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竹6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1:11:29 字数作文
竹6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竹600字作文

  老家的山下,有一块石,石上赫然写上两个大字“山竹”,底下有一行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雨点滴滴落在窗台上,激起千层雾花。正是傍晚时分,朦胧中我看到整片竹林,舞蹈着,飞扬着头发,美丽极了,优雅极了。

  次日,我来到山下,来到竹林里。提拔,清秀,好一片美丽的竹林,好一座翠绿的竹山!

  那竹叶,无比苍翠,昨日的雨滴停留在竹叶上,不愿下来,成了小小水珠,那么晶莹,那么可爱。顽皮的风儿一吹,水珠恋恋不舍地飘落下来,进入大地母亲的怀抱。

  伸手接住一滴小水珠,凉凉的,润润的,凉入我的指间,浸润我的心灵。

  那竹杆,一节一杆,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一枝一环,领悟着时代的沧桑。节节向上,是生命的方向,是理想的追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阳光下,反射着白中带绿的光泽。加上那水珠的点缀,显得更加翠绿,更加可爱。用手指敲敲,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确实亲切。

  来到山上的一处陡崖,这里的竹,更为坚强。那根须,紧紧抓住石缝,没有一丝松懈。做为石崖上唯一一种生物,他们活了下来;把根须伸入石缝脆弱之地,他们活了下来!

  我欣赏竹子,欣赏它那坚忍的意志,欣赏它那顽强的品行,在石缝中,在磨难中,他们仍然挺着瘦小而又笔直的身子,向太阳微笑。生活中的磨难亦是这样,当你被人生中的磨难所包围时,请勿忘记磨难也是洗礼,战胜它,你会变得更加坚强!就让我们像竹一样,成功战胜磨难后,把自己一帘绿意与他人分享!

    初二:陆继禄

胸有成竹作文

1、易中天:当下中国最缺底线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可见,底线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院就会草菅人命。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生命线。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其中,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比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是“行业底线”和“职业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要想守住底线,必须不唱高调。因为那些“道德高标”,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甚至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做不到,又必须做,就只好做假。道德做假一开头,其他的造假就挡不住。假烟、假酒、假合同、假学历,就都来了。当下中国缺底线,这是重要原因。或者说,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2、坚守心灵的底线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能坚守心灵的底线。为人一世,当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心灵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最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正的人。

当屈原怀抱大石走向汨罗江时,那句“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应该还在身后回荡。“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者乎?”这是他的告白。他不愿随其流而扬其波,于是他作《怀沙》之赋,走到江边,他回首一瞥,看见了郢都,看见了秦军长驱直入的狼烟,闭上眼后,一扭头就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他躺在了江底,却站在了天地之间。

汨罗江的水在静静地流着,是在诉说什么,抑或是在暗示着什么?我默默感悟,思绪飞扬。

每当素琴飞声之时,仿佛仍可以感受到嵇康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慨。无论是俯首请以为师的三千太学生,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都不曾令他犹豫。是生,只须他低头一句话,但他却扬眉说了一句“拿琴来”,于是,结果是死。一曲《广陵散》为他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在悠扬的琴声中,他用生命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那一曲绝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嵇康,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心滑落到那底线之下,他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在无垠的历史天空里,嵇康是颗闪亮的明星,那么,陶渊明呢?

溪流淙淙,菊香阵阵,陶渊明赋诗之声随缕缕清风飘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南山的幽菊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他窈窕寻壑,亦崎岖经丘,在悠然自得中远离了污浊的官场,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不可置否,陶渊明亦可熠熠生辉于历史的天空,泰然立于天地之间。回眸历史,我还看到了苏武,李白,岳飞等好多坚守了心灵底线的先贤,他们傲然于天地之间,让所有逾越了心灵底线的人无地自容。

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任那天空阴霾昏暗,任那大海浊浪排空,任那山雨欲来风满楼,自可信步闲庭,泰然自若,在那心灵的天空,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亭前花飞花落。

逾越了心灵的底线,就算你有倾天大权,你看到了岳飞墓前的跪像了吗?那是千载骂名,那是遗臭万年;逾越了心灵的底线,就算你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你可想到日日夜夜心灵的折磨是如何的生不如死?

