下……

然而,他,诃德,却极度向往着将来的荣誉与地位,成为皇帝或岛主。那么他该活在将来。活在将来,我从来未曾渴望过,并觉得那是一个极不现实的念头。但伊雷娜也愿,活在未来的世纪里。也许是觉得那是个有趣而且有用的时代吧!他们都愿活在当下,将来的当下……

我沉默了……

活在过去,抑或将来,是出于怎样的念头?抑或一切都无理由可言?也许是觉得过去和将来都比现在好。这又让我想起居里夫人说过的一句话:“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缺而且有用的生活。”是的,我想,纵然过去令人回味,将来令人向往。但,活在当下,也可以是人生绚烂的一笔。

可不是吗?诃德也曾活在当下。当他亲爱的外甥女喂他喝药的那一刻,他也曾许诺,不再痴迷于其实小说,他获得过温暖。张爱玲说过,于千万年之中,恰好赶上了。当下,我们赶上了我们所爱的人,所有意义的事,那么活在当下,当然也是人们应该认识到的。

活在当下,及时回首身边的人,及时珍惜身边的事,及时领悟身边的事,那么,今天,却已省却无数个昨天、明天。

活在当下,也许会有些许无奈,有些许挫折,有些许不快,但看见你窗外夏日的阳光倾泻一地,当下的美景又怎能忽视?一切看着很美好,只因,活在当下。

这篇优秀习作,除了首尾呼应,条理清晰;文字亲切随和,通过自己的举动、想法来串联全文;最重要的是对“当下”这个概念的创造性解读,将当下理解为“过去的当下”、“将来的当下”和“现在的当下”。将“当下”的概念拓展开来,令人耳目一新。不但扩大了论述的面,在立意上更高人一等。也因此能从全省几十万写“活在当下”的作文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对核心概念的拓展,我们还可以挖掘其引申义与比喻义。如有同学以“底线”作为自己文章的核心概念,在拓展时,就抛开“底线”的本义,而从其引申义,事物的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出发论述,取得较好的效果。

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的界限。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超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灭绝。二氧化碳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了底线就会产生温室效应。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实施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就道德伦理而言,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抢分策略二:对材料中的观点进一步阐释

 

我们很多同学在立意的时候,基本上是抓住材料中的总结性句子展开,然后论述它的正确性,整篇文章都是在平面上滑行,没有深度。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在材料中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如有考生这样行文:

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由此看来,唯有善于赛跑,才能赢得时间,跑出更多路程,彰显出魅力的人生!

善于赛跑,要赢在起跑线上!……

善于赛跑,不能输在弯道上!……

善于赛跑,必须坚持到底,决不放弃!……

这是2012年福建高考一篇优秀作文,从审题立意上看,是没有什么难度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材料的后半句“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来行文,但一个省几十万考生的立意都雷同,难免会给阅卷老师带来审美疲劳。这位小作者却独辟蹊径,从材料提炼出“唯有善于赛跑,才能赢得时间,跑出更多路程,彰显出魅力人生”这一观点的。观点没有脱离材料,又能适当的延伸、拓展,提出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对材料中的观点作进一步的阐释,要注意在行文的时候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而是在文中不时地点出两者间的联系。如下面名为《相信自己,警惕同化》的文章:

在天才的作品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被自己舍弃的微光,我们舍弃它,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与别人的相比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但是,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让它变得如此独一无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微光,相信自己,警惕被同化。

相信自己,相信微光。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自己的想法,有时也会与别人的不一样,甚至与整个社会的想法不一致,但“与众不同”并不能成为我们抛弃自己想法的理由,对别人的盲从与对自己的不自信让我们一次次失去成为“天才”的机会。当你看到别人将你曾经的想法变为现实,而你自己又无所作为时,你是否也会感叹当时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

……由此看来,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脑中那闪过的微光,这也许是你成为天才的关键。

