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美学作文】第四讲经历与体验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2:04:36 体裁作文
【美学作文】第四讲经历与体验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美学作文】第四讲经历与体验作文

第四讲  经历与体验

                           ——作文就是日常生活之意义(情理志)的发现与表达

◆    初航试水

1.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

  (1)燕剪春风: (2)鹰击长空:

  (3)雁横烟渚: (4)莺穿柳浪:

2.四川师范大学靳彤教授好厨艺,好文艺,于是诞生了团年饭菜单的操作版和文艺版。请你一一选择搭配。

【操作版】 泡椒墨鱼仔、甜烧白、川味拼盘、粉蒸牛肉、咸烧白、蒜香扇贝、红烧萝卜牛肉、红星兔丁、清烧什锦、姜汁菠菜、蘸水鸡、木须肉、张鸭子、香辣虾、清蒸武昌鱼、八宝饭、清炖土鸡、潮味拼盘、爆炒牛肝、鲍鱼稣

   【诗意版】

凉菜:天府闹春、南国献礼、雄鸡唱红、玉兔辞岁、春江水暖

烧菜:红牛迎春、全家鸿福

炒菜:菜根戏鱼、虾伴红颜、江畔漫绿、淡定有仪、肝胆相照

蒸菜:咸与维新、甜甜蜜蜜、年年有余、蒸蒸日上、香海有贝、八方同庆

汤菜:大吉大利

点心:海客送福

                                                                         

                                                                          

                                                                           

 

◆    经典摆渡

【例文一】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āng)。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为(wéi)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完成下表,体会“物外之趣”。

经历(物)

体验(物外)

产生体验的原因

心之所向

 

 

 

 

 

 

 

 

 

 

 

 

2.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所感受到的“物外之趣”?

                                                                              

【例文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21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完成下列表格,体悟事物的物理意义与审美意义

物理意义(莲)

审美意义(君子)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 请你在“梅兰竹菊”中任选一个,分析它的物理意义与审美意义

物理意义(   

审美意义( 

 

 

 

 

 

 

 

【讲解】

1.意义(情理志)产生的公式:意义=体验-经历

 《汉典》就“经历”释义有三,分别为“亲身遇到过的事情”;“亲身遇到过”;“历时”。《汉典》就“体验”释义有三,分别为“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回来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这几乎成为国人对旅游达成的共识。无论是以代表性景观为背景的留影,还是“某某某到此一游”的镌刻,都只能证明“我曾经到过某地”,这不是真正意义的旅行。

我们不妨还赘述一下,每个名胜景区都有图文并茂的示意图和景区介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写游记?而且有那么多游记流芳千古?我想,示意图也好,景区介绍也好,对于旅行者而言,都是“我”的缺席,“我的体验”让游记文辞郁郁,思想灼灼。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的旅行?窃以为,应该是通过陌生的物、景、事、风俗、风情等载体,遇见一个前所未有的的自己。“到此一游”只是“亲身经历”,“发现自己”才是“切身体验”。

2.超越产生意义(情理志)人  从 众  木 林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物理意义与审美意义(情理志)

迟到   时间  路程 速度

没有借口  成功人士想办法 失败人士找理由

写作树  金字塔  制高点的合法化  黄袍加身

◆    佳作领航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1.13

1.根据下面提供的事物,重新给事物命名,表达自己的喜爱、快乐的情感,把这些名词变成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小文章”。

   草、树、石头、土、河、沙子、路、松树

   例如:

   草——碧草、芳草、春草、小草、鲜草、纤草

   树——

   石头—

   土——

   河——

   沙子——

   路——

   松树——

 2.根据下面提供的事物,重新给事物命名,表达自己的厌恶、不满、压抑的情感,把这些名词变成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小文章”。

云、夜晚、大雁、小草、夕阳、月亮、风、雨

(1)云:乌云、                                                       

   (2)夜晚:暗夜、                                                      

   (3)大雁:秋雁、                                                      

    (4)小草:枯草、                                                      

   (5)夕阳:残阳、                                                      

    (6)月亮:冷月、                                                      

    (7)风:寒风、                                                       

   (8)雨:苦雨、                                                        

    3、此时此刻,我心中非常孤独、忧伤,请写出十个不同的名词,表达这种孤独的情感

                                                                                                                          

                                                                              

    4、本次考试,我又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内心非常喜悦、兴奋,请以操场为选择范围,选出10个事物,为它们命名,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

                                                                                                                       

                                                                          

◆    远洋航海

生活的诗意

                                                                                    西川

①这不仅是一个诗人的问题,也是一个读者的问题,即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想,在此疑问中所包含的潜台词是,诗意是优美的。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能正符合人们对于诗意的认识:语言流畅,意味隽永,有淡淡的哀愁……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也就到这个水平,他们向诗歌要求自我原谅、自我撒娇、正面的道德价值、小布尔乔亚情调。

②为了反对这样一种浅薄、庸俗的时代趣味,中国的青年诗人们努力拓展诗歌的写作题材,强化写作力度。但或许是由于阅读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创造力不足,或许是由于思维的群体惯性,时至今日,中国的诗歌形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要么描述石头、马车、麦子、小河,要么描述城堡、宫殿、海浪、玫瑰,贫血的人在大谈刀锋和血,对上帝一无所知的人在呼唤上帝。他们说他们已经“抵达”——抵达了哪儿?他们反复引用里尔克的“挺住意味着一切”——他们为什么要挺住?乡村、自然、往昔、异国、宗教,确有诗意,但那是别人的诗意。