水坚守了底线,可为人类造福,逾越了底线,则是千里****,民不聊生;火坚守了底线,可供人类取暖,为人类照明,逾越了底线,则是家毁人亡,生灵涂炭;人坚守了底线,可名垂青史,流芳万世,逾越了底线,则会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啊,无论什么时候,你是处江湖之远也好,是居庙堂之高也罢,都要坚守心灵的底线,这样才能安身立命,维护自尊,获得他人认同,才能称的上是真正人。

3、幸福的底线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服膺。

一次,曾任美国

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

所以,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不一定就比幼儿园阿姨幸福。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的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低,很容易达到。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张老太太说得好:“啥叫幸福?医院里没咱的病人,监狱里没咱的犯人,门口没有讨债的,这就是幸福!”退一步说,即便你遇到灾难和不幸,这时候,适度地降低一下幸福的底线,也有助于调整心情,渡过难关,坦然面对生活。

总之,倘若我们能学会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实在一点,离自己近一点,稍许努力便可实现,这样,你便每天都能感到幸福,幸福就在身旁。

4、道德的底线是什么?

有人讲,中国人缺乏安全感。

下面,我来谈一谈安全感的三道底线。

商人的底线是要讲究诚信。作为商人,总是唯利是图。利润,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于是,众多商人信奉着“无商不奸”的至理名言,抛弃了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诚信。由此,类似于“假奶粉”的事件层出不穷,但他们的下场呢?

商人超过了诚信这一底线,得到的只能是事业的失败,甚至坠入罪恶的深渊。

为官者的底线是要对百姓负责。作为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他们的责任是要为百姓谋福利。可惜的是,像蔡朝东先生那样值得百姓十里相送的好官并不多见,倒是一大群“蛀虫”屡屡现身。也许,他们曾怀着一腔热血,一颗赤诚之心,信誓旦旦地许诺要为百姓、为民族奋斗终生。但是,在“糖衣炮弹”面前,他们未能守住心中的底线,以自己的私利作为最高目标,向国家和人民伸出了他们罪恶的双手。

为官者若越过了为人民负责这一底线后,只能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普通百姓的底线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孩凭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获得状元。在她急需一笔学费时,一家保健品厂找上门,许诺只要她声称自己坚持服用该厂产品,就可获得一笔报酬。而这个女孩却当场拒绝。或许少了这笔钱,她很难实现自己多年的目标——进入大学深造。但她守住了心中的底线,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普通百姓超越心中这一底线,得到的或许是一辈子的内疚。

每个人都应守住心中的底线,否则必将遭受惩罚。就好像黄河之水动不动就泛滥——即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旦超越了自己的底线,也只能带给人民苦难,遭受人民的咒骂。

6、坚守底线,尽显人性本色

底线,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在比赛中,运动员只有坚守底线才能展现其高超的球技;同样,人的一生只有坚守人性的底线,方可尽显其英雄的本色。

坚守底线,坚守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拥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是我们做人的底线。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在千钧一发之际,29岁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们守住了生命之门,唱响了善良的乐章,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而我们的“范跑跑”老师呢?却抛弃了身后的学生,抛弃了善良,抛弃了做人的底线,选择了“独善其身”!我们可以说,“范跑跑”老师是幸运的,因为他苟且活了下来;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没有善良的躯壳,失去底线的人生,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呢?

坚守底线,坚守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诚信为本,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应该是我们人性的底线。

“尾生与女子有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一个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底线,既然许下了诺言,既然做好了约定,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去践约。翻开中华文明史,为了要守住诚信这条底线而用生命去践约的例子又何止尾生一个。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有了易水悲壮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著,才有了化蝶共舞之美,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天地立命,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才弹奏了一曲清官之歌,诚信,中国文人不朽的篇章。而假设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呢?那么,最后终将会和放羊的小孩一样,羊成了恶狼的腹中物,徒留自己一个人哭泣,无人问津!