警惕同化,奋勇创新。

何为“同化”?同化就是盲目地跟从别人的看法,……“同化”可能使整个世界大同,人们都没有新的想法,毫无创新可言,社会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将直接导致整个世界的停滞不前。

纵观我们的社会,同化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我们要想成为天才,就要另辟蹊径,警惕被同化,不断创新,走自己的路。

自己的东西,正因为它是自己的,它不属于别人只属于自己,所以才更显得如此珍贵,那是区别天才与庸人的重要标准:天才坚持它并发扬它,而平庸的人舍弃它,最后又追悔莫及。俗话说,天才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别人没有吃过“螃蟹”,并不代表“螃蟹”不能吃,不好吃。

相信自己,相信脑中闪过的微光,警惕被同化,中国一样可以有乔布斯,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天才。

这篇文章的立意很新颖,从材料中的人们之所以舍弃“微光”是因为它是自己的东西出发,将立意定为“相信自己,警惕同化”,从千篇一律的“抓住心中的微光”的观点中凸显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从原材料中的某句话引申出来的观点,在论述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材料展开。这篇文章的观点,很多同学在行文的时候会只抓住为什么要相信自己,警惕同化,怎样才能做到相信自己,警惕同化,如果不相信自己,警惕同化又会怎么样,产生怎样不良的后果等,而完全抛开原材料中的“微光”。这篇文章的小作者显然技高一筹,既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又与材料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如第一个分论点直接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微光,与材料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但可惜的是,小作者没有将这个贯彻到底,其实第二个分论点“警惕同化,奋勇创新”同样与“微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小作者没有点出,造成文章后半部分与材料所能得出的观点有点游离,不能不说这是一大缺憾。其实只要稍微修改,点出“微光”,即可与材料建立极为密切的联系,不给人偏离材料旨意的感觉。

如倒数第二段,我们可以这样修改:

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正因为它是自己的,不属于别人,所以才更显得如此珍贵,才懂得去认真把握,那是区别天才与庸人的重要标准:天才坚持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并发扬它,而平庸的人舍弃微光,最后后悔莫及。俗话说,天才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他们更是能把握心中闪过的微光的人。别人没有吃过“螃蟹”,并不代表“螃蟹”不能吃,不好吃。同样,别人没有过的微光,不代表这个微光没有意义和价值,你抓住了这个微光,坚持它,发扬它,奋勇创新,你就是那个吃“螃蟹”的天才。

修改后的文字与“微光”之间有极大的联系,同时观点又与众不同,可以说这样的文章定能鹤立鸡群。

 

3.注意从横向、纵向进行联系

 

横向联系,指空间上处于平列状态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在这里我们指的是在立意时从自己联系到他人,个人联系到社会。

我们先看下面一则材料: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从横向联系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肯定母亲行为,歌颂母亲悲悯情怀,感慨这种人文精神在当下的缺失;或者谈“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然后引申到当下社会上善心的缺乏,以及对表演性质的慈善行为的批判。这就是从横向上拓展,使立意更深刻。 

纵向联系是指时间上前后相序并有某种隶属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这种联系揭示了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或展示不同等级和层次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的关系。我们结合具体的文字进行分析。

在莽莽山林里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地巡视的老计,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的身上有一种高贵,一种无须证明的高贵。他并没有认为自己的工作卑微低下,恰恰相反,他把巡山当成一种神圣的工作,因为铁路安全事关千万乘客的生命安全。他的敬礼不仅仅是职业道德和修养的表现,更是本身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显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平凡的工作,只要你尽心尽责去做,也会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人可以用生命来提升自己灵魂的高度。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生本身造成的,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不屑做一些“低下”的工作。其实,任何职业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有“穷人的圣母”之称的德兰修女,倾尽毕生的心血来帮助穷人,她做的是是所有人都能做但都不愿或不屑去做的事。但她始终如一地像老计那样在坚持自己的工作。他们最终都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尽管他们的工作很卑微。不要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但也不要看扁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的信念。