③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在文学写作中扮演着陌生的角色,但当代中国诗人退到远方和过去,并非真能从远方和过去发现诗意,而是发现了那些描述远方和过去的词汇。那些词汇由于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过,因而呈现出一定色泽,其自身就包含着文化和美学的积淀;它们被那些懒惰的、缺乏创造力的家伙们顺手拈来,用进自己的诗歌,而这样的诗歌既不提示生活,也不回应历史,因而完全丧失了活力。我并不是说只有今天的诗人们才如此省力地写下他们的作品,释皎然在评价大历年间诗人们的作品时就曾指出:“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

④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于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⑤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使,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选自《关于诗学中的九个问题》)

从第①段看,人们认为“诗意”是什么意思?联系全文看,作者认为的“诗意”又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当代诗人寻求诗意的现状是什么?请结合②③两段做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当代诗人应该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线的“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一句,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力水手

1.下面是两组咏物诗,请你另选三个物品(例如镜子、木偶、橡皮擦……)仿写,每个物品写两行,两行的字数可以不一样。

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锚:即使一生不露脸,也会感到它的存在。

                                                                               

                                                                               

                                                                                

2.阅读下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请在A、B两处续写一句话,挖掘并表达“竹篮打水”的意义。

竹篮打水

        尹玉生 编译

   这个故事是一位老爷爷告诉我的,他和他的孙子生活在肯塔基州东部的山区庄园。

每天早上,爷爷都早早起来,坐在厨房的桌子边,投入地阅读他称之为“经典名著”的那些书籍。他的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模仿爷爷阅读那些书籍。

一天,孙子问道:“爷爷,我一直试图象你一样阅读这些好书,但我并不能真正理解它,即便是理解的部分,一旦我合上书,马上又会忘得干干净净了。花费这么多时间读这些书籍,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爷爷平静地从从一个竹子编成的筐子里夹起一块块煤炭,把它们丢进炉火熊熊的取暖炉里,然后对孙子说道:“拿着这个空煤筐,到河边取一篮子水来。”

   孙子按照爷爷所言,提着篮子走了。等他返回到家中的时候,竹篮里的水已经漏得一滴不剩了。爷爷笑着对孙子说道:“下次打水的时候,你必须走得更快点。”孙子拿着竹篮再次来到河边,这次他跑得比上次快了许多。但是,在他回到家中之后,竹篮里依旧空空如也。喘着粗气,孙子告诉他的爷爷,说“用竹篮打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着孙子换了一个桶过来,爷爷说道:“我并不需要一桶的水,我只要一篮子的水。你能够做到的,只是你尝试得还不够充分。”爷爷走出门外,亲眼观看孙子的尝试。

   关于这一点,孙子清楚地知道,竹篮打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希望给他的爷爷演示一遍,让爷爷知道,无论他怎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也无论他跑得多快,在他回到家中之前,篮子里的水都会漏光的。孙子再一次盛满一筐水,飞速地向爷爷跑来,再一次,篮子中没剩下一滴水,孙子气喘吁吁地对爷爷说道:“你看到了吧,爷爷,根本没有一点用的。”

   “你真的认为这样做没有一点用处吗?”爷爷说道,“好好看看这个煤筐,”孙子细致地打量了一下竹篮子,第一次,他认识到,A。

   “孩子,看到发生的事情了吧,阅读好书也是如此,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阅读它,B。”

A:                                                                         

B:                                                                                                                                           

篇一:活动体验作文教学模式解读

活动体验作文教学模式

从作文教学的现状看,“无米下锅”仍是学生作文中最头疼的问题;从写作情感的发生角度看,“情动才能辞发”,只有当学生因强烈的生活体验而情满心间不吐不快,才可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窘境;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经验、语言的积累及表达欲望的激发是作文教学取得效果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如果能在学生作文前通过扎实的活动体验,很好地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出来,那么催生的很可能就是一篇篇动人的文章。所以,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要抓住“前习作教学”环节进行充分的活动体验。

苏联教育家列昂杰夫指出,活动是人的意识发展与个性养成的基础。“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是通过内隐与外显活动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活动赋予,并在活动中发展的。”巴拉诺夫更是断言“活动之外不存在发展”。作文教学应当强调体验在前,不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受真实深刻的独特感觉,绝不会有个性化的作文。

【模式解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激情是写作的重要酵母,“现在进行时”是学生写作的最佳心理时间。作文教学应当把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写作前的观察体验、思考感悟,以此降低写作难度,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活动体验作文”是“前写作教学”的重要方式,它以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体验活动作为写作内容,并通过学生对活动的参与体验演,激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体验思考到文字的转化,以提高学生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活动体验作文教学模式”以“体验学习”为模式核心,以生命哲学、接受美学、建构主义和主体性教育为理论基础,以“体验—分享—分析—总结—再实践”为模式基本结构。

(一)教学思想

生命哲学、接受美学、建构主义和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活动体验作文教学模式”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

生命哲学认为,人的生命本身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原始力量,活动是它的本质,创造是它的特性。作文教学应该充分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发现自己、发现生活。