坚守底线,坚守忠贞。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诸葛亮的话告诉我们,忠诚坚贞应该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底线。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夫子一声长叹,纵身汩罗江,以死明志,以身殉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从小背上刻下“精忠报国”的理想,调兵遣将,势如破竹,不受利诱,屡遭诬陷,屈死于风波亭上;“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

清一身傲骨,虽忍受饥饿的煎熬,却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屈原、岳飞、朱自清等人因为忠贞祖国,早已流芳百世,载入史册。而像秦桧这样折节叛国的无耻小人和像刘阿斗那样胸无大志,屈膝投降的懦弱之辈呢?他们也早已遭世人唾骂,遗臭万年!善良,感动你我;诚信,奏响壮歌;忠贞,书写尊严。

坚守底线,尽显人性本色。

7、“不能跟学生抢女朋友”是教授底线?

近日著名学者易中天的“教授不能跟学生抢女朋友”一说引爆网络,6日,易中天在浙江图书馆文澜大讲堂开讲“先秦的政治智慧”,他在回答现场提问时表示,“教授不能跟学生抢女朋友”是他在特定场合特定语境之语,是针对大学教授底线而言,不宜误读。但易中天同时表示,中国各行各业都需要重视底线教育。

从讲“教授不能跟学生抢女朋友”的教授底线,到讲“中国各行各业都需要重视底线教育”。笔者感到,易中天回应“师生恋”这番“底线教育”的主张很重要,也很有现实意义。

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处于困境中,并作出多种选择,但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伤及无辜,都需要符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可见,底线是一个人做事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判定标准。底线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如果没有底线的社会形态将如同没有刹车的飙车,危险程度毋庸置疑。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往往重视了发挥道德楷模的引导示范作用,却忽视了“底线教育”,由于“底线教育”不到位,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过底线教育,脑海中往往没有底线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重视“底线教育”,强化人们的底线意识,从理论上说,这也是传统道德教育的一种补缺。

当然,除了对传统道德教育的补缺之外,强调重视“底线教育”,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实践要求。“我们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而现在从官场到商场,从学校到医院,各行各业无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甚至出现了“底线告急”现象,在易中天看来,现在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冲破底线之举。在这种背景下,强调重视“底线教育”显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以食品行业为例,近年来被媒体大量曝光的假冒伪劣食品和毒食品就是食品行业冲破底线之举。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底线教育不仅需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应加强。一要加强道德底线教育,强化人们的伦理底线,人格底线,学术底线,职业底线,为官底线等等;二要加强法律底线教育,强化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自觉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要加强社会底线教育,强化人们的公平底线、正义底线、民主底线、民生底线、爱心底线、诚信底线等等。正如易中天所言,各行各业坚守底线,社会才能实现和谐。

8、“陪行乞老人吃薯条”是一堂平等课

近日,一张外国小伙陪行乞老人吃薯条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据媒体调查,照片中的男主人公中文名叫陆杰森,美国洛杉矶人,生于1989年,曾在南京一所学校学习中文。谈到陪老人吃薯条时,陆杰森称,“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注。陪着吃顿饭,这没什么”。(5月7日《现代快报》)

摩登的美国小伙,邋遢的行乞老人,固有印象中似乎不会存在交集的两个人,却一起席地而坐共享薯条——强烈的反差本已注定了“此图必火”的眼球效应,小伙子那句随口而出的“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注”更牵动了人们自我反思的神

下页

作文素材积累——竹

作文素材积累

一.外在内在特点:

(1)耐寒坚韧,被人贵为“岁寒三友”(梅、竹、松)之一

(2)虚心,竹是中空的,可用来象征虚心的人。

(3)竹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夏日为我们带来凉意,冬日为我们带来绿意。其全身都是宝。

(4)刚直,高风亮节,这从其外形特点来看,它总是笔直向上。

二.名言:

虚心竹有低头叶。

弯竹子生直笋子。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瘦土出韧竹。

人有志,竹有节。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出竹,直似儿孙。郑板桥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入土先有节;凌云仍虚心

十人种竹,一年成林,一人种竹,十年成林。金钢钻虽小,能钻瓷;竹杆虽大,节节是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清·魏源: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

三.诗: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咏竹 (唐.张必)