人的灵魂的高度是由思想决定的,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宽度取决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问心无愧,用自己的方式去或者,实践自己的人生,获得心灵的充实。这样看来,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他不过是比人们更早地认识了生命的本质,像老计那样回归了人性的本真,从而坦然地面对别人的不屑或讥笑。

这是北京一考生的文章节选,显然小作者就是从纵向的角度去立意的。小作者从老计的平凡行为上,看到其灵魂的高度,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但小作者并不满足,而是由此展开对生命的本真、人性本真的思考: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用生命来提高灵魂的高度;人的灵魂高度由思想决定,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宽度取决于自己。正是有了这样纵向的联想和拓展,才让文章显得有深度。

但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在从材料出发引申出较为深刻的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材料的旨意,去分析和论证另一个观点了。而本文作者显然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不时地点出论据和论证过程中和材料中人物相同或相似之处,使得文章紧扣材料的旨意。

 

4、利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切入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相对面、甚至反面切入。如2013年浙江卷,材料如下: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著者注):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我们既可以从正面,也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切入,围绕孩子世界的童真、纯粹等展开;也可以从孩子的相对面,如大人、社会等角度切入,围绕净化社会环境,还孩子一个天真的童年;家长卸下功利的外衣,不要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评判孩子等。

一般来说逆向思维,反面立意,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从立意上取胜。2013年新课标卷,绝大多数考生会根据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出发进行立意,这句话是“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由此得出勇气决定一切等立意。但多数人都这样立意,难以出彩。但如果从反向思考,指出这样的成功事例可能是孤例,决策应对失败的风险做充分的估计,这样的立论可能会更深刻一些。我们再来看下面一篇文章。

 

为我鼓掌

浙江一考生

让人为我鼓掌,是勇气、是执著,是我存在的证明,是我对自己心灵的允诺。

我为人鼓掌或人为我鼓掌实质上便只是一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若为人鼓掌是值得称道的,那敢于让他人为我鼓掌的勇气不更令人赞赏吗?

“人生如路,须从荒芜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而我们的“荒芜”指的是什么?不是疾病,不是苦难,而是一份甘于平庸、不思进取之心。若我们没有冲破荒芜的勇气,没有让世人为我鼓掌的魄力,又哪来繁华的风景呢?

人说青春就是华丽的奔跑,跌倒后站起来,再跑。这何尝不是我们青少年该有的激情和勇气呢?面对如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报考公务员的现象,我感触颇多。诚然,这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但其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当今中国青年人的生活态度,我却不敢苟同,他们甘于为人鼓掌,在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忙忙碌碌,却不知自己为了什么,有人称之为“羊性”。不是说“羊性”不好,只是若无点“狼性”,那我们的青春与一潭死水有何差别?

“狼性”在此处实在是值得人敬佩的。一匹狼,天生便是要让他们为自己鼓掌的!

毕淑敏曾说:“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指加上手掌的力量。”这句话是一种方式、一种奋斗、进取的方式,也是每一个人都该懂得取得他们鼓掌的方式。我们向前奔跑,却不可直冲乱撞。我们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我们有勇气作支撑,也要有智慧作工具,否则,得来的便不是掌声,而是嘲笑声。

著名电台主持人梁继章在一封家书中对自己的儿子写道:“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高中三年,或之前的九年,都是我们在打造我们自己的“铁”,假若我们仅仅是在生命的这么多日子里打造武器、工具,却不令其发挥功效,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我要让他人为我鼓掌,这过程漫长、艰辛,但工具在,勇气在,明灯在,一切就绪,我将开步走,我和一样有点小“狼性”的人们,我们一起向前,让掌声雷动,让生命不凡。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立意,材料中刘继荣的女儿是希望自己做个在路边鼓掌的人,替他人鼓掌。而小作者不拘泥于材料,而是从材料出发,又更进一步,提出“让他人为我鼓掌的勇气不更令人赞赏”的观点,从立意来看就超凡脱俗,高人一等。