接受美学的“接受特征论”启示教师要注意形象感染、情感激发与意境创设;接受美学的“接受主体论”启示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接受美学中的“接受差异论”启示教师要改进问题的设置及提问方式,注意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作文教学必须将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去感悟、体验、理解和建构,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实现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和中介,人只有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才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达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写什么永远比怎样写重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重视作前准备,即学生动笔前有搜集资料、体验生活、进行课外阅读等活动,在多方面积累、思考的基础上再动笔,学生自然“有米下锅”,也乐于表达。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初始年级运用“活动体验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使教有依托,学有积累,表达有准备。通过设计和实施那些具有“缩微

生活”和“模拟生活”性质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真正具有可教性。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体验活动过程中,获得并提升对生活的感受认识感悟,从而产生表达欲望,使作文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倾吐情感、练习语言表达的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充分而充满个性化的体验活动,有助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建构。体验充分才有个性化感受,有个性化感受才有个性化表达,有个性化表达才有可能走向创造。

(三)教学程序

库博建立了体验学习循环模型:具体的体验—观察与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和普遍的原理—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的意义。活动体验时,体验只是自我建构的基础和载体,其目的不在体验而在感受理解生成建构。但“活动体验作文教学模式”以“体验”为核心,贯穿教学全程,其基本操作为:

1.再现活动情景

教师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造意义建构提供机会。这需要教师组织有用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环境。情境可以是待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一系列的任务,但无论是问题还是任务,都要真实、有意义。引入情景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用生动传神语言引出体验活动相关人事物景情,或交代设计的体验活动方案,或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体验探究发现

活动体验的关键在于“主动”,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体验要求教师营造学生主动体验的氛围,给学生自主体验,充分发展的课堂空间,为其主动探究知识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根据提前设计的体验活动方案,有序展开体验活动。对体验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根据明确的体验目标,认真进行观察体验,并及时记录下体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学生自觉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应有过多的干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大胆进行体验探究,寻求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现。

3.分享体验收获

经过有步骤的活动体验后,每个学生对体验活动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体验中的感受、认识、感悟,用恰当的方式,比如用书写关键词的方式,和小组或全班同学分享。分享时,要特别提醒每个同学尊重别人的独特体验,通过不断的交流分享,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体验认识,更进一步聚焦自己的独特体验,并以联想方式,联系自我生活升华自我体验。

4.聚焦体验成果

感性的体验需要进行条理化的梳理和理性化提炼。聚焦体验成果的较好方式就是梳理体验关键词。关键词可以是活动体验的关键事件,也可以是活动体验的心理感受,还可以是活动体验的内心感悟,甚至是活动体验的智慧认知。用词语聚焦体验成果,可以先在草稿本上,用一个词语概括活动体验的深刻感悟,辅助梳理较为充分的关键事实,用简要语句标示支撑关键词的基本事实或者生活细节。小组讨论时,进行提升,如词语概括,多件事充分印证,提纲美观醒目耀眼。班级展示时,选择最优化的词语和生活事实,拟制成精美提纲展示。

5.表达美现体验

所谓美现体验,就是根据自己对活动体验的感受、体会、思考,通过缜密的构思,精巧的结构,富有个性的语言,创造性地对生活进行表述。每一次写作训练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训练,更强调学生良好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绝不将写作模式化、框架化,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如“创新作文建议”、“自由创作园”的安排。

6.总结拓展体验

活动体验能否有效,还要看能否及时建构所学,及时总结提炼是体验学习的重要一环。

课后必须加强体验的拓展,让学生用课堂上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从而把活动引向纵深。

(四)教学策略

1.调动主体的主动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体验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互动关系,而非传统的“授-受”关系。

2.尊重体验的个性感受

儿童生命发展的

(二)体验内心——锤开细看核桃内部

1.砸开良方

(用专用的核桃夹子)横着将外壳夹一条缝;竖着顺核桃中缝夹1-2条缝(注意用力不能太大,不能夹成两瓣);用夹子把上的钩钩,顺着缝穴将皮逐一拔下,于是就剩下完整的核桃肉了。

2.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核桃壳,核桃仁,核桃膜三部分;调动感官来一次观察的轮番轰炸:闻一闻,捏一捏,摸一摸,吃一吃,想一想。

3.观察记录

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观察结果和观察感悟,进行班级交流和展示。

(三)凝视秘密——发现我的独特核桃

1.课本智慧

能从平常中看出不平常,就是一种大智慧。

席慕容捡起海边的一枚小小贝壳,看到了上苍多么仔细、多么一丝不苟为贝壳制作的精致居所;

宗璞从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紫藤萝瀑布前经过,看到了生命长河的无止境;

沈复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观蚊如鹤神游山林的物外之趣;

老舍看到湖面上绿萍冒出的热气,看到了水藻们的细腻柔美温暖多情。

2.凝神秘密

安静沉浸在核桃世界里,凝神细视,展开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核桃的秘密。

把自己敏感地捕捉到的核桃秘密,快速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体验分享

用心品,你真会发现“万物中皆有神在”。你在观察或者经历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同学先分享交流发现的核桃秘密。

班级交流发现的核桃秘密。

老师示范“发现的核桃秘密”:

【秘密一】一个圆不溜丢的核桃——居然有尖尖的嘴巴,还有一个圆溜溜的四瓣屁股屁股,多想一个可爱的核桃娃娃啊!