四.文

竹颂

管桦

如同诗人从感情和真理深处写出诗句,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转眼间长得同你的先辈一样粗壮,发出一样的萧萧金石之声。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你的青枝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爱情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

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的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在生活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每当我踏着野草掩没的山径,走进浓荫蔽日幽深的竹林,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在我灵魂中的尘埃。清新的晨雾里叮咚的泉水声,和那鸟儿悠扬的叫声,我的心消融在无边的沉静。

我坐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描画着潇洒而又挺拔雄健的劲竹,愿你的情操和美德,潜藏在我生命的深处。

竹 子 精 神

张兴旺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

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 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竹编文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竹施艺的国家,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有千年的岁月是铭刻在竹简上,编织在竹篮里,中国的竹编与竹雕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创造,也记述了中华民族利用竹子、开发竹子的高度智慧。中国竹编与竹雕艺术是一项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积淀深厚的文化遗产。

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初期。

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米栗和猎物,比起过去已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人们就把食物及饮水等保存下来,为储存这些食物和饮水,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刀、石斧等工具砍下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在编织实践中,由于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因此,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织的主要材料。

我国竹藤编织始于原始社会。殷商时期,竹藤的编织纹样开始丰富起来,在陶器的纹印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浪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向工艺方向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渐精细。

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广阔,经济发达。以浪漫主义为特征的楚文化造就了楚国织造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湖南长沙、湘乡、常德;湖北江陵、当阳、松滋、随州、鄂城、大治以及河南信阳出土了大量的竹编用具。从这些编织精美的竹编用具来看,战国时期楚国的竹编编织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短柄竹编扇】(湖北江陵马山砖厂1号楚墓出土、战国)

当时楚国的冶铁手工业已相当发达,青铜工具已被锋利的铁工具所取代,这对于促进竹丝篾片的加工和竹编织物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所能看到的楚国竹编织物,大部分是战国时期的。这些竹编织物品种繁多,用途广泛,主要有竹席、竹帘、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出土数量达百件之多。在编织技法上也呈现千姿百态的景象,竹席主要用人字编织法,竹篓主要用六角眼编织法,竹箱主要用矩纹编织法(俗称锁壳编),竹篮主要用圆形盘旋编。

楚文化哺育出来的竹编编织方法对后世影响极大。用染色的竹篾来编织器皿开创了竹编染色的先河。独具一格的竹箱和竹扇,在当时是实用和欣赏兼备的生活用品,就在2000余年后的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赞赏,其编织方法,也仍为我们所沿用。

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竹编技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后来,又相继流传到我国南方和东南沿海的产竹区。

唐宋时期,湖北蕲春的竹编艺人在当地的特产蕲竹上施艺,编成称为“蕲簟”的席子,这种席子做工精细,编织光洁,质软似锦,折叠如布,堪称一绝。

据《新唐书》记载,蕲簟是唐代向皇宫呈送的必不可少的贡品。在《广志绎》中,对蕲席有“蕲竹为器,抽削如丝,织巧甲于天下”的记载。以名贵的蕲席送人,是唐宋时的一种时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买的蕲席一床,寄给他的莫逆好友——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元稹,还附去这样一首诗:

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织成双人簟,寄与独眠人。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滑如铺薤叶,冷似卧冰鳞。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

南宋时期的福建古城漳州,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到漳州任知府,对竹子的编织颇感兴趣,

把它列入“提倡中兴”的建城规划之中。据《漳州府志》记载,南宋漳州的竹篮编织工艺已相当精细,并出现了竹碗、竹床、竹筷等竹子工艺制品,这门手艺在漳州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使漳州成了竹编、竹制工艺兴旺发达之地。

明代初叶,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他们游乡穿街,上门加工,使一些生活日常用品也披上极致的竹编服饰。竹席、竹篮、竹箱及竹编的轿蓬等,都是编织相当讲究的竹编工艺品,其中尤以竹席最为著名。湖南益阳素有“竹器城”之称,据《益阳县志》特产篇记载,益阳的水竹凉席始创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柔软精致,全国珍用,较任何篾席为佳”。

明代中期以后,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不仅编织越来越精巧,而且还和漆器工艺相结合,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存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描大圆盒等。