之后,小作者论述了“从荒芜中走出繁华的风景”的重要性,将青少年的激情、勇气比作“狼性”,并将之与缺少奋斗激情的“羊性”作对比。然后作者提出“我们先前奔跑,却不可直撞乱冲”,我们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我们要有勇气作支撑,也要有智慧作工具,我们所需要的是打造我们自己的“铁”,这种认识,显然比那些单谈路上的奔跑要深刻得多。

篇一:语文名师工作室2016版--高考作文类型及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教师版)

高考作文类型及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1.认识历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的类型,了解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新

材料作文的区别。

2.了解新材料作文的要求及特点,初步养成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高考作文命题类型: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

1.话题作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

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

2.命题作文: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命题作

文的题目是确定的,不可另起炉灶、改换题目,这是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最大

区别。

3.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

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

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三者的区别:命题作文限定题目,限制性强;话题作文不限定题目,作文围绕“话

题”范围展开,相对开放。新材料作文不提供话题,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不能像话题作文那样确立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高度的开放性: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严格的限制性: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材料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

个角度构思作文”。

“材料既是审题的

讨论并判断以下立意是否符合材料主旨,每空1分。

①人不是生来就十全十美的。(×)

②在注重科学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社会实践能力。(×)

③坚持不懈的努力,越挫越勇的精神。(√)

④为人处事要谦虚,待人要有礼貌。(×)

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

⑥永不言弃: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永不言弃的精神(√)。

⑦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⑧学会运用自己的才智,创造机会。(×)

⑨成功来自于对他人的尊重与肯定。(×)

⑩一个真诚、有良好品质的人才是值得被任用的。(√)

【材料解读】女大学生会应聘成功,因为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

我们可以选择某方面切入来构思作文:

?从坚毅的品格切入。她

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

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

?从诚信的品格切入。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

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坦诚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

?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

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

?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

切入。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5)从

人事经理善当伯乐,善于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细节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切入来构

思作文,等等。

【方法总结】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

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

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

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力

求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例2:《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

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

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

到不了河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审题立意(3分):

【材料解读】整体理解:螃蟹找不到路,青蛙没帮到忙,皆因两者没根据实际情况

解决问题,导致失误。立意: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螃蟹的角度思考:螃蟹之所以找

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立意:

从青蛙的角度思考:青蛙之所以好

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

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立意: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

【方法总结】叙事类材料——(方法)概括情节,以果推因。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

要情节。

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③找准角度,确定立

意。(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角度;有几种情感、态

度,就有几个角度。人物有主次、原因有轻重,情感有优劣,注意筛选最佳角度)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

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

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

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

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

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

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审题立意(3分):

【材料解读】老王生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全心全意治疗。老板帮忙支付医

药费;老王痊愈后赶工,还回医院打工抵债。同时生病的他感同身受,更好地照顾

病人。老王是事件中最主要的人物,他受到他人的帮助,自己也热心回报老板报效

社会。老王、老板和医院之间建立一种传递爱的关系。世界的美好首先是因为存在

那些奉献出爱心的人,比如老板,但更重要的是,世界还必须有那些个懂得领受他

人善意,心存感恩的人。人人献出一份爱,人人懂得感恩,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和谐。

立意:爱的奉献、爱的传递、心存善念、知恩图报、人间有真情……

三、课后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了两

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

乡僻壤建设成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

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篇二:语文名师工作室2016版--高考作文类型及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导学案

高考作文类型及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历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的类型,了解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新

材料作文的区别。

2.了解新材料作文的要求及特点,初步养成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高考作文命题类型: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

1.话题作文: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

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

2.命题作文: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命题作

文的题目是确定的,不可另起炉灶、改换题目,这是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最大

区别。

3.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

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

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三者的区别:命题作文限定题目,限制性强;话题作文不限定题目,作文围绕“话

题”范围展开,相对开放。新材料作文不提供话题,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不能像话题作文那样确立话题后可以不顾及所附材料。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2.严格的限制性: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材料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材料既是审题的