【秘密二】粗糙的爱——外硬内柔——因为沧桑,所以刚强;因为有爱,所以柔韧——令人钦佩的核桃壳:壳里壳外都是爱——坚硬外壳阻挡外来叵测,柔韧内膜呵护至爱核仁。

【秘密三】核桃仁有“心“啊!四瓣核仁紧紧围绕在一颗“心”型核膜四周,因为他们有爱,即使她们内心柔韧,但她们也紧紧依偎,团聚成为一个刚强整体,任风雨欺凌,任千击万锤,我自岿然不动。因为有心,因为有爱,所以能抗拒一切。这就是核桃“心”的秘密。

【秘密四】伟大的奇迹都要经历无限的沧桑——核桃纵横的沟壑就是明证。

【秘密五】核桃壳真勇敢,敢于担当;核桃仁真幸福,安守幸福的家园。核桃仁四瓣独立又相互勾连结为整体。哇,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这是一个伟大的团队。

四、体验聚焦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文章的写作都需要经历充分的体验,这是写作的秘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核桃体验的感悟,你会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

这个概括性的词语来至于你对核桃哪些方面的真切体验?请用思维导图展示你的体验及感悟。

五、美现体验

如果以本堂课为写作内容,你会写什么?

可记叙体验经历,可说明观察对象,可书写体验感悟。

请为你的作文拟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

请用关键词为你的作文拟一个具有创意的写作提纲。

六、拓展体验

1.总结体验

经历丰富的观察过程,是丰富写作内容的重要手段。

观察手段多种多样:观察外在——审查内里——凝神联想——“发神”是观察入迷的境界和标志。

观察关键在打开自己的心灵,要善于运用联想、想象将观察引向深入。

2.拓展延伸

大家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静静地开展观察活动:

你可以:撷朵玫瑰慢慢赏;嚼颗果仁慢慢品;摘片树叶慢慢看;找个人物细细观。??长久做这样的修炼,你的笔下不怕没有生活,不怕没有生动。

篇二:山东体验式作文教学

1

山东(课改进行时:体验式作文教学)

(1)我们为什么要做体验式作文——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2

(2)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3

(3)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5

桓台县世纪中学的体验式作文教学实验.....................................................................................14

设境?体验?自主——《体验式作文问题与策略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21

我手写我心——有感于体验式作文............................................................................................34

一所农村中学的作文教改之路.....................................................................................................36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402

(1)我们为什么要做体验式作文——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崔雪梅发布于2012-04-1622:26

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

1.重视理论指导,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

授着怎样审题,怎样选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是学生的作文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式,毫无个性可言。

2.重视范文的讲解,忽视情景的创设。不少老师每次在学生作文前,都要找来一些所

谓的范文,对学生进行所谓的开拓思路,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体验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

3.教学随意,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不少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或者随便

从作文书上找个题目,往黑板一写了事,或者机械照搬教材后面设置的题目,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没有对教材进行有效地整合,更没有设计出一条科学的写作训练体系。

4.过于注重作文的形式美,忽略生活的真实感受。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言华美,遣词造句极具功力!‖,还有什么―段落清晰,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过多地关注形式,而对于学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独特感悟却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孩子真实的天性,就被套上了固定的枷锁,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的稚嫩的脸。

(二)学生写作现状的忧虑

1.生活体验的缺少,导致成文时的空洞。

部分学生平时不写日记,懒于观察,不愿做积累素材和选择材料的工作,习惯于做―无

米之炊‖。有的甚至从小学写到初中。如只要写感人的事,就必定会写―奶奶雨中送伞‖―父母送子就医‖―教师带病上课‖等;如要写好朋友和同学,一定是品学兼优,帮助孩子过马路,雨天给同学送伞,双休日帮助邻居做好事等。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认识,造成文章内容肤浅,缺乏深度。

2.屡写屡―败‖的畏难心理与屡抄屡―胜‖的侥幸心理,导致写作水平的下降。

一些学生由于开始不会写作文而常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歧视,因而产生自卑畏难

心理;作文时写一页、撕一页,揉一页,却还是不愿请人给自己加以指导或提出修改意见。

勉强写出的作文,往往尽是一些空话、套话或假话。畏难心理使得部分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对作文,既不敢轻视,又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便心存侥幸,走捷径——抄袭范文,弄来几本作文书,或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作文时,将范文改头换面,3

牵扯话题,炮制出―应试佳作‖,助长了投机取巧的坏习气。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就像折断翅膀的鸟一样,丧失了独立飞行的能力。

3.对生活的迷惘和麻木,导致写作时无从下笔。

面对作文题,有些学生总是举棋不定,不知从何下笔,陷入一种迷惘的心理状态。

如果命题是单项型的,如《生日快乐》,大部他学生都觉得好写,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还有祖国六十周年的生日,但到底写什么事呢?他们往往犹豫不决,一时难以下笔。

如果命题是多见型的,如《我的初中生活》,他们又觉得太熟悉,每天都生活在校园中,哪有什么值得写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这些―屡见‖而每认为―不鲜‖的材料熟视无睹,不能调整这众多纷乱的信息,进行集中思维,因此确定不了写作点,坠入了迷惘的烟海之中。