【褐漆竹编圆盒】

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时期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编织精致的传统民间工艺竹篮,成为江南一道醒目的民俗风情,如走亲戚担的托篮、盛糖果用的盘罐、赴京赶考时考生用的考篮、富家妇女用的针线圆盒,其他还有香篮、食篮、花篮。。。。都是编织相当讲究的工艺品。这些工艺竹编品的形态多种多样,所用篾丝也日趋精细,最细的每厘米内可排列40多根篾丝。编织技法也千姿百态,还能编出各种花样和字画。

【竹编经贩图.清.孙兰荪】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各地的工艺竹编勃勃兴起。历经几千年的传统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基本上得到完善,汇集起来已达150余种编织法。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能运用这些编织法,得心应手的编织出各种编织物。当时主要流行的编织技法有:十字编、人字编、六角编、螺旋编、圆面编、绞丝编、穿篾编、穿丝编、弹花编、插筋编及各种硬板花图案。创制的品种有:篮、盘、箱、盒、屏风、灯笼、窗帘、罐、轿蓬、扇子等10余个大类。这些品种大多盛行于民间,有的是当时馈赠亲友的礼品,更多的则是姑娘出嫁的陪嫁品。

【传统民间工艺蓝(掣篮)】

1937年后,在侵华日寇的铁蹄下,竹编工艺受到沉重打击,生产和销售遭到破坏,竹编生产处于停顿状态,大部分竹编艺人放下手中的篾刀改行从事它业,只有少数竹编艺人流落在破庙旧庵继续这门竹编手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竹编工艺逐渐复苏。20世纪50年代以后,竹编艺术开始名正言顺地回归到工艺美术行业,并毫无愧色的进入艺术的殿堂。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大量涌现,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提高,有的还评上了“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技术职务,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长期僵冷的竹编艺苑里泛出了暖人的新绿,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出灿烂的青春。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海外客商需求量的增加,再加上竹编工艺和科学技术的结合,许多传统的工艺得到更新,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品种、新花色日益丰富,竹编的地方特色更为多姿多彩。一根根普通的竹丝篾片发出了神奇的光彩,它为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加强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为国家换取外汇,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进入了21世纪后,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冲击传统的手工艺品,再加上大量廉价商品的进口及员工工资的增长,使竹编企业相继转制走向个体。显现竹编工艺实力的大型工艺竹编精品难以维持,竹编工艺渐渐失去竞争力而开始滑坡,其编织技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也有不少竹编艺术家们仍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艺术、新的精品在缓缓冒尖。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想法设法在积极扶持,“中国竹子博物馆”和“中国竹艺博物馆”相继建立,馆内陈列了大量的竹编艺术品,向人们展示中国竹编艺术品的风采。

竹雕

中华名族在竹子上进行雕刻远在纸、墨、砚发明之前,那时,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原始的工具在竹子上刻划符号用来记事。这种原始的竹刻应早于甲骨文,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书法艺术的特征,而最早在竹子上刻划的符号与原始的岩石刻划有类似之处,与出土的甲骨文相比要古拙得多。

远古时期,我国的北方和中原地区不生长竹子,先民们记事一般刻写在兽骨上,后发展为甲骨文。我国南方盛产竹子,先民们就将符号刻在竹子上,这种符号后来就慢慢地形成古拙的文字,成片成片地刻划在竹片上,串缀起来便形成“书”,这就是“竹简”。

【竹简】

据古代文献记载,竹刻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汉代戴圣在《礼记。玉藻》上记述,西周君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又称手板)就有用竹片制成的。

随着竹简文化的发展,在竹器上篆刻图纹和文字的竹刻工艺也应运而生,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便出土了一件在柄上刻有走龙图纹的竹勺,刻纹细致,走龙样式和当时西汉时期的龙纹一致,这是至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竹刻艺术品。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汉漆竹勺】

秦汉以来,竹又被刻制成“符”和“节”。在竹筒或竹节上施以刀刻图案纹样,然后一分为二,便成了权力或信物的象征,一方交君王,一方交臣子,这便是“符”和“节”。“符”是代表君主权威的凭信物,两半“符”合在一起,刻纹一致时,则可行驶君主的权力。“节”是君主授予出使国外大臣的凭信物。《汉史》中注释说:“节以毛为主,上下相得,取像竹节,因为名。”