讨论并判断以下立意是否符合材料主旨,每空1分。

①人不是生来就十全十美的。()

②在注重科学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社会实践能力。()

③坚持不懈的努力,越挫越勇的精神。()

④为人处事要谦虚,待人要有礼貌。()

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

⑥永不言弃: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永不言弃的精神()。

⑦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⑧学会运用自己的才智,创造机会。()

⑨成功来自于对他人的尊重与肯定。()

⑩一个真诚、有良好品质的人才是值得被任用的。()

例2:《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

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

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

到不了河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审题立意(3分):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

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

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

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

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

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审题立意(3分):

三、课后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了两

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

乡僻壤建设成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

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篇三:2016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题型始现于2006年高考卷,它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构成近两年高考作文题型的主流题型。其主要特点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

何做人、做学问以及如何才能事业有成等方面去立意,找到了立意突破口,要完成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也就不难了。

板书:

先学做人,后做学问

须摘去光环,从头做起〈

先潜心做“书呆子”,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建树

(2)内容归纳法。主要用于内容意义明了,但材料中没有中心句或提示性语句的材料。它是通过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细致地综合分析,最后归纳出材料主旨进行立意的一种方法。

例2:根据你对下面两个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草地上有一只牛背鹰在捕食水牛吃草时惊飞的蝇虫,牛背鹰是南方一种常见的鸟类,因经常在家畜及水牛周围捕食而得名,南方的人经常可以看到牛背鹰与水牛和睦共处、相应成趣的景象。

材料二;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要求:略(与例1要求大致相同)

上述材料虽有两个材料,但中心都很明晰,我们可以不难通过对两个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而归纳出并存的共性:和谐的主题。由此去探寻和谐的人或事物的立意,我们相信一定能写出符合材料作文主旨的作文来。

板书:

和睦共处相应成趣的景象

〕和谐

和谐社会共同进步(局面)

(3)寓意联想法。主要用于寓意型的材料。这类材料主旨隐藏在材料之中,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正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揣摩、掌握材料寓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从甲事物推理想到乙事物,由个别现象想到普遍规律,进而获得启示去立意的方法即寓意联想法。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过路人发现路边有一块泥土,散发出芬芳的香味,过路人就把泥土带回家,竟然满屋香气。过路人大惑不解,问道:“你是珍宝呢,还是稀有的香料?”泥土说:“都不是,我只是一块普通的泥土而已,至于我的香气,那是曾在玫瑰园里和玫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

要求:略(与例1要求大致相同)

这则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意浅显,只要抓住重点,读懂“泥土芬芳的原因是在玫瑰园里和玫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缘故”,从材料的意义和生活实际上思考,它告诉了我们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作用,揭示了近朱者赤或陶冶的力量等之意,在这样的分析下要正确立意就很容易了。在审题中就是运用了联想,从甲事物推理想到乙事物,由个别现象想到普遍规律,由“泥土”联想到“所有事物”,由“玫瑰园里”联想到“环境影响”,由“散发香味”联想到会“产生结果”,然后再由普遍规律联想到生活中的特殊问题,从而得出“近朱者赤、陶冶的力量”等立意。

板书:

泥土——玫瑰园里——散发香味

〕近朱者赤、陶冶的力量

事物——环境影响——产生结果

2、如何拓展思路

我们知道,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或幽默漫画,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而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

(1)方向(顺向、反向、横向)

如何拓展我们立意的思路呢?根据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首先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来审视:顺向、反向、横向。

例4: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板书:

鲁人织鞋、织绢

〕想到越国将会贫穷不堪特长无用武之地

越人赤脚、披发

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反:(鞋帽就大有市场,鲁人未必会穷)敢于尝试、冒险、改革

横:(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生产、消费、风土人情)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①顺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如果再能够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深入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②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③横向立意:也可称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以上看来,如果我们能够对一则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分析,那么就会有许多观点从中产生,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来。