4.成文构思时的懒惰与修改时的满足,导致学生作文缺少创意与精品。

学生在写作之前大多不列提纲,不打草稿。写完之后往往就自视大功告成,一交了之。

缺乏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视,不愿认真修改文章。还有的学生虽然有修改的愿望,但不知如何改,存在一种茫然的心理。这样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思想内涵

加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因此,体验不是一般的经历,而是生命的经历。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对于体验,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路遥有过独到的理论:―所谓写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人物,也就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非常长远的积累。它不是仅仅对生活外在形式的体验,而是情绪、感情的体验,一种最细微的心理上的体验,而这些东西是你作品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感动人的地方。‖写作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快,有感不发不畅,这种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应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

作文,是学生描写生活的过程,五彩缤纷的生活是作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

材。学生对生活体验得越深,描绘的生活就越精彩。因此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描绘生活,先要教会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是描绘的前提,描绘是体验的升华,只有两者完美结合,作文才会文情并茂。

体验式作文,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学会表达。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激发情感和抒发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融入感受生活、体验自主创作,让作文回归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

(2)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崔雪梅发布于2012-04-1622:27

4

我市的体验式作文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陈旧模式,形成了一条五线交织的

有序有格的网络序列训练体系。这五条线分别是:主题活动线、技巧训练线、文体训练线、作文修改线、逻辑思维线。

1.丰富的主题设计。

体验式作文教学继承了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以主题为章节单元的编排传统。在安排主题

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学生熟知的校园生活,有走进自然、品读山水的,有感悟亲情的歌颂友谊的,有走进节日,感受节日文化的,有尊重生命,感悟人生的,有走进大师,品味文学作品的魅力等等。主题活动的丰富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如初一语文上册

后感的训练,又注重学生实用文体的训练,如短信、广告、颁奖词,海报设计等。既重视了活动的体验,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又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可以说我们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简直是学生生活的万花筒。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4.实用的作文修改训练。

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修改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没

有反思就不会有进步。因此,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作文修改是重要的环节。从认识作文修改符号,到锤炼字词句,段落的修改,篇章结构的修改等,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逐步养成修改的习惯。

5.清晰的逻辑思维训练。

5

任何事物都不是靠一朝一夕完成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它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思维

规律,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只会严重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在每条线索的设置中,都遵循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由表象到深刻的螺旋式上升的序列训练思路。这条训练思路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

(3)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

崔雪梅发布于2012-04-1622:29

(一)在导语中引发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在环节的设置上,尤其是在导语的设置上,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每句导语都力求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以鼓励性启发性语言,如:

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告别了多姿多彩的小学校园,带着希望,怀着梦想,也

许还有一点忐忑不安,我们走进了中学的大门。我们将面对新的老师,结识新的同学,面临新的环境,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就让我们怀着憧憬一起走进中学生活,去感悟中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吧!

在引领学生阅读名家名篇时,导语这样写道:

在我们学过的初中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老师的文章,在动笔之前,让我们先一起走近作家魏巍的老师,再现蔡芸芝先生的音容笑貌。

几句简短的话语,十分亲切自然地把学生引向对中学生活的感悟。

可以说,在我们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领,对作文技巧的点拨,不再是空

洞的教条,而是潜移默化为―写作小贴士‖―修改小贴士‖―温馨提示‖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润物无声‖般的引领下,学习作文的兴趣自然而然产生。

(二)在生活中丰富体验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流云小诗·诗》中写道:―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

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在生活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的真情在体验中肆意流淌,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那么,怎样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呢?

1.引导学生积累体验。良师益友、同学情谊、校园风波、日常琐事,都是写作的题材;严父慈母、邻里关系、街坊趣事、小巷轶闻都是作文的源泉;上学路上、走亲访友的途中都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正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生活的源是无穷的,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

6

2.引导学生挖掘体验。社会是实践体验的大舞台,也是作文教学的大课堂。―新课标‖

提出,学生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他们如果长期蜷缩于课堂,被拘束在学校小天地之中,是很难写出对社会生活有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的好作文来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思想,增强他们的时代责任感,而且促使他们面对现实,在实践中学会善于观察,敏于应变,发现问题,揭示本质,从而写出能够探索生活真谛,把握时代脉搏的作文。社会实践类体验作文的形式体裁多种多样,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新闻、通讯、调查报告、游记、访谈录等都是很好的写作形式。

如,在初中四年级,我们设置了―调查与研究‖活动单元,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去关注学生的热点——早恋问题,上网问题,中学生消费问题等等,通过这次社会探究,既学习了掌握了调查报告的写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浓缩体验。教师要创设让学生情绪比较激动、喜欢质疑的作文环境。

教师可列举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典型事件、现象,让学生调动生活阅历,从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尽管可能没有过切身的体会,但报纸、新闻、杂志的熏染,使他们也会站在独特的角度,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丰富其生活阅历,多些作文素材,使他们的在今后作文中不会―无米可炊‖,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三)在活动中唤醒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

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视写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作。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大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1.给学生充分的写作实践活动时空。给学生一定的活动时间,学生的写作才能有充分

的思维与素材准备,写作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每次作文活动要提前两周布置,让学生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聊一聊、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评一评,充分地动耳、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举行演讲比赛、去图书室、上网查资料等活动,提高写作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全面落实写作实践活动的效果。在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

师的思维空间决定着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在学生作文活动的准备中,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有个性特色活动,如:海报设计,焦点访谈,解说词,精彩回放,调查问卷,明星档案卡,颁奖词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写作的快乐。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布置―死‖命题,让学生在富有创意的写作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作文的兴趣。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有力地拓宽了作文题材,使作文教学有了广度;体