竹雕刻在宋代得到较大的发展,这是因为宋代的文化较为发达,涌现了一支庞大而又有文化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艺术审美思想和要求带动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被人们视为纯洁、正直象征的竹子雕刻工艺备受重视,发展更快,一批批既实用又有欣赏价值的竹刻工艺品应运而生。宋代的巧匠詹成,曾用透雕手法制作鸟笼,“四面皆花板,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具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足见其雕艺之精巧。

中国竹刻艺术的繁荣期在明代。明代中期以后,竹刻艺术在江南一带蓬勃兴起,竹刻品种不断增多,雕刻手法日趋丰富,名工巧匠各显身手,加上许多文人墨客也乐于此道,他们不仅参与竹刻制品和图案纹饰的设计,还直接操刀雕刻,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多更深地渗入到竹刻艺术中去,工匠气日益减弱,书卷气日益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名载典籍的竹刻艺术家至少有180余人。他们创作了一大批匠心独运、技术精湛的竹刻艺术品,使当时的竹刻艺术繁花纷呈,蔚为大观。

竹刻自明代中叶形成了以深刻技法作浮雕或圆雕的朱氏嘉定竹刻;以浅刻技法或略试刀凿即形成作品的濮氏金陵竹刻;以及以留青为阳文花纹的张氏竹刻等。

【野渡横舟图臂搁(留青).明.张希黄】

【仕女笔筒(竹雕).明.朱三松】

明代中叶是竹雕艺术的繁荣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屡受冲击,竹刻艺术亦每况愈下。中华民国时期,竹刻又趋向兴旺,特别是扇文化的兴起,扇面的书画、扇骨的雕刻成了持扇者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象征。鸟笼、臂搁、笔筒等竹刻品种也紧紧跟上,竹刻的艺术品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金西厓、徐素白、潘行庸、白士风、支慈庵、张契之等一批竹刻名家。

【青梅竹马.郑宝根】

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动荡,经济衰败,竹刻艺术一落千丈。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操刀者才逐渐增多,又显示出振兴之象。太平盛世为竹刻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基础,艺人们继承传统技法中的精华,根据竹材的自然形态来选择所要表现的题材,既表达了作品主题的意境,又保持了材质的美感。艺人们慕东坡气韵,倾板桥风骨,把竹刻推向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中国竹器艺术期待着新的辉煌。

竹编工艺散布在中国大地的众多角落,不能笼统的说某一地区的优胜于其他地区,仅仅只是偏重不同,有的走的是实用器具,这类竹编在编织和破蔑方面相对 粗糙,主要面向较为偏远的农村或者农场,起价格较低!有的侧重于竹编的纯艺术(比如四川的青神竹编),仅仅起到观赏和收藏的价值,这类产品往往价格较高,喜欢的,钱不是问题,不喜欢的,一分钱也是问题!而剩下的就是集实用和艺术结合的竹编器具,这类产品除了实用性外,还很是注重搭配的协调和外观的

美化,这类产品价格适中,属于中端偏高端的产品!

真正的竹器是不会掺杂任何其他杂质的,这也是体现编织工艺技术和竹器价值的关键!在编织过程中不掺杂杂质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在竹器的锁边和一些转角细小部分,由于竹子的易脆性,很多竹器采用了其他物质代替! 而在竹器有色部分,有的地区更是采用了有害的化工染料,这类杂质的出现 也是大大的

降低了竹器本身的价值!

三穗竹编的特色,比如编字簸箕 ,字为黑色,且编织而成,黑色为当地植物蒸煮炮制而成,颜色黝黑,永不褪色。很多地区因没有掌握这一技术 ,竹器

所出现的黑蔑大多采用黑色墨汁染色而成,这累染色最长时间能持续2-3年,如若沾水会导致黑色部分脱色,造成竹器整体的脏垢!在视觉上严重造成缺陷! 当然,还有一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化工原料染色,虽说也是永不褪色,但却有一定的污染和伤害性,也严重的违背了绿色 健康 环保这一大前提的竹编宗旨!