(2)对象(描述、评点、感想)

以上我们就如何拓展思路,告诉了大家根据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从顺向、反向、横向这三个不同的方向来审视材料。下面我们来讲拓展思路的

乌鸦老鹰抓羊→羡慕学习→被牧人抓不能刻意模仿、要正确认识自己

牧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人贵有自己之明

小孩“它也很可爱啊!”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①找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描述,从中分析出主旨以确定立意。

这则材料涉及到的描述对象有老鹰、小羊、乌鸦、牧羊人、小孩,其中老鹰与小羊只是陪衬性对象,能够体现材料立意的主要是乌鸦、牧羊人、小孩这三种对象,根据材料中对这三种对象的言行及品质的描述,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从乌鸦的角度来看,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乌鸦做了别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尽管没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励。

从牧人的角度来看,乌鸦是自不量力。所以,牧羊人才不无嘲讽地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诚然,既然是乌鸦,既不具备雄鹰的利爪、锋喙,又不具备雄鹰的勇力、速度,它不具备能够抓走山羊的客观条件。牧羊人对它的评价显然是击中了乌鸦的要害了。

从小孩的角度看,这只乌鸦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孩子并没有弄懂父亲对乌鸦自不量力的嘲讽,但是,孩子却从童心中发出了对乌鸦的喜爱:这只鸟很可爱。勇气的可爱。乌鸦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身上透露出的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仍然值得肯定。

②找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评点,从中分析出主旨以确定立意。

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评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材料中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议论与抒情,另一类是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议论与抒情,这些评价抒情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这个材料没有作者的评点,但有牧羊人与小孩对乌鸦的评说,根据这些评说可以进行立意。

板书: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人贵有自知之明

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

上述材料中,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可立意为:人贵有自知之明。从实际出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一味盲目地学习他人,结果不但不能得到成功,有时还会陷自己于尴尬的困境之中。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可立意为: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但是,这种勇气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否则,只会留下让人嘲笑的话柄。

③找材料中对相关对象的感悟,从中分析出主旨以确定立意。

有些材料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对里面的人与事加以分析,从而确定写作的立意。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可以归纳出批评的善意、认识的差异这两个问题来。

板书:

牧羊人对乌鸦的批评虽非常尖锐但充满善意——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与意愿

父亲和儿子对同一只鸟有着不同认识与评价——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差异

批评的善意。牧羊人对乌鸦的批评虽然非常尖锐,但充满善意。牧羊人并没有因为乌鸦自不量力而置乌鸦于死地,而是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自不量力者并非仅有乌鸦,我们都可能因为追求某一目标而有时陷入自不量力。但是,犯了错误,能够认识错误,进而汲取教训即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者要善于总结教训,看见别人犯了错误,要给予善意的批评。呼吁善待弱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与意愿。

认识的差异。父亲和儿子对一只鸟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要求他人的认识和自己的认识总是一致,因为,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太多。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种行动,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别的眼光来审视(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含意)。

(3)要素(原因、情感、关系)

刚才我们分别从方向、对象这两大角度对如何拓展思路问题作了介绍,下面我们再从材料的要素,即原因、情感、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对材料进行拓展的问题。

例7: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①分析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给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板书:

鹿大批死亡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

〕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鹿奋力奔跑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因躲避狼食

缺乏充分食物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鹿大批死亡〔〕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

安逸体质衰弱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

鹿大批死亡的原因是什么?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鹿为什么体质衰弱?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保护区为什么缺乏充分的食物?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据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自然规律不可违,人类亦如此。

②情感倾向。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6: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板书: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接上断臂持否定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③辨明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板书:

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平衡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自然规律不可违,人类亦如此。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如何把握立意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讲解,想必大家对如何提炼主题与如何拓展思路有一点初步的了解,但许多同学最担心的是考试时审题有偏离材料、以致立意偏差的情况,那么如何把握立意呢?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下面三种。

(1)内容增删法

例8: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