验活动有利于挖掘作文的主题,使作文教学有了深度;多样的活动促进了表现手法的变化,使作文教学有了灵活度;当然,在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享受到无比的乐趣,作文兴趣油然而生,大大增强了作文教学的参与度。

7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活动。课堂体验是体验作文最基本的内容,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谈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等活动过程中产生情绪情感体验,完成思维训练,形成作文材料,为写作做好准备。如初二语文上册单元活动——班级趣事,我们就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范例编写校园课本剧。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语言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临淄皇城中学葛晓丽老师执教的语文活动课《找试题》:葛老师预先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型考试。当学生作好了心理上、物质上的准备后,教师郑重地翻开讲义夹去取试题,然而没有,接下来是教师一系列的―找试题‖的动作,神态也随着找的过程不断变化……学生由观望开始变得莫名其妙,最后忍俊不禁时,教师宣布―试题‖找到了,就是用300字,将老师―找试题‖的过程写下来。紧张、期待、疑惑、豁然……这瞬间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作文兴趣盎然,写作情绪轻松而自然,写起来非常顺手。

―老师胸有成竹地翻开讲义,满怀希望地?抖动‘课本,失望地望着在地上滚动的硬币,

有些慌乱地找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仅存的一线希望破灭了,从走廊上回到讲台上,还一边无何奈何地摇头,尴尬地望着学生;最后带有几分狡黠地宣称……‖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教师就要有目的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

(四)在经典中诱发体验

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这是阅读的力量。

书籍包含了世界万物,人间真情。因此在注重丰富活动体验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经典的熏染。

1.在美文品读中丰富内涵。

阅读是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了。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

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可以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不仅欣赏了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美文。

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学习语言、借鉴范例的过程。在阅读中体验,让学生深深地震撼,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思想的火花。当然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

2.在教材的开发中注重经典启迪。

在体验式作文教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读一读。我们选取了与章节

单元主题相关的名家名篇类文让学生进行最直接的阅读体验,如在进行初一上册作文训练《童心是诗》这一章节时,我们选取了作家冯骥才的《歪儿》周岩壁《系在风筝线上的……》8

柳若兰《童年旧事》等,依此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初四主体章节:

岁月如歌——文学长廊中的人物形象单元,我们选取了动作描写具有代表性的《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选取了《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神态语言描写选取了《红楼梦》王熙凤的出场。这些经典作品,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

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如美国作家约翰·卢保克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

3.在作文的训练中回味经典魅力。

阅读经典,品读经典的最终目的是把经典的魅力转化为为写作服务。因此我们在初四

年级上册,特别设置了相关的单元,如:戏曲世界——走进莎翁;岁月如歌——文学长廊中的典型人物;寻找鲁迅等单元,让学生去走进大师,与圣哲对话;在艺术长河里神游,与人物笑语。让学生像大师一样去关注民生,关注那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用尊敬的眼光去打量他们,理解他们,唤醒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五)在指导中感悟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初中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审美

标准上也有了自己的尺度。已开始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因此教师的作文指导要以人为中心,因势利导。

1.循循善诱,融洽情感,真实体验。―感人心者,莫选乎情‖。作文教学也是师生情感

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引发他们写作的真情实感。学生在作文中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做一点这样地尝试:

(1)经常与学生聊天,有意识地―逗‖他们说话。开展书评、读书心得报告会,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摘抄和妙语精粹展览,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将作文题目、要求等透露给作文困难生,提前指导,让他们有心理准备。

(3)允许作文困难生写自己爱写的事物,不一定要按的命题去写。以达到―我口写我心,我手作我文‖。

(4)教师在纠正作文困难生作文中的错误时,尽量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他们,把命令改为建议。

2.立足基础,尊重差异,区别体验。很多学生把作文看得高深莫测,视写作文为畏途,

谈作文而色变。有鉴于此,作文教学中要适当放低起点,使尽量多的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我们在指导写作思路时不扼杀他们的思维火花,视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及时表扬鼓励,形成乐于作文的好风气。对于写得好的学生作文,应该先给全体同学朗读一遍,然后指出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最后再报出作者姓名,或让学生猜一猜是谁写的。每次讲评好的作文时,要使9

选出的作文一篇更比一篇精采,使学生越听越爱听。不仅要表扬‖尖子‖生;也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介绍其中的一段或某些写得好的词句,使他们对写好作文充满希望和信心。

(六)在选题中引导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特别重视命题。命题或话题注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内心世

界也是异常丰富的,如果我们命题或提供话题时,从学生喜怒哀乐中捕捉情感的火花,让他

下页

篇三:“体验”浇开作文成功之花

用“体验”浇开作文成功之花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学校:洛阳四十五中学作者:蔡焕花电话:13849980034

对于中学生写作文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要毫无疑问的回答“体验最重要”,没有丰富的体验就是没有生活,就没有真正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好作文,下面我将就自己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关于“体验式”作文的体会,拿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体验与观察的区别

体验与观察相比,虽然同样是直接经验的过程,但体验更具有主观情感参与的色彩。观察中的感觉是一种静观和认识,而体验则意味着体验者的情感参与到了对象的世界之中去。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