过于粗糙的竹器仅能适用于偏远地区和农场,价格低廉,并含有相当一部分的其他杂质(一般在竹器扎边部分出现杂质)粗糙首先给人视觉上造成不舒服,也难以谈得上满意和超值,对于竹编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不利,而高规格的工艺竹

编因价格偏高问题,受众范围很是狭窄,有阳春白雪之嫌!

中端竹器(例如三穗竹器)是集实用和艺术于一身的精编制品,适用于追求绿色 环保生活理念的大部分人群,价格很容易接受,竹器耐看,绝没有像粗糙制品那样到手感觉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能形成很好的口碑传播!对于品牌的推

广有良好优势!

天涯

在收藏古董成为热潮后,家住鄞州的市民金再军却另辟蹊径,开始收藏各种各样的竹器。

经过十多年的搜集,他已拥有上千件不同年代的竹器精品。

竹编承载了人文和历史

1958年出生宁海的金再军在收藏竹器之前,喜欢人文摄影,业余时间总在一些古民居和老房子里流连忘返。拍摄过程中,看到老房子里有那些越来越破旧的竹编用具,心里便无限惋惜:也许以后,这些承载着农耕文化、风土人情、婚嫁习俗等含义的物件,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见不到它们了。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趁现在东西还在,把它们搜集起来,

传承下去。

2000年的春天,金再军拥有了

下页 余下全文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山阳县高坝店镇

规划。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设计制作了大型文化墙,重新规划修建了赏竹苑,建造了升旗台,小花园,安装了翠竹景观灯,栽植了水竹圆、斑竹圆、山竹圆、苦竹圆和紫竹圆五片翠竹林,新建了阶梯式文化长廊和翠竹古亭。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学校文化,为全校师生提供融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欣赏为一体的绿色环境,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成为富有哲理的教育诗篇,使校园成为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空间。一是校园美化、绿化体现一中特色。文化广场在校园入口处,以典雅、大气、绿色为主,盆景、桂花、铁树、色块交相辉映、悦人心目。挺立的女贞、卵石的小路、方形的草地、仿根读书台是它美丽的风景。翠竹广场以升旗台、文化石、文化长廊、赏竹亭、景观灯、乒乓球台等场地,它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乐园,是师生休闲学习、欣赏、交流的空间。还有那原生态的迎春藤,又为学校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精心设计的大型文化墙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石、路灯、果皮箱……无不流露着我校独特的文化气息。校园内春天有鲜花、夏天有浓荫、秋天有果实、冬天有绿意,臵身其中的不仅仅是消遣娱乐的场所,而是传情达意的综合空间,睹物会意,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这种散发着深蕴情致的优美空间,使我们体悟到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取向,校园不仅仅是校园,更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全方位,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几年来,我校把刚柔相济,规范管理,增强现代管理意识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市、县关于加强中小学内部管理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历时一年修订完善了《制度汇编》。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将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讲座、竞赛或考查的办法,督促师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成立以校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年级负责人、相关 2

处室和班主任参加的领导小组,分层管理。并且做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完善制度,严明纪律的同时,在管理中还注意了情感的沟通,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关系。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优良品格。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场所。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在班级的具体体现,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为此,我校注重建设好班级文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我们每个班级都具有各自特色的班训牌,各班的班训、班风、班级誓词、班主任寄语都不同,都是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讨论推荐评选出来的。室内有翠竹黑板报、文化角、园地;通过班训、班风、班级誓词征集和吟诵,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集体观念和荣誉感。我们围绕翠竹文化精神,提倡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利用早操、集会、体育课、大型活动进行班级文化训练,通过翠竹晨会、晨训、主题班会,全方位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把竹子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优雅脱俗、正直谦虚、无私奉献、坚忍不拔、不畏险阻、勇于突破等竹子的精神和品格。