”“尝一尝”就是一种亲身体验,写作要做到表达真情实感,就必须以真切的生活体验为基础。

哲学家狄尔泰认为:

“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实在在那儿为我存在。

”体验的基本含义有二:

“1.所发生的事情还在进行着,某物发生时,恰好在场。经历总带有直接性,经历总自己的亲身活动,不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不是道听途说的,也不是推导和猜测出来的。

2.经历意味着一种结果,意味着一种延续。我经历了的事情总是积淀在我的经验中,并影响着我对其他事情的经历。

”所以,体验具有个体性、亲历性和内在性的特点。

观察与体验的差异在于:观察是一种对观察对象的感知,对象与观察者只是感知者与感知对象的关系,体验是指体验者生活在对象所处的环境中,亲自感受进而认识对象和环境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体验离不开观察,但它比观察更带有亲临性和情感性。观察可以以旁观者或局外人的身份感知对象,获得关于对象的感性经验,而体验过程中的体验者,则是以当事人和参与者的身份,与体验对象构成一种直接的对象性关系。在这种对象性关系中,体验者必然经历一次情感或心理的变化,从而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意味着,观察经验来自外部的知觉活动,而体验记录的则是人的内在情感变化的经历。

体验作为生命的一种特殊经历,它体现了生命之间的体验经历的差异和情感世界的不同。一个孩子的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会成为某种深刻难忘的情感体验积淀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作文教学应该努力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创造表达内心情感体验的空间和条件,让他们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写作成为一种敞开心灵的自由表达。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作文教学并没有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不能袒露内心世界的写作则无真情实感可言,这就是学生作文内容千篇一律、苍白无力、套话连篇的真正原因。

(二)体验是个体生命的独特经历

阿成在《闲聊——关于细节》一文讲到一个难忘的生活经历:

“一次,我伯父到哈尔滨来,父亲不在家,母亲为他包了饺子,封建哪,母亲让我上桌陪客,一共四碗黑面的饺子。我兴奋极了,凶神似的老爹在家,我吓得连粗粮都吃不饱。这可是个机会,我很快吃掉了一碗。当我正亢奋地进攻

了桌子。后来,我成了作家。出差在外地,无意间看见了在街头一帮老人闲聊中的伯父。我从他面前像陌生人似地走了过去。我伯父显然认出了我,惊讶地看着我从他面前走过去。我知道,这没什么。我心里什么都懂,但我没控制住。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处过一个女朋友。她曾跟我说过,她幻想有一天,我骑自行车驮着她。她看到许多小伙子骑自行车驮着女友,她渴望自己也有那么一天。我现在都快老了,站在街头,偶尔看到有小伙子驮女友的场面,我就想起那件事。我不能再驮了。但这个细节让我浮想联翩。

”前一个例子说明童年的一次自尊心的伤害,给阿成带来对伯父永远的怨恨体验。后一个例子说明女朋友的愿望终究没能得到满足而给阿成留下永远的遗憾。这些体验都变成可在心灵中的情感记忆,在一生的经历中可能只有一次,却让人永远难以忘记。所以,体验给生命留下的烙印要比观察经验更深刻持久,因为它更有切身性和独特性。

这种体验经历将作为永久的记忆刻在他的生命世界里,所谓的“内在性”指的正是体验给人留下的内在记忆的深刻性。从体验的对象来看,生命体验可分为以自我为对象与以他人为对象两种。以自我为对象的体验是指体验者在生命历程中体验自我生命的变化经历,这种体验是一种内在心灵历程的体验。由于自我生命体验具有内隐和内在觉知的特点,如果这种体验不被表述出来,很难被别人感受到,所以,生命内在的自我体验潜藏在人的内心深处。

个体生命是一个时间的历程,生命只要是清醒地活着,他便每时每刻在体验着,体验着身边的世界,体验着别人,也内在地体验着自己情感世界的喜怒哀乐。时间改变着生命的同时,也生命不断增加着自己的重量。诗人海涅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和他一起生长,跟他一起死亡;在每一座墓碑下都埋葬着一整部世界史。

”对于一个平常的人来说,生命的终结就意味着他的思想和经验过程的停止,因为他将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一切都带进了坟墓。但是,对于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来说,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却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凝固在那些不朽的艺术作品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在那些不朽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的生命得到了永恒。在时间的长河里,个体生命的每一次体验都是一种新的体验,这种体验的不可重复性恰恰证明了“人不能两次涉入同一条河流”的道理,因为时间改变了一切。时间的一去不返,生命过程的不可重复,便决定了独特的生命体验的难再。这意味着,对于生命的历程而言,体验的亲历性使个体生命不断地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世界,它在时间的过程中累进叠加,从而构成生命体验的历史。生命在不断地变化,体验便永远是丰富、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仅仅是一种经历,如果仅仅是记写共同的经历,那么文章就无法表现出生命个体的独特性,譬如写运动会、经过对参加者来说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文章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是否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让学生写的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过程,没能注意让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经历,把经历变成个人体验,变成写作的素材,因为融入个人情感的体验才真正具有个性的色彩。所以,让学生重新“反刍”过去的经历,在头脑中完成二次经验的过程,这应该是作文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体验伴随情感的参与