4、加强部室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建设,全方位打造翠竹文化品牌。部室宿舍餐厅有制度、标语、名人名言等。09年暑期投资70多万元重新改建学生宿舍,改装钢管床,配备了钢制小橱柜、镜子、盆架、小书柜,小书桌,还为学生配备了门帘和晾晒设施,宿舍内开辟了各具特色的小小读书角,每个宿舍都有其独有的宿舍文化,都有自己的名字。学生们自己动手装扮寝室,在学校文化建设活动的推动下,宿舍布臵温馨舒适,生动活泼,各有特色。使人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温馨、和谐、团结、活泼、个性的宿舍文化正在悄然形成。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教室的布臵,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营造和谐进取的精神文化氛围,促使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态势。

二、坚持师生广泛参与,初步形成了学校文化核心理念体系。

1、依托当地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竹文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活动。竹子在高坝广为栽种,品种多,资源非 3

常丰富,用途广泛,师生熟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资料的积累和开发比较容易,有可持续发展和挖掘潜力,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极好的载体。翠竹文化能承载极其宽泛的人文精神,其特有的品质,能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目标,教育理念。能在此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题材多样,易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使之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传统教育教学之外的精神食粮,也为最终形成学校文化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设计和创建,在亲身参与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为了调动了师生主动参与的学校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人人参与,个个献策之目的,学校先后印发了文化主题、文化标语、校微、校歌等六个方面的意见征求书500余份,组织召开师生研讨会7次,邀请县局领导指导3次;并多次对校园文化主题、核心理念、文化标语、方案、规划进行修订。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建学习型校园,做学者型教师”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举办了教师优质课大赛、课改论坛、师德论坛、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形成了人人关心学校文化,人人参与学校文化的良好局面;在学生中开展了“校徽设计”、“文化牌设计”、“班级文化建设”、“文明班级评选”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爱我校园、美化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终确立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学校文化核心理念以竹子“虚心、坚韧、团结、向上”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理念,已成为学校的精神财富,力量源泉。随之形成了学校核心文化体系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形成了班级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具体内容。

3、挖掘、提炼本校文化建设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核心文化理念的内涵和拓展。学校成立了“竹文化研究”小组,负责对“竹文化”课题、内涵、核心理念的研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以“翠竹”为载体,以“虚心、坚韧、团结、向上”为核心,通过对有关竹子的特性、生长环境、古今文人墨客诗词的学习,通过吟竹、 4

画竹、栽竹、竹工艺等方面的实践,使之逐步渗透到政治、地理、生物、美术、音乐、劳技、体育、文学、历史等多学科领域,在以上活动基础上,又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教学实践资料、学生成果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实践学习资料等逐步积累资料与经验,开发校本教材,开设拓展型课程,形成以竹子内涵“虚心、坚韧、团结、向上”为核心的学校特色文化理念体系。

4、加大了校本教材的研发、设计、编写工作力度,出版了《竹心竹韵》等四个版本的校本教材和两个分册的资料汇编。大幅翠竹主题文化墙、校园文化用语、校徽、校歌已征集制作完成。创建了师生竹文化书画展、竹文化素质教育成果展。我们以“ 翠竹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虽然刚刚起步,却已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学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共同提升双赢的目的。通过一节节竹文化课和素质教育展等,促进学生全面谐发展,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一幅幅经典古诗词吟诵,达到读诗冶情,读诗铸德,见贤思齐之目的。

三、加强活动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从本地、本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按照着眼长远,立足现实,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利用当地资源在校园内、河道两旁栽种5种有特色的翠竹林,作为学生校内学习实践基地。使竹文化课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以现编的校本教材为主,进行竹子栽植技术培训,竹文化教育,竹精神品质教育,竹艺制作教育等教学活动。在校园多种场所体现学校“竹文化”特色,如悬挂竹门帘、雕刻竹文化石、栽植竹盆景、修建赏竹亭、赏竹苑、赏竹长廊等。在搞好校园硬化、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内的所有设施都体现育人功能。

2、以“翠竹”为载体,以“翠竹精神”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课前一吟”咏竹活动,颂竹作文赛、竹绘画赛、通过召开“翠竹”主题的班会,竹工艺展等。在“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尝试与开展探究性学习。拟逐步开发的有:竹子与诗歌、竹子与人文精神、竹与民族文化、竹与生活、竹子与历史、竹子与地理、竹子及其生态环境考察等。还开展了以翠竹文化命 5

下页 余下全文字数作文