应该说,生命的存在与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现象,矛盾贯穿于生命的整个历程,而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生命正是在多元矛盾的选择中留下自己的人生轨迹,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独特的人生体验给生命带来的变化往往是内在的,其变化的过程只有体验者自己清楚,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个体的行为,从个体与社会及群体的互动关系中,从创作的对象化活动中认识和把握生命的个

性。

大家肯定读过卡夫卡的作品,一般认为卡夫卡的创作反映了资本只要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其实在我看来,卡夫卡的创作与他的生命体验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卡夫卡的童年生活是在父亲的阴影遮蔽下度过的。他的父亲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对卡夫卡的精神伤害极深。小时候的卡夫卡瘦小体弱,无法反抗父亲的意愿。夜里要求喝水,父亲却残暴将他扔到阳台上。到海边去游泳,父亲可以一下将不愿走出更衣室的卡夫卡扔到众目睽睽的海滩上。在家庭中,父亲要求卡夫卡不能在餐桌上说话,而他却可以大声地说话,他可以在餐桌旁剪指甲,可以把面包渣弄得满桌都是,而别人却无论如何不能这样。这种暴虐而缺少公平的教育,使卡夫卡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怯懦、孤独和自卑,想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人交往,宁愿孤独地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自卑情结作为他作品主人公的精神原型,使主人公具有了精神内质的共通性,即孤独、麻木、罪恶感,在外界的挤压下走投无路一事无成,成为主人公共同的精神特征和悲惨的命运。

对于卡夫卡来说,写作是对精神压抑的一种逃离行为,他宁愿变成动物,在地洞里寻找自身的安全。在他看来,人只有“非人化”才有获得安全的可能。所以,他宁愿变成一只甲虫,拒绝与人交流,在自我异化的封闭中以求心灵世界的自由。卡夫卡的小说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个案,根本原因在于卡夫卡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个性体验的独特世界。正因为个体生命的独特存在,才构成了独特创造的可能性基础。英国美学家戴维?特珀在谈到科学发现与艺术创造的区别时,认为科学定律的产生是对存在的一种发现,而艺术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创造。他说:

“没有达?芬奇,《蒙娜丽莎》将不存在,没有牛顿,机械运动定律照样存在;没有康拉德,《黑暗的心》将不存在,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照样存在。意思是科学定律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你不发现别人早晚能够发现并揭示出来,而文学艺术如果没有艺术家这个独特的个体生命的存在,就没有属于他个人的作品的产生。后人可以超越或不同于他,但不能代替他。从发展的眼光看,科学技术可以不断改进提高,产品可以更新换代,文艺创作虽然也存在发展的轨迹,但生命之间的不可替代性,使属于个体生命的创作成为永久的独特存在。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有许多情感体验可以唤起他们写作的欲望,如:创伤记忆、缺失体验、爱的体验、遗憾和愧疚、自悲和压抑、悲伤与欢乐、孤独和寂寞,这些亲身的经历和体验,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在动力。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通过不断地诱导和激发,将他们的体验变成写作的素材。

总之,体验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根本,没有好的体验就没有成功的作文,座位中学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一层,俯下身去,带领和指引学生重视体验,从体验中找灵感。

我们拭目以待。

篇四:【步步高】2015届高考总复习【Word复习讲义】:作文序列化提升方案专题一

专题一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阅卷探秘

闪亮阅卷老师的法眼

俗话说:“意犹帅也。”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有的同学,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结果导致离题万里,可能因为一篇作文,在考场上就一溃千里。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笔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过好审题立意这一关。要想在考场上作文立意方面得到高分,首先要摸清阅卷老师的心理,弄清决定阅卷老师判分的因素。

其实,阅卷老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三眼看,看三眼”。

2

如何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

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3

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力求快速、全面、准确。

二、审准两种基本作文命题类型的方法技巧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两种作文的题目是考生自拟的,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确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变更、置换的。这是命题作文与其他两种作文最大的区别。为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牢牢围绕这个“所命之题”展开。如何展开呢?八字要决——字字落实,有所侧重。

字字落实,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写清楚。

如作文题:《我与小王的一件趣事》。

事:写作对象。一件事:写作范围和文体。我和小王:取材的范围,必须关于“我”与“小王”两个人。趣:题旨,审题的要害,什么是“有趣”,怎样写才算是“有趣”。把上面逐字(词)的理解合起来,审题就算审准、审透了。

有所侧重,就是分析文题结构,找准写作的重心,即题眼。

①主谓式结构,如“我能”,题眼是谓语“能”。

②偏正式结构,如“诗意地生活”,题眼是修饰或限制语“诗意”。

③动宾式结构,如“品味时尚”,题眼是动词“品味”。

④并列式结构,也称关系型命题,如“走与停”、“一步与一生”、“我与故事”等,审题时要写清楚几个概念间的关系。题眼就是“关系”。即要“两点论”,兼顾两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顾其余;又要“重点论”,应有所侧重,分清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

⑤独字(词)式,如“见证”、“常识”,它们既有表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审题时要虚实结合。

如何审题眼呢?务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词性,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词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总之,一定要审到吃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为止。如“见证”,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见证”一词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见”,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二是“证”,可以作证。再依据材料分析。也有两层:

边练边悟1

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注意其思辨性。请从“主流和另类”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从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审题:“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

立意:①“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②“主流”与传统,“另类”与时尚;③“主流”“另类”都是潮流;④“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二)新材料作文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边练边悟2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观光团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整体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人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5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